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伍爱华不禁摇头:“所以这都是体制问题,和土地政策没有必然的联系。” 伍爱华这话一说,高维存在再次跳脚:怎么又是体制! 嗯,不对? 高维存在以为古代都要讨论体制问题,结果发现,他们讨论的都是农业税?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取消农业税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详细说说啊?”
第46章 “只要体制没有改变,这一切都是我的胡思乱想,还是建立在掌握重权的朝臣和皇帝都是有心气有作为的基础上,不然随便来个昏君奸臣,收归国有不一定会更快完蛋,但是百姓大概率会更苦。” “不管怎么看,在封建体制之下,百姓们想要平安度过一生,只能寄托于运气,所有的改革归途都是一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伍爱华说着就想要摇头,只觉得百姓们实在是太惨了。 这么说的时候,伍爱华也看到很多人问取消农业税的问题,不禁有点奇怪:农业税取消的时候新闻联播可是连着轰炸了很久,怎么还有人不知道? 奇怪的伍爱华看了眼网警。 网警们也很是奇怪:这背后势力神通广大,居然不知道农业税? 至于说对方故意让伍爱华说农业税的问题,那更不可能了,这是国家惠农举措,伍爱华科普的话,只会对国家有正面影响,对方能有什么好处呢? 这么想着,网警们给了伍爱华一个手势。 伍爱华了解意思,于是说道:“农业税的取消,是因为我们在建国之初的时候,为了能够尽快赶上全球工业发展水平,让农业给工业供血了很多,等终于能够有足够财政保障之后,才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开展一系列农业补贴。” “这也是为了倡导农民回家发展农业经济,保证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平,”伍爱华说着:“这种举动在我国古代也有,封建时期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给了农民比较高的地位,就是因为意识到农民以及粮食的重要性。” “并且农民肯定是比工人、商人要更辛苦收益更少的,也只有这样,才需要鼓励人们绑定在土地上进行耕种,否则人们都跑去经商了,谁来生产粮食?” “如果一件事情有好处,那么不需要倡导,人们就会争抢着去做,古代之所以将农民的地位放那么高,就是因为这个事情的好处比不过工人和商人,但是国家需要人去做,又拿不出真金白银,于是只能用社会地位来规范调整。” “其实想想也正常,因为工匠的手艺是可以传给子孙的,商人更是有发家致富的可能,但是农民就是种地种得再好,遇见天灾也是颗粒无收,单单只靠种地积累家财,要靠几代人的持续幸运才能成为一个地主。” “为了让农民甘愿种地而不是想着经商致富,古人给各个身份定了等级,并且有一些朝代商人的儿孙还不能参加科举,对于商人的打压,是从商鞅开始的。” “说起商鞅,我们就必须要说战国时期的法律规定了,”伍爱华神奇地把整个话题圆了回来,继续说道:“战国时期,秦国并不是第一个变法的国家。” “在秦国之前,早就颁布了《国律》,齐国邹忌也进行了变法,”伍爱华说道:“没错,就是那个吾与城北徐公孰美的邹忌。” “因为邹忌这篇讽齐王纳谏的小作文是中学必学课文,所以大家都能说两句邹忌的话,”伍爱华笑着说道:“吾妻之美我者~” “事实上,据说邹忌确实算是个美男子,他也不是丑人多作怪跑去和人家徐公比美,而是因为确实有资本,所以用自己举例给齐王进谏,才显得格外有说服力。” 战国邹忌闻言,不由捂住脸,只觉得自己还好没说自己比徐公美,不然名声都要坏了。 即使是这样,也有不少战国人想要看看邹忌和徐公到底谁更美一点? 伍爱华此时还在继续说道:“邹忌的事迹里有一个名人,田忌。” “大家都知道田忌赛马,就是那个田忌。”伍爱华说着,春秋战国的人一头雾水:田忌赛马是什么? 出走避祸的田忌:天幕提到我,看来我在后世应当人人皆知?日后难道还有其他机会让我成就功业? “差不多同一时期,楚国的吴起也开展了变法,李悝也为魏国变法制定了《法经》。” “吴起也是当时的名人,还是战争中给了秦国重创的名人,最后还写了本书,叫做《吴子兵法》。” “法经的内容我之前其实都说过,也说得都差不多了,这里就是大概提一下,李悝的变革是涉及了行经军事多方面的,包括了巩固小农经济的立法。” “从这一点上看,李悝也确实不愧是法家人,思想和商鞅一脉相承,很难说商鞅给秦国定下士农工商级别的时候,有没有就是因为觉得李悝做得不错?”伍爱华调皮了一下:“就是那种你的办法fine,下一秒mine。” 伍爱华这话一说,现代人在弹幕中都笑出了声。 【拿来主义居然已经盛行了两千多年吗】 【笑死,别说主播说的很形象】 【立法的抄怎么能叫抄呢?那叫借鉴!】 古人虽然不懂fine和mine的意思,但是看弹幕也大致明白了,这是说商鞅借鉴李悝呢。 “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两次变法活动——商鞅变法和法经我们之前都已经说过了,如果一定要说还有什么补充,那就是商鞅树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律,也就是秦律,而后,律这种体例一直流传至清朝,后续还有《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的形式。” “这么一说又不得不说宋朝,人家都是律,就你是《宋刑统》,怎么就这么不合群呢?” 