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有宋一朝重文轻武,边境上就没几天真正太平过。 恶性循环开启了。 军事上的弱势,导致政治上的弱势,引发了经济上的混乱。另外,商贸规模越是增大,越是需要高执行力的经济政策去调控全国市场,但是大宋全都做不到。 除了商贸交易扩大的因素之外,向辽金纳贡加剧了大笔铜币外流。 由此在混乱中开启了白银进一步货币化,也加速了纸币的使用范围。 时至元朝,政局终于大一统,开启了以纸币为主的时代。 忽必烈本来想效仿南宋将铜币与纸钞并用,但后来听取开国功勋刘秉忠的建议全面使用纸钞。 其原因有说与阴阳五行数术相关。说是钱币属阳,纸钞属于阴。中原是阳明之地,漠北是幽阴之所,元朝兴起于阴幽,则因用纸币。① 不过,元朝不满百年的统治,并非没有铸造过铜币。 一种是「供养钱」,顾名思义与敬神礼佛相关。 另外,元武宗与元舜帝短暂铸造过用于货币流通的铜钱。 官方规定要使用纸币,但是法令能有多少被贯彻执行仍是一个问题。 民间仍有流通宋朝时期的铜币,也就不可能彻底禁止金属钱的使用。 大面积使用纸币,究其根本原因与利益相关。 被禁止流通在境内市面上的贵贱金属钱币,不是被窖藏起来,而是被统治阶层与豪富作高价流向了境外。 铜币通过贸易大量流向日本,出现了用黄金换铜币的情况。 白银则是大量流向中亚与西亚,那里主要使用银币作为货币,却也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出现了严重的缺银问题。 从中国运出的白银,以高兑换率流入中西亚,而让元朝统治阶层从中谋取了暴利。 梳理从唐初到元末的货币制度变化,不难看出其根源与商贸市场逐步扩大息息相关。 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面对的就是中国与境外经济愈发相连的大趋势。 大明如何建立货币制度? 依照如今的思维,需要复盘前车之鉴,开辟出一条顺势者昌的新道路。 十四世纪的朱明王朝却选择了逆势而行。 桎梏打压境内商业发生,封闭民间对外贸易,阻止金属钱币继续外流。 从前几期视频中,我们已经讲述过明朝强行遏制经济发展大趋势的结果。 比如关闭市舶司,让明朝中期的倭寇变为以明人商贩为主体。甘愿做刀口舔血的贼寇,原因无外乎“暴利”二字。 朱元璋定下大明经济政策基调时,是否详细分析了前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大明宝钞」的发行给出了答案。朱八八,他是真的不懂怎么弄钱。 不用看更远,单说元朝力推纸币就是很好的借鉴案例。 最初,蒙古朝廷注意到了金国币制的失败。 耶律楚材曾经在金国为官,吸取金国通货膨胀教训,提出在发行元朝交钞时要以金银为储备金,没有足量贵金属就不增发新钞。这让元朝初期币制十分稳定。 纸钞不同于金属货币,它的破损率更高,也就势必涉及旧钞换新钞的步骤。 对此,元朝并未设立健全制度。没有准备足够的新钞,也没解决换钞需要支付手续费用引发的官吏蓄意勒索。那会导致纸币信用降低,引发了币制混乱。 后来不再是新旧兑换引发币制混乱。 元朝末年,朝廷不再顾忌贵金属储备量与纸币发行的限额数量。超量发行纸币后,纸币大幅贬值,加之战乱四起,引发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这些都是宝贵的历史经验。 「大明同行宝钞」却没有以史为鉴。或者说朱元璋也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但是不多。 他看到了铜钱不利于运输与大额交易,也看到了纸钞便于流通,更看到了形成统一货币的重要性。 明代宝钞在形制上堪称中国古代纸钞范本,制作精美且防伪技术高。 治标了,却没有治本。 其一,大明宝钞没有储备金,压根没有数量限制,想发行多少由朱元璋决定。 其二,没有成体系的新旧纸钞兑换制度。 明明元朝已经出现过相似问题,但大明发行宝钞时未曾同步提出倒换规则。 时隔一年,迟来地公布了“倒钞法”。此法却悬于表面,没有能落到实处。 最大的阻碍就是宝钞的发行数量从一开始就没有设定限制。 旧钞越来越多,无法及时换成新钞,继而让新旧钞差价、宝钞贬值、物价上升等等问题频频涌现。 导致宝钞贬值的另一个因素,是官府只管发行但不管回收。 在朱元璋推行宝钞时,规定民间禁止使用金银交易。想要大额交易,必须把金银兑换成等额的宝钞。问题在于再想用宝钞换回金银时,明朝政府却不允许了。 宝钞回收到朝廷手上的数量非常有限。 缴纳商业税时,按照七成宝钞三成钱币的比例,可以让宝钞回流。 明初却推行重农抑商,赋税的大头是田赋,商业税所占比很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民间宝钞积压数量越来越多,如何能不走向贬值崩溃的结局。 洪武八年初次发行宝钞,合价一贯铜钱为最大的面额。 在洪武二十三年,一贯面值的宝钞事实上只能折价铜钱250文,比价下跌了百分之七十五之高。 