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秦二寄的信不止到县令,那管控的范畴就更大了。 如果这信也寄给没有官身的黔首…… 不,不用如果。 秦二视天下人都是将反之人,就必然有信件寄给黔首! 【但众所周知,韩信他不是一般人。】 【在其他官员按要求寄花寄草寄树叶的时候,韩信认为这信是秦二对他的试探!】 【笑出声。该多想的时候不多想,不该多想的时候想太多。】 【其实并不奇怪,毕竟是带兵常驻境外的统帅,他要是不多想就不是幼稚而是没脑子。】 【所以韩信回信得非常认真,在不涉密的基础上努力表达“没有异心”。】 【回信附带文书会送到秦二手上,秦二看到估计得懵:这又是什么迷惑行为,看不懂回信要求吗?】 【不,秦二肯定猜得出韩信的逻辑,但她只能加入:如果不亲自回信安抚,韩信就有可能因为担忧君王的猜忌而做出不明智的行为。】 【收到安抚回信的韩信,继续给秦二表忠心。】 【收到忠心回信的秦二,继续被迫安抚韩信。】 【循环!是循环!他们进入了死循环!!】 嬴云曼:“……” 她现在知道“漫漫信途”的来源了。 先前还以为乌龙是她刻意为之,现在来看意外的可能性更高。 即便是她,也没法确保韩信收信后是想太少还是想太多。 在政治方面,韩信有他独特的赛道。 嬴阳滋看到“秦二”神色发生了变化。 虽然只是一刹那,但她确定她真的看到了! 不明白自己为何如此激动,但嬴阳滋就是很激动。 另一边坚持看完胡亥死状的嬴阴嫚回到公主府,就和丈夫相拥而泣。 如果不是天幕的出现,他们一家都可能死于胡亥之手,嬴阴嫚则确定会被车裂于市! 胡亥的惨状,就是她原本的未来。 扶苏愚孝,胡亥暴虐。 嬴阴嫚无比庆幸大秦还有云曼,这一次她必不会落得如此境地。 ……… 韩信:“……” 前一刻,豪情万丈,推演匈奴之战。 下一刻,看自己犯蠢,还将君上拉下水。 四名壮士已经有人在握拳忍笑,以免在韩信面前失态。 但观察能力极强的韩信已经看到了。 他并不知道有种状态叫“社死”,但不妨碍他体会其中的感觉。 【匈奴那边的驿道经常遇袭,秦二担忧信件遗失会让韩信多想,只得固定通信时间即每月初一寄出,没寄到就是被截。】 【最早的笔友出现了。】
第16章 【从留存至今的部分信件不难看出,前期两人处于“我没异心”“我信,你别多想”的循环。但无法确定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信就变成秦二的吐槽树洞。】 【这个超搞笑!为保密她给好多重臣都起了外号,小良子这个外号就是她给起的!】 【“小良子想装病告休,他凭什么休?我休不了他也别想休,大家都别休。”】 【这段话联系当时的背景就更搞笑了,那会秦二要推进女性入学,但当时的主流思想是男女授受不亲。张良想装病避风头,秦二就让太医令搬他隔壁。】 【这我有点不理解诶,为什么不能办女班呢?男女同班会导致女孩入学率奇低。】 【男女授受不亲背后是儒家那套男尊女卑,这秦二能惯着?】 【另外那会缺钱缺老师,一里能办一所学校都很困难,怎么可能单独办女班?】 【入学率奇低也就刚开始那几年,往后女性入学率一直在稳步提升。紧随其后的就是女性就业率的提升,从根源上改变禁锢女性的不良风气。】 【萧何也是受害者:“小何思想有问题,我怀疑他把办公场所当家了。真怕他哪天累到猝死,就没人干他的活了”。】 【言辞中充满了无良老板的美德。】 远在长城之外,长时间不能回咸阳,每月固定回信—— 这确实是完美的吐槽树洞。 嬴云曼丝毫不意外信件内容的变化。 何况写信的目的是让韩信别多心,单纯重复“我信你”会产生边际效应,次数多了起不到安抚作用。 还有比一起蛐蛐别人更能体现“我把你当自己人”的低成本办法吗? 以上属于冠冕堂皇的部分。 自我剖析后,嬴云曼很清楚这应该是为最后的“乌龙”做铺垫。 她不是藏不了话的人,这种吐槽相当出格,她这么做只能是另有所图。 前期的循环是韩信无意间造成,但后期就是她在借势而为。 男女同班能顺利推行,得感谢大秦女性地位虽低,却远没到要求女性守贞的地步,甚至因为战争需要人口而鼓励女性改嫁。 汉武帝的生母王太后就是改嫁给当时身为太子的汉景帝。 大秦显学是法家,秦法中也有对女性的打压,但法家早就在大秦异化为帝王服务,她称帝之后想改就改。 儒家,精华之处她自然会助其传承,但糟粕就不必了。 ……… 作为不甘在后院蹉跎一生的女性,吕雉露出笑容。 原来是儒家在禁锢她啊。 这笑容有些森然。 受人欺凌,当然要伺机报复。 ……… 叔孙通的弟子们爆发了剧烈的争吵。 这些弟子大多是来自邹鲁地区,孔孟都出生在这里,是儒学最繁盛的地方。 “女子怎能与男子一同入学!