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只是见识不够,不是智商不够】 【说起见识,现代有些不读书不睁眼看世界的人,还不一定有人古代人有见识呢!】 “在判决完成之后,汉朝会进行‘录囚’工作,也称为‘虑囚’。”伍爱华只是提了一嘴小说的内容,就继续说道:“这个工作要求,郡守要对自己下辖的县进行录囚,刺史要对自己监察的郡进行录囚,此外,东汉的皇帝还会亲自参加这个工作,梳理冤狱。” “录囚,其实就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司法复核,如果发现下级的错误,不管是事实错误还是适用法律错误,都要及时纠正,平反冤狱,”伍爱华说道:“这个制度的设立,决定了除非上下沆瀣一气,不然县令等官吏也没办法在地方随意收受贿赂作出偏向性审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司法公正。”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所以在这之后,汉朝司法也有用儒家经义判决的习惯,这种方式被称为‘春秋决狱’,是董仲舒提倡的。” “春秋决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区分行为动机,所谓‘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这种动机判断,其实更多是为官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道德审判,是将司法过程儒家化,日常出现钻法律漏洞的案件,不想着修改完善法律规定,而是从主观判断,显示了人治在判案中的影响,这也是法治的退步。”伍爱华叹息道:“最起码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现存的春秋决狱的判例,都不能很强有力的说明‘志恶’。” “春秋决狱其实有点像西方的陪审团制度,先进行集体表决,对方有罪没罪,有罪的再进行判决,”伍爱华解释:“这种制度依赖于主观判断,对于判决官员的水平要求极高,而且因为春秋时期还是用竹简,古人用最少的文字记录最多的意思,一句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只要想曲解,在儒家经义中总能找到答案,简直是打击政敌势力的不二法宝。” “那时候有个说法,叫做‘酷吏舞文’,”伍爱华忍不住摇头:“咱就是说,有没有可能,表面上的酷吏,是曲解儒家经义各种杀人抓人的官吏,实际上的酷吏,是不遵循法治非要推行什么春秋决狱的以董仲舒为首的儒生?”
第64章 从法制史人的角度来说,普遍都认为春秋决狱算不上什么法治的进步,甚至说是退步也不算毫无依据。 但是扪心自问,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是事事都根据律法判决的官吏更得圣心,还是事事都根据皇帝的想法找依据判决的官吏更得圣心? 这问题的答案几乎不需要犹豫。 任何一个人,面对其他人拍马屁的话语和行为,面对一个时时刻刻想着怎么哄自己开心的人,虽然有人可能会觉得对方油腻了点,但是有几个人能全然拒绝呢? 现代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够拒绝,是因为对方的段数不够,只要马屁拍的高级、哄人做的自然,总有能够击中你心房的,端看你能不能吸引到这种水平的人罢了。 作为皇帝而言,当时整个王朝智商情商都高的人都抢着拍他马屁哄他开心,自然是不能拒绝这种人的存在。 所以法治什么法治?能比得过揣度圣意? 封建王朝这种体制,就注定了是实权皇帝的一言堂。 而人类这种生物,不管平时多么理性,总归会受到感性因素影响。 秦始皇认同法家的秦律,不还是没直接按照法律砍了赵高? 李世民一代英主,对自己的孩子也很是纵容。 更别说刘彻,实打实的双标,就没按照律法来过。 从这方面来看,被董仲舒改革过的儒家为什么会成为后来的显学,也是因为抓准了皇帝们的心理。 此时此刻,听到伍爱华的嘴炮,董仲舒再次轻轻地破了防,只是因为伍爱华已经来了太多次,董仲舒已经具有抗性,一般的话语对他已经没办法产生巨大伤害了,就算破了防,十万血量也不过是-1-1-1罢了。 不过董仲舒的心态好,不代表所有的儒生心态都好。 心态崩了的,已经有跑去哭昭陵的了。 沉睡在昭陵的太宗:不是,这关朕什么事啊?朕怎么为你们做主?! 相比之下,元朝大部分官员都很淡定——因为他们都是蒙古人。 什么?你说汉人书生崩溃了很多?那关我们蒙古人什么事呢? 我们蒙古人信的是小乘佛教,又不是儒教。 啊?你说你们是学派不是教派?可是你们儒家干的事情和人家宗教也没什么区别啊? 别欺负我们蒙古人没有见识!我们都知道,中原三大宗教:儒道释。 一般中原人,这三个当中总会至少信那么一两个,你们儒家香火那么旺盛,怎么就不算是宗教了呢? 不得不说,元朝虽然开了科举,但是蒙古人欣赏的还是实用主义,所谓“质朴少文”,和唐宋重视文采是截然不同,所以虽然反直觉,但是事实上蒙古人对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并不少。 毕竟说到底,诸子百家思想基本都是当时人们对于治理国家的一次探索。 