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蓝讲法律也好,讲制度也好,从来都是蜻蜓点水,没法直接抄作业。 但没关系,他们这些人都是专业人士。 也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武周。 狄仁杰面色沉静,他道,“监察。” 任何一个部门都需要制衡,各个官吏都需要监督,不管是另设一个监察处,还是各部门内部自设,都是可行的。头顶悬一把刀,总比没有要好。 武则天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她道,“各位卿家若有想法,便给朕上折子吧。” 各平行世界的人们,讨论政治的很多,讨论学位的也很多。 元朝位面。 关汉卿先是一惊,随即无奈一笑,“幸好后世的人寿命长,否则人活一世,半生都在求学路上。” 读完大学就二十多岁了,再读三年研究生,再读几年博士,这读出来,怕是已年近三十。 不过他想到从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多少人为考进士,考到白发苍苍,和后人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好歹后人读出来才而立之年,大有作为! 白朴很是好奇,“这数学、物理、化学,是很难吗?” 为何姜海蓝会说这三门学科只读四年不够,得读研究生得读博士? 数学,大抵是算术,算术学起来是比较难,但也没有到专程学四年还不够用的程度吧? 物理和化学……他就实在不懂了。 这时候的白朴还不知道数理化的恐怖程度。 郑光祖琢磨着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毕业证书就是说,这位学生从学校毕业了。学位证书是说,这门学业学合格了。 可会有毕业了拿到毕业证书拿不到学位证书的情况吗? 郑光祖实在是想不明白。 但他实在觉得毕业证书的存在很有必要,比方说,我说我是某某书院读出来的学子,曾得某某大师相授,可我一定是吗? 我要怎么证明我是? 毕业证书! 他这么想,很多书院的院长和老师也这么想。 毕竟被人借名的事情常有发生,他们也曾遇到过假称自己是某知名书院学子的人。 搞个毕业证书挺不错的,实名打假。 马致远摩挲着自己的下巴,想着“出国留学”是何意。 去我国土之外的其他国家求学吗? 可是…… 他很不解,从来都只有华夏周边那些国家派学子来我朝求学的,我朝学子去他们那里,能学什么? 后世不一样了吗? 他突然想起了以前姜海蓝曾提过的“鸦片战争”,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第97章 古隆中 隆中风景区。 带姜海蓝他们参观的那位本地人显然是做足了功课,众人沿着宽阔的大道一路向上,他热忱地介绍着每一处景点。 “这里是石牌坊。” 四柱三门楼的石牌坊下,男青年指着头顶上方的“古隆中”三个大字,“修建于清光绪年间。” 这座石牌坊有五六米高,众人站在牌坊之下,仰头望着牌坊正中的石碑上刻着的“古隆中”三个红色大字。 “看不出来啊,它也有几百岁了!” “石头和木头差别挺大的。” “你这话说的,这不是废话吗?” 一个青年将手机递给同伴,“给我拍张照片!” “我们隆中的武侯祠,”男青年站在四进三院层台式建筑前的台阶上,眉眼间满是得意之色,“相传这座武侯祠修建于晋朝,往后的隋、唐、宋、元、明、清,都在对其进行维修。” “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是清朝康熙年间重建的。” 一个女青年掰着手指头数了数,“清康熙年间啊……16、17、18、19、20,400多年了啊。” 男青年点头,“没错,四百多年了,里面还有一株当年建祠时种下的金桂。” 四百多年风霜雨雪、日晒雨淋,它与武侯祠一同见证。 刻着“隆中书院”的一进石牌坊下,男青年介绍道,“五代天福年间,修建五灵王学业堂,到元代末年,广德寺书院迁到隆中后,与原来的书院合并,统称为隆中书院。” 姜海蓝情不自禁地伸手摸了摸石板。 “三顾堂,嗯,大家都知道的嘛,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茅庐,是清康熙……”男青年按亮手机屏幕看了一眼,一本正经地继续说道,“清康熙五十八年修建的。” “三顾堂”三个大字之下,是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看着这幅对联,一个男青年忍不住念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1] 另一个女青年接着念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 两人对视一眼,不由得笑了起来。 姜海蓝举着手机,对着三顾堂的正门拍了一张照片,将大门上方的牌匾和门两边的对联一同拍下。 她在脑中对直播间的观众们解释道,【两表指诸葛亮所作的前后《出师表》,一对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诸葛亮与他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 【等我回去之后放原文给你们看看。】 