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格算好的,我感觉我可能只能得十几分啊啊啊啊!” . 不同的时空,同样的学子惨叫哀嚎,让古人感受到了一些亲切。 大唐的朝堂之上,讨论的氛围热烈的如同回到了科举放榜那一日。 有官员注意到了后世学堂的不同之处。 “后世不但有女夫子,男女学生竟然是同教室学习,竟然完全没有男女大防!”有人注意到了女教师和女学生,为男女同教室莫名震怒。 “这成何体统!看着也是十几岁的姑娘怎么能与这么多男子一起学习!” 长孙皇后幽幽地看了过去,说话的官员立刻闭嘴。 “后世还夸我大唐写的《晋书》是少有的以女性卓越能力为典范的史书,大人非要让大唐女子也跟明清女子一样缠足殉葬才好吗?” 官员涨红了脸,《晋书》的修史者涉及者众多,上至帝王李世民,下至众多开国功臣,天幕夸《晋书》时连着修书者一起夸,让满朝文人得意了好久,现在长孙皇后一句话,让这些修书者齐齐看了过来,压力倍增。 杜如晦慢悠悠道:“这种制度挺好,大唐也有女医,也可以学习。”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先保住长孙皇后的命,皇后不死,太子不谋逆,他的弟弟和不孝儿子也不会带着全家倒霉! 不光杜如晦是这个想法,其他开国功臣普遍是这个想法。 辛辛苦苦打天下是为了传给后世子孙荣耀,不是为了被子孙糟蹋,涉及到夺嫡之争,结果两败俱伤,站队者一个也没赢,就算天幕现在剧透了,谁知道李世民知道大臣的站队后不会自己临终前一波带走。 “看天幕,这一次的内容很值得学习。”满朝文武各怀心思时,长孙无忌连忙圆场。 关于女医的讨论,不是一时半会能决定,长孙皇后没有继续追究,微笑着顺着兄长的话转移了话题: “后世的试卷非常不一样,题型更多。” “我们虽然没有那些奇怪地符号,但是换成甲乙丙丁也不错。” 她在女教师下来巡视时,镜头调转向考生的试卷,看出了试卷的不同。 李世民也认可,并且补充道:“那分制也不错,有固定答案的可以有固定分数。” 魏征道:“不错,这样可以明显看出哪里学的不扎实,我大唐的确可以改进。” 还有人被窗明几净的现代化教室震撼了。 “那教室也很特别,窗户竟然全部用琉璃,光照明亮,真好啊。” 房玄龄年纪大了,老眼昏花,纸糊的窗户都觉得室内太过昏暗,现在看到教室的玻璃窗格外渴望。 其他人也讨论道: “女夫子身后的黑色墙壁似乎可以写字,还可以擦去再写,着实神异,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涂得……” “或许可以让方士研究一下,没准也是一种矿物质。”还有人注意到了女教师脸上的近视眼镜,并且发现了少数的那几个女教师扶眼镜时、镜片里出现的学生试卷的字体更为清晰。 “女夫子脸上的奇怪物件似乎也是琉璃,我发现透过那小片的琉璃能让远处试卷的字看得更清楚!” 千言万语中,最后总结为一句话:“后世的好东西真多啊!” “我大唐有纸,有太医署,也有琉璃,为什么做不到?”李世民重新燃起更大的决心: “天幕说得没错,我们现在有许多东西一直传到后世,也有一些东西发现了却没找到正确的用法。” “我们不是做不到,是没好好使用。” 长孙皇后看向李世民,眼神温柔而有力量,“陛下,臣妾相信,这一世的贞观之治,会更早的开启盛世大唐!” 李世民心情激荡,紧紧握住长孙皇后的手,想说什么,眼角余光扫了一眼朝堂上的老顽固们,最终把话埋在心底。 他只想,先保住皇后的命,让二人一起健健康康,长长久久! 为此,女医一定要发展,一定要提高质量! 【在这个考试过程中,成绩卓越者可以一边继续学习,一边担任医官。但那种考试成绩差强人意者或者无长进者,哪怕学习了很多年,也会被取消学习资格。】 【唐朝时期,把太医署这一机构进一步整顿扩充。】 在大唐的医学教育中,有《大唐六典》留下相关资料,荆咕直接把相关资料打在大屏幕上,并且做出文字解释。 其中,把太医署的医学学生称为“医生”,负责授业的是“医博士”和“助教”。 《大唐六典》记载师资配置:“皇朝武德中,博士一人、助教二人。贞观中,减置一人,又置医师、医工佐之,掌教医生、医博士,掌以医术教授诸生。” 关于分科学习:“诸医生,既读诸经,乃分业教习,率二十人,以十一人学体疗,三人学疮肿,三人学少小,二人学耳目口齿,一人学角法,体疗者七年成,少小及疮肿五年,耳目口齿之疾并角法二年成。” 体疗指的是内科,疮肿是外科,少小是现代的小儿科,耳目口齿类似现代的耳鼻喉科,角法是一种放血疗法,大唐的太医署医生主要学习这五科。 关于学习的教材:“习本草、甲乙、脉经。”即《本草经》、《甲乙经》、《脉经》。 此外,还有华夏特色的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学习的主要教科书有《明堂》、《脉诀》、《黄帝针经》,辅助教材有《流注》、《偃侧图》、《赤乌神针经》等。 