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河北、山东等地,陶器均有“个”字图案出现,这里的“个”就是“竹”的意思,“竹”是由“个”字演变而来,因为竹子的叶子是由3片叶子组成,看起来像是“个”。 扬州的“个园”就是竹园。 甲骨文中的“雪”,就是竹子上面压着雪。 甲骨文的“云”就是竹子上面有一朵云,“笑”就是竹子摇摇摆摆的形态,让人忍不住联想风吹过竹林,竹叶哗啦啦的声音与人的笑声相似。 从战国到魏晋时期,竹简也被使用了约800年间,承载着华夏象形表意特征的方块汉字,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 从“个”演变到“竹”,再演变成“竹”部首,到康熙年间,“竹”部首的字增加到960多个,说明与竹的文化已经互相渗透。。 【华夏目前发现的竹简多为战国时期,最古老的事战国早期的曾简和信阳楚简,约为公元前400年。】 【在纸张出现之前,竹简是华夏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后来人们掌握了提纯竹纤维技术后,竹子又成了造纸原料。 早在1500年前的晋朝,华夏开始使用竹造纸。 到北宋时期,竹纸飞速发展,以浙江所产的竹纸最佳。 天幕特意放出竹纸的制作过程,与蔡伦造纸术相似,也需要把纤维煮烂、然后捞纸、晒纸。 这一次更为详细,让刘彻惊喜:“大汉不缺竹子,可以一试!” 大汉的纸张其实已经制造出来了,但是纸这样的好东西,多多益善。 破渔网和麻布可以做纸,竹子也可以专门做竹纸,再加上宫中技术越来越精湛的绣娘刺绣的地图书册等等,刘彻颇为满意。 当然,要是再来更好好东西,他也不嫌弃~ 【除了竹简,在竹简上书写的毛笔也多以竹子作为笔杆,也就是竹笔。 在殷商文化遗址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可以看到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日常生活中,竹子也被运用在方方面面。】 荆咕还没说,民间百姓对竹子的应用各有想法。 “竹子建房子建亭子好用!”即将举行社戏前夕,村里的百姓快速搭建的台子,多是用竹子建造。 “做箩筐好嘚嘞!”篾匠一边灵巧地编织着竹篾的箩筐,一边夸奖竹子为他们全家带来的职业道路。 有这样一门手艺,他一人可以养活一家老小。 在他身边,还有大量的竹床、竹框、竹匾等生活用品,和夏季乘凉用的竹夫人,下雨用的竹斗笠、竹伞。这些技艺一直传至现代,依然在使用着。 “还有竹筏,竹车,竹轿子!”擅长做竹筏的工匠一边熟练地捆绑着脚下的大竹子,一边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 靠山吃山,他们这是靠竹吃竹,一家老小,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赚钱赚活路,都离不开竹子。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已经认识到竹子的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竹子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其叶、根、实以及茎秆加工而成的竹茹、竹沥、竹黄、竹荪都是治病良药。就连竹子即将死亡前开出的竹花,里面的竹米依然可以食用,炒熟之后十分美味。】 “不仅药用,也好吃。” 福建之地,少田地的山里,百姓离不开竹子,住也用,吃也用。 “春上没粮食吃的时候,吃竹笋也可以救灾。” 【竹制乐器自古就是“八音”之一,种类多达200多种,从西周时期开始已经形成了乐器的分类。】 笛、箫、笙、筝、竽、箜篌,单是看那竹子头就知道制作的原材料是什么。 还有一种特殊的乐器——尺八。 尺八同样是采用竹子制作,因管长一尺八寸得名“尺八”。 【可惜。】 【尺八原本是大唐的宫廷雅乐,但是现如今在华夏销声匿迹。反倒是唐朝时期作为吹禅法器传到日本后,日本保留下来,并且分为众多流派。】!
