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小美班里,就是这么古怪地两个年级和谐共生。 小美班早从七小队富农家搬出来了,到了大队部,一间大教室一隔二,中间开一扇门,两个班级一个门北一个门南。 小美班是二年级,在南面,另一个班是三年级,在北面。 三年级上语文课时,二年级就上数学课。 徐老师(还是他)先让三年级学生抄写他事先写在黑板上的字,每个十遍。布置好后,就到二年级教数学知识,教好后,就是布置若干数学题目让学生做,然后去三年级读课文,教汉字,讲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游刃有余! 有次徐老师在三年级出一道题:某人家里的钟,整点时响的是指着数字的字数钟声,比如指到三就响三下,指到六就响六下。而半点的时候,总是响一下。 某天,这人发现自家钟坏了,就去修,师傅看了觉得没坏。 这人说肯定坏了,因为他听到了三次都是响一声。 问有没有坏? 三年级的学生还在想呢,听“壁角”(墙角)的小美就明白了:“没坏。” 还在班里跟同学说:“第一次是十二点半,第二次是一点,第三次是一点半。” 搞得本来安静的班级乱哄哄的。 小美还收获了一次家访。 当然,这次家访,徐继杰有点交好的用意。 王奶奶看在他是小美老师的份上,也是客客气气地接待的。 不过,王家女儿聪明的事,还是在村上传开了。 二年级开学不久,学生开始重新认字,这就是简化汉字。 这汉字太简化了,比如比赛的赛,就是一个宝盖头下面一横,国家的国,里面的玉改成一横…… 这对二年级,才认识不少字的小美和她的同学们来说,不要太高兴,字简化,写起来容易,多好啊。 可是,大人们就发现不对了,太简化的字,失去了汉字的韵味,所以推广不久就废除了。 文化上,1977年真是大事迭出,最著名的大事就是恢复高考。 这通知刚下,就出来了当年高考的时间。 这段时间,王培根特别忙,学校里高二的应届学生,要到明年才毕业,但也可以参加高考。既然可以,那就都去试试呗,万一考取了呢。那可是要转户口的,毕业后就是吃公粮拿工资的人,和城里人一模一样了,真正的书包翻身啊。 学生们激动,家长们比学生还要激动,但最激动的,却是老师们。 谁不想自己的桃李开满天下? 所以阳澄湖中学,真的象打仗一样,大家都忙起来了,王培根也不例外。 今年,他是高二两个班的语文老师。 这时是没有习题册的,连试卷都没地方买。 于是,几个校长出面,商量了以后,就决定一个教学片,毕业班老师一起出卷子给学生做。 卷子是要刻写了才能印出来,王培根字好,这个任务就交给他了。 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片里老师开会、出试卷样卷、刻写试卷、印试卷、考试、批改作业。 这就是王培根每天的事情,好忙。 但这种忙却是充实而又兴奋的。 应该说,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这样的,忙碌而充满激情,就像我们的国家一样。 小美二姨家女儿,小美的表姐金珍也在读高二,也参加了高考,考取了金陵师范大学。 这是阳澄湖镇历史上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代表了国家的新兴力量,是带给农家子弟书包翻身希望的力量。 以后十多年,阳澄湖镇的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县第一板块,跟这首届高考有很大关系——认真的老师,努力的学生,支持的家长,三方合力,何愁搞不好教育。 爸爸在忙碌的时候,小美也很忙呢。 片小元旦前要举行文艺汇演,徐老师在班里选了六个女生,排练一个节目。 是几句歌,加上几个简单的动作:“戴花要戴大红花呀,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 就这四句,配上那个年代特有的动作,唱两遍,动作做两遍。 然后元旦前,一众人冒着小雪,步行去片中心小学,参加汇演。 然后小美看到了人家单人表演手风琴、独舞等节目,知道了在这个年代,也有真正的艺术。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53章 可以参加高考 1977年的高考,阳澄湖镇考出了两位本科,五位中专,这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这轰动不仅仅是公社里的社员们,还包括县教育局的领导。 要知道,高考文件下发后到高考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匆忙走上考场了。 没有资料、没有基础的应届生,要和“老三届”整整六个年级甚至更多的人同台竞技,而所谓的应届生,只是高中读了一年半不到,根本就是处于劣势。 所以很多学校都是剃的光头,而阳澄湖中学考出去七个人,在县里是名列前茅的。 教育系统一方面该表彰的表彰,再接再厉迎接新一年的高考,相关老师也是被各校校长象对大熊猫一样地重视起来。 但学校也是社会的缩影,这两年,虽然有些政策在松动,但积年的规矩,凭校长一己之力,也是没办法撬动的。 比如这年双抢大忙,校长就无奈地对王培根几个老师说,学生放农忙假,民办教师继续在校办厂做竹板。 