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作的积极性。他是最早跟着朱元璋的,如果朱元璋是今之刘邦,那么李善长必定是现在的萧何。 但是吧,古之萧何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能力,成功在刘邦这个多疑的皇帝手下活了下来,一直到惠帝朝,死在了任上。 可谓是真正为大汉做到了“死而后已”,这是朱元璋的功臣们能羡慕到下辈子的,因为这辈子很短,除了廖永忠之外,他们死得最快的甚至就在八年后,是犯了“谋反罪”被处死的胡惟庸。 李善长活得也不长,作为淮西集团的一员,死的时候还是带着全家一起走的。 在朱元璋手底下做事,是需要考虑清楚,自己的“九族”是不是批发来的。 李善长这些人会有这个淮西集团,有一部分原因正是玩不转官场。 不仅仅是他玩不转,刘基都玩不太转,而且有一些人是在朱元璋建国之后再投奔的,他们像是有自己的一套规律一样,把这些在战争的时候,谋算以生命为代价的人,都折腾地够呛。 虽然还没到让刘基再次辞官的地步,但是也已经让他对治理国家少了很多积极性。 不过,天书提出的各种政策,朱元璋想一意孤行照着天书给出的作业抄的时候,有不少人反对,但是他们这些老臣不反对啊,他们可支持了。 连一起造反的事情都能做的出来,现在做出点“折腾人”的事情,他们都能接受。 这世道哪里有什么因为没有先例就不能做的?哪有会浪费时间精力,于是就不尝试的事情? 多亏了他们的支持,和朱元璋本人的坚定选择。 大明统一从老农手上收购良种,再统一进行种植培优,挑选出其中长势最好的部分,现在的实验田的长势可好太多了。 当然…… 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根据实验田的收成和朝臣们展望了一下未来的国库收益,颁布了新的政令。 以后的田税根据土地的面积和产量来收,但是呢,有一个依据,在实验田和田地产量中有权衡,富户是这两种中的高的产量来,普通农民是根据低的来,如果有天灾人祸,则会酌情降低。 富户有降低的机会,那就是,需要证明没有隐田,而这个证明很简单,根据领的肥料来确定。 多少地可以施多少肥最好这件事,也是经过实验的,有官府统一发放,领了和田地相符的量,就可以得到一个条子,在测量产量的时候,如果产量和实验田的产量相符或者高,那就证明没有隐田。 是个很简单粗暴的方法,但是也确实让不少富户哭着喊着求官府派人直接测量有多少地,生怕自己测的不准,到时候领的肥料少了,产量比别人家的低。 也有嘴硬的,非要藏起来一部分田,只不过,有肥料和没肥料有时候的差别是很大的,眼看着别人因为施肥比自己产量更高,而他自己家里种着贫瘠的地和半肥不肥的地,怎么想怎么后悔。 而第二年承认,就要补缴一部分钱,来挽回国家的损失了。 这个政策也是被很多官员抵制的,但是吧,朱元璋这个人手段强硬是真的强硬,他想做的事情,哪有做不成的呢? 也是现在的状态更加体贴别人,换成另一个更加压抑的朱元璋,真得担心自己的生命的。 好在天书的出现安抚了很多人的心,而政策也是更向着老百姓的,即使富户试图洗脑百姓,这样的分化是在压迫大家,安排老学究来讲礼仪,讲古制,讲一切能洗脑别人的手段,都没能让百姓们听进这个“胡言乱语”。 现在的百姓也早非以往没有上过学,不懂这世间道理的愚民了。 根本不信,已经不吃他们这一套了。 有了粮食之后,很多人也在想着报效国家这件事,第一选择自然也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朱元璋开办的从郡一直到县的学校里,都收到了不少学生,朱元璋每次看都是欣欣向荣的样子。 有不少人,比科举选出来的人都优秀很多,也就是缺个科举的手段,合理把人选出来当官了。 朱元璋很想要取消这个科举制,退而求其次改掉科举的内容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空印的事情,也让他想要把现在的这些或是心照不宣,或是推波助澜,或是故意纵然的人都换掉,换上更加积极的、真正能为大明做实事的人。 “限制的时候,我们顺便调整一下科举的内容吧,俺觉得啊……”朱元璋知道自己的这些文臣们肯定都是学的儒学,有可能不想要天书改制,但是还是说了出来, 眼神坚定,巡视了一圈这些文臣们,想要看看是不是有人有不同的心思。 那自然是都两眼放光。 这些人能在朱元璋还没称帝的时候,就跟着一起造反,还是来的他手底下,自然是在守旧和革新中,更喜欢革新的。 对于把科举制考试的内容改掉的事情根本没有什么抵制。 “其实,陛下可以这么做,我们科举考的内容,应该是能归进天书讲的语文中的!” 刘基是第一个响应地,他甚至还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果然,偏谋这方面啊,还是刘伯温你更擅长一些啊!”宋濂连连夸赞,迅速举一反二道,“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开设数学,《九章算术》这样的书原本就有人看过有所了解,应该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抵制。” “那些抵制的人除了抱着贞节牌坊自己过去吧。”