等到洪武三十年,沿海地区基本都不用宝钞而自发使用白银进行贸易,百姓们已经主动停止使用宝钞了。 大明宝钞的失败其根源失败于何处? 个人认为是明朝统治阶层在思想根源上对货币与经济的认知不充分,这从《元史》的编纂中就可见一斑。 《元史》为明初所撰写。 关于元代的货币史,其中《食货志》第一卷列出了《钞法》,但仅仅用了829个字描写了从忽必烈时代的中统钞刊印到元末至大银钞的废除。 再到第五卷突然又冒出来一条钞法内容,是至正十年的新钞发行事件,共计九百多字。② 明初编写的《元史》,其中的货币部分体例错乱且内容含糊不清。 史书都编出了这样,也就不必奇怪朱元璋为什么会弄出落后的大明宝钞制度了。】 朱元璋与朱棣看到此处,皆有恍然大悟感。 父子俩对视一眼,看到对方眼中仿佛写着一行大字,「经济相关人才,快来啊!」 人才不会凭空冒出来。 虽然两人都不擅长经济,但听了这一期水镜主题故事能确定只要认真治史可有收获。从秦汉至大明,中国经济发展兴衰史蕴藏着丰富历史经验,真懂了是能为后人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今年年末特考又能添一类新考题了。 水镜影像没有到此结束,就听咕咕的声音飘了出来。 【话到此处,本期“钱币”主题结束了。 算起来,我们已经一同观赏了“下西洋”、“身份证”、“历法”、“气候与植物”、“化学”、“字、纸、印刷术”、“钱币”七个主题。 「八件文物,剧透历史」系列只剩一件了。看进度条,大家能发现本集视频只放了一半。 视频后半部分,将放出最后一件文物主题「地图」。结合地图,也不搞复杂的内容,将此前挖的几个小坑填上。 先来看,白银全球矿脉地图。】 朱元璋与朱棣瞬间瞪大眼睛! 作者有话说: 本文进入完结倒计时啦~ 开文说了是中短篇,写写明朝与秦朝的一些事。八个主题也就写得差不多了,这两天搞收尾会有加更掉落。 —— —— ①引自:陶宗仪《辍耕录·钱币》“钱用于阳,楮用于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朔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 ②参考《中国货币史》,彭信威·著
第77章 哪个皇帝会拒绝一张白银矿脉分布的世界地图? 反正朱元璋与朱棣没有在这件事上故作姿态表示不要。 哪怕这章地图不够详细,没有清晰标注出国家名称,只用银元宝作为记号标出了世界银矿的大致走向,但它也足够称得上绝密情报。 等啥啊! 立刻动笔,依样画葫芦,快速抄下来! 朱家父子俩早有准备。 此前农作物的引入视频提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水镜上放过一幅粗略的全球地图。 早就把那幅世界地图复写了多份,眼下派上了用场,取出简易地图直接在上面添加标记。 随着一笔笔落下,第一反应是隔壁东瀛的银矿资源很不错的样子。 水镜:【这幅地图画的是20世纪之前勘察到的全球银矿资源分布。 如图所示,我国的银矿资源不能算丰富。虽有不少银矿标记,但小型矿多而大型矿少,贫矿多而富矿少。 外加当时的冶金技术,限制了一些伴生银矿炼制出纯度较高的白银,使得国内本土银产量低。 同时,还有一点限制了银矿的发掘。 古代讲究风水墓葬,山陵之地多为墓葬首选场所,偏偏山脉里又是富于矿藏的地点。 采矿业得不到进步发展,亦是被不能挖人祖坟的风俗所限制。 种种因素叠加让中国古代缺少本土白银来源。 那么明朝究竟缺不缺白银? 在此之前,要回答的是大明是否需要大量白银? 如果不用白银,即便本土银矿产出量少也无妨,说的是宋元时期之前的中国。 明朝时期情况已经不能与之前朝代同日而语。 洪武末年,朱元璋发行的大明宝钞在沿海地区的商贸领域已经名存实亡,商人们自发改用金银进行大额支付。 不过,明初实行抑制商业政策,商贸领域所需的货币化银两尚且够用。 对于百姓来说,进行大额支付的情况不多。哪怕宝钞急速贬值,但在小额支付时惯用铜钱。 明初币制是铜钱宝钞并行。即便铜钱流通量紧巴巴的,但也扛住了部分宝钞贬值引发的疾风骤雨。 最急于改变宝钞制度的,不是商人,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官员们。 明初官员的薪资俸禄由「实物+宝钞」构成,宝钞的跳楼式贬值让官员们越来越穷。 就在此刻,永乐帝带着他的点石成金技能来了。】 朱棣:??? 在经过一系列的水镜影像教育后,他已经很有自知之明,从没发现自己与钱有缘。他在经济方面无知得很稳定,怎么能点石成金? 这是反讽吧?一定是反讽。 水镜:【最初,我们讲过郑和下西洋。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关于下西洋究竟是赚钱或是亏钱,学者们有过激烈地争论。 假设赚钱,为什么后来会废止?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8 首页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