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后下意识想说,有何不可。到嘴边想起第一次骑袭匈奴,吓得忙问:“你想世家绝种?” “朕是那样的人?”刘彻摇摇头。 太后不信心狠的儿子,“随你怎么想,但襄儿不行。” “匈奴此次元气大伤,指不定得几年才能缓过来。”刘彻笑着说:“何况朕只是说说而已。行军打仗又不是过家家。” 太后心想,不是过家家你叫李广领兵,而不是叫卫青拖着他们。 “再说了,一支骑兵至少得五千人,长安哪有那么多世家子弟。” 长安是没有,天下世家子弟加一块必须有。 太后越发觉着她皇帝儿子不是随口一说,“据儿是不是又长大了?” 刘彻脸上露出真实的笑容,“据儿都会叫父皇母后了。母后,朕决定过些日子带他去茂陵叫长君看看。” 王太后支持,“卫长君心正有耐心,据说公孙家那个泼皮小子被他教的很懂事?” 刘彻点了点头,在东宫坐不住,前往椒房殿看儿子。 前往茂陵也不只是叫刘据认认人,刘彻有事问卫长君。大军抵达长安之前,朝中百官已经知道卫青大获全胜,控制了河套地区。这一代水草肥美,地形险要,刘彻不想大军回来,匈奴又占领此地,就想在此修城。 刘彻把他的意思暗示给主父偃,主父偃上书。左内史公孙弘强烈反对。此人乃刘彻亲自选的心腹之臣之一。御史大夫的病时好时坏,刘彻有意叫公孙弘接任御史大夫。 刘彻如此信任他,他的意见令刘彻有一丝动摇。 仗着刘据还小听不懂,刘彻就抱着他上船同卫长君聊此事,顺便钓鱼给儿子煮鱼汤面。 卫长君:“我的意见是寸土不让。” 刘彻笑了:“朕就知道你和朕一样。” “你别高兴太早。公孙弘反对也是有理由的,劳民伤财。但他跟那些主张同匈奴和亲的一样,只能看到眼前,看不到几十年后。陛下若令百姓迁往那边,民间也会怨声载道。我有个主意,只怕陛下又忍不住多想。” 刘彻示意他说说看。 卫长君轻咳一声:“仲卿头一次出征不是俘虏近万人吗?陛下不如把那些人给我,再给我一些穷苦百姓,我带他们过去开荒种地,顺便修建城墙。” 刘彻猛然转向他,怀疑自己听错了。 “你敢同意,过了除夕我就收拾金银细软过去。但我有个条件,给我两千亩地。” 那边没了匈奴,汉人也不去,两千亩地给他也没什么。但卫长君突然要地,这点值得深思。刘彻想起他以前同韩嫣分析的,卫长君种粮续命。 韩嫣之前说过卫长君一旦离开土地,只能活两三年。刘彻又想到他给卫长君写的字据。最初卫长君要二十年。是不是说卫长君活不到半百?有了这两千亩地能活到七老八十? 如果是这样,刘彻不介意。 卫长君得知卫青大获全胜时只有高兴没有羡慕嫉妒,所以他不可能圈地为王。想到这,刘彻确定跟寿命有关,“去朔方还是五原?这两地离长安都不近。你不会一走不回了吧?” 城中豪强嫌茂陵清苦,卫长君也过不惯塞上生活,“我三五年之内一定回来。”
第159章 太守韩嫣 失败的人总有借口。 卫长君不说十年八年, 而是三五年就够了,这一点令刘彻笃定, 他不是想趁机圈地, 而是需要土地续命。按照韩嫣的说法,如今卫长君有三百亩地,种一年延长一年寿命,那他名下有两千亩地, 三五年时间, 岂不是才延长二三十年。 也就是说卫长君能靠粮食续命, 也只能到七老八十, 别想长命百岁。 若是没有这些土地,他的寿命会停在五十岁之前?刘彻打量一番卫长君,见他面带微笑地等着,好像并不担心被拒绝, 刘彻又不由得好奇,他要是不同意,卫长君会怎么做? 以他对卫长君的了解, 卫长君只会给他一句,“我也不是非去不可, 不行算了。” 刘彻又忍不住好奇,卫长君不想再多活几十年?大概是无所谓的。二十年后据儿也长大了。卫青的孙子也该出生了。卫长君能管一辈人两辈人, 不可能管三辈辈辈。何况以他凉薄的性子,想来也不在意外甥的儿子,弟弟的孙子将来如何。 “两千亩地不给你,荒着也是荒着。可你怎么种?”刘彻问。 卫长君:“押运粮草的车马借我用用。” “路上并不安全。”刘彻再次提醒他。 卫长君笑了:“陛下,朝廷出兵十几万,我弟带兵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肥沃土地, 不要说你不心动。我就是不去,您不在那儿建城,也会派兵将过去设障戍守。我同戍边的兵将一起不就行了?”顿了顿,想想卫家如今的名声和地位,“路上是不安全,可我要是每辆车上都插一个大大的‘卫’字旗,我不信有山贼无赖子敢偷袭。” 刘彻点头:“卫青的‘卫’是好用。” “陛下,您错了。他的‘卫’不好用,世人对他没多少敬畏之心,盖因仲卿出兵三次皆大获全胜,导致黎民百姓认为打匈奴跟玩似的,他们上他们也行。我说的是卫皇后‘卫’。世人皆认为,我这个小外甥,”卫长君摸摸小外甥的小脸蛋,“太子之位非他莫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敢欺负太子他舅,怕不是想躲在深山老林里一辈子。” 刘彻诧异,“仲卿这次大获全胜还不能叫人认识到他的不凡?”说出来想起他外甥平阳侯曹襄,“看来朕是时候让仲卿歇歇了。” 