要是现在背给大家听,那也太难了,她已经不是当年刚刚高考时那个能熟练背诵全文的她了。 一行人继续往上走。 男青年拿着手机一处接一处地介绍道: “卧龙深处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距今有快三百年的历史了。” “抱膝亭是清光绪年间重建的。” “诸葛草庐是现代修建的仿汉式建筑。” …… 姜海蓝一路看过去,手机里留下了不少照片。 确实来这些名胜古迹游玩,就是想看看年代久远的建筑,越久远越好。看着那些见证了很多年风风雨雨的古建筑,就好像是隔着时空,见到了这么多年所经历的兴衰荣辱。 那些才修了几十百把年的有什么看头? 不过现在想看修了千多年、百多年的建筑…… 姜海蓝的眼角抽了抽。 不如看看石头看看树木,去博物馆看看文物。 —— 天幕之上的人看历史。 天幕之下的人看过去、现在、未来。 东汉末年。 刘备阵营。 饶是诸葛亮一贯大方得紧,看着后人为了纪念他而雕的石像、刻的《诫子书》、在他旧居修建的隆中风景区,还是不免有些不好意思。 偏生他家主公又一副理所当然、与有荣焉的表情,说这个牌坊修得挺好,那个草庐不是我们大汉的建筑风格,不如以后我找人去维修维修? 诸葛亮默默地抬起右手,挡住脸。 他实在是没有这么厚的脸皮。 刘备不以为意,“反正后人都要建风景区纪念先生你,我们提前建一个,给他们打个样,也省得后世的人修的房子完全不像是我们大汉的房子。” 他想了想,“不若我们建好之后,将图纸留在你的旧居?” 诸葛亮一脸无奈,“将军!” 刘备笑道,“先生不必不好意思,后人纪念你,就如今日我们纪念管仲、萧何,我倒是希望他二人能告诉我们,他们真正的故居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 他想,我在襄州之时,并未替襄州百姓做些什么,却得了世代襄州百姓的恩惠,这实在是…… 那么,我尽力为后人留下点什么吧。 留什么呢? 曹操阵营。 曹操不解,“怎么又是他刘备?” 上次姜海蓝去了张飞庙,怎么这次就去了诸葛亮的旧居,后世的人就这么喜欢蜀汉? 我曹操差哪里了? 我…… 他想到他好大儿曹丕废汉帝、建曹魏,一时有些牙疼。 明明他曹操至死都是大汉臣子,大逆不道之事是曹丕干的,又不是他曹操干的,怎么那些个拥护大汉的家伙暗地里说他的坏话? 白眼不该甩给曹丕吗? 他怎么不想想,司马懿也至死都是他曹魏的臣子,孙刘曹三家为什么都容不得司马家? 孙权阵营。 想到如今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后世的人纪念诸葛孔明,孙权不由得冷哼了声。 他同身边的人说道,“那诸葛亮有什么厉害的?公瑾不胜他十倍?” 侍奉的人很是无语,虽然现在咱们同他刘备关系紧张,互相争斗不休,但您实在不必连这个也要比。 孙权忽地一拍桌子,“我也要给公瑾修庙塑像,纪念公瑾赤壁大战卓著功勋!免得后世的人只知他蜀汉诸葛孔明,不知我东吴周公瑾!” 什么三顾茅庐,且看看我火烧赤壁呢! ——虽然根本不是一回事。 侍奉的人恭敬行礼,“是。” 一个纪念堂而已,建就建吧,多往里面塞点书画图纸,没准后世子孙看在这些东西的份上,能好好维修这个纪念堂,让它留存到千年之后。 唐朝位面。 某个李白与杜甫相遇的时空,一见如故的二人正在洛阳赏景对酌。 恰好天幕出现,姜海蓝去的又是襄州。 杜甫兴致勃勃地看着后世重建好的隆中风景区,同李白说道,“我也想去隆中看看诸葛丞相的旧居。” 李白笑道,“如今你去隆中看到的诸葛旧居,可不是天上的样子。” “但我看到的旧居,也是后人不曾见过的模样。”杜甫乐道。 可不是嘛,姜海蓝他们看到的隆中风景区,多数景点都是清朝时期修建的,清朝距今多少年了啊? 但他现在去隆中,看到的那些建筑,要么是魏晋时期修建的,要么是五代、隋唐修建的,风格比后世更贴近蜀汉。 更有“旧居感”。 天幕上的两个年轻人念了两句纪念诸葛丞相的诗词,听到那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时,杜甫不由得怔住。 有一种莫名的熟悉之感。 李白看着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问他,“怎么了,子美?” 杜甫略微迟疑,“没什么,只是……” 那句诗的风格…… 好像是……我的啊…… 但杜甫不好意思对着李白说出这个猜想。 他不知道,那句诗是五年后,他在蓉城武侯祠所作。 南宋位面。 看着自己昨日刚刚作出来的一首《书愤》,陆游听着天幕上那女郎念出来的一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时心情很是复杂。 他不知是该高兴自己的诗作流传后世,还是该叹息他们大宋的命运终究是如同蜀汉一般。 诸葛亮未能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大宋也未能河山一统,将来会亡于元朝的铁骑之下。 唉。 辽宋夏金元…… 我大宋的国运还有多久呢?陆游下意识地伸手抚摸自己鬓边白发,万千愁绪,最终化为一声长叹。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34 首页 上一页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