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后来想起神女,再想起天命,总是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咀嚼自己的前半生。 年轻时牵着紫丝缰走出长安城,将埙声楼头抛诸脑后。 后来又端坐在匈奴人的王帐中,说我从长安来,我就是长安城。 倘若真的有天命。 张骞心想,不知道神女的视线可曾短暂投注在他身上,可曾看见过那缠绕在他身上的天命,是不是长安城的颜色。 朔方原是开始但远不是结束,后来还有很多次出使,这一生总是在路上,在他乡。 可夜深时入梦来的总是长安。 有时候张骞不太确定自己梦见的长安城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长安城的模样。 这一生他待在长安城的日子实在稀少,后来每一次回去,那座城又都有了巨大的改变。 可是他心里的长安总是那一个模样,未央宫中编钟轰鸣,巍峨的城楼上传来哀婉的埙声,和天命和青冥和神女缠绕在一起的长安城。 那是张骞的长安城。 —— —— 霍光: 是在到了长安城之后,霍光才意识到他是个黝黑瘦弱的乡下小孩,张嘴说出的话,带着会惹人嘲笑的口音。 兄长把他带回来,叫他住在恢宏壮丽的君侯府中,可他仍然是个会引人耻笑的乡下小孩。 霍光花了很长时间适应长安城的生活。 内敛和坚忍的心性,就在这日复一日中磨砺出来。 兄长对他很好,从前在乡下时霍光还不知道兄长是他的兄长,但已经听说了兄长的大名。 那时候他觉得战功彪炳的将军大抵长相魁梧狰狞。 但其实兄长只是一个平常的年轻人,比起乡下那些年轻人,只是要忙碌一些。 尽日要进宫,要练兵,时常出征,一走就是很久,归期遥遥不定。 霍光也想讨人喜欢,牵着兄长的衣角说,我要更努力的习武射箭,长大以后跟在兄长的马后,为兄长分忧。 兄长为人很好,尽管很忙,在他提出要求的时候,也抽时间陪他习武。 见到他没有天赋的蠢样子,也从不流露出失望的眼神。 但霍光仍然会感到不安,小孩子其实最敏感,很多风言风语都被听在耳中,总担心哪一天自己就被再送回乡下。 出来时爹和娘都流泪相送,霍光至少不想,就那样灰溜溜地再回去。 时隔很多年,霍光已经忘了当时兄长是怎么回应的。 大意是不喜欢习武射箭就不要去做了,他不需要弟弟追随在他的马后,他也不需要弟弟为他分忧。 霍光很想问那兄长为什么把我带回来呢,但终究没有问。 很多很多年以后,霍光依然想起这一天他和兄长之间的对话。 这时候他已经长大了,他的时代已经到来,他站在朝堂上,权势和地位,都并不弱于当年的兄长。 然后他想起后来,兄长站在他身边,说了几句话,又急着进宫,似乎是要觐见神女。 他望着兄长骑马远去的背影。 那时候府中有个年老的门房,隐隐约约的,霍光听见他在身后感慨,老眼昏花了,还以为是看见了小时候的君侯,站在大将军身后。 王娡: 听闻神女离开的消息时,王娡又梦见当年神女在她面前转身。 裙裾飞扬,其上荷花开得像是在燃烧一样盛大。 —— —— 王娡: 神女离开的那一夜,王娡如往常一般早早睡下了。 她已经不问世事很多年了,心里牵挂着远在百越之地的弟弟。 偶尔回想起从前,只觉得如梦似幻一般。 再偶尔想起窦太皇太后,想起她弥留之际紧紧抓住神女的手。 有时候会想,在我弥留之际,神女是不是也会在我身边,也还是那张年轻而不变的脸。 那一夜侍女只看见太后于睡梦中骤然惊醒,翻身坐起,在一片惊呼声中紧紧抓住了想要上前搀扶的侍女的手臂。 良久之后,侍女身后的冷汗凝成滑腻的一片。 终于听见太后轻声问,“……渠中的荷花,还开着吗?” 侍女不懂这一问中的深意。 可此时分明是春天,远还不到荷花的季节。 —— —— 阿竹: 阿竹是宗室的女孩儿,生来貌美而聪慧。 她六岁的时候显露出不凡,在父亲口中赢得了“阿竹英勇”的赞扬。 因此父亲准许她读书和写字。 但读书和写字,在她前半生,并没能改变她的命运。 或许就是因为她有英勇的品性,所以她被送入宫中,成为与匈奴联姻的公主。 其实阿竹并没有想太多,她稍微有一些不凡的品性,但也仅此而已。 像她这种出身微贱的女孩,在这个时代,其实并不会思考一些“想不想”的问题,大部分时间都在随波逐流。 阿竹的英勇,或许就体现在机会到来时,伸出手狠狠的抓住。 然后她就真的抓住了机会。 阴差阳错,她在未央宫中,在神女身边,像个沉默的影子那样活了很多年。 但后来陛下召她奏对,阿竹依然说不出来多少神女的事情。 她觉得神女像是一片缥缈的雾气,就算神女曾经递给她一张面具,就算她和神女朝夕相对。 可是人的手怎么能抓住雾气。 再后来那许多个伏案书写的夜晚,阿竹一笔一划地记录自己在这宫中的见闻。 有时候她抬头看挂在墙上的面具,想起小时候跪坐在父亲面前的自己。 如梦似幻一般,耳边又响起父亲的声音。 “阿竹有英勇的品性。” 很多事情,想不明白,也说不清楚。 那时候也没有想过这些文字能够传承下去,或者能被多少人看到。 只是觉得既然能写字,就应该写下来。 既然见到过那些事,就应该记下来。 