第64章 第 64 章 植物间谍6 “尺八竟然失传了?” 李隆基不满了。 作为梨园行业的老祖宗,李隆基对各种乐器都比较精通且喜爱,他还不知道,他赏赐给日本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已经成为绝版孤品。 日本的圣武天皇在位期间,曾两次派遣唐使前往大唐学习观摩,这个时期正是唐玄宗在位。 李隆基赠给了日本许多珍宝,其中就有后来日本人当做国宝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这是唐朝的艺术精品,如今也成为了世界上仅存的五弦琵琶文物。 此后,日本琵琶与华夏的琵琶发展向了不同的方向。 李隆基听到尺八还要从日本传入,不高兴了。 “在朕的陪葬品中,放入尺八。”说完李隆基顿了顿,连尺八都没有,其他做法难度更高的、材料更为珍贵的乐器恐怕更绝迹,他补充道:“所有宫廷乐器都要放。” 华夏乃礼乐之邦,华夏自己的乐器无法传到后世这算什么事,竟然还要从日本重新学习,作为老祖宗实在是无法接受。 【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说: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他也没说错,从华夏这个竹子的起源地看,各个阶层对竹子都有不同的喜爱。】 【百姓爱它的实用,而士大夫阶层,赋予了竹子新的含义。】 【竹与梅、兰、菊被列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 2000多年前,《吴越春秋》记载了古时候的歌谣《弹歌》,《弹歌》是华夏诗歌史上最早咏竹的作品,在诗歌中唱道: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描写的是华夏5000多年前,黄帝时期古代先民砍伐野竹,用野竹制作房屋和生活用品的生活场景,以及打出泥弹、进行狩猎活动的场面。 【这充分说明,5000年前,华夏先人已经开始使用竹子,并且对它大肆赞美】 到了舜时期,竹子成为了纯洁、高尚的爱情象征。 有文曰:“舜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 描写舜驾崩时期,娥皇与女英洒泪挥别丈夫,泪水落在竹子上,从此斑竹也被叫做“湘妃竹”。 先秦时期,《诗经》《楚辞》里有关竹子的记载比比皆是。 两汉时期,真正咏竹的诗句出现了。 《汉乐府·白头吟》中的“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中的:“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期有“竹林七贤”,南齐谢朓的《秋竹曲》和《咏竹》,晋朝戴凯写了《竹谱》。 唐宋时期,唐朝有“竹溪六逸”,宋朝有“苏门六君”,咏竹诗空前繁荣,现存唐朝咏竹题材诗歌有222首,以中唐为盛,晚唐次之。在创作者中,白居易以22首之多高居榜首。 清朝时有“扬州八怪”,代表人物是郑板桥,一首《竹石》成为了课本教材,大家无不知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这一刻,不同时空的古人齐齐想到了自己与竹子的缘分。 宋朝时期,苏东坡仰望着天幕,看着窗外的一片竹林,抚须而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此间哪有扬州鹤。” 竹子,又好看又好吃,真是大宝贝! 想到这里,苏东坡摸摸嘴角:决定了,今晚吃竹笋炒肉,肉与竹二者兼得! 元朝时期,李衎看着天幕,再看看笔下的《竹谱》。 虽然前人写过竹谱,也不影响他写得更详尽,更完美吧? 白居易捧着自己的《养竹记》,摇头晃脑念念有词:“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实乃四德君子。” 听到天幕夸他写了22首咏竹诗高居榜首,白居易顿时得意了:“嘿嘿,唐宋诗人词人都不及我!” 哪怕是李太白,这时也被他压了一头哈哈! 而在其他地方,听到白居易是以数目取胜,大唐诗人们酸了。 “不就是多写一些,我上我也行!”某个不知名诗人愤愤然发表了意见。 等到再听到后世清朝郑板桥的《竹石》成为教材诗歌,文人们齐齐慕了。 教材他们懂,不就是类似孩童的启蒙书籍、书生考试必学的四书五经吗? 一首诗成为了无人不知的教材,那得多少人学习,天幕曾说过,后世可是有14亿人口! 清朝乾隆年间,山东,郑燮的友人齐齐拱手道谢:“恭喜克柔,青史留名了!”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 此时的郑燮,已经先后被贬为山东范县知县、潍县知县。因为爱护百姓,郑燮在山东遇到灾荒时采取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的举措,引起了屯粮抬价的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屡次上奏折弹劾他。 郑燮已经听到朝中故人传来的风声,最近他可能要被彻底贬为庶民,再与仕途无缘了。 天幕称赞他的《竹石》诗,其实是他为自己的画配的诗,此时山东屡屡遭灾,郑燮不愿意贪污,同样囊中羞涩,已经靠在卖画维持生活。 听到友人的话,郑燮只淡淡一笑:“看来老夫的竹子不愁卖了。” 友人摇了摇头:“你本就诗、书、画三绝,现在天幕也认可了你的诗歌,想必朝廷很快会把你调回中央,重新重用你。” 他意味深长道:“你忘了,当今陛下最喜欢舞文弄墨。” 郑燮闻言,反而有了些茫然。 他都一把年纪,还能返回京城吗? 而且就算返回朝廷中央,大清如今的局势,一切还能挽回吗? 【日本有《竹取物语》,但其实华夏早就有类似的竹子传说】 日本的《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故事,讲述竹子中诞生的姑娘“辉夜姬”的传说。因为作者匿名,创作年代不详,讲述的故事背景大概是平安时代。 但是华夏不仅有类似的故事,还有多个。 首先是藏族故事《斑竹姑娘》,1957年就曾经出版过,取材于藏族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与“辉夜姬”高度相似; 《竹取物语》讲述一位老人在竹子里发现一位小女孩,带回家中,3个月就长成了美人,老人为她取名为“辉夜姬”。 辉夜姬因为美貌,遇到了众多男子的求爱,后来有5个贵族子弟向她求婚,辉夜姬分别向这些求婚者提出难题要求寻找宝物,最终求婚者都失败了。之后天皇也想强娶,辉夜姬披上羽衣直接飞上天宫; 华夏的《斑竹姑娘》讲述的是藏族青年朗巴从土司手下保住一株斑竹,斑竹里走出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后来姑娘同样遇到了5位权势青年求婚,并且同样用寻找宝物的难题拒绝了5位权势青年。但是结局是斑竹姑娘与朗巴从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