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摇摇头:“没有找到一起过去的办法,活的鸡鱼螃蟹这些都可以送过去,就是人带不过去。” “已经很好了,是老天爷对我家乖囡的厚爱,这半年,我们赚了多少钱啊。”王奶奶压低声音:“她在那边还跟人合开了店卖螃蟹,还专门雇了人进货,我们再将货卖给朱宝庆,这样一倒腾,你们来看看。” 说着领三人到了西间,打开樟木箱,王培根夫妇倒吸一口冷气:满满的一箱子钞票。 这个时候最大的面值是十元,所以看上去真很多。 小美看着王奶奶笑,她知道不止这么多钱,有几次两人去苏城那个村里倒腾货,拿到钱后,奶奶是去银行存钱的。 那时候已经可以“任我行”了,货倒腾得比前面多,都是从产业园仓库直接搬到苏城村里,方便得很。 这钱看来老太太要留一手了。 看完钱,四人继续坐下聊,小美将穿越方式介绍了一下。又说了现代的情况:经济腾飞,人民富足安乐,互联网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模式,外地人来苏城的很多,苏城已经是大城市了。 “大姑妈和大姑父是大艺术家。”小美将陈家四人的情况也说了,很骄傲。 “但是,好像环境保护做的不好,我们的鸡和鸡蛋,还有菜和米,在那边很受欢迎,都说那边现在农药化肥用的很厉害,没有我们的东西好吃。” 苏城城市的发展,王艳琴和朱宝庆家拆迁等等也介绍给父母。 总之,现代的苏城是发达的,但也有不少令人头痛的问题。 “最近看你很老实,一直呆在家里,怎么不去那边了?”王培根问女儿。 小美很难受:“那边在生病,药还没有研发出来,奶奶怕我把病毒带回来,不许我去了。”说完跟王奶奶说道:“刚才和周阿姨还有向姐姐通电话,沪市情况好像越来越严重了,苏城好一点,但大家还是觉得小心为上,都叫我少出门。” “那就不要过去了,在家走亲戚,好好玩一阵,等开学了,好好读书。”王奶奶说道。 几人再聊了一会儿,就歇下了。 王奶奶也觉得这样可行,总要给儿子儿媳消化的时间。 第二天,原计划是去二阿姨家吃饭,王培根却决定带女儿去苏城,让妻子 儿子先去二姐家。 到了苏城,王培根带着女儿直奔第一人民医院,挂了脑科,对医生说女儿这 半年一直头疼,想查查有没有什么病。 结果当然没什么,一切正常。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51章 停几年再说 王培根看到女儿的检查结果,才算是松了口气。 回到家,父女俩直接去了小美二阿姨家。 二阿姨的手特别巧,种的菜比人家水灵,烧的饭也比人家好吃。 因为放下心事,王培根喝了不少酒,但居然没醉。 回到家,全家正常作息,第二天,王培根让顾花娥带着小华去娘家看看,自己和王奶奶、小美开会。 先让小美将那边的病情仔细介绍了一下。 听后,王培根说道:“现在那边情况特殊,妈妈和小美你俩商量下来是暂停经营?” 见两人点头,王培根继续说道:“我的意思是先停几年再说。这几天听小美介绍,那边和这里大不同,房子拆迁了,土地不种庄稼了,改成开厂开店了,大家吃的用的都是买的了……” 小美边听边点头。 王培根继续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先等等,等这里也放开经营了,我们正大光明地做买卖。现在做这生意,钱是赚了不少,但还是担着很大的风险的,我们家好比一艘小船,经不起任何风浪的。 再说了,这赚来的钱,也不能做啥,就是一堆纸,还浪费了妈妈一个樟木箱。” 王奶奶边听边想,听到这里也点头:“你说的有道理,我们自己不觉得,说不定村里有心人已经注意上我们了。现在抓投机倒把还是挺重的,出事了的话,谁也救不了我们。” “至于那边病情的事,我倒是不担心。”王培根继续说道:“听小美的意思,那里的政府很厉害,我相信不久,这个药就会研制出来的。但即使有了药,病情克服了,我们也不做买卖了,等一切合法了我们再商量接下来怎么做。妈妈、小美你们看呢?” 王奶奶和小美对视一眼,都点头道:“行,听你的,小心为上。” 统一思想后,王奶奶将月季花枝放樟木箱里锁好,小美就眼巴巴地看着,可怜兮兮的。 王奶奶忍不住笑了,摸摸孙女的头:“你放心,每个礼拜我给你半小时的时间,去那边跟周阿姨、向姐姐打个电话,互通信息。” 小美这才好受点。 走出西间,王培根劝女儿:“你别忘了当初就是想赚了钱还你外婆欠的医药费,现在这目标已经完成了。那就歇歇,好好学习,你现在是好好读书的时候,其它的,有爸妈奶奶呢。 还有啊,外婆生病了,你舍不得。奶奶年纪不比外婆小的,她在家里也很忙的,你十岁了,也可以多帮奶奶做点事,让她有时间多歇歇。” 闻言小美的小脸严肃起来:是啊,不能到失去了才珍惜,奶奶年纪也不小了,一天到晚忙东忙西的,作为孙女,也应该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美的心安定下来,开始做回原来的乖孙女,陪在奶奶身边,乐得王奶奶一天到晚“乖囡”地叫着。 王家生意暂停,但朱宝庆、陈东阳、田水官的古董生意还在继续。 王奶奶也有底气,那一箱子钞票很耐用,古董继续收。 当然,这种收,也是比较少的,都是偷偷地进行,但因为是三家在搞,几年下来,收获真不少,此是后话。 