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还不忘犀利点评一句:“男人总喜欢说女人是长舌妇,他们造谣说起是非来,那舌头比老太太的裹脚布还长。” 邓春兰一下子被二姐的模仿给逗笑了,刚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突然捂着后脑勺惨叫一声,她的后脑勺被人砸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欺负,邓春兰快速回头去看肇事者,看到一群男同学嘻嘻哈哈看着热闹,她愤怒质问: “喂,谁干的!” 男同学们根本没怕她,还故意把石头混合着尘土浇过来,把三个女孩浇了个头顶。 而这,仅仅是一个最不起眼的小困难。 读完小学后,邓春兰想要继续深造,可惜这时,并没有大学愿意接收女学生。 这一日,二姐拿着报纸兴奋地冲进来找邓春兰:“春兰,你看报纸上写得什么!” “男女平等,男女平等!”邓春兰一眼就看到报纸最醒目位置登报的文章,她拿过报纸看了一遍,眼睛亮晶晶,有了新思路,“既然说了要男女平等,为什么大学不愿意接受女学生?我也要写信!” 邓春兰说干就干,先给蔡元培写信,但是蔡元培辞职了,根本帮不了她; 邓春兰并没有因此放弃,她看到了报纸的作用,开始不断地给报社投稿,《晨报》《民国日报》《民心报》等等。 最终,她的努力没有白费。 首先是北京《晨报》发表了邓春兰的两封信,随后北京、上海的《民国日报》等报刊以及英人办的《民心报》、法人办的《益世报》等外文报刊也相继刊载,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教育是政治的延伸,如果连女子都不能好好接受教育,谈什么富国强民?”民国时期著名的女子教育学家向警予写文支持。 “传统的女性教育不过是一种奴化,培训的各种三从四德、生儿育女、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过都是为了辅助男性。若今日想要改造社会,女子必须主动学习科学,学习改造社会。” “女子为什么不能读大学,我们并不逊色于男子!” 四川女青年秦德君非常勇敢的响应五四运动里倡导的剪发,自己剪短一头乌黑秀发后,给当时还在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写信毛遂自荐,表达自己的求学信念,但是被拒绝了。 此后,秦德君的学校——成都市四川省立女子学校以此为理由,开除了她。 “新时代新教育,既然一切要焕然一新,为什么女子教育不能焕新?”李倩云等人一起声援。 李倩云,与秦德君、陈竹影一起,被誉为“成都三女杰”,是成都最早剪短发的三维女子,剪发后大力宣传妇女解放等相关事宜,做演讲,做辩论,看起来好像只是头发的问题,实际上对抗的是整个旧时代旧思想,忍受了巨大的非议。 ——现代女性的剪发自由、受教育自由等权利,是一代代女性不懈努力,才争取到手的。 . 在无数文人名士和有志女青年的支持下,邓春兰的投稿达到初步的效果。 邓春兰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继续发表文章,在《少年中国》等报刊上发文阐明自己对妇女解放的观点。 在邓春兰的带动下,山西、湖南、北京的一些教育团体和女青年们也通过提案或联合呼吁要求解除女禁。 直到1920年2月,北京大学终于先后招收了9名女学生人学,邓春兰便是其中之一,并被分在哲学系学习。 这9位女青年成为我国历史上男女合校后的第一批女大学生。 至此,这沿袭多年的“男女有别”的封建戒律——“大学女禁”在“五四运动”中,在邓春兰等有志女青年的奋起抗争下被打破了。 当时,北京许多报纸,在报纸最显著的位置发表文章报道了这一消息,热烈称赞这教育改革和妇女解放运动的重大胜利,赞扬这些勇开一代新风的女英雄。 她被誉为女性受教育的英雄人物,并且在甘肃民主妇女运动史上树立了一块丰碑。 到1922年,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大上海商院等高等院校开始男女均招,实行男女合校培养。 在小学与大学都可以男女同校同学后,中学才开始仿效,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广州第一中学、上海吴淞中学等中学开始男女同校。 【但是男女同校并不代表女学生一定能接受到平等的教育,也不代表社会一定全部认可。】 【1935年,当时的北平市市长提出“取缔男女同学案”,获得北平市社会局的认可,重新提出男女分校。而且开办了北平市第二女子中学校,在女二中开学典礼上发表开学演讲,说:“你们来这里读书的目的,是要学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所以要你们学习家事和劳作。”】 【北平市第二女子中学为了培养女学生成为贤妻良母,甚至辞退厨师,让女生都去学“炊事”。】 荆咕忍不住嘲讽:【这难道不是厨师学校?】 【许多有识女性也发现,社会整体上旧思想偏多,如果没有女校,百姓宁可不让女儿读书。于是女性开始自己成立女校,让女子有更多的求学机会。】 来自广东南雄珠玑巷的朱雅宜原本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思想开明,而且大胆有为。 在1933年,朱雅宜自己掏钱,耗费了全部身家财产,在南雄创办了广东第一所由女子独资成立的女校——四德小学。 “我的学校,要叫做‘四德小学。’”朱雅宜站在自己耗尽家财成立的校门口,笑容充满自信,“历朝历代,大家总要求女子要‘三从四德’,我们新时代女子,要独立,就要抛弃‘三从’。