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不知是堪不破还是彻底堪破了,在贾母后事过后,又不见了踪影。只是这回没有人再去找他了。 王夫人好不容易盼得儿子归来,却再次失去,精神再也熬不住,眼瞧着竟有疯癫之相,宝钗每日照顾婆母,还要打理家务重活,银盘圆脸早已瘦脱了相。 贾琰来找宝钗的时候,宝钗正在和鸳鸯洗被子,被子上是王夫人吐上去的污秽。 贾琰有些不忍,却也没有阻止,以后的生活只怕比这还要清苦,他管不了她们一世。 宝钗倒还算从容,放下被子问:“琰兄弟可是有事?” “我已经被任命为梧州知州,不日就要上任。”贾琰沉吟一下,问,“宝姐姐有何打算?可要随我们去任上?” 宝钗眼里显出一丝惊讶,很快就掩了过去,她笑道:“咱们家总算出现一件好事了,恭喜琰兄弟。只是,”她坚决地摇了摇头,“我就不随你们走了。” 她没想到,在荣国府倾覆后,这个从不起眼的大房庶子还能东山再起,果然世事难料。随他去任上的生活当然要好一点,只是…… 人都说颦儿才高气傲,可她又何尝不是? 她自嘲地想,她的青云路还未走便已断,这一生,所求尽灭,唯剩一傲气不能丢,也靠这股傲气她才苦苦支撑到现在,去了梧州,寄人篱下,她恐怕要日日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 贾琰点了点头,又道:“二太太和鸳鸯可以跟着我,我在梧州找几个丫鬟婆子,会照顾好她们的。” “二太太也是我的母亲,”宝钗抬脸,笑道,“宝玉走了,照顾二太太是我的分内之事。” 贾琰有些犹豫,“那你们?” “琰兄弟放心,”宝钗笑道,“我妈在城南边上买了一处院子,虽然小,也尽够我们三人住了。” 她的样子很坚决,贾琰也不再相劝,他手里还有些余钱,大概三百两的银票,递给宝钗,宝钗这次倒并未推拒,笑着收下了。 之后又说起李纨,李纨从贾府出事后,就没再露过面,说兰哥生着病,她走不开。贾琰心内淡淡,也就没再多问。 曲终人散,各走各的路去吧。 安排完贾府诸事,就到了贾政、贾赦、贾琏流放这天。 披发赤脚,衣不蔽体,重枷锁身,细皮嫩肉都被磨出了血,身上也脏污不堪,眼前的三人像是老了十来岁,跟那些田地里耕种的农民看着没什么两样,甚至比他们还要狼狈落魄。 贾琰使了银子,差役便给去了枷,给他们一会功夫说话。 贾赦见了他,有气无力地骂:“我们府上遭难,你反倒升官发财,指不得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到了这个地步,贾琰也懒得再应对他,冷笑道:“我尊礼法叫你一声父亲,你问问你自己,你也可当得?圣旨细数荣国府九大罪状,父亲占其四,是谁有愧先祖?是谁深负君恩?是谁为填一己之私欲,招阖府之灾祸?” “你敢骂我,你这个混账!”贾赦被气得七窍生烟,拿着枷锁就要去打他,却被贾政拦了下来。 贾政道:“琰儿,你是个有出息的,我……”他哽咽一下,愧道,“即使死了,也没有脸去见地下的先祖。事已至此,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盼你能兢兢业业,不再重蹈我辈覆辙,有朝一日,可再光耀我贾府门楣。” 贾琰嗯了一声,不做其他答复。 贾政却拉着他的袖子,似乎还有未尽之言,犹豫几许后,终是提起:“宝玉……他性格虽有些乖张,但也是个良善的孩子,他虽是兄长,做了什么错事,你也只管打他,”贾政说着说着,终于忍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膝下只剩这一个孽障,少不得要托付给你。” 一番拳拳爱子之心,闻者动容,贾琰不忍心告诉他宝玉又已离去,便一口应下,“叔叔放心,我会照顾好宝玉的。另外,二太太还有赵姨娘……” “不必多说,我已至此,她们今后还能有什么指望?”贾政摆了摆手,竟是毫不在乎的模样,“全看各人造化吧。” 贾赦又在嚷嚷:“你且不必忙这忙那的,快点拿些银子给我,当老子的受罪,你倒是清清静静!” 贾琰不理他,手里拿了几张银票只给了贾琏,嘱咐道:“哥哥收好,一路保重。” 贾琏心灰意冷,贾琰便使劲握了握他的手,“人生路还长,哥哥万不可就此失了心志,只要留得性命在,我们总会有相见的一天。” 贾琏叹气,流泪道:“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想法子使我回来。” ******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转眼之间,三载时光悠悠而过。 三岁的小林荣摇头晃脑地背弟子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额……物虽小,勿私藏……额”越背到后边,他越是磕磕绊绊。 小林荣看着一脸严肃的娘亲,脸色涨得红彤彤,“娘亲,我忘记了。”模样好不可怜可爱。 林黛玉却依旧无动于衷,淡淡道:“罢了,一会儿再读几遍,明日我再问你。” “不行!”小林荣立时拒绝,“今日我有事。” “何事?” 小林荣挺了挺胸膛,一脸义正言辞,“我答应帮阿婆抓菜里的小青虫的,娘亲说过人无信不立,我虽小,却不能食言。” “可是你也答应过我,今日便背好这弟子规的。”