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秦半两与汉初钱币没有的技术。最直接的好处是无法再对钱币“摩钱取鋊”。 以前的钱币没有外郭,用锉刀磨一磨铜币外缘,磨下来的铜屑积少成多也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增加外郭就能减少有意或无意间的铜钱磨损,实乃钱币发展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第四次改革在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其年代背景是卫青出征讨伐匈奴的第二年。 此时,刘彻下令制造镶有外郭的五铢钱取代以往的半两钱,并且特许郡国也能铸造这种新钱,亦称“郡国五铢钱”。 从此开始,第一种中国统一钱币「半两钱」退出历史舞台。 你方唱罢我登场,「五铢钱」开始了其长达七百多年的货币史。 说回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在特许郡国铸造新钱的三年后,刘彻下令终止地方上的铸造权。 他给出了非常充分的理由,郡国五铢的工艺参差不齐。 地方上做不好,所以铸币权全部归于中央,才能做出外郭锉平的加边工艺,称为“赤仄五铢”。 其后两年,“赤仄五铢”与市面上的“郡国五铢”进行一比五的价格比流通。以中央铸币慢慢取代原有的地方铸币。 元鼎四年,第六次货币改革。 刘彻重申了仅有中央铸币厂“上林三官”铸币是合法的,其他钱币皆被废除不再流通。至此,五铢钱彻底推向大汉全境。 回顾六次货币改革,其时长跨越了二十七年。 从一枚铜钱的变化就能看出刘彻的政治手腕愈发高超。 早期失败后没有冒进,而是步步为营式推进。 就如推出「五铢钱」时,特批给郡国铸造特权。 汉朝对外抗击匈奴时期,没有一味使用中央权力强硬推广新币,而是充分利用各地地方影响力铺开了新币。 等待时机成熟再用地方技术落后为由取消其铸币权力,最终成功让铸币权归拢于中央。 历代习惯将秦皇汉武并称,其原因在货币改制中可见一二。 汉武帝完成了始皇帝的未尽之事,实现了货币真正的统一。】 水镜前,嬴政若有所思地将汉朝货币改革进程记录在案。 这些都是前瞻性历史经验。说的不只是铜钱,更是中央如何利用经济与货币手段兵不刃血地辖制地方权力。 大一统无法一蹴而就,那是一场持久战,充分利用时间这味良药才能通向成功。 刘彻的六次货币改革,咕咕却只说了五次,剩余的那一次应该与「纸币」相关吧? 很快,水镜影像表明所猜正确。 【刚刚没有提到的第三次货币改革,发生于元狩四年。这一年,卫青与霍去病率兵出征匈奴。 打仗最费钱,那要怎么筹集高额军费呢?「白金三品」与「白鹿皮币」被推了出来。 根据史料记载,「白金三品」由银与锡混合铸成龙、马、龟三种面值不同方圆不同的白金币。 1枚圆形龙币等于三千铜钱,1枚方形马币价值五百铜钱,1枚圆形龟币折合三百铜钱。 自先秦到汉初,货币体系中并没有白银的容身之地。 始皇帝颁布的统一货币制度,分为“上币”与“下币”。 下币是本期主要讲述的铜钱秦半两,主要流通于下层民众与日常生活的小额交易。 上币则是黄金,供大宗商贸的大额支付与上层贵族使用。不按照枚数计算,而是称量使用。 汉朝沿袭了这一制度。 刘彻推出前所未有的「白金三品」,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含有白银的货币,其主要目标针对有钱人群体。 官方拟定了银币与铜钱的比值,但从当时实际购买力来看,这种比值定价虚高。 以出土的马币为例,一枚重20克左右,含银量不超过1.38两。 折合铜钱172-272文,而官府给出的定价是500文。法定购买力相当于实际购买力的183%-289%。① 如今将这样的货币称为大额虚币。 刘彻本来希望利用大额虚币,从有钱人群体中赚取暴利差额,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比老马的文字结论早了两千年,汉武帝时期的盗铸者们就上演了千古不变地铤而走险。 哪怕刘彻下旨“盗铸诸金钱罪皆死”,但是「白金三品」的法定价值与铜钱兑换值可谋求的差额暴利过大,让冒死铸币者一茬又一茬地出现,砍头也砍不完。 一年后,刘彻不得不叫停「白金三品」。 不同于首次推出银币的失败,「白鹿皮币」相对成功。 顾名思义,这是用白鹿的皮所制成的一种货币。 “皮币”一词却非始见于汉武帝。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皮币”,当时指皮毛与布帛,是贵族间礼尚往来时的常用礼物之一。 刘彻赋予这个词新的含义。 只要路子足够野,总有一款敛财的手段能奏效。铸造银币失败了,还能用白鹿皮玩出花来。 刘彻登基时,距离汉朝建立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走过了最初的百废待兴,是时候重新搞一搞礼法了。 以恢复礼制的名义,白鹿皮币问世。 拟定了宗室王侯觐见皇帝献礼玉璧的规格。送玉怎么可以不讲究,不能直接放盒子中,必须要用白鹿皮币作为衬垫。 去哪里搞白鹿皮币? 官方指定了唯一销售渠道。 杀一头皇家禁苑饲养的祥瑞白鹿,取下它的皮,每张裁成一方尺大小,在上面画上彩色画作。 宗室们无需烦恼制作工艺是不是繁复,只要出钱就能买白鹿皮币。一口价,四十万钱一张。 什么叫暴利? 