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手段有没有作用呢? 唐代诗人章碣诗作《焚书坑》这样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虽然略带夸张,也扩大了秦始皇“焚书”对秦亡的影响,但是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思考的。 竹帛燃烧的青烟逐渐消散,始皇千古无双的帝业化为虚无。函谷关和黄河无望地拱卫着始皇帝的居所。 焚书坑底焚书剩下的灰烬尚有余温,山东已经发生暴.乱,那灭亡秦朝、逐鹿中原的刘邦和项羽都没有读过多少书。 “刘项”是指刘邦和项羽,两位在秦失其鹿后角逐中原的佼佼者。 刘邦起自沛县,年轻时没有大志,不能干活,没有收入,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之奈何”,可以说是一个市井无赖。 项羽虽然是楚国贵族、名将项燕之后,但是少年时是“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好不容易学了兵法,却“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也没读过多少书。 刘项原来不读书啊! 可是项羽入关,坑杀秦卒二十万,屠戮咸阳,南面称孤。 刘邦攻破咸阳城,最终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焚书了,坑儒了,可是这些举措也并没有维持住秦朝的统治啊。 更别提各地纷纷起义的农民了,他们才是真正的“大字不识一个”,不读书,并没有阻止他们追求“活着”的行动。 削木为兵者,尽是长城里面人;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销。秦朝真正亡国的理由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焚书坑儒”能够阻止的。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那苛重的劳役让人活不下去了啊! ——乱不生于读书之辈,乃兆于暴.政之时。】 对焚书坑儒的观点也是我的一家之言,大家有不同意见多多讨论,不要吵架哦~~ ①《史记》 ②朱彝尊《秦始皇论》 ③王充《论衡》 ④刘大櫆《焚书辩》
第29章 吏治败坏 沛县。 刚从宴会上避逃出去的刘季听着天幕说到“刘项原来不读书”,狠狠地打了个寒战。出自沛县……又是亭长……姓刘的市井无赖…… 他的心脏跳得快从胸腔中蹦出来了。 刘季一步迈进家门,大声招呼吕雉给自己收拾物件,自己也大步走到家中藏着贵重物品的地方,翻找起来。 吕雉匆匆从内屋走出来,看见丈夫脸上带着焦灼,把东西都翻得一片混乱,不禁皱起了眉:“出什么事了吗?” 刘季停下手上的动作,深深地看她一眼。 吕雉一惊,她潜意识中感觉到刘季和平日里那个招猫逗狗的小混混不太一样了。可是哪里不一样了呢?吕雉的心中朦朦胧胧,没有答案。 “你今天没有看天幕吗?” 吕雉愣了一下,道:“看了……但是刚刚刘肥在屋中摔倒了,我就回去照顾他,有半刻钟没有看吧。怎么,是天幕说了什么和我们有关的吗?” 刘季轻快地笑了:“没什么,就是咱们沛县有个姓刘的对始皇帝不敬,我害怕始皇帝派兵来这里把所有姓刘的都杀掉,就先出去避一避。” 吕雉帮他收拾行李,问他:“那刘肥不用和你一起避出去吗?” 刘季摇摇头:“不必了,他才多大,不会被牵连的。” 吕雉动了动唇,把话埋在了心里。 可是天幕中说到的大多是后世,在后世大放异彩的人物现在的年纪有极大可能并不是成人。始皇帝怎么会放过这些孩童呢? 吕雉不相信刘季想不到这一点。 但是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安安静静地帮刘季收拾行李。 刘季把铺盖粮食往肩背上一抗,又在身上比划了比划,把贵重之物塞到袖子里的暗袋中,一边脚步不停地往外走,一边对吕雉说:“我走了,你好好安顿家里,照顾好公公婆婆和刘肥。要是有人问起我,你就说我和别人出去喝酒了,今天没回来过,你也不知道我在哪。” 吕雉追着他的脚步:“那你往哪边去藏身啊?用不用我抽时间给你送些资粮?” 刘季摆摆手,什么都不说。他把头探到门外,看到四下无人,快速地往外面跑去。 吕雉闷闷地回屋,坐了一会,突然站起来,匆匆忙忙捡了两三件脏衣服放在盆中,大步走出门。 她在路上遇到相熟的人,扬起一个恰当的笑:“是啊,去捣衣呢……欸,大哥,你刚刚看天幕了吗……” 泗水郡下相县。 屋外的桃树下,少年项籍手拿一本兵书,垂头丧气地翻了翻,又把书扣到了地上。现在的他无法无天,每日最大的痛苦就是要读十页兵书。 “叔父,我是真的不想看啊!天幕不是都说了吗,不读书的人也能起兵反秦,您就不要逼我学了嘛!” 项梁无奈地看了他一眼,捏了捏眉心。 头疼。 项梁有个无人可说的隐忧:他这个侄子虽然还未及冠,但是他早就想好了要给侄子的字。 ——羽。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他想让自己的小侄子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 当天幕说起有一个叫“项羽”的人搞了个“楚人一炬”,把咸阳的书给烧了,他就莫名觉得,这个操作很熟悉。 再听听,“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学兵法也“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这不就是自己这位不省心的大侄子吗! 项羽南面称孤,但最后统一天下的却是那个叫刘邦的人。 项梁很焦虑。 ——天下逐鹿从来都只有胜者活、败者死。项羽不是胜利者,那他的下场是什么? 