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牛奶:我的理解,黑/火/药是0到1的变化,打开了热武器的大门。黄/炸/药是从1开始向上的技术革新升级,能升到10也能升到100。 要承认0到1的伟大,也不能否认从1开始军备改进后的强大威力。 为赋新词吃猪蹄:咕咕视频里提化学工业先举例「染料」后来又讲「硝石」,是不是故意想埋暗线? 因为黄/炸/药的发明源头就与染色行业相关。 1771年,也就是清朝乾隆三十六年,大洋彼岸的英国彼得·沃尔夫用硝酸与靛蓝搞出了有着强烈苦味的黄色物质。 当时叫苦/味/酸,后来的三/硝/基/苯/酚。它本来是用来做黄色染料的。 一百年之后,十九世纪晚期,德国化学家斯普伦格尔发现苦/味/酸有着强大的爆炸能力。 没几年,它就被用到军事领域。黄/炸/药的“黄”就是从它的颜色属性来的。杀伤性武器的原始版本居然是染料,历史轮回真的是很奇妙。 (回复45) △风油精爱好者:不懂就问,咕咕提到了明朝高超的金属锌的炼制术。当时叫“倭铅”,从倭寇横行借指这种金属难炼制。 我对金属炼制的兴趣不大,诚心在评论区蹲大神,求讲明朝倭寇问题。据说倭寇不全是小日子,真的吗? 远香近臭:帮顶! 就喜欢这种直接提问不搞钓鱼的态度。钓鱼佬遍地走,真让我怕了。』 朱元璋读到这则评论,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死去的记忆在攻击他。 黑历史绝不再提,专注眼前的问题。 刚刚看视频时就有疑惑,咕咕说“倭铅”冶炼技术是在明朝中期得以实现,那时竟有凶猛倭寇扰边? 倭寇指的不仅是日本海盗吗? 朱元璋知道元朝时期倭寇侵犯高丽。洪武初期,倭寇也频频侵扰大明沿海边境。 当时,大明初建,北面有元军残部、东南有其他势力残部等问题尚未肃清。对于倭寇来袭,他曾经想与日本政府联手打击,几次主动派出了使团。 岂料前两次出使,使团成员大多殒命东瀛。 第一次是洪武元年,使团在日本五岛附近被贼子截杀。 所携带的明朝建国文书自是没了踪影。日方没有就此给出任何反应,没有主动表示要捉拿凶手。 很快,大明第二次派遣使者,向日方传递三则消息。 其一,大明建国,日方应来朝贡;其二,通告倭寇危害大明边境,日方理应采取严厉措施取缔倭寇;其三,如果日方不作为,大明则会出兵讨伐。 这段文书的内容很过分吗? 朱元璋毫不认为哪里有错,让日本来朝贡是给它脸了。 日方政府主动讨伐日本海盗,是它该做的事。 如果仍有倭寇危害到大明边境安全,大明选择反击打回去,甚至把不作为的日本掌权者给一锅端了,一点毛病都没有。 不料日本的怀良亲王斩杀了五位大明使者,把其余使团成员扣押三个多月。 这一举动把朱元璋气得火冒三丈。 如果不是明初朝局未定在多面作战,他真想要渡海把怀良亲王给宰了。 第三次,洪武三年大明再派出使团进入东瀛。 这一次终是达成合作的基础。洪武四年,怀良亲王派使臣来大明,奉表笺向大明称臣,依制纳贡。 然而,朱元璋没能高兴起来。 那会他才终于理清了东瀛混乱的内斗局面,原来怀良亲王不是正统意义上的日本国王。 元末明初,东瀛处于南北朝期间,战乱不断。 怀良亲王之所以转变对大明的改变,是因短短几年东瀛的内部格局发生巨大改变。怀良亲王的势力大不如前,才会向大明称臣,都是妥协之举。 明朝当然不愿认可这样的怀良王。 再派使者去东瀛,想与日本的正统掌权者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之间却未因此步入稳定往来状态。 由于东瀛内斗不休,割据势力不臣服于天皇。 那些地方势力抵达大明后,朱元璋拒绝承认其合法性,不与进行朝贡贸易。 洪武十四年,怀良亲王竟是厚着脸皮也派来使者,但被大明拒之门外。 此子以前犯下杀害大明使臣的旧账,怎么可能给他好脸色。怀良亲王对于过去的错误毫无悔意,还在回信中频频挑衅。 朱元璋早就受够了东瀛的反复无常,在意识到日本内斗不止没能力处理倭寇后,他就改变了对于倭寇的处置策略。 实施海禁,令部分沿海居民内迁。制造无人地带,不让倭寇一靠近沿海就能抢掠财物。同时增加大明的海防力量,巡视海上对抗倭寇。 其实,这样做仍有令人不悦之处,没有对东瀛本土加以强力回击。 偏偏碍于元朝的前车之鉴,蒙古两次东征日本失败了,皆因海上气候环境多变。 朱元璋不愿让大明重蹈覆辙,索性有了彻底与日本断绝往来的想法。 随着胡惟庸、林贤等案爆发。查到其有私通倭寇之嫌,借此彻底断了与东瀛的外交,把它逐出了朝贡体系。 时至今日,与东瀛断绝往来已有七年多。而在大明海防的提升后,倭寇扰边已是少有发生。 朱元璋盯着水镜。明朝中期,倭寇又卷土重来了吗?具体啥情况?这种不是钓鱼的评论,而开门见山地提问,真的会有人回答吗? 往下看,憋屈的事来了! 此前,他用尽心机却钓鱼不得。 今天,「为赋新词吃猪蹄」直接问,居然得到了一段详细回评。 朱元璋深呼吸。 不气,不气,不和后世人一般见识。他还能怎么办,当然是认真看下去,学习新知识了。