这就是了。理由充分,强制出售,不买不行。 白鹿皮币本身没有起到流通与支付的作用,称不上货币,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大额虚价纸币的作用。因此,它被视作了纸币的滥觞。 刘彻推行的货币新制有失败也有成功。不单单是敛财充作军费,同时也有效打击了诸侯势力,以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白银与纸币的前身闪现于汉武帝时期,但是真正进入市场流通却要再过千余年。这就来看看宋元时期的货币大乱斗。】 作者有话说: ①参考文章《从白金三品到咸丰大钱——中国古代大额虚币简析》,张准,《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 汉武帝货币制度改革参考《三千年来谁铸币》,王永生·著
第76章 水镜: 【提及宋元货币,很容易令人想到纸币。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更将纸币作为主要法定流通货币。 事出皆有因,纸币凭什么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回顾历史发展脉络,先看一看宋朝之前的唐代货币制度有哪些变化。 自汉武帝改始皇帝的“半两钱”为“五铢钱”,这种铜币形制延续七百多年。 即,以重量为名称来命名铜币。 有时铜钱的实际重量与名称「五铢」不符合,比如三国蜀汉的“直百五铢”实重远远超过了五铢,但命名规则持续着。 时至唐朝,在铜币上的最大变化就是改重量命名为年号命名。 “开元通宝”,很多人误以为它是年号钱的开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使过「开元」作为年号。 事实上,它是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所铸造的钱币,其名由书法家欧阳询制词书写。 「开元」意为开创新的纪元。 此词汉代已有,班固的《东都赋》中写到“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 「通宝」一词从前未见于钱币之上,其意为通行的宝货。 “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 李渊铸造此钱币,是终结南北朝混乱的币制,赋予了唐朝钱币将会开创新纪元的寓意。 大唐将掀起历史的新篇章,就从钱币形制开始,与从秦汉起七百多年的重量命名法彻底区分开来。 唐高宗李治的乾封元年,铸造了“乾封泉宝”,这是正式的年号钱。 自此,铜钱不再称「XX+重量」,而称呼为「00+通宝/宝/元宝」。新的年号钱形制延续千余年,直至清朝末年为止。 别小看命名方式的变化,其背后体现出社会风俗习性的变迁。 唐朝开始全面改称“年号钱”,正说明货币的威力在不断增大。其影响之大让帝王要在钱币上冠以年号以示皇权威望。 不过,唐朝的经济并非完全以铜钱为主体。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财计》中写到“唐时民间多用布帛处多,用钱处少;大历以前,岭南用银之外,杂以金、锡、丹砂、象齿”。 绢帛在唐朝几乎约等于货币,对外邦贸易时无法使用,但在大唐境内被人们广泛使用。 绢,贵价丝织物,用作大额支付;布,棉麻织物,百姓们用其进行小额支付。 买毛驴、买书画、买仆从等等,都能用绢布作为货币来支付。 若是布帛难觅,则会实行实物经济,以物换物。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于魏晋南北朝混乱多年,而让钱币流通更混乱,使得唐初的铜币供应紧张。 在安史之乱后,物价大幅提升又让铜币不够用了,所以出现了铜钱与布帛兼用的情况。 缺少铜钱的同时,大唐的商品市场规模超越了以往朝代。不只是境内市场,更在对外贸易方面不断扩大。 “飞钱”应运而生。它尚且不能论作纸币,但已经具备票据汇兑功能,主要用于大额交易。 让人们摆脱随身携带大笔铜币的麻烦,而以纸质凭证进行异地存取款。 纸质汇兑制品的出现与印刷业亦密不可分。 雕版印刷术在唐朝被发明出来,为批量制作纸质凭证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大宗贸易增加,外加铜币流通量不足,不仅仅催发了唐朝产生“飞钱”,在唐朝后期也让白银黄金贵金属进入了流通货币的行列。 五代十国时期,因地方割据势力的各自为政,令币制无法统一而陷入混乱。 宋朝建立后,未能似唐初形成强有力的大一统格局。从政治军事上看,弄丢了燕云十六州;从币制上看,亦形成了地方割裂状态。 不再是统一使用铜钱,四川最先使用起铁钱。 不同地域进行贸易,势必要进行铁钱与铜钱兑换。这就埋下了复杂的经济问题。 举个例子,四川与的甲乙丙三地的铁铜钱比值各不相同,势必影响到甲乙丙三地的铜钱购买力有高有低。 这时就需要高明的中央宏观调控,令三地经济平衡发展,否则会出现地方性混乱。 此过程中更要警惕外部战争导致货币贬值。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8 首页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