如果说伍爱华之前科普法制史的时候,很多民众左耳进右耳出还在专注干活的话,放走进科学的时候,所有人都专心致志地看向了天幕:这故事多神奇啊! 走进科学系列比较长,伍爱华这次直播已经耗费了很长时间,但是因为弹幕沟通的需要,最后还是安排上了。 此时已经到了伍爱华的休息时间,稍后再做个结尾就能下播,而非自然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在忙碌地和自己对口负责的古代帝王将相名人们联系。 和忽必烈联系的工作人员小胡还在试图说服他:【陛下不考虑修改一下等级制度方面的法律吗?】 看到小胡的弹幕,忽必烈没忍住咧嘴一笑,反问小胡:“难道让汉人和蒙古人平等了,汉人就能归心我们大元吗?” 南宋那随着小皇帝跳海自杀的十万民众可是牢牢地记在忽必烈的心里,文天祥等人事死不降也给了他迎头棒击。 忽必烈不得不说,汉人确实是最难治理的民族之一。 听到忽必烈的话,小胡陷入了沉默,而后紧跟着说道:【如果一直分而治之,那么新统治区域的人永远都无法归心,因为国家在时刻提醒他们,他们就是不同的。】 【但是如果能够平等对待,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成为疆域、思想文化都大一统的国家】 “你说的或许有道理,”忽必烈点头。 小胡收到鼓励,不由打起气来,想要再接再厉,只听忽必烈继续说道:“之前你们提及你们建国之前也被很多异族国家入侵,你会忘记那些历史吗?” 小胡第一时间就回复:【怎么可能?!】 说完这句话,小胡就愣住了。 忽必烈继续说道:“没有蒙古贵族的支持,大元要怎么统治这么大的疆域?你们联系的其他朝代,就能放弃八议立法吗?” 小胡忽然觉得忽必烈的认知比自己要深刻地多。 以及,为什么忽必烈死后不过短短七十多年,元朝贵族就被驱逐出中原。 小胡第一次不知要如何回答了。 “小友不必多言,我们的制度我知道要怎么做。”忽必烈用这句话做了结尾。 当直播结束小胡告诉专家的时候,专家们的反应却超过了小胡的预料。 专家的第一反应是:“没想到忽必烈作为一代帝王,居然这么坦诚?” 坦诚?小胡不理解。 专家看到小胡晕头转向的样子,只能解释道:“你觉得那些古代文韬武略的帝王,会轻易被我们的同事们说服吗?他们究竟是被说服,还是汲取了对他们有用的地方,又或者只是和我们虚与委蛇以换来更大的好处?” 专家这么一问,小胡只觉得自己的脑子前所未有的清晰。 “那我们就这样放任吗?” 看到小胡略带天真的模样,专家回答道:“这不是放任,而是必然。” 这么说着,专家不由在心里想到:我们不就是这样对待所谓的高纬存在的吗?那么谁保证古人不是这么对待我们? 真的愿意让渡权力普惠大众的封建帝王,又能有多少? 只不过这都是领导和专家们心照不宣,不会说出来避免高纬存在检测发现的事情罢了。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除了科技更进步、制度更完善,从人心、人性而言,和古人又有多大的区别? 我们对高纬存在的出现庆幸又厌恶,只想着敷衍获得好处并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发展,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们真的很认同我们的法律制度吗?真的愿意改革同罪异罚的情况吗?真的认为我们是正确的方向吗? 能说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帝王,真的会在乎百姓超过自己的血脉世世代代享受天下供养吗? 当高纬存在完成它所谓的“作业”,当直播间不再联通这些古代位面的时候,现在朝廷展现出来的改革真的会持续吗? 甚至于,专家想:直播间联通的真的是平行世界的古代吗?还是高纬存在给我们展现的AI弹幕和合成视频? 身处其中,谁能知道答案?
