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有很多法条,每一个法官对于法条的理解都不完全一致,有一些颇有争议的案件,不同的法官会给出不同的判决。 而法官判定的逻辑,其中一部分就包括对嫌疑人、证人的口供的真实性判断。如果是一个诚实的证人,他说的话就会更有说服力。如果这个人谎话连篇,那么他的证词就很有可能会被取消。 之后半个小时,林纯的每一个回答都极其精准,从她和Anna的交往和分手,到她和方晓晓的重逢,以及和方许的相知。 结束一轮询问之后,傅明裕和负责记录的民警一起回到车上。 傅明裕率先开口:“说说刚才的看法?” 民警回答:“感觉挺老实也挺配合,就是……不太真实。我也说不好,总觉得像是在演戏。也可能是我对她印象不好,太主观了。” “不,你的判断没有错。”傅明裕说,“她在扮演受害者,在博同情,试图让他人代入到她的故事里,同情她,与她共鸣。” “但她真的很聪明,今天的笔录没有一句撒谎。” “七分真三分假,边缘无关痛痒的故事就实话实说,涉及到关键部分就开始编。整个逻辑盘下来,会显得她的笔录可信度非常高。如果是放在大众面前,很容易就会带节奏,令人陷入‘以偏概全’的陷阱。” 人往往会因为一个故事的一句真诚的表达,或是一句实话,就相信整个故事的真实性。可事实上,也许整个故事都是假的,唯有描述者当下的态度是“真诚”的。 “反正今天听下来,我都差点相信她就是林纯。她说她之所以整容,是因为出车祸脸上受了伤要做修复。问她为什么要找地下医生?她说自己经济状况不好,养父母也不可能给她出钱,她就只好通过这种渠道。” 说到这里,民警问:“傅队,要不要找医美专家评估一下,看她脸上那些下过刀的地方,到底是多大的手术,是修复还是改头换面?” 傅明裕点了下头:“就算只能作为参考,也需要有这个依据。咱们的逻辑链不能出现漏洞,从送检到法院每一个环节都要严丝合缝才行。” “明白。” “对了,方晓晓的生物样本找到了吗?” “还没有。方晓晓看病一直是在萧家医院,这边说没有留样本。现在只能等F国的消息了。不过听说除了咱们之外,令其他人也在那边打听这件事,还出高价说要买下来。至于对方身份,我们还在追。” “指纹呢?” “林纯和方晓晓回国后补录的指纹都已经拿到了。三年前林纯报警说顾澎强|奸的时候,在派出所按过手印,那份文件也送到了。我们比对过,和系统里补录的指纹一致。她的指纹我们也和库里比对过,没有找到一样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林纯在整容前是另外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并不存在指纹系统里,很有可能她原来的身份也是F国人。 两人回到队上,很快得知两件事的新进展。 “傅队,我们刚查到许垚的出入境记录,在和林纯签约之前,许垚曾经去过F国。她还打车去了郊区的一家疗养院。那家疗养院有华商投资,其中一个投资人也是春城人,姓姚,叫姚岚。” “还有,那两个留学生的背调也出来了。两人的家庭都不算富裕,供不起她们去留学,可她们却在中介那里花了几十万。而且这两人在出国前就和顾澎来往过,其中一个的国内电话号码,曾有七次和顾澎的通话记录,时间最短的半分钟,最长的九分钟。”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估计还有四分之一吧,快了。
第35章 两名留学生的背调有些耐人寻味,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幕是,这两个家庭都曾经收到一大笔汇款。 而这笔汇款的名目是购买“古董”。 也就是说,这两个家境朴素的家庭各有一个清朝遗留下的“宝贝”,顾澎有意收购,不惜花了大价钱买走。之后这两个家庭又不约而同地用这笔钱送女儿去F国留学。 这是不是太巧了? 且不说清朝留下来的古董是否真有其物,就当做这是真的,这东西就值那么多钱吗?拿到了钱,怎么就突然想起送女儿去留学,而不是用这笔钱改善整个家庭的生活?比如换一套更好更大的一点房子? 看到这份背调,傅明裕若有所思,心里已经有了猜测。 专案小组几人经过讨论,都认为这两笔“古董买卖”很有可能是两次“钱色交易”。再结合林纯曾报警说顾澎强|奸一事,令这种猜测越发变得可信。 傅明裕说:“强|奸不可能只有一次。这种暴力行为就和家暴一样,在实施之前就已经生成过无数次念头,区别只在于还在想象阶段和已经实施犯罪。通常强|奸者会用金钱来平息事件,也会利用视频、照片去威胁受害者。这两个条件顾澎都具备。实施过一次,就会有下一次。” 至于背调的另一项,则是办理F国留学和移民的中介公司负责人,和顾澎也有往来。很有可能在F国留学这件事情上,是顾澎的意思。 他要将两个定时炸弹送得越远越好。 问题是,既然已经花钱收买了两个女留学生的家人,她们的家人也遵循顾澎的意思将女儿送走,怎么还会发生后来的“入室抢劫”导致女生被杀的事件? 傅明裕问:“那两个留学生的家人,现在是什么态度?” 民警回答:“和之前一样还是非常激动。他们坚持要追究到底,但是却从没有提过顾澎这个名字,就像是不认识一样。