去年是王培根第一年做老师碰到的双抢大忙,没回村里干农活,在校办厂做竹板,他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 但是时移世易,作为首届高考片里语文平均分第一,班里带出了一个本科生三个专科生的老师来说,农忙假期,他不指望象公办老师那样休息,但让他在学校出点复习题、刻刻钢板、印好点卷子,让学生们农忙回来马上投入学习中,这是王培根设想的农忙生活。 要知道,这批学生是去年高考的同一届,他们考了一次,没考取,今年再考,时间和去年不一样了,1978年高考时间是7月20日到22日。 没剩几天了。 居然还是放了十天农忙假?! 这事校长无奈,老师王培根简直出离愤怒了。 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去做竹板了。 做了三天工后,同为代课老师的金老师来找王培根,两人是搭班的伙计,彼此比较熟悉:“培根,听说了吗?4月份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吗? 重视教育最缺什么?就是教师啊。 省里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决定马上招收一批师范学生,毕业后就到学校工作,缓解教师空缺的难题。 招的是大专生,只读两年。招生范围就在学校民办教师中招,还不限年龄,只看高考成绩。谁都可以报名。 就和今年高考的学生一起考。 现在就可以报名了,我和李老师商量了一下,我们俩虽然是知青,但都在阳澄湖成家立业了,回去也不现实,就决定报考这大专学校,你要不要一起?” 王培根急忙问:“户口转吗?两年后回来是不是就是公办教师了?” 是不是再也不用在农忙时来校办厂帮忙了?——这话是在心里问的。 “那肯定的,考取的话,户口就迁到学校了,那时就是居民户口了,等毕业时再迁回学校,学校有集体户口本的。 而且我跟你说啊,因为我们读的是师范,进了大学后,会发粮票和钱的,这属于生活补助。 实际就读一年半,三个学期,最后半年是实习,我们就可以回学校上课了。而且还有寒暑假呢,在家时间还挺多的。 大学就在虞山,很近啊,想家了就可以回来。” 还有这等好事?王培根简直不敢相信。 王家不缺钱,王培根要的是这份认同感。 “你这消息确切吗?”王培根跟金老师确认:“怎么校长一点口风都不透的?” “我姐夫不是在金陵教育部门上班吗,刚一早打电话到村里的,估计马上就有纸质文件下来了。怎么样,考不考?” 那是肯定的呀。 王培根兴冲冲地说:“考,肯定考。我马上去给张老师打个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 张老师是片语文老师负责人,水平很高,对王培根帮助很大。 张老师家里条件可比王培根差多了,家里就两口子,带着两个孩子,经济条件很差。 金老师也认识张老师,听王培根这样说,马上吩咐道:“我和老李报考理科,你和张老师报考文科吧。叫他马上就复习起来。数学什么不会的可以来我们这里,我们一起复习。” 王培根感激地点点头,一溜烟跑了。 男人们还没有聚在一起复习呢,四家女人倒是先聚到王家来了。 李老师娶的是插队所在村的姑娘,生了两个儿子,他老婆说:“我是不同意他考出去的,万一他做了陈世美,我们娘三个日子怎么过?” 金老师和李老师是在一个村里插的队,娶的也是村里姑娘,两人的老婆自然熟悉,他老婆听李老师老婆这样一说,也不遮遮掩掩:“这两年,插队知青为了回城,抛妻弃子,抛夫弃子的还少吗?本来这两人还安安心心地在公社里教书,这考了大学出去,学校里男的女的一起读书,时间长了,不知会闹出什么事来呢。 不要我们福没享到,最后被人家抛弃了。” 顾花娥和张老师老婆看看这个听听那个,一时之间心乱如麻。 张老师老婆是受邀特意从隔壁镇赶过来的,还耽误了挣工分,可见心里的挣扎:“我娘家哥哥也劝我,不要轻易答应,说做了秦香莲,那就是死路一条了。” 顾花娥吞吞吐吐:“可是我婆婆说这是好事,培根他有知识,配得上这个大学。 他也跟我讲,同样是老师,平时工资不一样不要说了,就是连农忙假都是不一样的待遇,人家在家休息,他还要去校办厂上工。 他教书那么好,凭什么就比人家低一头? 现在有机会和人家拉平,我觉得要满足他的愿望,否则,强制不让他去,夫妻之间也要离心的。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而且,我是肯定听我婆婆的话的,她说好肯定好。” 王奶奶在边上听大家叽叽喳喳的,听来自己儿媳妇倒是最通情达理,这个媳妇关键时刻就是给力。 当初选儿媳妇还是选对了,王奶奶不禁自我表扬了一下自己的眼光。
我家的后院通现代_第154章 全家努力支持高考 于是笑道:“不是我做娘的只帮儿子不帮儿媳妇。 这事说穿了,就是国家要发展教育,让大家都重视教育,那就先要搞好教师队伍。 怎么搞好,提高待遇、民办的变成公办的,让这些教师待遇提高,才能安心教书,这才能发展教育啊。 至于我们四家,男人出去一年半就要回学校,当中还有寒暑假,这回不用去上工了,就在家里帮你干活了。 真正在学校的没多少时间。 你们说的在学校会碰到一起考去的女老师,担心跟人家有什么。 你们想想,换你你肯吗?人家女老师,考取大学,户口出去,孩子的户口是跟娘的,家里最要紧的就是孩子的户口,现在孩子的户口问题解决了,还不安稳过日子,那样的女人,你们老公会看的中吗?那不是你们老公瞎了眼,那是你们也不识人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43 首页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9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