第59章 『抄水表了:我来简单答两句明朝的倭寇问题,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目前可查的史料,认为“倭寇”一词最早出现在「高句丽广开大王」碑上。 公元404年,广开土王十四年(对应两晋时期)。碑文记载:“倭寇溃败,斩杀无数”。 高丽史上对倭寇的记录较多,将其用作对日本海盗的习惯称呼,是大约从十三世纪开始。 要说明朝时期的倭寇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时间段:十四世纪中期到十五世纪初(元末明初),以及十六世纪(嘉靖朝)。 前期倭寇与后期倭寇的组成与侵边范围都不同。 先说十四世纪中期的东北亚局势。 元朝后期政局腐败,不断压迫百姓。1348年,方国珍第一个掀开了抗元起义序幕。 高丽内部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政局衰败。同期,东瀛也是内斗不休,形成日本南北朝对峙局面。 东北亚各处乱象丛生之际,倭寇大规模兴起。 1350年,日本海盗侵犯朝鲜半岛南部。一般认为“倭寇之侵”始于此,而大规模地劫掠持续了约四十年。 其犯边三大特点:攻击高丽的运粮漕船与储粮官库,抢夺粮食与生活物资; 从侵犯高丽沿海地区,上升到多次攻击高丽首都开京(如今朝鲜的开城); 刚开始二十多艘倭寇船去劫掠,逐步发展成了四百多艘船只的倭寇队伍。 直至1392年,朝鲜半岛建立新政权,李氏朝鲜王朝取代了此前的高丽王朝。 朝鲜内部整顿军务,进行了田制改革。当政局渐渐稳定,自是有能力去对抗外部倭寇来犯。 四十多年间,日本海盗的掠夺范围逐步深入朝鲜半岛内陆,正是其掠夺欲望不断上升的佐证。 既然是贪得无厌就不会止步于仅仅侵犯朝鲜。彼时,元末战乱,倭寇趁火打劫也进攻了中国沿海地区。 1368年,明朝初建,天下局势未稳。 倭寇最初攻击了距离朝鲜半岛最近的山东沿海地带,然后南侵向江苏、浙江、广东等蔓延。 朱元璋本欲联合日本政府共同打击倭寇,但东瀛南北分裂,几大势力各自为政。 古代不比现代,大海相隔让信息传递缓慢。忽必烈两次东征失败后,元朝与东瀛几乎处于断交状态。 明朝初建,朱元璋几次向日本派出使臣,却不知海的另一边东瀛内斗情况。 时至洪武四年,终是了解日本各大势力割据状态。而海盗所掠夺的粮草钱财流入东瀛某些势力的口袋,就绝无可能联合日本官方镇压倭寇。 于是,明朝改变了对抗倭寇策略。不指望东瀛政府,而是加强自身的海防力量。 历史证明这一策略的正确性。随着明朝内部逐步安定,海上巡航日益完备,敢在大明沿海出没的日本海盗越来越少。 1393年,日本南北一统,也进入了相对稳定期。 时至永乐元年(1403年),足利义满代表东瀛向大明称臣,日本加入了大明主导的朝贡体系。 这种相对和平持续了十几年。 在足利义满死去数年后,永乐时期十七年,三十多艘倭寇船突袭辽东。 时任都督刘江将其一举歼灭,史称「望海埚之战」。《明史》记载:“自是倭大创,不敢复入辽东”,让明朝沿海维持了近百年的相对太平状态。 以上,大致是由日本海盗组成的前期倭寇情况。 咱也不是啥史学家,仅发表几句网友个人感想,不上升啥外交关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日本从始至终就没变过,一直掠夺他国的贪婪本性刻在骨血中。 在科技尚且不发达的年代,大海作为地理屏障让东瀛人难以向外掠夺。 随着其掌握的技术升级,明朝遇上了倭寇来犯,几百年后发生了侵华战争而让中华大地血流成河。 有些时段的历史不好讲,会被河那个蟹。 总之就一句话,“没有你,能让东亚很太平”。』 水镜前,朱元璋目光沉沉。 哪怕今天的评论区没有讲得太具体,但他凭着目前看过的视频,能推测部分史实。 清朝末年,西方蛮夷打来了,东瀛人岂能不趁火打劫。 依照彼时的科技水平爆发式飙升,一旦东瀛人比中华所掌握的武力值更高,那就不是侵犯沿海,而会长驱直入内陆。 怕不只是血流漂杵,必定更多罄竹难书的罪行。 朱元璋从不轻视人性之恶。不说别的,就是发展化学技术肯定要做实验,而有些实验必是要用到活人的。 他幻想不出实验具体内容,但能推测被劫掠的国人成为了实验对象是会经历如坠炼狱的无尽痛苦。 想到此处,朱元璋眯起眼睛。 单论从个人感情出发,他对东瀛绝无好感。洪武初年的明朝使臣被杀之仇始终横在心头,不会因为杀人者是怀良亲王,而此人不是如今的日本国王就谈放下旧恨。 曾经定下不征之国,只因吸取元朝覆灭的经验教训。当年的蒙古铁骑再厉害,却在东征日本时连连受挫,无法与海上风浪抗衡。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8 首页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