项梁忧虑的眸光看向那个背对着自己,正在拄着下巴看书的小子,心中满满的想法要再逼他一把。 等等…… 项梁狐疑地绕到他的正面,果不其然,这个臭小子的眼睛已经闭上了。 怪不得要背对着自己呢。 睡得还挺香。 项梁弯曲中指,一指头弹向项羽的头,又伸手抓住他的后衣领,把从美梦中惊醒的小鬼拎起来,大步往屋内走去。 “叔父——我错了!!!” 【在秦朝看似安稳的统治下,另一种隐患正在悄然酝酿。 那就是败坏的吏治。 秦统一六国之前,秦人万众一心,富国强兵,摘取了最终胜利的果实。但是,秦朝统一后,吏治逐渐走向了败坏,官吏逐渐由秦朝社会的“顶梁柱”变成了“掘墓人”。 秦朝对官员施行的是“薄俸厚罚”制度,对官吏的要求极其严格。在秦朝的建立过程中,外部矛盾大,官吏们同仇敌忾,对于物质的要求较低。但是,秦朝建立后,官吏的意愿变成了获得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 但是,中央政府并没有从制度上改善官吏的生活。在仅仅给予官吏们极低俸禄的同时,采用重罚的制度。母牛生不够小牛官员要被治罪,粮仓里有老鼠洞官员要被治罪,下属有失职渎职行为官员也要负连带责任…… “薄俸厚罚”导致了秦朝官吏不能从正常渠道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千里做官只为财”,在欲望的引诱下,官吏队伍里出现了收受贿赂的风气。家中钱财不足的官吏常常运用各种手段收受财物。 如汉高祖刘邦所在的沛县。沛县县令借口老朋友吕公来本县定居,通知县里的人来道贺。 “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①”。 礼物不够一千钱的,就只能坐在堂下。 座位的安排取决于礼物的价值,秦朝官吏收受贿赂之风从中可见一斑。 这样的风气不只是下层官吏独有。事实上,在统一六国的大业完成之后,统治阶级就开始开始了奢靡的生活。 秦始皇兴建宫室,大兴土木。李斯“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②”,其出行时的豪华车队让秦始皇都觉得过分。这样从上层开始的奢靡之风直接导致了整个官吏队伍的浮华。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同时,皇帝的统治态度也悄悄发生了改变。 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皇帝尚且能“事皆决于法”;秦始皇三十五年时,就变成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焚书坑儒”的行动虽然是为了统一思想,但是同时也意味着秦始皇不再能接受不同言论者的政见。到了胡亥即位,更是只顾自己的喜好,将国家治理视为玩物。 君主的刚愎自用使得官吏队伍的能动性降低,吏治还可能清明吗? 再次,秦朝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加重了官吏和人民之间的对立。在秦二世上位后,又对秦朝官吏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了清洗。秦朝官吏难以对这样一个喜怒无常的暴君产生归附感,于是要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么放弃原则,同流合污。 总之,清明正直的父母官是不再有了。 在秦朝还是“秦国”的时候,秦的官吏能满足国家的运转,可是当秦的国土面积空前扩大,其官吏就远远不够用了。 事实上,秦朝虽然统一了东方六国,但是依旧启用原来六国之人来当当地的官吏。这一方面是因为秦朝官员数量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地的风俗和语言都不同,如果都用秦人进行管理,对当地的不熟悉就会造成大乱子。 也就是说,如果用秦人管理六国之地,秦人不能与当地人民进行有效的沟通,难以顺利地治理一方。 如果用当地人管理六国之地,那么这些人对于秦法的理解和执行度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还有可能是对秦国含有怨望的六国遗民。 对于这个难题,秦朝的中央政府并没有寻找到解决的措施。 秦朝吏治的败坏加重了官吏与人民的对立,导致官吏对秦政权丧失了信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包容了反秦势力的发展。 ——在这里,可能要提到一个有趣的事实。 汉朝建立者汉高祖刘邦,在他的功臣集体中就有许多原先秦朝的小官小吏。 汉朝第一任丞相萧何原先是沛县的主吏掾;第二人丞相曹参是沛县的狱掾;汝阴侯夏侯婴原先是沛县的厩司御,也就是管车马的;御史大夫任敖是管理监狱的小吏,赵王相周昌及其兄弟周苛也曾经是泗水卒史。 这些人在秦朝积累下了丰富的从政经验,基本涵盖的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在刘邦打天下和治天下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萧何。 这位“汉初三杰”之一在秦朝时只是沛县一个小小的主吏掾,管理县里官员的进退,但是在刘邦集团中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 刘邦首次攻下秦都咸阳时,“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③”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7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