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不能片面分析,而要从根源着手研究出洋成本由谁支付,而远航所得流入了谁的口袋。 古代官方组建下西洋,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获利全归于朝廷,因为国库与皇帝私库是分开计算的。 且不论永乐帝将多少利润收入私库,这些钱财是否又被用于他去北边开疆扩土,就说在下西洋的互市交易中买到了胡椒,此物被Judy玩出来花来。 永乐帝的点金术启动! 永乐时期,大明宝钞越来越不行了,必须用贵价物品取而代之。 选什么作为俸禄发给官员?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胡椒,它来了。 洪武年间,东南亚的藩属国来到大明进贡,贡品之一就有胡椒。 胡椒在大明的价格很高,折合宝钞官价每斤胡椒在10-20两白银之间售出。 当时,正一品官员的俸禄最高,折合白银每月87两;正五品每月16两,而正九品官员每月5.5两。 换言之,大多官员每月的俸禄买不起一斤胡椒。 胡椒,在明初是妥妥的奢侈品。 永乐年间,下西洋的船队去到了东南亚,发现当地的胡椒价格比大明便宜太多。 根据《瀛涯胜览》记载,在苏门答腊的胡椒,每斤只需0.01两白银。东南亚与大明的胡椒价格相差一千倍以上。 暴利由此而来。 以低价购入胡椒买回大明,折价为薪资发给官员们,可不就解决了宝钞沦为废纸的问题。 永乐二十二年,也就是Judy去世之前,始创了“折俸钞俱给胡椒、苏木”的做法。 《大明会典》记录“胡椒每斤准钞一十六贯,苏木每斤八贯”,用这个标准把胡椒当做俸禄发出去。 此处能看到永乐帝是在子承父业,他过于认真向老爹学习了。 朱元璋用大米折价为官员俸禄,率先做出了用实物作为薪资的“制禄以米”示范。Judy改用起胡椒,而买卖所得的高额差价流入皇帝私库。 此先例一开,后来的明朝皇帝有了效仿的典范。 然而,胡椒与大米有本质的区别。 大米是每天都要吃的主粮,胡椒却只是一味佐料,本质上就有需求量差异。 胡椒折价为工资发到官员手里,这玩意又不能当饭吃当衣服穿,必须把它卖出去换取其他生活必需物品。 胡椒开始不断流入大明市场,当对它的需求供大于求时,价格势必下跌。 于是,官员们又一次被老朱家的政策给撵到坑里,到手的俸禄再次贬值。 这种糟心事,搁谁谁愿意? 当强势的永乐帝去世后,朱高炽继位不满一年病逝。 朱瞻基继位再搞了一次官方下西洋,但不等宝船归来,他就死了。 后来就是朱祁镇年幼继位,大臣们怎么可能支持皇帝再搞出海,下西洋一事也就彻底终结于英宗时期。 牵一发而动全身。 宝钞已经名存实亡后,大量胡椒涌入市场扰乱物价,而让贵金属再次升值。 白银被动地开启了它成为明朝流通的大额货币之路。国内银矿产量少的根本问题却没有解决,那让银价进一步升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东瀛在十六世纪处于地方势力割据混战状态,大规模发掘金银矿产。 是为筹备军费,更是看中了大明的银价高涨,以银作为高价货物贩入大明谋求暴利。 看地图,石见银矿又称森山银矿,位于日本本州西部沿海。 其银矿产量丰富,从1527年开矿,整个十六世纪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银出自此地,而后又挖了足足四百多年。】 朱元璋紧盯着石见银矿,升起了一种久违的感觉。 五十多年前,家里穷到揭不开锅了,他不得不出家做和尚混口饭吃。 哪有什么高僧的四大皆空不食荤腥,做梦都会瞧见几只飞过的肥鸟,希望它们能主动掉下来贡献出一顿肉食。 今日见东瀛银矿,恰如昔日见天上野鸟。 即便听闻大明能与东瀛互市贸易购入白银,可矿产在自家才能安心,岂能把控在隔壁人家手里。 朱元璋不由遗憾,忽必烈当年怎么就没成功把东瀛给打下来。 那会是没出现水镜,倘若忽必烈获知东瀛存在丰富银矿,才不会因为两次渡海失败就停止第三次进攻。 朱棣正在思考胡椒引发的货币动荡。 今非昔比,如今他受过水镜影像教育,不会想当然再搞胡椒折价。 用食物作为一种货币,风险性太高了。对于稳定大明物价与币制只能是饮鸩止渴。 这不同于唐朝引入绢帛为补充货币,胡椒的存放、市场实际需求量都与绢帛有着极大差异。 这会瞧见东瀛银矿产量丰富。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忽必烈怎么没把东瀛纳入元朝版图? 否则等到明继元兴,也能打出收复失地的旗号。也罢,前人没做到事,后人可以能青出于蓝胜于蓝。 朱棣瞧了一眼老爹,朱元璋没有掩饰遗憾清醒。 他没有多话安慰,只是说了一句,“父皇圣明,已将不征之国的国策已经废止。” 言下之意,既然没有不征的祖训,等到了该征之时必是要斩草除根。 朱元璋也不多话,也只讲了一句,“好,家祭无忘告乃翁。” 老朱家父子俩看似轻描淡写的你一言我一语,后来却是改写了东亚历史。 此时,两人继续注意力放在了水镜上。 