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开启了改革序幕。《皇明祖训》已经被他烧了,也就不存在不征之国。 计划几十年后去往美洲找高产作物了,到时候必须要横渡太平洋,恰好能以稳渡东海踏上日本做一回前期实验。 东瀛的本性是畏威而不怀德,而大明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倭寇侵边,正是能让大明师出有名。 朱元璋没有在小本本上记下这一笔,而是将其深深记在了心头,更要将其刻入朱棣的心头。 他继续看这条答疑评论的后半段。 『再说十六世纪的后期倭寇问题。评论区没法贴图,否则就直接上对比表格。 明初倭寇来袭,以洪武前五年的侵扰频率最高,但再多也没超出一年八次。随着大明海防力量上升,每年倭寇只有一两次零星来犯。 嘉靖朝情况突变。 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倭寇来袭激增到了628次,占到了明朝倭寇犯边的八成之多。以此有了“嘉靖大倭寇”之说。』 朱元璋:?!! 他差点怀疑是不是真的老眼昏花,竟是看不懂去年学的新计数方式,否则怎么会看到离谱到有六百多次倭寇来袭? 嘉靖朝究竟发生什么了? 往下看,他就被一口大锅“哐当”砸了脑门。 『不同于前期倭寇是日本海盗掠夺,后期倭寇猖獗的根源一言以蔽之两个字“海禁”,这口大锅必是要让朱元璋背一背的。 洪武帝实施海禁政策,固然与当时政局分不开,起到了防范海上敌寇的正面作用,但不可否认此举背后的重度抑制商业国策。 永乐帝搞郑和下西洋,除了彰显大明国威,还有重要一条是带去互市贸易。 后来官府大规模下西洋船队停了,但是藩属国依旧来大明朝贡,这让既定次数的官方贸易仍能继续。 随着时间推移,进入了嘉靖二年(1523年)。 当时,东瀛内部势力格局已然发生变化。 明朝一贯主张该是日本正统国王派出的使团来朝贡进行贸易,需要持有“勘合”文书。 1467年至1477年,日本发生应仁之乱。幕府将军势力大跌,而东瀛的战国乱世开始。 谁是正统能去明朝朝贡且进行贸易? 这个问题势必会引起东瀛争斗。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东瀛方面是大内氏主导了遣明使团,利益当前必定引发对手细川氏的不满。 等到嘉靖继位,大内氏来到了宁波的浙江市舶司。细川氏不甘对方独吞巨额利润,也派了船队抵达宁波港。 大明与谁进行贸易,需要“勘合”文书。大内氏能拿出合规文书,可细川氏拿不出来。 细川氏却也有备而来,带着“弘治勘合”。(补充说明明朝皇帝传位顺序:弘治帝→正德帝→嘉靖帝) 嘉靖二年,“弘治勘合”无疑早就失效了。 细川氏却还有办法,使团副使宋素卿原籍明朝,后来做了东瀛细川氏的家臣。 宋素卿熟悉浙江市舶司的情况,贿赂了当时的执掌太监赖恩。市舶司官方不顾先来后到,更不顾有没有合规文书,把细川氏被安排到上座,力压大内氏一头。 大内氏极度不忿,当场与细川氏大打出手。 两队使团发生了械///斗,波及了浙江市舶司,更是伤及了周边无辜大明百姓。 《宁波府志》记录这场宁波争贡事件,“两夷仇杀,毒流廛市”。 由此,朝廷上的海禁主张者跳了出来,说是这场灾祸就是因为勘合贸易而引发的。 与其让东瀛内斗危害大明,不如直接废除市舶司。大内氏也好细川氏也罢,东瀛人的生意全部不做了。 明朝直至嘉靖朝一直不允许民间进行海贸,番邦与明朝官方进行海上贸易都要凭“勘合”公文。嘉靖朝断了浙江市舶司进行勘合贸易,将本就不多的对外贸易线路又斩断一条。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正规合法路径走不了,非法走私路径必会出现。 与此同时,大环境也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 十五世纪末进入大航海时代,进入十六世纪欧洲船队抵达了东方。 不论大明官方愿意与否,都被卷入国际贸易初始浪潮中。 这不是大明喊停就能停的。航海船舶技术的发展到达了某个程度,其他国家都有了抵达大明边境的能力。 世界发展的大势如此,谁想喊停除非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力量全部摧毁,大明没这个本事。 再说嘉靖朝之前就有民间走私。 当大明关闭浙江市舶司制造的内因,与国际贸易线初步形成而制造的外因,两者合力把更多人推上了走私之路。 这就有了十六世纪后期倭寇的来源之一 ——明朝走私商。 这批人对大明沿海情况了解颇深,部分后来与日本海盗合流,无疑就会对大明造成更大的伤害。 其中典型是以汪直为代表。 最初是徽商,后来成了东亚海盗巨头,手下雇佣日本海盗,以开港通市为目的而要挟官府就范。 一度愿意被明廷招安,奈何明朝官府出尔反尔,最后他与明军战斗中被擒杀死。 汪直死后,海盗们群龙无首,流窜犯边的倭寇频频来袭,让嘉靖一朝成了闹倭寇最严重的朝代。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强大水军打击倭寇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是不能守着祖宗之法不可变。 