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不过是洋人的走狗,如此窝囊!” 霍元甲在天津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决定亲自去帮大刀王五下葬。 他安顿好妻儿,连夜从天津赶回北京。抵达之后趁着夜色,从城门上取下王五的人头,将他的人头送回王家人手中。 “未免夜长梦多,赶紧下葬!” 正在祠堂守灵的王家人看着失而复得的人头,连忙给霍元甲下跪道谢:“是,多谢霍大侠!” 来不及等七日停灵,草草将人头与尸体装在一起,连夜下葬。 . “这大清,天幕还说是奴清,但是庶民倒是很有血性。” 大秦的土地上,张良看着天幕,佩服不已。 他身边的大个头挥舞着自己的拳头,热血沸腾的恨不得现在再去行刺秦王:“大刀王五,大侠霍元甲,各个都是好汉!” “你也是一位好汉。”张良看着大个头,这位他特意找来的大力士,还为他打造了特质的武器,哪怕对上始皇帝的战车也能砸的他魂飞魄散。 想到这里,张良又有些苦恼。 刺客与武器都准备好了,始皇帝怎么不出巡了? . 咸阳宫内,始皇帝更加坚定,自己短期内不要出巡的心思。 先前为了天下稳定才到处巡游,现在天下英才汇聚咸阳,他需要处理的事务太多了。暂时先处理完手头上的事情。 而未央宫内,刘彻也是同样的心思。 嗯,绝对不是怕民间有王五这样的大侠,他不怂,他只是爱惜民力,不想浪费钱。出巡一次多费钱啊,还是不去了吧。 【还有街头卖艺的,黄飞鸿。】 【前面说黄飞鸿曾经开医馆开武馆,为何又说他卖艺?】 【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是晚晴的“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3岁从父习武,13岁随着父亲一起街头卖艺。后遇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熟,后来成为一代宗师。】 【1872年,黄飞鸿移居广州,铜、铁行工人集资为其设武馆于第七甫水脚,黄飞鸿这才结束了卖艺生涯。】 鞭炮声阵阵,有新武馆开业,黄飞鸿在店面门口表演着舞狮。 他的妻子也在一旁看着,有船工看到十三姨,呼喊她:“十三姨,我有些不舒服。” 十三姨热情道:“哎,待会给你瞧瞧。” “十三姨,我小女儿最近总说肚子涨!” “好,待会我给她看看!” “十三姨!” “十三姨!” …… 黄飞鸿表演的舞狮让人连连叫好,十三姨的医术也让人十分敬佩,在民间人气很高。 当表演结束,需要剪彩,黄飞鸿却被武馆的主人推到面前: “飞鸿!送你一个见面礼!” 黄飞鸿一愣:“这不是你的武馆吗?” “不,是你的武馆!”武馆主人握住黄飞鸿的手,拉住遮着武馆牌匾的红布,往下一拉,牌匾露出来,正是:黄飞鸿武馆! 黄飞鸿激动地难以想象。 “这是大家集资送你的。”一群铜铁行工人从观众变成了出资者,不好意思地看着黄飞鸿,“感谢你们夫妻帮我们好多年,又是看病施药,又传授武艺,我们也没什么钱,这武馆是大家一起凑钱买的,你看看合不合你心意?” 黄飞鸿和十三姨几乎是异口同声:“合!合!合!” 【一说起黄飞鸿,不得不提影视剧里常与他一起出现的“十三姨”。十三姨是有原型的,是黄飞鸿的第四任妻子莫桂兰,而且也是一位武林高手。】 【影视剧里,莫桂兰是西洋留学回来的洋气女留学生,热情大方。现实里的莫桂兰从小父母双亡,成了孤儿,是广州开武馆的叔伯公把她抚养长大,不仅教她中医理疗,还教她莫家拳法,后来她成为了莫家拳的传人。】 【黄飞鸿的前三任妻子都早早病逝,街坊四邻都传出了黄飞鸿克妻的谣言。 莫桂兰与黄飞鸿的年龄相差极大,19岁的时候不顾黄飞鸿“克妻”的传言嫁给已经60岁的黄飞鸿。黄飞鸿娶了莫桂兰,本应该称之为四姨太,可是“四”和“死”同音,黄飞鸿还是担心自己克妻,于是让家里人不称呼她四姨太,而是称之为一三姨,这也是十三姨人物的灵感来源。】 1924年,广州发生□□,黄飞鸿的心血“宝芝林”被付之一炬。 再加上老年痛失爱子,这让年事已高的黄飞鸿一经此事便一病不起,最后郁郁而终。 黄飞鸿去世不久便爆发了抗日战争,广州混乱不堪,莫桂兰带着两个继子移居香港谋生。 为完成黄飞鸿的遗愿,在亲友的帮助下,莫桂兰再次让“宝芝林”东山再起,还创办了多家以夫妻二人的名字命名的武馆,如黄飞鸿国术馆、莫桂兰健身院等,将黄飞鸿教授给她的武学继续传承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徐克导演拍摄黄飞鸿系列影片时,还专门请了莫桂兰来坐镇武术指导。】 莫桂兰曾跟黄飞鸿学医学武,开创武馆后一直精心守护着武馆,在武馆中传武看病,直到90岁高龄实在无力经营才关闭了武馆。 1982年,莫桂兰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91岁。 . “丈夫去世后能帮丈夫完成遗愿,是位好妻子。”朱元璋难得夸奖女子。 在他看来,克妻不克妻都是邻居乱说,女子就应该从夫,嫁过去就应该能跟着丈夫吃苦。 莫桂兰年轻时能照顾年迈的丈夫和继子,丈夫死后帮他重振武馆、重开武道,继续照顾和养育继子,完全符合朱元璋对女子的要求。 