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样的一群人又如何能治理好整个大宋,南宋也不行。 所以可以说宋朝从汴京被破那一日就已经亡了。 【首先,宋高宗禅让,主要还是因为他当这个皇帝当得压力太大了,他一方面是很担心徽钦二宗回朝的,虽然说其实我觉得徽钦二宗就算回来应该也不会当皇帝了,但是我们也是站在上帝角度来说的这话。】 【毕竟徽钦二宗才是名正言顺的宋朝的皇帝,我觉得宋高宗一直不想北伐可能也有这个原因,再者南宋初期是很混乱的,刚经历战乱嘛,也能理解,但宋高宗做得也不好,错信秦桧,让朝堂更加乌烟瘴气。】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胡说!”他才没有! 赵构很愤怒,幕中女子这次出现说的话,就没一句他爱听的。 他不是都下令收复北方了吗? 这北方非收不可! 【其实高宗还是有点贪恋这个位置的,没办法,压力太大,还是退了,而他没有后代,把皇位让给了赵匡胤一脉的赵昚,我忘记之前有没有说过宋高宗是没有孩子的,说不定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与其自己一直守着这个皇位,还不如把他让出去,还能让赵昚以后给他养老,在死后也不至于说他坏话什么的。】 谁说他贪恋这位置的! 这皇帝谁爱当谁当,他才不当,他才不贪恋! 赵构满腔的怒火在听说自己没有孩子之后愣住了。 他……他居然没有孩子吗? 果然,还是他想得太好了,他就是没有孩子的…… 【而宋孝宗做得比宋高宗好一点,那他为什么会禅让呢?一来还是因为南宋局势已经无力回天,他有心无力,二来是因为宋高宗的离世,他的理由就是服丧,结果这宋光宗根本就不是个成得了事的,因为不肯为宋孝宗居丧,惹众怒被逼让位。】 百姓们都惊了。 这是哪位皇子啊? 竟如此大逆不孝! 连给自己的父亲服丧都不愿意。 不会又不是亲生的吧?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宋孝宗也在惊讶,宋光宗? 不会是他的太子吧,他的好儿子是这样的? 【然而这时候的陆游不知道啊,他肯定以为换人了自己的机会就来了,于是他继续坚持北伐,而这时候越来越多的南宋臣民已经习惯了安于一隅的生活,他们已经是“直把杭州作汴州”了。】 【所以主和派就很看不惯陆游,说陆游不合时宜,若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可能真的有点不合时宜,虽然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还是比较支持陆游辛弃疾,但我感觉那时候的主和派也不一定都是 坏的,可能他们中也有真正地为了宋朝好,想让南宋稳定下来的所以选择主和的。】 还在白鹿洞书院的朱熹终于听到句自己认同的话。 这幕中女子似乎因为辛弃疾和陆游的缘故一直站在主战派那边。 说得好似他们这些主和的人就是千古罪人。 可如今天下方定,再大肆举战,受苦的只能是百姓啊! 这么简单的道理,那些人怎么就不懂呢? 【只是这样的茍安是所有北伐派不能接受的,他们还有血性,他们宁愿牺牲自我也要寻回自己的土地,然而在那时候主和派一直占据上风,陆游根本没有办法。】 【就因为他一直想要北伐,于是又又又被罢官,理由是嘲咏风月,这时候的陆游已经有点看开了,摆烂了,你说我嘲咏风月,行啊,那我干脆把罪名坐实了,回去之后就把自己的住宅题名“风月轩”。】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也忍不住赞了一句潇洒。 说起来,很多时候真不用太过于小心翼翼。 小心翼翼地对他人赔笑,失去自己,又有什么意思呢? 【公元1194年,绍熙五年,宋孝宗病故,宋光宗不肯居丧,被逼让位宋宁宗赵扩,这其中有一个叫韩侂胄的,这个人是赵扩的岳父,相当于就是国舅了,赵扩登基后他就专权跋扈,贬朱熹、斥理学,把持着朝政。】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说到赵扩,宋孝宗当然就知道了 宋光宗正是指的自己那个好儿子。 他气笑了。 真好,真是他的好儿子。 也难怪大宋危矣。 连他们皇室都是这样的人,那还能好? 【朱熹我们都是知道的,在古代封建社会有着很高的地位,他和陆游是朋友,但是两个人却政见不合,朱熹是一个主和派,对于朱熹这个人的评价历来是有争议的,他虽然是个大儒,但却说他扒灰啊,好色荒淫啊,都是些不好的评价,这些我们这里不去考究,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朱熹是一个爱国之人,所以他才能和陆游成为好友。】 “哎呀呀,文人风流嘛,那不是正常的?” “哪家风流的文人也不会扒灰。” “都说了有争议啊。” “大家猜猜主播为什么不考究。” 陆游一怔。 竟还说这些? 【扯远了,陆游他就是个刚的,这会儿又写诗去谴责韩侂胄,但是他并不是说什么为了给朱熹鸣不平,他就是嫉恶如仇,不吐不快。】 没有人能想到,都这个岁数了,陆游竟还是那样。 还真是“从一而终”啊!