卫长君眉心一跳,有个不好的预感,“你想做什么?” “富贵人家孩子多,每家出两名壮丁问题不大,凑出三万骑兵不是什么难事。” 卫长君隐隐明白了,“李广带兵?” 刘彻颔首:“前年一仗不正是仲卿一人独带三万骑兵突袭吗?” “同样的人同样的马,只是领兵的人换了,他们要是吃了败仗也有理,运气不好。” 前年卫青领兵三万的时候,匈奴并不怕汉军,很多汉军心慌胆怯。如今匈奴元气大伤,汉军气势正盛,再次出兵跟匈奴打个五五开都算惨败。 听闻这话,刘彻觉着可笑,“哪有那么多运气!他们怎么不说仲卿首次出兵一没地图二没向导,如今什么都有。” “失败的人总有借口。” 刘彻:“那朕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卫长君摇了摇头。 刘彻诧异:“心疼了?” 卫长君好笑:“我心疼他们?大败而归,谁还敢跟李广再来一次?” 刘彻揉揉额角,忘了,要是全军覆没,别说再筹三万,三千世家子弟也难。他可没忘记母后说的,五千世家子弟就能令许多人家绝种。 绝种也好,趁机夺侯,省得养他们。 想到这,刘彻越发觉着这个主意好极了。 “大公子,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你要去朔方也好,五原也罢,总要有个太守。这太守想来你也没空,也看不上。朕给你一个举荐自己人的机会。” 卫长君送他一记白眼。 皇长子刘据好奇的睁大眼睛,忍不住动了一下。 水上有风,初冬时节的风也凉,刘彻给儿子包好,叫孩子面对着他的怀抱,“据儿别动。” 小孩乖乖窝在他怀里。 卫长君放好鱼饵,看一下小外甥,“据儿这么乖?”他话里有话,可惜刘彻没听出来,显摆地说:“朕的儿子又不是你家那几个皮小子。” 卫长君心想,但愿五年后你还能这么说。 “上一个这么认为的人,正到处找后悔药呢。” 刘彻下意识问:“谁?” “公孙贺和卫孺。敬声给我一巴掌,他们都以为孩子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 刘彻笑了:“敬声皮,据儿乖,能一样吗?” “敬声皮,我承认。你不觉着据儿太乖了吗?这么大的孩子刚刚会走,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时候。在你怀里多久了,只是动一下。” 刘彻想想自家儿子,来的路上好奇来着,“据儿听话。再说了,这么冷的天,不叫朕抱着,叫他去哪儿?亏你还是他亲舅。病了你不心疼?” 卫长君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也不是头一天认识刘彻,明知道他正稀罕儿子,还跟他说这些,“我一时忘了行了吧?” 刘彻总觉着被敷衍了,不满地瞪他一眼。 “韩嫣一直想去塞外看看,叫韩嫣跟我去吧。”卫长君言归正传。 刘彻楞了一下,“太守?” 卫长君颔首:“大好男儿,因为你陪我在秦岭和茂陵荒废了近十年,您还想叫他一直这样?太后身子骨很好吧?” “前些日子病了一次。以前你给我的药方,朕令人做的药丸,给母后服下去好多了。”近几日太后精气神很好,刘彻觉着他母亲还能再活三五年。三五年后,韩嫣就四十了。刘彻叹了口气,“朕以为你会推荐别人。” 卫长君:“东方朔?主父偃?张汤,你肯定不舍得。虽然他俩听我的,可他俩骑射不行,也不如韩嫣了解匈奴。其他人,我不了解。”说到此,想起主父偃命不久矣,“陛下,纵观历史,当皇帝的都喜欢制衡。主父偃狂傲,很多人恨不得生撕了他,但他不失为一把好刀,偶尔还能当磨刀石。” 刘彻很是意外,多年了头一次啊。 “你是在替主父偃说情吗?” “主父偃心胸狭隘,公孙弘的心胸也称不上宽广。主父偃虽然得你暗示上书设朔方、五原两郡,公孙弘还是会记在他身上。盖因公孙弘不敢埋怨你,这口憋屈又得出来。 “我不清楚你想用公孙弘做什么,但有主父偃在,他就是魏其侯时期的田蚡,或者田蚡时期的魏其侯。官至丞相也不敢任性妄为。”卫长君话锋一转,“这是朝堂之事。军中,您是不是也得扶一个出来?” 刘彻冷笑:“绕这么大个弯子,最后这句才是你的目的吧?朕倒是想扶一个,可除了你弟还有谁?以后别逮住机会就试探朕。仲卿不是公孙弘,永远不可能成为主父偃。要是你掌兵,朕无人可用也得扶一个出来牵制你。” “谢谢陛下这么看得起我。”卫长君转过头看湖面,慌忙起身甩鱼竿。 小刘据吓一跳。 刘彻抱住他起来:“不怕,不怕,大舅给据儿钓一条大鲤鱼。” 鲤鱼甩到船上,乖乖的小刘据很是好奇,挣扎着想下来。刘彻担心鱼伤着儿子,后退一步才舍得放开儿子。 小小的刘据伸出小手想摸摸,一看鱼扑通,又吓得缩回去。刘彻看着儿子一会儿蹲下一会儿伸头,忍不住笑了。他过去按住鲤鱼,给儿子使个眼色。小小的刘据过去轻轻戳一下,鱼尾一动,他吓得慌忙缩回去。 刘彻不禁说:“长君,据儿是不如去病和敬声胆子大。”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70 首页 上一页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