林黛玉眉眼不动,道,“一会你可以去办你那件事,晚上接着读书,什么也不耽误。” “啊?”小林荣顿时苦瓜脸,他说不过自己的娘亲,只能求救地望向父亲。 贾琰在一边看得很有趣。 小林荣是他和黛玉的孩子,长相十分肖母,年龄虽小,但同样眉眼微颦,天生一股风流气韵,然性格气质却大不相同,一个空灵如石上清泉,一个豪壮如山间雏鹰。 贾琰摆了摆手,一拍小林荣的屁股,“先去阿婆那看看吃什么饭。” 小林荣冲父亲感激一笑,大声应了一声,就跑没影了。 “孩子才三岁,你这么着急做什么?”小林荣一走,贾琰立刻没个正形,靠歪在她身上。 她眼波婉转,撇他一眼,不客气道:“你还好意思问?我三岁时,便由父亲开蒙,开始读书习字了,荣儿这般顽劣,不知随了谁。”语气到最后颇为嫌弃。 “不好的地方都随我。”贾琰大笑,手抚上她的肩膀,笑问:“只是玉儿一向随性,既然没有教夫婿我觅封侯,也不该望子成龙才对。为何对荣儿如此严苛呢?” 闻言林黛玉罕见地沉默了一会儿,半晌后才幽幽道:“我只是不愿他有负‘林’这个姓。若是父亲活着,现在该如何高兴?” 贾琰了然,他本是一缕孤魂,无所谓姓氏。但林如海无子,一生所愿不过是后继有人,黛玉对林荣要求如此之高,无非是想圆林如海有个出色后辈的夙愿。 他执起她的手,“父亲在天有灵,也只愿你和荣儿能够平安喜乐。” 林黛玉微微叹了口气,“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这些日子,我总想着,栅远县那么多孩童,为读一本弟子规要跑那么远的山路,要磨坏两双草鞋,□□儿……” 栅远县是梧州最贫穷最偏僻的一个县,贾琰为了公务,顺便带黛玉散心,曾去那里进行实地考察。 贫穷是真的贫穷,但是学子谆谆向学之心丝毫不输于江南锦绣之地,那里曾经有学子为借雪光读书,生生把腿冻坏的。年纪小的孩童,村落里无人教导,为看一眼书本,要翻越几座大山。 林黛玉和贾琰去的那次,碰巧遇到几个孩童立在县馆外,脚跟因为走路都被磨出了血,却对着县馆墙上刻着的弟子规如痴如醉。 林黛玉嘴上伶牙俐齿的,心思却细腻又多情,当即便去书馆中买了几本书赠与那几个孩童。几个孩童是知恩的人,因黛玉穿着男装,当即竟叫了黛玉一声“老师。” 不知为何,这副画面最近经常出现在黛玉的脑海里。她心里有个大胆的想法,愈燃愈烈,烧得她的心滚烫无比。 江南学风浓厚,梧州凤凰涅槃。这片大地上,有着归葬于此处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着“兰溪会”上独领风骚的苏妲妹,有着“善书,以碧丝作小行楷绣之”的明代才女顾文英…… 她们或有诗才,或擅女工,或有巧思,但无一不是将自己的追求和感受融入到生活中,随着岁月长河的流淌,塑造了中国女性灵动的美与坚韧。 林黛玉想起曾经跟贾琰那番关于“自我价值”的谈论,或许她也可以做点什么。 她的眼里是孤注一掷的热情,贾琰心头一紧,他忙问:“怎么了?” 林黛玉深深吸了口气,“我想去栅远县开馆。” 贾琰微讶,他执起她的手,细细打量他的妻子。 梧州三年的时光,慢慢治愈着过往。她彻底抹去了寄人篱下的敏感多疑,亲人死别的郁郁寡欢,变得心境开阔,如同明珠般发出盈盈光华。她的美,春风柔化雨,润物细无声。 林黛玉拧眉:“是否不妥?” “有何不妥?”迎着她小心又希冀的目光,贾琰开怀大笑:“只要你想,尽管去做。”。
第117章 赤子之心,殊途同归(完结一) 栅远县最近出了不少新鲜事。 比如说,最贫穷的栅远县竟然又新开了一家学馆,名字叫石水学馆。更让人惊奇的是,坐馆的是一位女夫子。 女夫子的规矩还很多,只给十岁以下的孩童授课。超过十岁以上的,可以来学馆看书借书,但授课免谈。 起初没人当回事,也没人去。但渐渐地,有那贫穷地去不了县馆的孩童,好奇去了一次,就爱上了在那里读书。 据说石水学馆的藏书很多很多,许多都是珍藏的孤本。而且女夫子虽无功名,但学识丰富,是为人间难得一见的才女,更加重要的是,学馆内的书费学费比县馆里要便宜一半。 半年过去,石水学馆竟也聚集了七八十个学子,大部分都是孩童,但也有几个年岁较大,有功名但家贫之人,当然,后者都是冲着学馆里的藏书去的,平日只在学馆读书,并不在那里听课。 石水馆主也不在意,只要不损坏书籍即可。 这幅随意淡然的态度,视钱财于身外之物的做派,竟让石水馆主有了高洁隐士的名声。加之馆主是女子,更让人添一丝敬佩。 也有那看不忿的,从三从四德、女妇女德那方面大加抨击,不料却遭到更多激进派学子的蔑视:“还再拿程朱理学那套说教,简直是迂阔不堪!” 一学子拉住同伴,好奇道:“介之,你为何为那石水馆主说话?莫不是,”他挤挤眼,很有几分遐思下流之意,有石水学馆的学童说,那馆主长得像天上的仙女,貌胜柳卿。 叫介之的学子一脸正义:“我只是看不惯那群老迂腐,看了人家的书,受了人家的恩,还要无端诋毁。”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23 首页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