水镜: 【胡椒引发的白银问题,不只困扰大明,同样也影响了远隔重洋的欧洲。 欧洲长期从东方购入香料,胡椒就是其中之一。郑和下西洋大量购买东南亚胡椒,让胡椒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价格上浮。 欧洲人遇上了胡椒涨价,不得不支付更多白银。大明银产量少,欧洲也面临相同窘境。 这里给Judy正名,老朱家确实缺乏搞经济的天赋,但不能跳出时代去贬低永乐帝。以实物充作货币是历史惯性,欧洲也没有跳出这个圈子。 十五世纪时期,欧洲不少国家也以胡椒作为货币。比如德意志,当时的银行家被叫做“胡椒人”。 不同于大明市场上流入了大量胡椒引发贬值,欧洲是胡椒与白银双双短缺,引发了钱荒。 必须要寻找新的矿源,这也是欧洲开启大航海的动因之一,都是穷给闹的。 再看地图,美洲大陆上分布着大量银矿。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殖民者陆续抵达美洲,发掘出了当地银矿。 十六世纪,欧洲人带着美洲白银,飘洋过海再次来到了东方进行贸易。 朱元璋曾经力主民间不得进行海贸。此前的视频讲过此种禁令在下西洋的官方贸易停止后,引发了倭寇危机。 隆庆开关改变了祖训,让民间海贸合法化。 如此一来,继隔壁东瀛贩卖白银之后,大明出现了另一个白银输入渠道,而美洲白银输入量更高于东瀛。 比起本身不具有价值的纸币,贵金属白银能更快地被人们习惯接纳为主要货币。 大明就这样通过海外贸易输入的大量白银,让白银在此过程实现了货币化。 远水居然解了近渴,大明缺银的难题缓解了。 一切看似平稳,但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依靠外部输入白银得来的安稳,它真的能长久吗?】 作者有话说: 资料参考:《食物改变历史》罗格·著 《三千年来谁铸币》王永生·著
第78章 大明不缺白银了,还能有什么远忧? 对于这一题,朱元璋与朱棣不再一问三不知。尽管父子俩对经济懂得不多,但能推测出人心的变化。 大明对白银的需求量越大,掌控相关渠道的人就越能获得暴利。 历史上,明朝前期对于官员的压制非常狠,对于商业贸易压制得也非常狠,甚至催生了商人沦为倭寇侵边行为,在取消海贸禁令后难免造成恶性反弹。 当朝廷无法占据主动地位,有效引导贸易市场良性发展,部分官僚与大商人就会暗中勾结,将贸易利润全数收入囊中。 如果没有具备真知灼见的强势帝皇登基,对于官僚体系进行清洗与改革,就会造成百姓与国库反而没钱。 水镜:【海外输入的白银缓解了明朝市场上的银荒现象,解决了宝钞贬值成废纸后的货币短缺问题。 然而,这种解决是被动的,且极度消化不良。 白银货币化后,没有配套的政策去约束商贸市场。 前期老朱家带头遏制民间商贸,后来开放民间海贸时再要做出规范却有心无力。 新上位的皇帝本人欠缺能力,开国祖制遗留下来的重重阻碍,全球贸易大趋势不可当的洪流与明人相关知识体系的缺失,如此种种原因让重建新秩序难如登天。 最终结局,明朝末年,白银数量再多却做不到藏富于民,皇帝也拿不出军费应对各地频发的起义。 钱流入了官僚、商人、藩王等勾结的利益集团手里。 外加十七世纪进入小冰河气候最为恶劣的阶段。 粮食产量骤减,必是要花更多钱才能购买,物价持续飙升,导致越来越多的百姓死于饥荒与天灾。 到头来,天时、地利、人和,明朝一样都没能抓住。 不仅如此,还给后来埋下了隐患。 大量白银依靠海外输入,导致政府在调控货币方面的主动权被极大限制了。 商贸带来白银,而非政府开矿产银,那么谁掌握了商贸渠道与进行贸易的物资谁就有更大的货币定价权。 近代世界,西方资本控制着全球生产,控制了货币亦是能操纵世界生产物资。 因此,从明朝中叶,中国被动地进入了国际白银货币体系。 其后历经了清朝而直到民国的法币改革,中国的币制一直深受国际银价变动影响,变相丢失了部分铸币权。 上图。 来瞅瞅丢失铸币权的血淋淋教训。】 一幅标注着彩色线条的世界地图被放了出来。 线条从海洋上通过,连接了非洲与欧洲,其上还有贝壳与金元宝图标。 简明易懂,图上画的是贝壳与黄金的流向。 朱家父子俩想到本次视频开头咕咕挖的小坑。 在全球范围内,直至二十世纪初,海贝才彻底终结了它作为货币的命运。 水镜:【在先秦时代,海贝作为货币流通于中原,后来被金属货币取代。 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东亚进入白银化时代,但是远在非洲仍旧以海贝作为货币。 古代中国的贝币部分来源于印度洋。 让我们以印度洋的马尔代夫为起点,这次不向东走而向西走,能够看到大批海贝被运入了非洲。 由于史料的匮乏,尚不清楚向非洲去的海贝贸易具体起于何时,又具体走了哪些航线。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8 首页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