第133章 伍爱华没有思考那么多,完结了直播之后就联系了高纬存在,索要中期阶段性奖励。 伍爱华自认为是没有什么历史大局观的。 就算知道五胡乱华能够促进民族融合,当时的老百姓愿意吗? 当知道这些历史之后,如果他们组织了五胡乱华的发生,是不是会有好有坏?那难道就会不阻止了吗? 同样的道理,哪怕高纬存在给予的有好有坏,伍爱华也觉得不应该拒绝,毕竟收益的是切实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 于是,秉持着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想法的伍爱华自然心无挂碍,只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直播就是。 隔了几天,伍爱华的直播再次开始,这次说的就是明朝了。 “哈喽大家好,几天不见,大家有没有想念我啊?” 问完这个问题之后,伍爱华笑着说:“今天我们来和大家一起说一说明朝的法制史。” “说起明朝,大家会想起什么?是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的明太祖,还是明朝的奇葩皇帝们?” 听到伍爱华的话,朱元璋眯了眯眼睛:奇葩皇帝,还们? “有明摆宗、明丹宗、明木宗、明堡宗这些奇葩皇帝们的存在,大明还是持续了接近三百年,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说到古代,大家比较有好感的应该就是汉朝、唐朝和明朝了?” 这么说着,伍爱华笑了笑:“如果说汉朝国家存续靠外戚、唐朝国家存续靠秦王,那么明朝国家存续靠的是什么?” 【靠内阁?】 【靠首辅?】 【靠的是制度吧?】 “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明朝的法制制度。” “说起明朝立法,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明太祖。”伍爱华说道:“明太祖这个人,绝对是个天才。” 听着伍爱华的话,朱元璋内心自然是高兴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小时候是地主的佃农家的放牛娃,实打实的三代贫农,十几岁的时候,老家发生天灾,爹娘和大哥因为饥饿和瘟疫死了,朱元璋和兄弟侄儿们各自逃难,因为没饭吃,当过乞丐、和尚,然后红巾军反了,底层和尚朱元璋在庙里也待不下去了,才去参加了红巾军。” 听到伍爱华这话,饶是汉太祖刘邦都不禁感慨:“本以为我是古往今来出身最低的皇帝了,没想到这朱元璋竟然是这般出身。” 当过乞丐其实没什么,比如韩信,也因为家贫天天去蹭饭,和乞丐又有何区别? 在伍爱华科普之前,明朝之前的古人们只以为朱元璋当乞丐是家道中落,觉得他应该还是受到了一定的教育的,却不想他竟然真的是贫农出身。 【能当皇帝定然识字,这朱家想来是有点来头的?】 【朱元璋这名字也是有底蕴的】 伍爱华看到之后不由笑:“这还真没有,一直到参军之前,朱元璋应该都不怎么认字,就是认识也是在庙里学了一星半点,史书上说是粗通文墨,大概水平就是现代能写出一两百字小作文的小学生那种,至于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有了势力之后改的,之前的名字在当时那个朝代和铁柱、狗蛋、石头、大山没有任何区别。” 伍爱华这话说完,大家是真的震惊了。 元朝的贵族们也眼神一暗:名字太寻常,就是找不到对象,总不能把姓朱的都杀了,汉人也不是不能改姓。 【汉太祖已经是起于草莽了,但是家中也供他读书习武了,这明太祖竟然是这样的出身?】 【古往今来,出身比朱元璋低的皇帝又有几人?这才是真正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呢!】 朱元璋出身之地,在秦之前的国君和帝王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春秋战国和秦朝,从未听闻这种出身的人能挣脱自己的命运,就是李斯这种被大家看不起的出身,他都是拜了荀子当老师的。 九品中正制的魏晋名士惊讶地连酒都忘了喝。 汉朝人忍不住说:“难道这朱元璋也有一顾倾人城的姐妹或者女儿吗?” 大家完全想象不到朱元璋到底怎么能够成为一名皇帝? “朱元璋参军的时候已经二十五岁了,无妻无子,亲人失散。” “二十五岁只是粗通文墨,最后竟然当了皇帝?”虽然已经有汉太祖珠玉在前,所有人还是忍不住惊讶地倒吸一口气。 特别是一些朝代的亲民官(接触基层的官员),无人不知佃农和那些底层的和尚是什么样子的。 你说这样的人能够当皇帝?! 古代二十五岁的人,孩子至少都已经生了几个了,都说三十而立,但是二十五岁的时候能不能成才,在古人看来基本都固定了。 毕竟有几人能和苏洵一样一把年纪立志读书还能大器晚成的? 这个惊讶程度不亚于告诉现代人,一个自己身边三四十岁的都没能升值当个小领导的普通工人若干年后会成为□□。 古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怎么可能? 这时候倒是有很多先人非常认同朱元璋是个天才的说法了,这不是天才没法解释啊!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着:“参军第一年,朱元璋就从一个大头兵获得了大领导的赏识,领导还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他,二十七岁的时候,他回乡募兵拉起了自己的队伍,没多久就有了自己的地盘。” “三十一岁,朱元璋成为了吴国公,三十六岁,成为吴王,四十岁,成为皇帝。” 单单只说几个年龄,古人就知道朱元璋这家伙多能打。 不说别的,就说一年获得领导赏识、两年拉起队伍打下地盘,这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事情吗? “从二十五岁开始起家,四十岁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是个很成熟的君王了。” “并且,从一个平民到皇帝,朱元璋本身是非常自信的。” “这其实也很正常,一来是这是不世功勋,自然应该自信,二来是因为古往今来开国皇帝,除非是被拥立的,不然鲜少有不自信的。” “自信的朱元璋就想把大明世世代代的法律都定下来,而且还给后代留了句话,叫做祖宗之法不可变,让儿孙记得遵循自己的法律。” “但事实上,没一个儿孙肯听朱元璋的话。” 想到朱元璋应该在听自己的频道,伍爱华笑了:“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谁家儿子孙子耐烦听老父亲那一套啊?特别是自己当了皇帝了,还不能有点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听了这话,立刻看向了朱标。 朱标……朱标低下了头。 此时此刻,没有人怀疑朱元璋的继承者是朱标。 而朱标也真的没打算就听亲爹的话,不变这“祖宗之法”,事实上朱标看好多都不顺眼,能劝亲爹改的都改了,劝不动或者不好劝的,都忍下来,琢磨着自己以后改呢!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6 首页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