负责询问的同事提到顾澎之后,他们都说没什么印象了,还说自己家里确实有一个祖上留下来的古董,也确实卖了,只是忘记卖家叫什么了。至于留学,他们说是女儿自己想去,非要去,拦都拦不住。对了,对于凶手追究这块,这两家也联合了意见,都说要追讨一千万的补偿。” 不止如此,这两家人还在网上发了各种小作文和视频,在几个月前就成功令这件事发酵,掀起一阵舆论。 不过官方决定介入调查女留学生被害事件的真相,并非是被这些引导,反而是这两家人在听到官方有意追究的风声之后,才开始各种骚操作。 不明真相的网友们,看到这两家父母的“真情流露”,又想到自身,很快就代入其中,不惜代价地要为这两家人讨一个说法。 如今说法讨到了,事情闹大了,那些内幕就被挖了出来。 民警说:“我真是不懂,他们真觉得能瞒天过海吗?这不很容易就查到吗,根本瞒不住啊!” 不只是警方,当舆论越滚越烈时,关注的人就会越多。个别知道内情的人也会注意到这条新闻,忍不住出来爆料。 爆料者说自己认识这两名女留学生,她们一直都挺虚荣的,家里明明不富裕,却一身的奢侈品。当时小圈子里早有传言,说谁给钱就跟谁睡,还会讨价还价。 这些话很快就引起一场“受害者有罪论”,逐渐发展成“难怪会被杀”“凶手怎么不杀别人啊”“原来就是贱货”“干嘛为了这种虚荣女劳民伤财”“拜金就该死”这类结论。 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 舆论会蒙蔽人的眼睛,令人丧失自我判断力,为了“道听途说”的故事去争斗。 反过来,舆论也会成为反噬的力量,直到真相浮出水面,这股力量会将始作俑者撕碎。 形成这股力量的人们,他们既是前面的争斗者,也是后面撕碎“元凶”的正义使者。 专案小组这边负责查出真相,而在另一边负责维护网络治安的工作人员,也在这股“浪潮”中甄别筛选出几个极端特殊的捣乱分子。 还有几个人账号借着这件事,带头宣扬男女对立的言论,比如“靠身体赚钱也是真本事,总比有些国男什么本事都没有强”“国男供不起就说是拜金”。直到被捕后,查到这几个表皮“女性”的账号,实则都是男性,还查到与他们有关的海外账户和多笔不明汇款。而不明真相的大众,根本没有理智和能力去分辨网线另一头是男还是女,是人还是鬼,以及背后的目的、立场、动机。 另一边,当组员提到这一段小插曲时,傅明裕不由得陷入深思。 虽然在这个小组里的都是经验丰富的刑警,可大家也是人,会不会也犯了和网友们一样的错误——被表面证据、背调数据和部分事实误导? 傅明裕说:“暂时抛开这两个留学生的动机和家里卖古董这件事,只说顾澎和她们两人,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再次取得联系?” “如果前面的推断为真,那么在她们遇害当晚,很有可能是为了另一场交易才见面。” “可是两个女生身上都没有验到被侵犯的痕迹。如果有,就不会一直怀疑林纯了。” “也许还没有交易,就发生了争执?” “那就是冲动杀人。有必要吗?能花钱摆平,为什么要杀人呢?他之前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等等,不只是顾澎。F国传送来的资料上提到有两个男性样本,不过他们一直没有找到男性嫌疑人,就怀疑是附近的难民。” “当时顾澎和萧婓都在F国。” “把样本要过来,找机会和顾澎、萧婓的生物样本进行比对。但要注意,程序上一定要合法。对了,F国疗养院有消息了吗?” “还没有,那边说查过林纯的医疗记录,但是没有留存生物样本。他们去问过林纯的养父母,他们都说根本不知道那家疗养院,住在那里面的人根本不可能是他们的女儿。” …… 没想到这话说了不到一天,F国便再次传来消息,但不是当地警方提供,而是一个华人私家侦探发来的邮件。 私家侦探说,他受到一位客户的委托要将查到的事情告诉国内警方,但不能说委托人是谁。他只是按照委托人的要求,找到林纯的第一任女友Anna,并将Anna带去疗养院见一见那位自称是林纯的女人。 私家侦探还说,两人见面时聊了半个小时,其中有一半时间是单独相处。 疗养院的“真林纯”说出很多她和Anna之间的故事,Anna的情绪波动很大,曾出现过恍惚、震惊、不能置信、苦笑、痛哭等多次转变。 离开之后,Anna告诉私家侦探,她也不确定那到底是不是林纯。 这句话给专案小组的人搞糊涂了。 “什么叫她也不确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都见面了,还说出那么多事实,难道还不能确认吗?” “这上面说,Anna曾确诊过轻度抑郁,但还不至于影响认知。” “看这照片,都瘦脱相了,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个人。” 私家侦探传来的真林纯和Anna对话的照片,是站在远处用高倍照相机抓拍的,有侧脸也有正脸。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56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