既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就应该去抓住,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书写,以述平生。 也尽力记述那片曾经朝夕相处过的雾气。 —— —— 刘邦: 刘邦寄来了新的明信片,厚厚一沓,怎么翻也翻不完。 那些明信片上的图案全部是月亮,各种各样的月亮。 背后空白面写着地址,这一张是刘邦在东莱郡看到的月亮,这一张是刘邦在陇西看到的月亮。 这一张是刘邦在白登山看到的月亮,这一张是刘邦在瀚海之畔看到的月亮。 这还有一张是刘邦在天竺看到的月亮。 最后一张明信片看不出来是哪里的月亮,没有标注地址,只是在背面潦草地写着刘邦的留言。 我一直在想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这世间没有人听说过不散的盛宴。 攒了这么久的月亮都寄给你了,这月光朗照着我的王朝与江山啊。 想问长安城怎么样了,但脑子里想起来的竟然是沛县。 此时应当是春天吧。 百年前抱着儿子和我妻子一起赏月,也是在这样的春天。 —— 留言看到最后,厚厚一沓月光明信片也翻到了尽头。 最后一张的月光下,刘邦抱着青蛙,背影渐渐消散在风中。 魂归死国。 这世间没有人听说过不散的盛宴。 这一段作为行者的历程,终于也走到了尽头。
第106章 后记06 匿名论坛。 标题:卫青沉稳温柔老实人的洗脑包到底哪里来的! 1L:啊啊啊啊受不了了到底都是谁在信标题啊! 2L:怎么了吗楼主, 卫青不就是这个人设吗? 3L:迷茫,抠脑壳,以及楼主确定不去历史区?你在大区讲这个大家可能看不懂哎。 4L:楼上多虑了, 卫青挂标题是圈外人看见了也要进来看一眼的程度。 5L:笑死,汉武属于史圈顶流, 卫青属于汉武圈顶流。 三楼太小看双倍顶流了。 6L:www闻到了熟悉的腥风血雨的味道,前排顶好锅盖,楼主请开始战斗。 7L:根本就不是啊! 和善退让性格好那到底都是什么鬼滤镜啊, 卫青小时候因为被后妈虐待直接离家出走, 一个小孩徒步千里去长安找亲妈。 请问这个行为和上述三个形容词哪一个沾边啊? 10L:有一说一我不太熟你们汉武历史,就记得卫青之前他们大汉一直是被匈奴压着打吧, 然后卫青横空出世, 一己之力颠覆汉匈之间的攻守之势。 能做到这一点就算不是个疯批也多少跟老实人不沾边? 12L:呐楼主,可是司马迁在史记上记载的就是沉稳温柔老实人,和善退让性格好啊。 13L:…… 14L:…… 15L:…… 25L:气氛猛然沉默了。 37L:怎,怎么了,你们沉默得我好慌啊。 43L:说出来了, 竟然有人说出来了。 55L:SOS我现在疯狂逃窜还来得及吗,好怕待会儿血溅我一脸啊啊啊啊! 67L:那我没有别的意思啊, 就是想问一句,12L既然你对司马迁的史记奉为圭臬, 那你对那本《竹氏纪年》怎么看? 71L:楼上这个发言真是伤敌八百自损一万八, 是个狠人。 77L:汉武圈绝对不会主动提这本书吧,感觉楼上是个拱火乐子人? 78L:我好迷茫, 有人给我解释一下吗。 80L:只是人物粉不会主动提, 汉武圈对这本书整体还是保持一个很谨慎的看法……算了编不下去了,反正这本书就是很腥风血雨, 每提必吵。 88L:非史圈看不懂太正常了,是这样的,两年前央视考古不是挖了一个古墓吗,据说墓主人是汉朝某个有钱有闲的纨绔宗室。 90L:我记得那个墓,当时是不是有个新闻说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考古发现啥的。 94L:这么说其实也没错…… 96L:笑死,一本纨绔子弟吃饱撑的伪造出来的yy小说也被人捧成这样,国内现在那几个专家教授可以集体自杀了。 100L:96L你?我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108L:很正常,很正常,因为那本书确实有点精神污染,看完之后精神状态不太好也很能理解(擦汗) 112L:不要故弄玄虚了,我直接说吧。那本书最震撼的内容就是说汉武时期有个神女。 不是那种巫婆神汉那种神女,是真的,那种,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就是很神女。 然后阿竹,就是写竹氏纪年这本书的小宫女,自称是神女身边的侍女,服侍神女好多年。 竹氏纪年这本书就写了阿竹在神女身边的见闻,其实称为汉武神女起居注也没什么问题。 118L:112L你在说什么?黑白熊猫头缓缓抬起墨镜?.gif 123L:那不然为什么一开始大肆宣扬说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考古发现,破译出来内容之后又立马偃旗息鼓,仅在内部进行传阅了……不就是内容确实有价值但也确实很神经病吗……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19 首页 上一页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