但是研究的透彻,也就意味着蒙古人也懂得儒家的套路,用但不信就是元朝高层的现状,所以伍爱华开骂儒生的时候,元朝官员丝毫不觉得有什么:我又不是儒生,什么?你问我考科举的时候读的是不是儒家经典?(蒙古人也考科举,和汉人南人分左右榜)只是用了点他们的学问罢了,怎么能算是呢? 比起看得开的元朝人,明清两朝是真的骂声一片。 甚至清朝骂得更厉害一些。 明朝是比较两极分化的,思维固化的,那是一个个老道学,把孔孟之道高高捧起,容不得人说他们一句不对。 思维开放的,则是根本不觉得孔孟和程朱思想算什么好东西,嘴上承认人家是先贤,实际行为中根本不鸟这些思想。 更开放一点的,还会自己创造一些学问,批一个儒家或者理学的外皮,讲一些反儒家反理学可谓是倒反天罡的理论出来。 相比于明朝表面上儒家一统,实际上各自倒油,清朝因为严格管控思想言论以及大规模洗脑,真的不认同儒家思想的人反而是少数。 只能说,社会的退步往往是从人们思维受到限制开始。 伍爱华也没有过多地在意董仲舒等儒生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嘴炮完之后就开始收尾:“说起来,汉高祖订立《九章律》的时候,也说过后世子孙不许随意变更,但是东汉后期,儒家还用自己的思想来注释《九章律》,然后……大家都知道会怎么样了。” 伍爱华这话一说,萧何和刘邦都感受到了不舒服。 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绩,后世的人乱解读,这算什么? 这种反感程度,大概就和“朕与将军解战袍”的诗句被曲解的反感程度差不多吧。 明明是彰显自己礼贤下士,怎么后世就变成了淫词艳曲? “汉朝的法制情况大概就是我刚刚和大家说的这么多,说到这里,我们也已经直播完成本次的内容了……” 伍爱华刚准备关闭直播间,就看到有弹幕说:【博主能不能展示一下有血吸虫的螺的样子?我怕平时在水里碰到会感染】 伍爱华看到这个问题,不由笑了笑。 要不是知道直播间有问题,伍爱华只会觉得问问题的人实在是太懒了,而不会觉得他们问出这个问题有问题。 要知道网上不少人都是直接提问,懒得自己搜索,特别是有一些“白嫖党”自己不愿意整理资料,就会直接提问,有时候有好心人回答他们,有时候则没人理。 弹幕这个问法,真的就很像现代人。 所以谁敢说古人不聪明?看看人家这分析适应能力! 而且,这个疑问并不是只有古人有,因为现代很多图片都文图不对应,搜索的图片也很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有人在弹幕提问会被寄生的螺的样子,也不是不可能。 伍爱华直接拿出自己身侧书架上的植物百科全书(国家配备),翻了翻,给天幕展示道:“基本就是这几页的样子。” 古人连忙盯着天幕,记下这些螺的长相。 “如果大家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了。”伍爱华说着,又看到了一条弹幕。 【如果滴血认亲没办法确定血缘关系,那要怎么确定呢?】 好家伙!伍爱华瞬间就精神起来。 如果是别的问题,伍爱华一定会假装失明看不见,直接结束自己的直播,开启美好的休息时间,但是说到滴血认亲…… 没错!自己之前是提到了滴血认亲不能用来判断父子关系的问题,所以对方这是怀疑孩子不是自己的,又知道滴血验亲不行,现在想要确定? 这看起来有瓜啊! 有瓜吃的伍爱华推迟了自己下班的时间。 弹幕因为这一条也热闹了起来。 看热闹不仅是现代人的天性,也是古代人的天性。 【详细说说,你觉得你儿子不是你的?】 【他长得和你不像吗?】 【我猜测是长得不像,但是之前滴血确定过关系,现在才知道滴血不靠谱】 【你是怎么想到要滴血验亲的?怀疑你家妻妾?】 【我感觉就是因为孩子长得不像才会怀疑】 【也不一定,我儿子和我一点都不像,但是我丝毫不会怀疑他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毕竟我是他亲娘】 伍爱华看着井喷的弹幕,不由感慨,看来古人也喜欢八卦啊! 看到狂欢一般的众人,当事人最终还是发话了:【孩子长得很像,我不怀疑孩子是我的,但是族中长老要我们证明父子关系,才允许他继承我家的家产】 一听到这话,大家的八卦热情更加旺盛了。 【你不久于人世?还是伤了身体以后不能生了?族老们这是打算吃绝户啊?】 【为什么要证明孩子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妻妾生的吗?】 【你想把财产给孩子,也不需要亲父子吧?收养孩子成为养父子不也行?】 看到这些弹幕,对方终于回答:【因为我们有一部分的财产是分红,宗族不同意给外人,一定要族内血脉,如果我没办法证明,他们就会过继其他人家的孩子给我】 说是过继,其实还是吃绝户那一套。 【所以你是确定不能再生了?】 【别戳人痛处了,很显然是不能生啊,不然宗族怎么会想着过继别人家的孩子?】 【所以这孩子是怎么来的?如果真的是你的孩子,别人怎么拿住你的话柄怀疑孩子身份的?】 【不是,你确定,孩子真的是你的吗?】 看到这些弹幕,提问的人不由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6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