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趣也。” ……… 正如嬴云曼预料的那样,看到仅对他一人的信任,韩信本就没多少底气的愠怒一扫而空。 君王待他以诚,他韩信怎么会反? 韩信甚至认为青玉案的存在是针对其他“有机会就反”的将领,他不过是不慎被人牵扯其中。 但秦二明辨是非,他无意造反,秦二便帮他隐瞒。 【作为造反届的扛把子,秦二完全是在以己度人吧——有机会要反,没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反!】 【所以秦二从不教育臣民不要反,而是采取各种手段让他们不能反。】 【嘶,我怎么感觉这是漫星能成官配的根源?】 【只有兵仙不会反,所以只有兵仙能成为她的帝夫?】 【虽然很有道理,但秦二和兵仙在一起的契机,经史学家考证,那完全就是场乌龙哈哈哈哈哈哈。】 【也不能完全说是乌龙,要不是对彼此有好感,又怎么会将错就错?】 【细说细说,我看剧来的,想嗑真的!】 【这必须得满足你。要解释这场乌龙,就得从驿站制度的改革开始讲起。】 乌龙? 乌龙就是意外。 意料之外的东西就不是嬴云曼能够推测的东西了。 不过驿站的改革大概率是往邮政改…… 信件导致的乌龙? 猜得再合理也只是猜测,她也只能继续看论坛的后续。 反正在这条时间线上,韩信肯定会成为帝夫。 这无关嬴云曼喜不喜欢。 韩信重情又不懂政事,本来就是帝夫的好人选。 且封王这个鱼饵虽然好用,但灭掉匈奴的功劳就足以让韩信封王,之后要如何调动他? 这门婚事能完美解决封无可封的问题。 嬴云曼觉得自己可能真相了。 那真是一场乌龙吗? ……… 又是改革。 不过驿道由始皇帝建立,只是用来管理各地的信息与物资。 改革驿道不会涉及到多方利益。 张良现在看到秦二的改革就得推演。 他有预感,这些内政最后多多少少都会落在他身上。 三倍于萧何啊。 至于“将错就错”,张良并未在意。 韩信成为帝夫,于国有益。 ……… 秦人不解扛把子一词。 但从秦二世三岁开始造反,终成为一代女帝的经历来看,不难猜出它的含义。 无数反秦“义士”内心悲凉。 关于下任秦帝比造反者更懂造反这件事,以及可以预料的大量提前归秦的反秦封神榜榜上之人。 还有提前几十年归心的黔首。 这反还怎么造? ……… 韩信今年一十有八。 从穷到需要河边漂洗的大娘接济口粮的家境不难看出,他没有婚事,也不在媒官的考虑范畴。 虽说年少慕艾,可真到全天下一起看他的婚姻问题…… 那真就是无暇顾及个人情感。 当然,最重要的是经历之前心绪的起伏,韩信对帝夫身份已无反感。 夫妻之事,怎能为外人道也。 【冒顿与韩信的第一次交手以惨败告终,果断放弃刚建立的王庭遁入草原,以等待秦军耗尽粮草自行退兵。】
第15章 【但冒顿不懂,他这次真正的对手是秦二,一个要在十年内将匈奴彻底纳入大秦版图的帝王。】 【不修皇宫、不造陵墓、不建长城,国库收入的六成都用来修驰道。】 【这我知道:要想富,先修路!】 【叉下去。】 【这些路就是秦二侵吞匈奴的关键,保障了秦军的粮草供应,也为水源地的争夺打下基础。】 【改制后的驿站就沿着这些路拔地而起。】 【驿站不再只邮寄政府公文,老百姓可以通过驿站邮寄私人信件和物品,商人也可以借此邮寄商品。】 【那个时候敢在匈奴守驿站的秦人也都是猛人,冒顿不是傻子,他看得出驿站是钉在匈奴身上放血的利刃,就经常派人袭击驿站。】 【守站三年/战死,直系血亲永免徭役,你不懂这条法令在大秦的含金量有多高。】 【我懂!族谱单开!】 【那时候想去匈奴守驿站的人可太多了,很多青壮自带干粮都轮不上。】 【一直有种说法说不是秦二免了秦人的徭役,而是秦人的先辈用命换来了后世的永免徭役。】 【那也得秦二才会给这个机会啊。你看往前的那些各国的王,谁会因为百姓战死就免他后代的徭役?】 这论坛是不是属键政圈的,动不动就歪到秦政上去。 无关风月 嬴云曼还以为她就要看到和韩信的乌龙始末,结果人家从驿站开始聊起。 怎么不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讲? 果然,等死的时间最难熬。 然而此刻也就只有她还在意什么乌龙。 十年灭匈奴! 匈奴之患持续数百年之久,因其逐水草而居的特点,即便中原占据上风也无法深入草原。 就算是十年覆灭六国的始皇帝,也只能修建长城以御匈奴。 秦二却敢放言十年吞并匈奴! 嬴政按在桌案上的手青筋暴起,此刻他仿佛回到誓灭六国的前夕。 半晌,嬴政收回手,激涌的豪情已然平寂。 