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也是这个时候发现。 哦,原来曹操真的是发自内心地能当个对百姓好的人。 荀彧听这话也十分赞同,甚至主动提出愿意出借荀家的藏书。 诸葛亮也愿意。 郭嘉懒洋洋地表示自己也可以回郭氏舌战群儒,给曹操借来,只不过啊。 “你确定,不是单纯地想让自己写的诗词流传下去?” 有时候,当个好主公真的挺难的。 曹孟德努力压抑着自己想要把眼前这个笑眯眯损人的郭嘉脑袋砍下来的冲动,硬邦邦的说。 “主公我是不会忘了你的,到时候我编个诗词集,把你们的也都收录进去,让你蹭蹭主公的名气。” 正是诸葛亮进来了,让心眼子比火龙果的籽还小的曹孟德想起来了,郭嘉说他就说想蹭诸葛亮的热度这件事。 热度,他曹孟德肯定也有热度,单单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就能在史书上留下一页! 诸葛亮倒是听说过曹操的诗文,写得是好的,曹操也好,他的儿子曹昂、曹植也好,都在文学上的造诣不浅,即使真的编书流传下去,也是应该的。 要是诸葛亮的这个想法被郭嘉知道了,只会再度感慨年纪,即使是聪明人,年幼的时候都是天真的。 比如,曹操,他只是单纯的自恋罢了,他觉得自己的诗文有资格被后世传颂。 江思瑶如果知道,必然会当场闭嘴。 因为啊,她一点都不想背诗背词,太可怕了,语文当中的,“全文背诵”,这几个字简直是校园规则类怪谈,让人多看一眼,就会两股战战。 【我国的四大发明,大多传出去,给国外带来了深刻影响。 比如这印刷术,在没有科举的年代,我们依旧会努力认字,而国外不一样。 在印刷术传到国外 之前,他们那儿的人基本上有超过大半的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 我们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字,甚至字还有不同的写法,即使是平时行走坐卧,也自有礼仪。 而国外则不然,印刷术被传过去之前,识字的人在欧洲是凤毛麟角,十不足一,就连贵族里面,也有不识字的家伙,还很多。 印刷术过去之后,第一步就用在了《圣经》上,普及了扫盲教育的同时,也变相支持了教派。 当然,对咱来说,是一件好事。 我们的信仰可以归结为这几个字,“中华大地,不养闲神”,好听的说法就是,我们内心强大,并不为神明操控。 不好听的就是,讲对我有利的事情,大师会说话多说点,讲对我不利的?什么封建迷信,我根本不信。 当然,也是因为我是没有信仰的人,或者说我信仰我自己,相信人定胜天。 而欧洲,他们一度是教派控制皇室的,神权压倒了君权,印刷术的出现,让教派发展信众变得更加容易。】 天书会偶尔讲点国外的事情,而这个国外时常和他们自己派船找到的国外不同。 比如这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少人抱着去“圣地巡游”的心态,然后漂洋过海过去发现。 嘿,跑错路了,上岸发现一窝野人。 错频了,应该是,嘿,找对了,但是自己被围观了,船上装的货物不仅被一扫而空全换成了黄金或者昂贵奢侈品。 他们想要交流的知识,也变成了单方面的演讲。 大家也不傻,咱有天书的无条件帮助,那是我们华夏的运道,给外人多讲了,只会拔苗助长我们的敌人,平白给自己培养对手。 最主要的是,不能是送上门去讲的! 大家都很默契,发现交换不到知识之后,便是只讲一点点,然后给一个简约版的路线图,教人家怎么来我们华夏,到时候系统学习。 关于不怕事引狼入室吗? 没事,是客人,来了我们会好生招待。 是敌人,来了也有天书拔苗助长的成果,炸药也在等着。 即使是大清,也在天书给的只言片语中,将炸药又提高了一个等级,隐约摸到了现代黄火药的门槛,爆炸能力直线上升。 当然,也有对国外的制度表示不解的。 “怎么还能让宗教插手国家事务,难道说,皇帝实际上是傀儡吗?” 李世民不理解,他简直大受震撼。 这,听过的关于咱华夏的,现在天书讲过的缺德笑话里面,也就是宋朝有个道君皇帝。 江思瑶还没说过顺治意思五台山出家的事情,毕竟这个不保真,但是也能作为缺德笑话。 皇帝当道士,和道士做皇帝,在大家心里还是两种概念,硬要选的话,还是前者吧。 唐朝因为姓李,所以对同样姓李的太上老子李耳较为推崇,在唐,三清中上清太上老君的地位是最高的。 别的朝代有更为推崇玉清元始天尊的。 但是即使是这样,李世民也未曾想过让道教参政的事情,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封建君主□□,讲究的就是一个皇帝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推出“君权神授”是加强君权的。 不是真给自己找个能管事儿的爹,那就太可怕了点。 李世民不明白,怎么不削弱神权的力量啊? 这件事难道不是很好办吗? 即使是作为神权的“代理人”也并非神明本身,操控政治的,是代理人还是神明,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 “或许是不想吧。”魏征的话多少带了点阴阳怪气。 难道是人家不想改变这样君权神权并立的局势吗,还能是不乐意啊? 李世民被这么噎了一下,倒是没再纠结国外的事情了,关心自己,不然魏征高低得开始提建议了。 “诸位爱卿,这用印刷术印刷学术典籍的建议,意下如何?” 要说之前,能同意的绝对是少数,即使是为了大唐舍生忘死,也没有用自己家的家底去填的。 但是现在,大家有了新思路。 天书不是说诸子百家在未来已经断绝的差不多了吗? 大家家里多少都有些别的学术的古书典籍,放出来印刷,一方面留名,一方面保留这些知识,两全其美。 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当然也有愿意把家里孤本放一些出来的,自然更好了。 大家又商讨一番印刷出来该如何利用的事。!