要有美德,也是新时代的四德!” 新学校,新招牌,新的思想从此刻开始扎根。 当“四德小学”对外开始招生时,事情却没那么顺利。 对这样一所私人承办的女校,许多女孩子不敢去。为了解决生源问题,朱雅宜首先鼓励学校老师把自家女儿送来读书,后来慢慢吸引民间的女孩子也来读书。 当学生多了起来,问题也变得多了。 “朱校长,有些孩子年纪还大了,我们小学还收吗?” “收!”朱雅宜毫不犹豫把招生的年龄从小孩改成了不限制,“我们不收,她们没地方去学习。” “朱校长,学生太穷,交不起学费,还收吗?” “收!”因为学生的经济条件,朱雅宜把缴纳学费也改成了“自愿制度”。 “能交就交,交不出学费就免费。” “朱校长,有学生说吃不起饭,想退学。” “带她吃饭去,伙食费我来出。” 因为来了许多贫民女子,朱雅宜相继开除优厚待遇:免住宿费,免书本费,在学费上是自愿原则,能交便交,交不出来就免费。 如果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朱雅宜不但一分不收还自费承担学生的伙食费。 以致于后来这一所小学里的女学生越来越多,除了适龄的小孩,还有一些实在是家庭贫困的大龄女青年,只要想读书,朱雅宜来者不拒。 朱雅宜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班,由老师用不同的教材因材施教,教授国语、算术、常识、书画、体育、音乐,此外还有兴趣小组,教授写作、阅读、手工纺织,还有一本适应新时代不同场景的书信礼仪的“女子新尺度”。 除此之外,朱雅宜最重视的是时事教育与爱国教育。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侵略军!”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国耻不断,日本侵略惨案让每个国人对之恨之入骨,朱雅宜经常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三省的事实为题材,教育学生勿忘国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为了鼓励女子英勇不畏站,朱雅宜还会主持女学生们编木兰从军歌舞剧,参加社会活动,宣传抵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到可惜的是,到1944年,朱雅宜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只能将一手创办的四德小学停办。 这所学校虽然短暂,成功的模式为整个广东女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后世许多女子有了新的目标。 而对古代女子而言,同样是有了新目标。 ——“原来女子不仅可以进学校学习,还可以自己办学校!”!
第45章 第 45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11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女子地位是怎样被打压、然后弹性回升、再次被打压,再次回升的过程。】 这一期的视频直播已经接近尾声,荆咕开始总结和收尾。 天幕下的众人加快速度,把最后的总结一起写下来。 在大秦,一群新招聘进来的女医官、女笔吏、女弟子,齐刷刷埋着头,只看得到密密麻麻的黑色脑袋,听得到笔在丝帛上书写的声音; 偶尔有人写错了,心疼喊一声“哎呀丝帛浪费了”,立刻就有旁边的女孩递过身边新的丝帛。 在西汉,吕雉没去管史官如何写,她亲自动笔,还让自己的女儿也写。 当笔杆子掌握在男人手中,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说法。 在东汉,班昭撕碎了所有的《女诫》草稿,铺开新的纸张,为新书奋笔疾书; 班固还在一旁说什么“天幕不过一寻常女子,也不是史官说得也不一定对”,班昭淡淡道:“难道我们就是什么史官世家吗?” 班固哑口不言了。 别说世家,他家写史还不到三代,连有史书也仅仅是从父亲开始有。 在大唐,得到许可的长孙皇后亲自动笔,作为自己写女史书的灵感; 宫中的公主们一边写,一边私底下交谈着,她们被天幕启发着,有了许多新的想法。 在宋朝,刘娥光明正大穿上了她私藏了许久的龙袍,欣赏着年轻女史记下天幕的文字内容,顺便欣赏着官员气得怒发冲冠的表情。 权力果然是个好东西,瞧瞧文官,再生气也只能口头上谏,她不痛不痒,能有什么损失,以前真是没想开啊。 在明朝,徐皇后悠闲地一边写书,一边时不时欣赏一下被清朝众多才女刺激到的朱棣的表情,还火上浇油调侃: “宋朝时期虽然造纸术印刷术发达,但是咱大明朝更发达。大明不但有了更白更好的竹纸,更好用的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还有了套色印刷。有‘朱墨本'‘双印本’,还有‘四色本’‘五色本’。大清时期大家族和民间都涌现了不少才女,还得感谢我大明呢。” 朱棣的表情更臭了。 大明有这么多技术,自己没多少才女,全贡献给后世,还是一个夺走他大明朱家政权的草原政权,真是好气! 在清朝,孝庄太皇太后心情舒畅,连病了许久的脸色都看起来好了许多。 她拍拍玄烨的手强调:“咱大清切不可学大明,挑选妻子要重才华重教育,断不可出现什么木匠皇帝道士皇帝。”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68 首页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