他不再年轻,也没有下一个十年。 深邃的目光凝视在身侧依旧平静的秦二身上,后者与他对视,黑色的眼睛中没有丝毫惧意。 一如当年十三岁登上王位的他。 “不修皇宫、不造陵墓、不建长城?秦二,你不满朕之所为?” 有太多要对继任者说的话,话到嘴边却只剩一句责难。 “阿父修建的宫殿足够臣居住了,自然无需再修,”嬴云曼跳过陵墓:“既然要灭匈奴,又何须再建长城,不过是后人戏言。” “修驰道则是阿父教臣的。” “巧言令色。” ……… 秦人最在乎的消息自然就是徭役相关。 直系血亲永免徭役! 无数秦人眼中满是血色的渴望。 按军功爵制,得达到九级的五大夫才能免除徭役,战死后传给儿子也只能传一人。 获取军功同样要以命去拼,每战尚不能保证斩首得功,就有无数秦卒前赴后继血洒疆场。 戍守匈奴三年或是战死,就能让后代永免徭役! “若是轮不上我该如何是好!” 秦人担心的只有这一点! “秦历三十七年,全国免除徭役,”没人会忘记这个时间点:“女帝定然不止对匈奴用兵!” 绝大多数秦人,都已然做好为后代赴死的准备。 何况这都不是必死之局,戍守三年也能争到永免徭役——女帝何其仁慈! ……… 张良总算明白秦二用来威胁他的“颍川郡的徭役”是怎么回事。 原来并不是因他免除一郡徭役,而是以韩人已经争得的免徭役来作威胁。 又一出“空手套白狼”! 只是时间对不上,秦二总不能在巴蜀未定之时就挥兵匈奴。 免除徭役必然不止戍守匈奴一途,或是有大量韩人以别的方式获免。 军功爵制的改革? ……… 谋士在推测免除徭役的前提时,武将看的就是覆灭匈奴本身了。 想要获取封王之功,非开疆拓土不可为。 韩信为统帅已成定局,也无人敢去与兵仙争夺这个位置,何况有韩信坐镇必百战不殆! ——“兵仙下凡”的各种迷惑行为让天下人都知道韩信在政治上的幼稚,但没人会质疑他的用兵。 随同出征的裨将一职,就是武将必争! 英布搓搓手:“周顺,我最早跟随公主,这征战匈奴不能不选我啊!” 他可太清楚指挥作战是由他来没错,但由谁出征方面,指导员的话语权比他高! “若项羽……”见英布垮下脸,周顺笑道:“吞并匈奴非一战之功。” 英布这才反应过来。 始皇帝灭六国也是十年,上将军都换了好几个,更何况裨将。 陇西侯门前愈发热闹,李信苦不堪忍。 ……… 粮草供应、驰道与驿站的防护、争夺水源地。 韩信的目光已然投向大秦以北。 没有任何兵法提及该如何指挥一场不间断、持续时间长达十年的战争。 战场在没有城墙的无垠草原,那是匈奴的主场。 但韩信没有丝毫畏惧。 因为他是韩信。 【为确保驿站寄信的畅通,秦二经常以民用渠道给各地的官员寄信并要求按时回信,当然也包括远在长城之外的韩信。】 【这些不走军政渠道的信件不会包含涉密信息,大多是随便问句好再附上回信要求。】 【由于信件量过大,自然不是秦二亲笔书写,而是由宫女们代笔。】 【官员们收信后看内容就知道秦二的用意,按要求回信就行,且非特殊情况不得回文书。】 【比如秦历20年立秋的信,就是要求各地官员寄回当地的一片树叶。】 【也有借这个渠道举报领导贪腐的小天才!有的贪官会截留政道的信件,但民用信太多了没法截,而且截了秦二的信导致信件没能按时抵达咸阳,会被青玉案倒查!】 【这就是秦二的用意,为了防止被上级官员截留,这些寄给下级官员的信往往是寄给官员的亲朋好友甚至同乡而不是本人,回寄的地址也不固定,还会寄到别的地方中转。】 【最早的“帝王信箱”。】 【秦二的很多政策都沿用至今,她的思维太超前了。】 简单的驿站,都能被秦二用来加强对官员的管控。 张良对未来要辅佐的君王有了初步的了解。 秦二行事喜好提前布局。 只看她当前的行径,难以推测她之后的用意。 比如驿站的存在,只看天幕前文会以为剑指匈奴,辅以加强各地的物资信息流通。 然而紧接着就是秦二能借助民道监管官员。 张良甚至还能想出很多用处:驿站的通畅与否、信件的收寄频率都能反应当地的治理情况。 但又涉及到许多问题:谁来送这些民用信?如何确定送信地址? 想得越深入,这简单的驿站改革就变得越发不简单。 张良现在知道为什么只能休沐五日了。 ……… 陈平对秦二越发推崇。 不愧是信奉性本恶的荀派。 地方官员只手遮天的情况屡见不鲜,就如六国反秦遗族公然作乱,只要得当地郡守庇护就不会为咸阳所知。 这所谓的“帝王信箱”,却让县令有了反制郡守的手段。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8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