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果然顺着她的话往下说,点头笑道:“你想的好,说什么寒窗苦读,咱们家也不做那些矫揉造作的事。” 问完大儿媳妇,贾母又去问老二家的:“大衣裳可做出来了?你们二老爷办公的去处不比家,你记着做几件厚实衣裳。” 王夫人也赶紧上前笑道:“母亲放心,去年得的水貂皮,早就叫人拿出去请师傅做,下月就能得。” 崔氏又赶紧上前卖好,也是笑着:“母亲,妹妹那边我早就叫人送去了,我们老爷说他用不上,让把他那一份匀出来,给二老爷和林姑爷用。” 贾母见崔氏那么周全,心底满意,瞥一眼老二家媳妇的脸色,她这回可没做什么小家子气的眉眼,老太太眼睛眯着,嗔道:“什么用不上?每年初一都要穿。” 王夫人也跟着道:“这一份已经留了,去年皮货多,已经叫针线上人做了内衬,一家老小都换新。” 不患寡而患不均,家中皮货多,不争那么一星半点的,众人和睦,贾母舒心,指着贾元春:“很妥当,我那库中的料子,又几匹大红的,拿出来给哥儿姐儿做衣裳,好看。” 王夫人让闺女上前谢过老太太赏,贾迎春也上前磕头,其乐融融,谁也没找不自在。 林如海升官,贾敏反而更谨慎了,没和母亲一起找乐子,应着朱谦家的夫人梅姑的约,一大早就乘着马车一前一后往西城去。 梅姑家先前住在城西,这边有个尼姑庵,内里景致精巧,梅姑布置院子和收拾花草的能耐,就是和里面的老尼学的。 还没到山门,一条路被一群家丁和嬷嬷妈妈拦住,打眼一看有三十来人,真是好大的阵仗! 打头的老公公板着脸,一甩拂尘:“义忠王妃今日礼佛,闲杂人等回避。” 梅姑心里嘀咕:“放着那些大寺庙的菩萨不拜,怎么往这等小庙来?” 这时又见一个瘸腿老嬷嬷拨开人群走过来:“娘娘说了,莫要因她之故,耽搁旁人参拜,还请几位夫人进去一见。” 那一群人鸟兽散去,让出一条路,贾敏带着的十来个下人不能往前,有人来牵着马驾车往前,她抱着儿子下车。 梅姑也下车来,帮忙把睡着的林璋接过去,让贾敏整理衣裙。 贾敏一笑:“我还没见过义忠王妃长什么模样,今日倒是能见一回。” 两人闲谈着往庵里走,梅姑笑道:“说是吃斋念佛,只是找个由头出来逛逛,我原先还担心约不着你。” 贾敏颠了颠林璋,这小子还是不醒。 又道:“我在家中正无聊,姐姐下帖子,正是瞌睡便有枕头递,咱们先去探个路,下回我把我家嫂子也叫上,她原也喜欢出来看风景,可惜多半不得闲。” 梅姑颔首:“公府人家,一大家子的人和事,想来也不能随意脱身。” 眼看忠顺王妃就立在小池塘边赏花,守着路口的丫鬟见来人,上前把林璋接过去。 贾敏和梅姑一起上前拜见,忠顺王妃温声软语,伸出手一左一右将二人扶起:“快快请起。” 王妃娘娘双手拉住梅姑的手,眼眶一瞬便红透: “女先生,您可还记得我?!”