【唐肃宗时期,医学人才的选拔有了“考试登用如国子监法”以及照“明经”,“明法”等科举科目安排的明确规定,有了生徒、贡举、制举、待诏等选举形式,并制定了切于医学实际的考试科目与合格标准,这一点是隋朝没有的。】 【选拔人才测试的科目从《经方术策》十问、《本草经》二问、《脉经》二问、《素问》十问、《伤寒论》二问等医疗著作中出题,能解答七问以上则授予相应医官资格。】 “原来医官也可以通过考试来选拔,不错!”刘彻感觉又学到一招,非常高兴。但是高兴之余看着满朝文武,恨铁不成钢,“可惜我大汉的医书还是少了些,你们,真让朕失望!” 后世皇帝的大臣又能办政务,又能写书写诗词什么的传世,他大汉的大臣们怎么就没留下什么作品呢! 刘猪猪很不满! 大臣们:“……” 陛下你要不先看看自己的藏书? 在民间连纸张和印刷术都还没普及的大汉,说什么医书太少,多少庶民一辈子都没见过一本“书”! 刘彻不管,只负责动嘴:“爱卿们,要想青史留名,靠你们打匈奴是不可能了,那就多动动笔,万一流传到后世出名了呢?” 大臣们冷漠脸。 呵,什么靠他们打匈奴不可能,怎么不说靠你刘彻长寿还不可能? 不是因为大汉医术不够发达,是因为帝王无情,真是个无奈又绝望的消息…… 【可以看到,大唐在教材和医生的人数、医学的分科上发展了更多,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隋朝要更为重视按摩科,设置了按摩师120名,按摩生100名。唐朝时期减少了按摩师、按摩生的数量,但是首先设置了按摩工。】 【唐朝时期的太医署,规模更大,在校师生近400人; 分科更细,分药学、医学、行政三大科,各科又有细分,如药学就包括中药种植、栽培、采集、储存等;】 【我们现代医学生本科5年,本硕连读7年,本硕博连读8年。】 【唐朝时期的太医署也有明确学制,如内科7年学制,外科、儿科5年学制,五官科4年学制等,各科课程安排、考试制度等都有一定规范,还设有专门管理职位如专职太医署令、丞以及府、史、医监、医正等。】 同样是在大唐,民间的大夫看得颇为羡慕。“原来官方的大夫要学那么久,难怪那些太医那么厉害。” “我们民间这些赤脚医生哪里能比,知道一两个方子就能行医,家里有一本半本医书都可以当传家宝了。” 一句话说得这几位熟识的同行相视苦笑。 别说他们,就算是他们那些更厉害的师父,都不过是靠着一两本医书自学或者家传的经验积累成为的大夫,哪里有太医署那么专业那么细致分科。 如果不是天幕介绍的如此详细,许多民间的大夫根本不知道还可以分科学习。家传医学向来是有什么教什么,祖辈擅长什么教授什么,遇到什么病人治疗什么。至于什么草药种植栽培,同样是要学,有弟子的弟子帮忙处理,没弟子的请药童或者干脆自己动手。 他们也知道有些药材处理不好会影响药效,只以为是经验不够,哪里知道太医署连这都可以学。 一位年长一些的大夫羡慕地看向长安的方向,向往着太医署的藏书:“太医署一定有很多医书吧!” 如果可以,他多想把自己孩子送去太医署。 另一位直白点的大夫直接说了出来: “真好啊,如果我们民间大夫也能进去学习就好了。” 脾气暴躁一点的大夫嗤笑一声:“想得美呢,连科举都是贵人的事,这种给贵人看病的太医署肯定都是贵人的后代。” 一席话,虽然不中听,但却是事实,顿时说得友人齐齐一叹:“哎!” 这太医署再好又有什么用,他们这些乡野大夫又没法进去! 【为了便于学生识百草,太医署在长安附近开辟了300亩药园,“药园师以时种莳,收采诸药”,使学生能“辨药形,识药性”等,与现代医学院会在学校种植中草药相似。】 【药园的经营者也需要接受教育,药园生要学习《本草经》及草药的采集、栽培可生,并且有权利使役补助性劳动力药户。】 【药园师定员2名,药园生定员6名,药户75户,从中选37丁一年轮流进行劳役。】 “乖乖,后世种植草药也要服役。” 大秦,一些老秦人感慨。 也就是天幕来了,让陛下知道黔首压力大,减少了许多徭役,分批缓缓进行,还增加了粮食和工薪待遇,才让老秦人的徭役压力减少了许多。 但是一听到服役,潜意识还是有一些阴影。 有家里人口多的黔首叹气:“我倒宁愿去药园子里服役,还可以认认草药,回头自己野外见了也能才回来,遇到家里人生病救个急。” “可惜,我大秦没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次过后说不定就有了。” “若是有了,我们一起去当药户,也方便互相照顾。” 说着说着,几户邻居便约定起来: “成!”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大唐太医署不仅命令要求了主修和辅修的医学书籍,内容,有强大的师资力量,长期的修习年限,还有对教师的品德要求和课时要求。】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