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这司马迁是我儿!” 汉武帝朝堂上,司马谈激动地连连对大臣们骄傲介绍还没入朝的儿子司马迁。 “不错,你生了个好儿子!”刘彻很高兴,又是一个大文豪,又是自己朝堂中的,很不错! “赏赐千金!好好写!”刘彻刚说完,突然想起天幕似乎嘲讽过他是个“割鸟帝”,还阉割了一位史学家司马迁? 天幕骂别的皇帝他不一定记得,但是骂自己的一定记得很清楚。 刘彻眼神闪了闪,但是快速将之抛到脑后:“嗯,你养儿有功,再赏赐千金!” 就当是弥补那残酷的宫刑吧…… 司马谈沉浸在儿子完成了自己心愿的巨大喜悦中,根本还没想起儿子的悲惨遭遇,突然连着被赏赐两次千金,激动的大脑满是黄金和史书,什么都记不住了。 同样记得天幕对汉武帝用刑偏好的主父偃眼神怜惜:傻子,陛下这是给的医药费…… 【我们可以看到,汉初的散文风格受到秦朝影响,与秦汉两个崭新的大一统帝国形态密不可分,这也是文人被社会形态影响带来的宏大风格。】 【西汉著名的散文家还有贾谊和晁错。】 【贾谊的代表作是我们都学过的《过秦论》和《陈政事疏》。晁错的代表作是《论贵粟疏》。】 嬴政看着天幕上放出的《过秦论》,冷笑赞道:“好!” 好一个《过秦论》,文辞华丽地分析大秦的过失,从秦国先王说到秦末农民起义,从中看到了一个短暂的秦国历史。 为了报答大汉这位文豪,嬴政决定也赞美赞美对方。“扶苏,去写一篇《过汉论》。 扶苏:??? 他如何写? 但是父皇都说了,他咬着牙也要答应下来想办法完成。 【汉朝的正宗文学是赋,赋诗汉朝出现的新的文学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从楚辞发展而来,讲究修饰,注重句子的整体美、节奏美、讲究铺陈。】 【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和小赋,我们常说的汉赋四大家就是以创作大赋闻名的四位文学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班固在《汉书·扬雄传》中说扬雄的赋“闳侈巨衍,司马相如赋“弘丽温雅,又在《汉书·艺文志》中指出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的共同特点就是“侈丽闳衍,王充在《论衡》中也认为这些作者的赋是“弘丽之文 。】 【枚乘的《七发》2300多字,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3500多字,发展到东汉的班固的《两都赋》有4300多字,而张衡的《二京赋》更长达7700多字。这与前朝的《诗经》、《楚辞》相比,汉赋的体制、规模更大,文辞更华丽。】 天幕每提到一人,就快速放出对应者的文章,虽然天幕下看不全就已经换成下一篇文章,但是所有人都意识到,天幕提到的那些人名都是后世人眼中代表大汉文坛的文豪。 东方朔瞅着强作矜持的司马相如,抚须思考:难道后世喜欢司马相如那种赋?天幕完全没有提他的文,是失传了还是不喜欢?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这样评汉赋:“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达、物产的丰饶、宫殿的巍峨、服饰的奢侈、鸟兽的奇异、人物的气派、狩猎的惊险、歌舞的欢快……在赋中无不刻意描写,着意夸张……它在描述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都确乎为后代文艺所再未达到。 】 【我们从文人富有夸张想象力的汉赋中也可以窥见,汉初的包容大气,和盛世时期的物产丰富。】 【但是随着政治的打击,朝廷风气变得黑暗□□,文人的作品风格猛地一变,变得伤怀压抑。】 【这一种转变,大概就是大唐安史之乱前与安史之乱后的唐诗风格变化,和靖康之耻前后的宋词变化。】 李世民:“…… 说汉朝就说汉朝,又提安史之乱做什么,看得好好的突然被扎心! 赵匡胤同样难受,但是他不同,他一难受,不顾形象脱下鞋子就朝看天幕看得痴迷的赵光义头上砸去! 【东汉中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知识分子受到了来自于政统的残酷打击,开始借文抒情。出现了大量的感士不遇、伤时失意的主题。比如张衡的《幽通赋》、《应间》,崔寔的《客讥》,蔡邕的《释晦》以及古诗十九首等。】 【同时,党锢之祸带来的打击,让文学创作开始新的转向,作者们开始由对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了对主观感受的抒写,由表现类型化情感转向了表现个性化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欲望、个性以及多姿多彩的感性生活由此成为了作品的核心内容,从而宣告了帝国文学的终结。】 【这一规律,在后期几乎贯穿每个朝代。】 扶苏惊喜:政治黑暗!党锢之祸!《过汉论》这不就来了!!