第七十七章 梅姑教过的姑娘多了去,十来年里见过的人,她又岂能个个都记着,忽然被这么问,脑子一片空荡荡,搜寻半日,恍惚有个轮廓。 她穿着一袭洋红十样锦褙子,周围滚着一圈浅色的百花苏绣边,一条杏色如意云纹绫百合裙,乌发绾成了雍容的牡丹髻,耳上挂着点翠台湾翠耳环,流云纹样绣腰封,轻挂着海棠金丝纹荷包。 贾敏和梅姑出门,并没有做什么富丽妆饰,她们的丈夫在朝中只能算是小官,花枝招展穿衣裳出来,对名声不好。 梅姑想了许久,记忆中是有个小姑娘,眉眼清秀,说话天然温声软语,几乎都听不见声儿。 贾敏抱着儿子,现下手酸得很,根本没多少心思打量深居简出的义忠王妃。 看来这王妃还真是小户之家的姑娘,各样礼节都做得不太好,不然也不会让人将乳母都拦着,只让她一人抱着孩子进来。 梅姑还在看义忠王妃的样貌,她相貌长开了,而今满头珠翠,容姿倾城,七分颜色被凤钗步摇、绫罗绸缎抬到十分。 梅姑笑道:“我心思粗放,记性不好,五六年前,家还在这边牵牛巷里,给一户姓关的大人家里讲过课,不知娘娘那时候是不是还没出阁?” 说完话,梅姑又帮着贾敏托了一下,睡着的小林璋的腰,不让贾敏抱着孩子如此辛苦。 王妃娘娘含羞一笑,两颊发红:“您没记错,我是关家的三娘子,难得还有人记着我,我也没想到能在这儿再遇见您。” 梅姑微微颔首,以前是有这么一家人,她去教过半年书,笑道:“四年前我母亲生病,家里移到北城去,也是许久不曾过来,今日得见王妃,是臣妇之幸。” 和梅姑寒暄一回,那位王妃终于想起来还有个贾敏:“这位应该就是探花夫人吧?” 贾敏怀里抱着儿子,微微福身见礼:“见过王妃。” 义忠王妃凑过来,笑嘻嘻上手想去摸林璋的脸,“你家哥儿真可爱……” 回首又吩咐跟来的下人:“把他抱到禅房安置,好生守着。” 虽说是王府中人,但不是自家的婆子丫头,贾敏怎么敢放心,义忠王妃脸色也有些尴尬,原来只得这二人进来,服侍的丫鬟婆子全部被拦在庵堂外面。 王妃怒道:“怎能把人都拦住,还不去传话。” 眼看着有人要发火,梅姑另起了个话头,与这位王妃娘娘闲话:“经年不见,王妃娘娘,家中老夫人几时走的?” 义忠王妃没功夫骂人,见有人还记得祖母,垂下眉眼:“承蒙先生挂念,祖母五年前已驾鹤西去,父亲也回了故土,而今不过我一人在京中……” 这也是个可怜人,古语有云,德不配位,比有灾殃,小官之女成了王妃娘娘,旁人瞧着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个中辛酸只有天知道。 二人没说上三句话,有个王府长吏模样的中年男子进来说话,身后还跟着林家的一个乳母一个丫鬟,他细声细语的:“娘娘,时辰到了,您该起身回府了。” 此人因该是个管事的大公公,所以才没回避女眷。 此言一出,义忠王妃眼眶又红了,张口欲言,又把话头止住,可怜巴巴看了一眼梅姑:“下月十五我还过来还愿,先生会来吗?” 梅姑没有答话,与贾敏一道恭送王妃娘娘离去,半晌才幽幽叹息:“下月要回乡一趟,恐不能来。” 无论是不是要回乡,既然知道义忠王妃会在此处看,梅姑肯定不愿再来。 贾敏现下也不觉义忠王妃安排失礼了,显而易见,这位王妃娘娘在王府里说话不算话,说话的分量尚且不如一个公公。 贾敏叹道:“真是个可怜人。” 乳母把林璋接过去,带着他到庵堂的厢房安置,梅姑握了握贾敏的手,郑重道:“我说句话,你莫要嫌弃我凉薄,虽是可怜人,但你也莫要心思太软,咱们这样的人家,少与几位王爷交道为妙。” 贾敏点头,肯定是少惹为妙,君子不立危墙。 梅姑也没了赏景的心思,只得带着贾敏随意走走,还说一回义忠王妃的娘家情况。 梅姑道:“关家原本只是个小官,因为我母亲的交情,我收着一份银子,教关家的两个姑娘。” 