不合群的宋朝:???等等,怎么律法的名字也要嘴我们一下?大宋是怎么惹了她了? 伍爱华这么说的时候,朱元璋发弹幕了。 【你们不懂,是我们排挤大宋!宋朝就不配】 【你哪个啊?狗吠什么啊?】 【朕乃钦明启运峻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是的,朱元璋早就从弹幕了中知道了自己未来的封号。 【谁啊,不知道】宋人毫不在意地说道。 明朝的人则是略带激动:【太、祖啊!】 看着热闹的弹幕,伍爱华忍不住说道:“有观众扮演了朱元璋吗?” 说完伍爱华又笑了:“说起来明太祖和商鞅肯定很有共同语言,因为他们都是提倡身份继承的人。” “在商鞅规定的秦律下,人的身份是通过血缘继承的,工匠和商人的孩子也是工匠和商人的户籍,而在朱元璋也是,军户就是一辈子军户,工匠也是一辈子工匠。” “虽然这些规定在我们看来很难评,但是当时社会还真的因为这种政策导致部分人怀才不遇……只能说,商鞅和朱元璋遭受诅咒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 “不过这个规定也不是完全限制死了,比如明朝著名才子李东阳、著名首辅张居正,据说都是军户出身,但是因为科举考试厉害,最终成为了文臣~” 【李东阳和张居正那种人,能有几个呢?】明朝军户绝望地问道。 这一问,其实是阶级之问。 当身份固定之后,人们便会逐渐丧失创造的可能。 朱元璋这时候又不认了:“咱哪有说军户的儿子一定是军户?明明可以只有一个儿子继承军户的位置,别的儿子都可以去干别的事情!” 朱元璋这么说的同时,弹幕中也有人提醒。 伍爱华看到弹幕之后,微微笑道:“这个规定我也知道,但是实际执行中……” 伍爱华只能摇头说道:“只需要一个儿子继承军户,在明初的时候还好,明朝中期之后,因为军户太苦,家里往往都是让最不讨父母喜爱的儿子去做这件事情。” “后面一家一户血缘繁衍成为宗族,就变成族中最没有权力的那户人家去当军户。” “后来,当军户的这一支往往血脉断绝,不是因为贫苦和身份没有人家愿意嫁女,就是因为家中男丁战场死绝。” “也因此,民众往往畏惧成为军户,最终军户的战斗力也直线下降,毕竟家里穷苦的人,能指望有什么好身板呢?” 伍爱华这话说完,朱元璋没忍住瞪大了眼睛:怎会如此?! “当然,”伍爱华说道:“百户以上职位的军户就截然不同了,虽然百户放在朝堂上也只是小官,但是好歹比平头百姓要好的多,所以百户以上职位的军户生存和婚嫁还是不成问题的。” “那年代的军户人家,至少要让家族子弟有钱读书,才谈得上改变命运,”伍爱华又说起了明朝两位首辅:“首辅张居正家里是辽王的一等侍卫,所以张居正才有了读书的机会,他十二岁秀才、十五岁中举、二十二岁进士,十五岁之前读书的钱几乎没可能是自己挣的。” “李东阳后来也官居首辅,”伍爱华继续说着:“据说他三岁能写尺大的书法,经过神童试之后被当时的皇帝看中,七岁的时候由皇帝下令送他去顺天府学读书。” “实现这一路径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他当时家在直隶,所以神童事迹很快上达天听,二是他家是金吾卫出身,家里条件不算多好,但是能够让他三岁之前就读书写字,毕竟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笔墨纸砚也是很贵的!” “古代的风水师经常会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可见读书改变命运这事,古往今来就是东亚文明的认同。” “论学生卷成绩的程度,东亚是远超过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中日韩三国都将高考看得很重,而且也不玩国外综合评定那一套,主要就是看高考成绩,毕竟综合评定这种事情,就和唐朝不糊名的科举一样,盘外招实在太多,阶级垄断的手段罢了。” “糊名?”不同时空,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同时重复道。 “要说科举,还得看世家被屠地差不多了的宋朝之后了。” “世家被屠?”唐皇和唐朝世家震动。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伍爱华忍不住说道:“我愿称黄巢是农民起义军中最会作诗的人!”
第47章 正在率领军队攻击长安的黄巢闻言大笑:“好好好!天幕懂我!” 世家此时已是心惊胆战:“宋朝之后,竟无世家?!” 此时,世家人都想到了伍爱华说的“糊名”。 糊名,顾名思义,也知道是在科举之时看不到卷子的名字。 李世民先是赞叹,而后又叹息:“开科举已经让世家不满了,大唐才刚刚稳固不久,糊名之事,还要徐徐图之才好啊。” 不然各地世家直接举了反旗,李世民虽然不惧,但也不愿。 已经和武则天夫妻同心一起朝着世家开刀,或者说扶持武则天就是为了要对抗王氏萧氏的李治则是思考着,世家已经被自己打压,如今如果再加一个科举糊名,会不会逼反他们?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6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