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合理怀疑李世民是故意把政务推给他,好腾出自己的时间用来玩。 苏琛听见李承乾的话,想了想说:“许是吐蕃使臣见识了大唐繁盛,他们赞普想要归附吧。” 李承乾深觉有理。 不是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而是以大唐如今的富庶和武力,在这片土地上就是无敌,小国想投靠过来寻求庇护再正常不过了。 虽然吐蕃以国土面积看不算小国,但他们穷啊! 二人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苏琛又提起另外一件事:“昨天我休沐回家,王敬直来找我了。” “找你了?”李承乾有些惊讶地问,“他想通过你见到我?” 苏琛点点头:“他是这么说的。” “不用管。”李承乾低头继续看奏表,淡淡道,“听说他经常去三姐在宫外的府上求见,还写信给三姐,三姐一直没回应。怕是没有办法了才想求到我头上。” 苏琛:“这种事殿下还是不掺和为好。” “若王敬直是个好的,我帮他和三姐劝和劝和也不是不行,可是王敬直此人……” 李承乾轻哼一声:“王敬直这人才貌家世倒不错,对阿姐也算有心,可他在家事上实在有些糊涂。当初王珪夫妇想让阿姐把公主府选在王家附近,王敬直竟就巴巴跑去和阿姐商量。这次王珪在婚礼上给阿姐难堪,他也不曾阻止。” 也可能是阻止了但没成功,但对李承乾来说都一样,只是无心和无能的区别罢了。 当然了,这些对三公主而言不是大问题,她是君,只要自己能立住,王家人便不敢欺到她头上,这也是当初李承乾觉得不妥却没有阻拦的原因,身为皇室公主,三公主的人生容错率比普通女子大得多。 但如果三公主想要放下,李承乾当然会支持。王敬直又不是优秀得多出众,最大的优势不就是三公主对他的情意吗? * 一个月后,吐蕃使臣在大唐军队的护送下风尘仆仆来到长安。李世民设宴接待了他们。 宴席上,吐蕃使臣送上给大唐的礼物。都不是什么值钱东西,但李世民很给面子,笑呵呵收下。 “吐蕃赞普有心了。” 和李承乾一样,李世民也认为吐蕃使臣此番前来是为了投靠大唐,毕竟不是第一次了。自从东突厥被灭,主动投靠大唐的国家不少,多吐蕃一个不算多。 他对吐蕃的态度还算满意,心中也认下了这个小弟,虽然穷了点,但李世民并不在乎,反正所有小国在大唐跟前都挺穷。 酒过三巡,吐蕃使臣端着酒杯站起来,朗声道:“久闻大唐与天可汗之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小臣敬天可汗一杯,望大唐与吐蕃友谊长存!” 李世民微笑着举杯,心道正题来了! 大臣和宗室们也如此想,纷纷坐直了身子,只等着见证吐蕃归附,大唐再添一属国的一幕。 吐蕃使臣:“为表吐蕃与大唐交好之意,我国赞普愿迎娶大唐公主为王后。” 话音落地,偌大的殿宇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沉默了,不知道吐蕃哪来的自信,居然敢要求公主下嫁。从前倒是有小国提过,但自从东突厥被灭,便没有人敢起这个心思了。 本以为以大唐的强盛,这辈子都不会再遇到这种事,没想到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国就这么提了出来,众人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片刻后,席间一个年轻官员站起来斥责吐蕃使臣:“放肆,小小吐蕃也敢求娶我大唐公主!” 吐蕃使臣见这官员言语中对吐蕃十分轻蔑,面上也显出恼怒之色,但很快又压了下去,带着几分傲然道:“吐蕃不比大唐地广物丰,人口也不如大唐多,但我们每一个儿郎都骁勇善战,上了战场都是以一敌五的好汉!” 听着使臣含着显摆和威胁的话,再看吐蕃使团的人个个与有荣焉,大唐众人都有点一言难尽。 这吐蕃办什么事前都不打听打听消息吗?没听过大唐对东突厥之战吗?大唐都开始用火炮了,他们怎么还在显摆兵力啊? 吐蕃自然知道火炮,只是没当回事而已,聪明人格外容易自以为是,尤其是松赞干布这种年少有为的英主,他顺风顺水地达成了吐蕃先人想都不敢想的成就,理所当然把自己当成世界中心,对超出理解的东西持怀疑和否定态度。 就像现在的李世民,如果不是李承乾给他洗脑多年,听说宇宙飞船大概也会嗤之以鼻吧? 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东西? 但大唐是真的有火炮,所以李世民可以泰然坐在龙椅上,看着吐蕃使臣的小丑行为,心中一点多余的怒气也没有,脸上的笑容都没变过。 吐蕃使臣:“我们赞普十几岁统一吐蕃,文治武功样样卓绝,与天可汗陛下同为当世英豪,今日结为亲戚,日后大唐便可与吐蕃守望相助。” 大唐众人:…… 先不说松赞干布能不能与李世民相提并论,但若说吐蕃与大唐守望相助,这应该算是登月碰瓷吧? 年轻官员又想开口斥责,李世民却摆摆手让他退下。何必多费口舌,没得失了上国气度。 他微笑道:“吐蕃赞普的心意朕知道了,只是大唐公主不会和亲,此事不必再提了。” 这就是说不止不会嫁公主给吐蕃,以后也不会令公主和亲。自古以来和亲都是稳定边疆的重要手段,李世民此言也算古今少有。但在场之人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笑话,以大唐现在的国力,还需要安抚藩属国吗? 不安分就打一顿! 房玄龄笑呵呵接话:“吐蕃若想表示与我国交好之意,可以派人来大唐求学,大唐对待友邦向来不吝教诲,国子监便有各个属国的留学生。” 吐蕃使臣深感不悦,吐蕃兵强马壮,岂是那些小国可以相提并论的?他们实力不济,只能投靠大唐以求自保,吐蕃可不需要! 他还想要再说,李世民却已经扭过头和李承乾说话,没有再听了。 使臣只能坐了回去,决定之后找机会再提。 只要唐皇答应公主和亲,他们便会要求在嫁妆里加上种子和各种书籍,陪嫁人员里也要带上农人和匠人,听说大唐格物学很厉害,也要带上几个相关人才,有了这些,吐蕃便可以快速发展起来,不用过从前的苦日子了。 使臣想得很美,可惜之后几次想提起,都被其他人打岔子糊弄了过去,等到宴席结束也没能再说起这个话题。 不过使臣不慌,他们还要在大唐待一段时日,还有的是机会见到大唐皇帝。 但他们没想到,之后他们多番上表请见却都石沉大海,再也没能得到面见大唐皇帝的机会。 眼看着目的是达不到了,使臣也不能一直留在大唐,无奈之下只能启程返回吐蕃。 心中却暗恨不已,大唐皇帝对他们如此轻慢,显然是不将吐蕃放在眼里,回去后一定要好好与赞普说一说,届时重兵压到大唐边境,还不是要将公主嫁到吐蕃?