她沉吟片刻,神情凝重道:“非我托大,因我见的事多,她被那位王爷看中,当中肯定有文章。” 当今圣上一母同胞的兄弟竟然娶到这样一户人家的姑娘续弦,怎么可能没有文章?背里不知被议论成什么模样,只是面上谁都不敢多言,先前还有过流言,头一位义忠王妃死的不明不白。 欢欢喜喜出来游玩赏秋,被扰了兴致,贾敏甚是无奈:“若是下次要来,先打听清楚。” 梅姑却是不想再来,笑道:“京中能赏景玩乐的地方不止一处,我带你往别处去,你们公府长大的娇娘,生于斯、长于厮,京城好些地方都不认得。” 贾敏想来也是,梅姑说的有理,京中的地方,她也只知道经常走动的那几户人家门往哪儿开,最远也就能去几处家庙走一走。 二人看过一回秋景,在庵堂吃过素斋,给菩萨烧过香就告辞。 林璋醒了以后在庵堂转过一圈,也没多少兴趣,大约觉着地方小了点,一会儿便探索完了。 回到家中,贾敏便和林如海讲了今日见到义忠王妃一事,眼看着顶着王妃名义的姑娘被下人辖制,不甚唏嘘: “我瞧着王妃像是一个漂亮的木偶人,王府下人提一回,动一步,出来放风也要打扮的漂亮,只是这样的日子,又是多少女子求而不得?” 贾敏说罢摇头苦笑,她自己瞧着王妃娘娘不得自由,没准旁人还会笑贾敏只是小官之妇呢! 林如海一时间语塞,不知如何安慰,就像旁人看黛玉在荣国府中,有丫鬟服侍,能看病吃药,比起那些被随意支使和买卖的小戏子,还不是一个天,一个地? 若是比起人世间的苦楚,苦海无涯。 林如海道:“我今日当差的时候听了几句,太后娘娘身子不太好,后宫里忙着给她老人祈福,你们出去撞见王妃,兴许是因为此事,皇后那边拟了章程,要让各家命妇进去侍疾。” 前朝就有这样的规矩,一直留到现在,贾敏记着以前父亲贾代善还在世之时,贾母也进去宫中给老太妃侍疾。 林如海又按住贾敏的手,自嘲一般,微笑着安慰她:“你家老爷官小,轮不到你。” 贾敏也跟着笑了,进去宫里侍疾是一分恩荣,若是做的好,得了圣上欢心,肯定大有赏赐,只是满京城中,各家王妃、王公夫人、伯爵夫人、郡主、县主、乡君、大小官员的夫人都排着队,还真轮不到她。 贾敏也道:“老太太年纪大了,肯定也不用去,只是嫂子那边难说。” 没过三日,皇后娘娘就下了懿旨,召各朝中三品以上命妇,进宫侍疾,宫里还给排了班。除此之外,还有几位妃嫔出宫为太后祈福,诸如贾敏之类的年轻夫人,都被召去陪着念经。 贾敏只得收拾好行装,安顿家中琐事,被宫里的马车接到官庙去,一下车就见到梅姑和别家夫人,也从另一辆青色马车上下来。 几人见礼,就被小尼姑领着去厢房安置。 梅姑小声笑道:“上次去庵堂里没认真拜一拜,不就被派了差使?” 小尼姑是个健谈性子,一路上给几位夫人讲解这回祈福的人挑选的十分讲究,要看年岁、属相、品性、才情等等。 有个夫人叹一句:“可惜苏家那位奶奶没来。” 这人大约是与苏哲夫人相熟,故而念了一句,那小尼姑马上接过话去:“听说苏大人家奶奶生肖不对,许是身子不方便呢?”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26 首页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