章溢真的已经在这个官场混地暴躁了起来,原本还以为是自己的问题,现在发现,确实是自己的问题,自己还不够了解元朝黑暗官场的问题。 现在暴躁地很,恨不得把已经死掉的张昶的骨灰挖出来,直接给他扬了。 这人怎么能坏到这个地步?不仅偷偷摸摸地联系残元的人,死了都还不安生,竟然还给他们埋下了这么多的祸患。 几人积极的谋算,一改之前的颓唐,一起开始为了大明的未来而开动着脑筋。 江思瑶是想不到她这个身处未来的蝴蝶能够改变过去的历史的,还在想着要怎样才能用更简单的话来讲。 又想简单,又怕出错,她只是个高考都考得不咋地的人,着实有些麻爪的。 【古代的寒门想要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科举这个手段。现在也是,而且现在的考试更多,能后悔的余地也更大,每个考试都能改变。 只不过啊,比起以前,似乎改的不会特别大。 不对,或者说,并不是以前的改变比现在大,而是说,以前大家并不知道别人的情况? 会有这种可能吗? 或许? 毕竟现在的互联网发展的太快了,以往战火之中,“家书抵万金”,而现在的家书,只要网络还在,什么时候都能发出去。 不提这个了,我感觉 或许我已经讲完了?关于高考的,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江思瑶发现,无稿讲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事情,那可太难了,每一段话她都绞尽脑汁。 她这句话只是想“客套一下”,然后就迅速下线的。 她都不敢回想自己说过的话,感觉每一句话都是黑历史一样,可惜有人不给她这个机会。 【汉武帝刘彻】:这个科举多久一次比较合适呢? 【秦始皇嬴政】:是一级一级在郡县往上考吗? 看到这俩的问题,江思瑶一瞬间都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我真是罪该万死。 江思瑶倒不是觉得自己没讲好该死,她知道自己的水平,一个自己都学的半桶水的人,教好别人? 无所谓,她会等学生自己成才。 而她自责的点在于,现在的语c老师严谨的很,岂不是在他们的设定里,会变成秦汉开始高考? 嘿嘿,一想到有人本不该吃这个苦,江思瑶突然就快乐了,哪怕是非现实的,只存在于语c老师们的设定中,她也觉得好棒。 喜欢,爱看,多来点。 就是没找到这群语c老师的大本营有点可惜,以往没接触过语c的江思瑶,在线下用各种办法找过了。 但是认识的人总是一边欲言又止的表情,一边说找不到,可恶,也太奇怪了。 找不到语c老师们的“家”,也没关系,她美滋滋地介绍起来了。 【时间上呢,科举是四年一次,不过会有加场的现象,叫做恩科。 高考就不一样了,虽然虽然高中要上二年,但是每年都有高考,一般是高二了,去考试了,偶尔也有被提前保送进学校的,不是花钱啊,是学习成绩够优秀。 地点确实,是一开始在县里,然后慢慢到郡,再到中央去考试,在皇帝面前做最后一次的测试,这个是殿试,也是决定最后的冠军花落谁家的。】 “听明白了吗?这样的话设置一份卷子有意义吗?多设计几份,这样发往不同地方的时间不一样,可是最后也都不能作弊,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嬴政还挺喜欢这个科举的,特别喜欢那句“广罗天下英才”,他就是这么想的。!
第108章 物理(十三) 秦朝已经有了自己的火药了,嬴政搞定了这个,心头像是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他的大臣们心里悬着的剑也放下了,努力向方士们做宣传,果然是没错的,现在有不少方士都会做火药,而且还不是徐福最先,就很不错。 可惜的就是,徐福这厮也学会了制作火药,要不是陛下求贤若渴,很需要制作火药的人才,而战场上有这个,确实能少死很多自己人,多死一点敌方的人。 为了大秦,为了陛下,再忍忍。 忍辱负重的大秦人,就被他们的陛下布置了第二项任务,那就是完善专属于大秦的科举考试。 第一步其实是卡在了试卷上,诸子百家还未彻底衰败,就像是现在依旧有人在说着楚国的方言一样,依旧在学着除了法家意外的东西的人还有不少。 而这个时候,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学术给塞进去。 在天书说完以后儒学当道、墨家都查无此人的时候,大家才真正有了危机感觉。 哪怕是李斯,都想着要不要和人合谋编写一部类似于《吕氏春秋》的书,把他理解的法家给传承下去。 知道会断传承,还不努力的人是庸才。 而自己想办法写书,总归是只能吸引到少部分的人来学习,现在陛下要是开这个科举,或者是高考? 那么学习的人一定会特别多! 嗯,可以一起保留。 李斯十分贪心地想,如果高考的制度留着,科举的制度也留着,高考选拔人才,科举选拔官员,那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最主要的事情,可以在高考的内容力加上这个诸子百家的知识,依托陛下这棵大叔,传承想结束都困难。 不是说嬴政会短命,大秦会二世而亡吗?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7 首页 上一页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