第114章 物理(十九) 可能很多皇帝和大臣,在为百姓做事之前,会先顾全自己的小家,但是李世民和他的大臣并没有这方面的私心,或许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一心想着如何把这个国家发展地更好,才真正拥有了天朝上国的气度。 同样作为千古一帝的嬴政、刘彻也是一样,当然,和李世民不同的是,秦汉的初期,世家大族的力量并没有后世那种,甚至朝代更迭,大家族都不会灭亡。 特别是嬴政时期,灭六国,六国的贵族也都被连根拔起,正是能推广一些利民政策的时候。 当然,也是有人反对的,由明转暗罢了,毕竟六国没了,六国贵族没有全死了,大家还在积极准备反秦事业,准备重现六国荣光。 嬴政对造纸术、印刷术还是蛮喜欢的,主要是,有利于他“书同文”的推行。 “扶苏,造纸术和印刷术,交给你和李斯,算了,李斯是你岳父,他大抵也是护着你的,你自己一个人去吧。” 嬴政,一个真生气了,不给儿子手下,让儿子自己办事的人。 对此,李斯无话可说,这论起宠溺,不还是陛下您袒护地更多吗? 扶苏应下,向父皇请辞,与百官示意后,提前离场,去安排新研究的事情了。 胡亥、赵高要严惩,赵高死罪是逃不掉的了,不然只会让人绝对皇权也是能够染指的,破坏了皇权的高高在上属性。 胡亥只是圈禁,或者只是赐死却是远远不够的,谋反失败是死,成功了却能一人之上,这哪有这种简单的道理? 但是胡亥如果依旧是皇子,死了还要陪葬帝陵,受不了,嬴政根本受不了一点。 “把胡亥贬为庶人,在边疆戍守一年,服徭役一年,再赐死。” 讨论了许久,大臣们也不敢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大家的统一观念还是圈禁为主。 但是圈禁,对没怎么出过宫门的胡亥,影响大吗?能安抚到百姓吗? 嬴政觉得不能,他选择把这人贬出自己的视线,也贬出他的帝陵。 至于扶苏…… 嬴政的脸依旧是黑黑的,肉眼可见的低气压,李斯瞥了眼焦急之色都在那俩张棺材脸上流露出来了,但是还是没能说出个一字 半句的,自觉是到了自己为陛下分忧的时候了,走上前两步。 “陛下,臣愿意为陛下代笔,向黔首们讲明此事的来龙去脉。” 嬴政倒不是在想怎么和黔首们说,实际上他觉得百姓纯朴,是很好讲话的,但是吧。 “就赵高和胡亥,是怎么控制地了朝堂的?” 也不是嬴政看不起这俩,算了,就是他看不起他们俩,朝堂上的人可不是什么吃素的,就自己眼前这李斯。 嬴政甚至都担心扶苏压不住他,即使留给扶苏兵权,留了蒙毅、蒙恬两兄弟,但是这三个人的心眼子,都比不上面前这个。 特别是现在李斯满脸的“为陛下分忧”,以及舌灿莲花的状态,而他身后,蒙毅和蒙恬一副想说话都不知道说什么。 赵高还有这本事?能骗得过李斯? 李斯也顺着嬴政的话想了想,然后他坦白了,“陛下,赵高前些时间联系过臣,不止一次,臣严词拒绝了,但是不知道他是否还联系过……” 李斯话没说完,但是言下之意已经很明显了,联系过他,也显然联系过别人,他李斯没答应,但是保不齐有人答应了。 这朝中许是有内鬼,在之后才能帮着胡亥公子和赵高办事。 就是这个内鬼的实力也是不俗,李斯心想,即使是他自己,可能也没那个手段在陛下猝不及防离世的时候,迅速稳定下局势。 究竟是谁呢? 大秦的未来让人忧心,江思瑶一点都不忧心。 【印刷术的历史渊源流长,最早能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应该是古埃及最有名的拉美西斯时代,那时候的华夏,大概是在史前时期,无具体的书面记载,约莫三皇五帝的阶段 古埃及和我们华夏共同属于四大文明古国,还有俩分别是古印度和古巴比伦。四个文明之中,只有我们中国是未曾断代的,不受其他文明影响的原生文明。 从三皇五帝正式建立部落文明开始,知识便被一代代传承下来,从夏商到明清,中国经历过分分合合,但是文明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这是因为我们华夏的文明具有包容性,包容了多民族文化,也包容了各种不同的学术。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7 首页 上一页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