岂不是乱了伦常?” “孟子曰夫妇有别,教导丈夫照顾好妻子,怎么能算是禁锢!” “老师教导我们治学用务要与时变化,如今秦二世就是女子,难道你们要质疑圣皇也不得干政吗?” “男尊女卑乃阴阳亘古之常!” “无常!常变矣!” 叔孙通没再制止弟子们的争论,他知道儒家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时期。 秦二世比始皇帝更固执,她不会被任何学说所影响,还要反过来改变这些学说。 他的弟子已经是儒家学派中最愿意变通的部分,但儒家最重礼制,男尊女卑已然触及儒学核心之论。 但争论对错已经没有意义,秦二世让后世认为男尊女卑是错、是禁锢,儒家就只能变。 变才能活! ……… 邹鲁地区的争论比叔孙通处更严重,但纵然儒学繁盛,法家才是显学。 儒生一旦口不择言波及秦二世,则必有法家学子维护君王权威。 不管君王说了什么,只要是君,那就是对! 儒家最想维护“男尊女卑”,可涉及秦二就无法自圆其说。 难道要说臣子韩信比作为君王的秦二更尊贵吗? 就算避讳不谈秦二,只谈秦二将要提拔的女官。 若妻子为官,而丈夫为民,民比官更尊贵吗? 黔首们发现了儒家学说的自相矛盾,原本就是学法才可以通过考试成为秦吏,学儒是因为儒学听起来“更有道理”,如今道理都没了,就更没有理由学儒。 何况秦二在许多黔首眼中已经是超越圣贤的圣皇——在黔首苦苦背负的赋税徭役面前,儒学一文不值。 儒学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生死存亡之际。 不变则死。 ……… “我要入学!” “女子入学有何用?” “阿父,女子也可以当官!我要去当女官!” 聪慧的人无论男女,看到能改变人生的机会,就一定会去牢牢抓住。 ……… 张良找到了别号的罪魁祸首。 但他又能怎么办? 只能借“秦二亦不能休”来安慰自己。 都不休沐,总好过他一人不得休。 男女同班已为定局,后世人定论的“不良风气”有益这项政策的推行。 只是秦二为何要让女子入学、为官? 秦国史上不乏太后掌权的先例,但无人去改变“风气”。 纵是秦二想要女子为帝更为合理,可到了能对匈奴用兵的地步,此时的秦二世已不缺“合理”。 ……… 小何,萧何。 沛县小院内刘邦樊哙大笑不止,周勃曹参忍俊不禁。 萧何的妻子捂着嘴,眼睛弯成新月。 她的丈夫向来谨小慎微,治家也非常严格,她已经好久没有笑得这么开心。 而萧何本人,只能无奈摇头。 ……… 笔友。 他不懂“笔友”,但认识“友”。 韩信有些不知所措。 他对君臣之道尚且懵懂,亦君亦友就更超出他的理解范畴。 事实上,他连朋友都没有。 “小良子想装病告休,他凭什么休?我休不了他也别想休,大家都别休。” “小何思想有问题,我怀疑他把办公场所当家了。真怕他哪天累到猝死,就没人干他的活了。” 韩信将这两句话看了数遍。 仿佛听到有人与他抱怨琐事。 这就是……友吗? 【韩信的回信也越来越随意,甚至会抱怨秦二给项羽的飞羽军装备过于优良、以至于蒙恬等人经常找他哭穷——不过原文写得相当隐晦,我就不贴上来了。】 【恬恬:我只是问问飞羽军的配置什么时候能轮到我第三军。】 【章邯:我单纯羡慕……】 【英小布:第一军排在飞羽军后头,我就催催,谁哭穷了!】 【周勃:我就路过的时候多看了两眼,我什么都没说。】 【樊哙:我在东线,我都没见过飞羽军。】 【王离:你看我敢哭穷吗?】 【小离子太可怜了,战功最少的一军不配上桌吃饭。】 【战功少的主因还是冒顿跑路没往他那边跑。】 【还好李信几人不在匈奴战区,不然都得被兵仙算进去。】 【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上司会怎么跟顶头上司造你的谣。】 【我觉得理解为私下打听给其他军换装的时间其实更合理。】 【发现盲点:为什么别人都是燎原第几军,但羽哥的是飞羽军啊?】 【飞羽军就是第二军。击溃匈奴主力那一战打得太出彩,秦二就给第二军改了个名,所有资源优先给到飞羽。】 【这就叫排面!】 蒙恬脸黑了。 对匈奴作战不可能没有他,在匈奴战区见到自己的名字并没有多少惊喜。 可这别号是什么? 以后他还怎么在部下面前树立威信! 而他远在咸阳的弟弟蒙毅,忍了又忍,最终没能忍住,笑得浑身颤抖。 哈哈哈哈哈哈哈! ……… 英布兴奋不已。 果然有他! 看情况就知道军功排第二,仅次于项羽!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8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