隆庆帝继位,宣布解除海禁,民间商船可以合法出海做生意了。神奇的事情来了,倭寇来袭的次数飞速下降。 至于嘉靖朝的倭寇背后是否存在明朝朝廷内某些势力暗中扶持? 个人认为必是有的,毕竟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最后总结,堵不如疏。 明朝堵不住世界大势向海洋贸易的变化,朱元璋最初定的海禁基调就得改,不如一开始就主动放开占领先机。 (回复100+) △水果茶不要水果:今天咋这么多大佬来评论区? 2333:我不知说什么好,表演一个海豹鼓掌。 秃头猫:那让嘉靖表演一个炼丹吧。 这位真有点天赋血脉在身上。沉迷修仙嗑丹无法自拔,居然还能活到六十岁,秦始皇看了都得羡慕。 (回复66) ……』 评论至此结束,水镜逐渐消失。 朱元璋沉默良久,思绪万千,在小本本上唰唰记了很多内容。 半晌后,放下笔。看完水镜,又进入思考抓哪个壮劳力来用用的环节。想了想,先把老四与老十二先给叫进宫。 朕没遇上沉迷炼丹的嘉靖帝,但有喜欢道家的十二子朱柏。 凑合着用吧。朱柏既然表现出喜欢清静无为的道家,就让这个心无俗事的儿子去攀登化学的高山试试看。 半个时辰后,朱柏入宫,途中遇上同去上书房的朱棣。 忽然心生不安。现在他就想做一届闲王,但与太子四哥一起被叫入宫,还能有好事吗? 作者有话说: 资料参考: 《“倭寇”新论——以“嘉靖大倭寇”为中心》樊树志,《复旦大学(社会学科学版)》 《倭寇:海上历史》【日】田中健夫·著
第60章 六月精/阳,午后暑气深浓。 朱柏走在宫道上,这条路没有树荫遮蔽,本该晒得他脑袋发热。此刻,他却觉得背脊发凉,似乎有一阵不存在的阴风吹过。 自从年初瞧过一回水镜,又被朱元璋叫去文华殿参加皇子皇孙突袭考试,现在最怕的事就是父皇突然的传召。 过去二十二年间,朱柏一直往文武双全的方向要求自己。虽然对读书习武皆求上进,但庶子出生又是排行十二,从没想过有做皇帝。 就藩荆湘,本来想着做好一方藩王,尽职镇守楚地,提防南蛮异动。 藩王不管政务,没有兵祸的其他时间,他能够尽情吟诗作赋、骑马游历。藩王不得擅离封地,那就在封地范围内游山玩水。 当得知历史上湘王死于削藩被逼自焚后,对这辈子要走什么路陷入过迷茫。 为何史书上的湘王会被建文帝率先削藩? 朱柏思索有两个原因。 其一,他与朱允炆关系不亲近;其二,文武双全的藩王就是没本事的帝王最容不得的藩王。 水镜出现,透露了明朝某些历史。 好消息是储君换成了朱棣,不再会有建文帝又蠢又狠地削藩。 坏消息是不必等新君削藩,父皇已经改了曾经对儿孙们的态度。 一群兄弟现在没有人被放回封地,就连每年获得的俸禄都要达到考核指标才行,变相被提前削藩。 显然,朱元璋彻底改变了此前制定的国策,无疑在打他自己的脸。 为什么呢?必是水镜里的影像令他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月前的突击测试是朱元璋的试探,众人的前途将自此被重新安排。 朱柏看明白了,却没有在测试中积极表现。 他原先想过富贵闲王的生活。假如遇上兵事就去偶尔打仗,算是尽到藩王职责,剩余时间乐得闲适。 现在变了天。藩王们不会再有呆在封地的潇洒日子,而是变为能者多得,凭本事获得封赏。 问题是上进就一定会有好结果吗? 尤其是去做改革相关事宜,要承担太多的非议与压力,一不小心就会掉坑里。 不做不错,多做多错。做不成富贵闲王,那就做个清贫闲王。 反正他不想某天逼不得已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去重演史书上湘王的决绝自焚。 朱柏揣着明白装糊涂,决定一心向道,不问俗世。 一个月前,他在答题时特别用心地糊弄一番,希望父皇不要再给他太多关注。 难道一心向道,也能搞出事情来? 朱柏吃不准朱元璋为何召见他与四哥一起入宫。 这会在半途遇到朱棣,试探着问:“说来我等兄弟留在京城已有大半年之久。太子殿下,是否听闻接下来有哪些章程?臣弟封地在荆州府,荆州在边防问题上算不上吃紧,但北边的封地就不同了。” 真不让藩王守边,也要派大将去。 这事具体怎么安排的?是不是还能有意一丝幻想,把听话不搞事的藩王放回封 地?真不是人人都稀罕待在京城。天高皇帝远,待在封地多舒坦。 朱棣闻言,深深瞧了一眼朱柏。 十二弟文武双全,其才智上实属兄弟里拔尖的那一批。 七天前,朱元璋召集臣子与儿子一起看气候水镜故事,却没有叫上朱柏。原因是朱柏本人不上进,也就没被选入第一批加班组。 然而,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 朱棣不知今天朱元璋具体为了什么事召见朱柏,但知必与水镜相关。 这镜子七天来一次。七天前,搞出小冰期预警,这回不知说的什么。不论播放了哪种内容,反正会有人被抓壮丁。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8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