第143章 第 143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4 【汉朝还出现了几位女性文学家,缇萦,卓文君,班昭,蔡琰。】 【虽然这个说法有点争议,但是作为历史上少见的留下作品的女性,这里还是把她们的作品也列出来。】 已经与兄长一起出门寻找素材的班昭,正在外面的客舍下榻。 此时,两人面对面坐着,彼此面前都是一堆厚厚的稿纸,各自执笔,一边看天幕一边记录。 听到天幕点名,班固笑道:“哎呀,看来我要把我的小妹妹也记在我书里了。” 班昭也笑:“怎么,兄长难道不想写我?” 班固故意用笔去点班昭:“那要看看你值不值得为兄一写,兄长眼光可高着!” 班昭这时心里也忐忑起来,天幕曾经批评过她的《女诫》,不会又来吧? 【首先是著名的“缇萦救父”。】 【缇萦的代表作品,是缇萦救父时所作《上书求赎父刑》:“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使得改行自新也。”】 【缇萦的父亲淳于意犯事,按律应该施以肉刑。因为家中没有儿子,淳于意怨恨没有生儿子,一群女儿没什么用。却不会想到,最小的五女儿缇萦千里上书去救父。】 【在缇萦上书后,汉文帝废除了肉刑,以劳役刑替代肉刑,这也是华夏古代刑法跨越野蛮、走向文明的一个里程碑。】 【缇萦以愿意充作官奴换取父亲赎罪的故事,被司马迁的《史记》所收录,《孝文本纪》、《扁鹊仓公列传》皆有描述。班固写《咏史诗》称赞她:“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正在行医的太仓公淳于意恍然大悟。 天幕曾经大概提到过“缇萦救父”,提到他写了二十五例医案的“诊籍”,是华夏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时,说他是“缇萦”的父亲,原来女儿还真的比他有名。 “太仓公,你生了个好女儿啊!”病患听到这里,齐齐赞扬。 “这女儿比儿子还有胆量!” “千里救父,还是去找皇帝上书,可不是一般的难度!” 淳于意好一番谦虚推让,但是心里还是得意的。 “废除肉刑好啊,我那兄弟,就是因为肉刑,现在都残废了。”也有排队的病人想起家中经历过肉刑的兄弟,有些伤感,“若是能再早一点废除就更好了,现在我兄弟也只能坐轮椅了。” 另一位有类似情况的乡邻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好在天幕放出轮椅,我们买不起的,自己上山砍树自己做。做不好轮椅做那拐杖也比一根棍儿好用。” 大家七嘴八舌开始讨论各种肉刑。 秦汉之初都还残留奴隶社会的刑罚,肉刑非常普遍,而且种类也多,受害者不少。 淳于意身为医者,也见过不少因为肉刑残疾的病患:“若能因此废除肉刑,这是对天下苍生都有利!” 他看着天幕,又有些发愁:天幕说他被捕了要被施以肉刑才让女儿上书去废除肉刑,现在天幕提前剧透了,自己是不是也得去得罪一下皇亲贵族,走个流程? 可他到底因为什么犯事,他也不知道啊! 【东汉时期,才女班昭代兄上书,在兄长班固去世后,继续整理、续写完成了《汉书》这一重大的史书典籍,以博学多才、文政并通的特质成为古代第一位女史学家和“赋颂并娴”的女文学家,以实际行动证实了女子不比男儿差。】 【可惜班昭依然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氛围影响下,编写了为儒家所器重的《女诫》宣扬妇女应当遵守的封建伦理道德,从女性视角对女性进行自身规定,这加重了封建统治思想对女性的压迫和禁锢。】 班昭苦笑: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不过她已经不写了,都出来亲眼看外面的世界,不再局限在世家贵族内院里了。 【当时的社会风气如何呢?】 【众所周知,邓太后邓绥与班昭交好,虽然邓太后自己执政时还开办了历史上第一所男女同校的学堂,但其实邓绥年幼在家喜爱读书时还曾被父母责备过,认为她应该专精女红之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东汉已经比西汉要保守不少了。】 邓绥听到这里,眼神一黯,想起早已去世的父母,想起了并不算十分自由的童年。 或许正因为各种拘束限制,让她越发感受到权力的重要性。 只有站在最高的位置,才能受到最小的约束! 【班昭虽然有才华,但是丧夫后一直没有改嫁就能看出她的态度。史料记载她“丈夫早早去世后,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相比较西汉自由改嫁的宗室贵族,可以看到区别了吧?所以她写出《女诫》其实不奇怪。】 【从她的作品我们也能看出,独尊儒术后越来越封闭保守的社会形态,在“尊古”“崇古”的社会风气下,对女子的约束是全方位的,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逃不了。】 东汉皇帝们感觉怪怪的。 这好像在说他们比不上西汉的帝王似的。 “女子本就当守妇道……” 不知道哪位大臣嘀嘀咕咕,邓绥瞥了一眼,没有说什么。 邓绥手指轻敲,心里只暗自觉得:学堂的女学生还是少了点,来年得招收更多女学生。 父母不是对女儿学文看书不满意吗,那她就让未来的父母提前学习,让未来的父母的女儿再也不会遭遇这种情况,大家一起看书学习! 【卓文君的作品也有点争议,因为与汉朝的诗歌风格不符。 汉朝的诗歌还是接近《诗经》和乐府诗的风格,《白头吟》的用词造句明显是后世的作品。目前普遍认为是后世人假托卓文君之名留下的作品,但是卓文君应该的确有才名,只不过没有被史书记录下来,这也是历史常态。】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