随着古董越收越多,王家在杂物房里专门整理了一间房子,作为放古董的仓库。正房实在没地方放了。 王家本来这三间杂物房就放满了东西,现在又专门拿出来一间,显得杂物没地方放了。 于是,王家利用农忙空闲时间,起了两间“鸡头”,实际就是西厢房,从正房的西间一直通到杂物房的西间,这“鸡头”南北向里特别长,是正房的两倍长。 就是说,王家一下子就多了两间正房。 这样小华就从父母房里搬了出来自己住,还有一间做了厨房间和杂物间。 王家造房子是在自家宅基地上所建,不需要跟大队部申请,但对外,总要说个理由。 最后,就说的是小华大了,八岁了,不再合适与父母睡一间房,所以搭了“鸡头”。 村里这样的人家挺多,所以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小美还是和奶奶睡在西间,但面积扩大了一倍:原来的厨房间搬鸡头那里去了。 这西间王奶奶是经常锁着的,毕竟房间里还是有不少好货的,特别是去年小美去现代买回来的不少衣服,王家人都不敢穿,深怕“穿帮”。还有周惠芳、向玲玲逢年过节送的礼,太有现代气息,王奶奶怎么“改装”,都不能让它们变成七十年代东西的样子,只能藏起来。 天气热了以后,小美在和周阿姨、向姐姐的例行每周一个电话中得到消息,病情好转很多,大家的生产生活基本都恢复了正常。 周惠芳不急,她现在的重点工作是儿子的对象问题。这次病情让她深深体会到,要尽早让儿子留个后:“生了孙子后,这儿子我也不管了,也管不了他。这孩子读书读傻了,哪天报名去非洲参加医疗队都有可能。” 可现在的年轻人,主意都正着哪,周惠芳还得和儿子斗智斗勇,没心思重新开业。 她也找了理由跟小美说:“还是螃蟹最好卖,我们下半年再商量要不要再开店。” 小美心说,爸爸不许开了,等几年,等你儿子成家给你生了孙子再商量开不开店吧。 向玲玲倒是挺想干的,她好不容易跑下来那么多供货商,谈得好好的,不合作的话太可惜了。 可是小美宁愿拿了东西到现代卖,也不敢买了现代的东西到老家销掉。 毕竟病情还有反复,她还是担心会把病菌带到老家。 而这一点,她是零容忍的,所以,尽管向玲玲跟她说了好多次,小美都没有松口。一直说再等等吧。 这再等等,就把向玲玲等到了厂里,她去做流水线上的工人去了。 因为菜场升级,在装修,水果摊没办法摆了,只能去厂里上班。 向玲玲咬牙对小美说,一定要好好读书,“考本科是最起码的,现在的本科相当于以前的初中,现在的研究生相当于以前的高中生。象我这样的职高生,除了富二代之外,可不得去打工。你一定要吸取姐姐的教训,唯读书是务。”拽了句古话,小美也没听懂。 回去和王培根一说,王培根笑了:“就是别的不管,只致力读书。你这个姐姐倒是认识通透,在这边的话和你奶奶可以交朋友。” 王奶奶可是卖了房子让儿子读书的人,狠人。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52章 1977年被叫停的简化汉字 2022年夏,苏城陆续复工,但大家对病情还是外松内紧,时刻保持警惕。 因为这个原因,加上王培根反复强调一切小心为主,还把报纸拿回家叫老母亲和女儿看,上面关于“两个FS”争论得很厉害。 王培根对家人说:“现在上面思想都没有统一,我们就低调点吧,钱已经赚了那么多了,够够的了。 我听小美讲的,你们进货出货的,高调的很,被村里有心人知道那是不得了的事。 现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吧。” 因为王家就是王培根最了解局势,大家听他这么分析,苦口婆心的,也将心思收起。 特别是小美,将精力主要放在了学习上。 过了年,徐继杰老实了半年后,故态复萌。 他最近想找个婆娘,为了相亲时给女方留个好印象,他开始嫌弃自己头上那几根白头发。 那时候还没有染发剂,要去掉白头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拔头发。 课间或者写字课上,徐继杰往往会叫班里学生上讲台那里帮他拔白头发。 田泾村小学都是分开的,一年级就单独在七小队富农家,别人不知道他叫学生拔头发。 可是被叫到的几个学生心里很不舒服,觉得老师把她们当丫鬟了。 小美和玉娟、金花就是丫鬟中的三个。 三人讲起这事,心里总是不舒服。 小美想的对付办法是将老师的白头发和黑头发一起揪掉。 搞了几次,被老师发现,小美就光荣“下岗”了。 而促狭的金花,事先叫玉娟将自己头发上的虱子捉了几个,包在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里,在帮老师拔头发时,将虱子放到了徐继杰老师的头发里。 这事过了一周才被徐继杰发现,他排查了很久都没有人承认。 这事只有这三个小姑娘知道,直到成年,每次聚会时都会笑谈此事。 过了暑假,小美进入二年级。村里的老师缺了一个,说是去别的村支援去了。 没办法,四个年级只有两位老师,于是小美开始了复式班的学习。 这个复式班的老师真厉害,一个人包了两个年级的所有课程。 这在现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3 首页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