第224章 正文完结 【你是不是以为陆游和韩侂胄之间就这样变得水深火热起来,陆游可能会因此吃亏什么的,并没有,因为这个时候陆游都被罢官了,在家待着呢,写首诗埋汰一下,韩侂胄当时都不一定能看到。】 虽是这样说,但是陆游这样的行为还是让众人忍不住地咋舌。 一般来说,人的年纪越大很多事情都能看得开,尤其是不太乐意让自己陷入各种险境,可是陆游真就是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没有变过。 真想知道他写的是什么诗啊。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陆游自己倒是觉得没什么,那确实是自己能做出来的事情不假。 像那样的人,难道连说也不能说吗? 他偏就要说。 【他在这段罢官生涯中依旧牵挂着国家,某天,风雨大作,他写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表达了自己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并且在诗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大风呼啸卷起大雨让整个村庄陷入昏暗之中,四处大雨似浪涛翻滚。“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火炉和身上盖的毛毯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出门。】 “喵喵喵,狸奴终于出场了。” “从古至今都有铲屎官呀。” “虽然这首诗不是很有名,但是我觉得描写得很好诶,不过最后一句是不是有打油诗的嫌疑。” “这是组诗,还是要和下面一首一起看的!” 有些人喜欢盯着巨幕中左下角看,虽然有些话看不太懂,却总觉得他们说得你也很有意思,有时看着看着就被带偏了。 【这首诗很温暖啊,虽然外面波涛汹涌,但是家里却还是很温情,当然了这只是从表面来看,但其实陆游一直是担心着外面的情况的。】 【这里提到狸奴,就是猫,陆游是很喜欢猫的,他有很多关于猫的诗句,他曾在《独酌罢夜坐》中写道“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 “有猫有闲适的工作,真的就是我人生的追求目标了。” “陆游已经拥有了我们盼望已久的生活,要是他活在和平的年代就好了。” 狸奴而已,为何后世之人如此激动。 许多人不解。 【再看其二,更有名一些,“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我”躺在这荒凉的村庄里,没有为自己的孤寂而悲哀,“我”只是担心国家的危难,“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深了,“我”躺在榻上,听着风雨声,迷迷糊糊间看见自己骑着铁马踏过冰河去了那北方战场。】 辛弃疾看到这样的诗句,忍不住地在心中产生了共鸣。 果然,陆游和他就是同一类人。 他们都做过同样的梦。 而他比陆游幸运,他如今站在此处,还能与金人厮杀。 辛弃疾觉得他或许可以问问陆游,万一陆游对对敌有什么见解呢? 想了那么多年,他的心中一定想过很多的吧。 【书中说,这其二的手法是“痴情化梦”,说白了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好难过,都说白日做梦,有时候梦想就只能在梦中实现而已。” “陆游的执念真的鲨我!” “对!其他人都是为着自己,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声望,想着自己哪怕是功成名就,只有他们身处那样年代的人,求的是天下太平。” “所以珍惜现在的一切吧,比你的处境难的人多的是。” 【两首诗讲述的不过是陆游所经历的风雨大作的一天,但是却凝聚了他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 【谁知道他在山阴的这十多年间碰到了多少次这样的天气,又梦到过多少次这样的场景,但是我相信他的爱国情感是一直存在的。】 宋孝宗沉默着。 他又何尝不爱国。 可他要想着整个大宋和大宋的子民。 他们可以抛开一切去拼,可百姓们怎么办呢? 宋孝宗突然顿住,不过他确也没有问过百姓。 万一他们宁愿生活不宁也想先收回失地呢? 【十多年以后,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陆游再一次入朝为官,这时候他还愿意进入朝堂,我们很难说清楚他是什么样的心态,但是他这一次的主要任务是编修国史,或许这是他比较感兴趣的事情。】 【说实话,书写历史确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虽然很繁杂,也可能得罪人,但谁请我去我也去。】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也发现了。 近来愿意写史书的大臣挺多的,他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哪有那么多历史给他们写? 其实有司马迁似乎就够了。 这些天他没有问责司马迁,甚至没与司马迁说一句话,瞧着那人坦坦荡荡的样子,刘彻突然就觉得他对自己的那一点点的不敬也算不得什么,有些人的性子本就如此,既无坏心,也就随他去了。 【有趣的是,就在这一段时间里,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立马忘了两人的前尘往事,大力支持韩侂胄。】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众人俱是惊讶不已。 这是化敌为友了? 但是为什么又没有成功呢? 这韩侂胄有那么大的权力的话,应该有很大希望成功才是。 【等到国史编修完成,陆游这才真正辞官,因为他这时候快八十了,真正的高寿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17 首页 上一页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