第218章 贞观十年,阳春三月,长安城格外热闹。 长安一向热闹,三月的长安更是如此,但今年却与往年不同。 因为太子殿下要大婚了! 是的,李承乾没有拗过李世民,终于还是要英年早婚了。好在他虚岁已经十八,苏瑶也已经十七,有七十八郎和剖腹产手术,即便婚后立刻怀孕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李世民非常高兴,手一挥减免三年赋税,还要与民同乐,在长安举办灯会、歌舞百戏等各种表演、每天晚上烟花秀,从婚礼前一个月一直持续到婚礼前夕,还安排太医署义诊,药材全部由国库出。 要不是李承乾不赞成大赦天下和僧道祈福,他必定也要加上的。 大臣们欲言又止,到底还是没说什么。大唐如今国富民强,国库也足够丰盈,这点支出还是能承受得住。 而且李承乾大婚,他们心里也高兴。 不止大臣们高兴,百姓也高兴。 太子李承乾可以说是长安百姓最熟悉的皇室了,毕竟是从小听他的故事长大的(划掉),听着他的故事看着他长大的,从幼时的神童,到后来的种种发明和举措,李承乾之名如雷贯耳。 李世民也有名,但他成名时已经是大人了,还是靠武功扬名,众人对他是敬仰大于喜爱。 而李承乾还是小包子的时候就经常出去玩,对百姓也很客气有礼,很多百姓都见过他,甚至和他说过话,市井间至今流传着很多李承乾幼时的趣事和糗事,百姓对他既有敬仰,更有喜爱。 如今小包子长大成人,也要成亲有自己的小家了,大家都是激动兴奋不已。 于是在皇室之后,很多店家也搞起了优惠活动,百姓载歌载舞,文人作诗作赋,共同庆贺太子大婚,整个长安陷入少有的欢庆之中。 在这样的气氛中,皇室与苏家走完各项流程,在三月十八这一日以八抬大轿将苏瑶迎进皇宫,正式成为李承乾的妻子,大唐王朝的太子妃,未来的国母皇后。 东宫里,李承乾与苏瑶拜过天地父母,礼成后被送入洞房。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却怅然若失。心爱的儿子成亲了,日后有自己的妻子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再是阿耶和阿娘,让他心里空落落的。 回到立政殿后,看到李承乾往日用过的东西、坐过的地方、看过的书、写过的字,只觉得往日热闹的宫殿也空空荡荡,于是拉着长孙氏喝起闷酒来。 长孙氏:“……” 长孙氏心中因为儿子成家升起的一点点愁绪都被李世民作没了,当初信誓旦旦儿子娶妻不伤心,非要李承乾早点成亲的是他,如今又这副样子! 到底是自己丈夫,长孙氏只能柔声安慰,然后哄着他早点休息。 李世民倒是很听长孙氏的话,加上喝了不少酒,虽然心中闷闷不乐,还是很快睡了过去。 只是这一晚上睡得很不好,一直都在做梦,各种各样的场景从脑中滑过,最后一个激灵坐了起来。 长孙氏也被他这么大的动作吵醒,带着几分睡意问:“怎么了?” 许久没听到回答,也没有感觉到身边人躺下,长孙氏清醒过来,撑着身子坐起来,掀开帷帐去看李世民的情况。 窗帘被拉上了,月光透不进来,但殿中一直点着烛火,本是预防着起夜用的,这会儿正好可以勉强看清李世民的情况。 他竟然在偷偷抹眼泪。 长孙氏:“……” 她那个多愁善感、感情充沛的丈夫啊! “二郎别难受了,等天亮了我就让人去东宫传话,让承乾早早带着太子妃来请安,你与他好好说说话可好?” 李世民愣愣地问:“承乾成亲了?” 长孙氏:“……” 李世民却仿佛突然回过神,一把抱住长孙氏,声音还尤带着哭腔:“观音婢,你不能再扔下我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6 首页 上一页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