哪怕莫桂兰抛头露面亲自治病救人、传授医术,在负担家庭的责任下,也是显得有情有义有责任感。 马皇后含笑点头:“的确。” “民间亦有不少有情有义之士。”朱标脸色苍白,每说一句话,就显得更虚弱几分,说完就开始剧烈咳嗽。 马皇后心疼的连忙端过温热的药:“标儿,喝药,快喝药。” 今日,朱标已经病得不轻,只能躺在榻上,马皇后与朱元璋都汇聚在此,是为了照顾朱标。 朱元璋看着最器重的长子如此虚弱的模样,有些后悔:“早知道应该让你也跟着习武,你看天幕上会武功的女子都能活到90多,你若是习武一定比现在身子骨强。” 朱标皱眉喝下一碗药汤,这才不咳嗽了。 他很想说他们家一直南征北战,哪里有时间跟着习武。 但是最终化为儒雅一笑:“好,等我病好了,我就去学武术,父皇可要记得给儿臣找一位厉害师父。” 朱元璋看朱标精神头好一些的模样,爽快地答应了:“好!那你早点好起来,为父现在就给你找!” 朱标苍白一笑:“好,我等着。” 马皇后欲言又止,很想给自己的公主们也找一位女师父教授武术,但是想想就知道朱元璋不会同意。 而且男女大防,男师父也不好教授公主。 她微微垂眸,不如,她先让人去找一位女高手,让女高手给公主们当护卫。 这护卫着护卫着,跟着护卫学一两招,很正常吧? 【大家能看到,晚清时期,武术大家非常多,但是为什么在面对西方列强时,依然战败了?】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与军事息息相关,但其实又没法起到太大的决定性作用。 大家有没有发现,前面靠武林高手取得胜利的战争,其实都是小规模战斗,并没有古代动辄数十万人的战斗?】 【军事研究史学家在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战争时曾表示,里面的战斗是典型的没上过战场的文人写得战争,是以家族械斗为参考所写。只有大家族或者门派在比斗时才会先派出单独的高手互相较量,真正的军事战争,从来不是以个人勇武轮胜负。】 小说里的战争: 两军交战之前,策马上前,挑衅对方:“敢不敢上!” 另一边出来一位高手,双方在阵前比斗。 现实里的战争: 一方策马上前,挑衅对方:“敢不敢上!” 另一边的弓兵眼前一亮,齐齐开弓:“嗖嗖嗖——” 上个屁,射死一个算一个,敢脱离前面的盾牌兵跑到空地上当靶子,自己找死! . 对此,王翦深有感慨。 “我一直自认自己不算名将,以稳扎稳打为主,就是靠秦兵锋锐,治军严格。但是真要说什么武林高手,我手下没有,我也不是。” 嬴政并不会因此就轻视王将军,反而更加器重:“将军的战功是毋庸置疑的,怎么不算名将?换做那些武林高手,谁能统率几十万大军?” 很明显都是野路子,别说几十万,十万都没法控制。 个人勇武虽然看起来潇洒帅气,但是如果要二选一,嬴政还是更喜欢王翦这样的大将军。 【虽然很多朝廷一直是“重文轻武”,但是我国其实是有“尚武”精神的。】 【西周时期,军事教育就是教育的重心所在,在仲春、仲夏、仲秋、仲冬都以田猎的形式进行军事训练,即所谓的“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先秦时期,“列国并立,首重国防,人骛于勇力,士竞于武功”。齐国管仲“作内政而寄军令”,秦国商鞅“令民为什伍”,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征兵制和军事制度;】 【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实行保甲法,目的就是计费出落后的募兵制度,回复传统的寓兵于民政策,以使人人习武,提高军队战斗力。】 大宋朝廷之上,王安石抚须,再次叙述他的变法制度:“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于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赵祯语气振奋:“天幕特意提起介甫的保甲法,还与管仲商鞅并列,看来对保甲法很欣赏。” 天幕这都夸介甫多少次? 前面的唐宋八大家,说他又是文豪诗人又是政治家,现在还单独夸他变法的保甲法。 啧,慕了慕了! 众臣羡慕之余有些庆幸。 还好,现在大家集体一心来计划变法,天幕恰好说了保甲法好,看来能成功! 【从文明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并不缺尚武精神,德与武并不冲突,孔孟提倡的君子六艺里离不开射御。】 【在秦汉之后,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反而日渐僵化保守,尚武精神被逐步剥离以往,以德立国,以仁义教化天下,武备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重视,甚至被厌弃。】 【有一说一,明清时候的儒生若是以自己手无缚鸡之力的模样回到春秋战国,会被你们的孔孟圣贤打的嗷嗷叫,还毫无还手之力。】 “哈哈,别说回春秋战国,来我大唐也毫无还手之力!”尉迟敬德嚣张地大笑。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