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便转头问道:“以乔侯看来,如今既有人力和食粮在手,在山岭之上打算种植何物?” “看来先生是又有奇策要教我?”乔琰回问道。 “这民事种植之事,自该当因地制宜,又哪里是能走什么奇策的。”戏志才笑道,“不过是……嘶!” 戏志才突然一个激灵跳了起来。 他在回乔琰话的时候手还漫不经心地搭在那堆垒起来的山货上,正摸索到个棍子便伸手握住意欲当个斜靠的支撑,哪知道这不是个木棍,而是薯蓣! 他收手回来一看,不出意外地看到手上红了一片。 薯蓣此物算来也不是个太过罕见的玩意,颍川便有些野生的,但到这太行山脉中因品类的不同,便长成了这么个长条的样子,也就是昔日卫桓公敬献给周天子的怀山药。 而怀山药,正是属于山药之中的一种。 这现如今还该当叫做薯蓣的山药,着实是跟戏志才有点犯冲,他此前在颍川的时候便发觉自己对此物有些过敏,旁人摸了这薯蓣皮,顶多就是觉得有些手痒而已,他却是起红疹还红肿。 “去取些醋来。”乔琰连忙吩咐下去,当即就有腿脚够快的县吏将醋给送了下来。 戏志才将其接了过去,听乔琰这么说,将信将疑地将醋涂抹在了手上,果然觉得好受了不少。 “请乔侯见谅,这薯蓣当真是……”当真是他戏志才的克星。 可他话还未曾说完,便已先被乔琰给打断了,“此物当真是个救星!” 他一回头就见乔琰将那支薯蓣从山货堆里抽了出来。 在她看向这薯蓣的目光中,这灼灼神态里并不难看到其中的满意之色。 也或许比起满意,说这态度是惊喜要更加合适。 她又随即问道:“以先生看来,我若是在山地丘陵之间种植薯蓣如何?” 在如今的这个时间,薯蓣还未曾从野生的状态转向人工种植,大约是切段栽培的方法还不曾扩展到这种从外表上看来丑陋的东西。 可《神农本草经》中就已经记载了此物有益气力,补中,长肌肉的效用记载,张仲景后来在《金匮要略》中也写道,“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在汉末大疫横行的时候,这无疑是一剂潜移默化增强抵抗力的良药。 太行山脉作为薯蓣的一片重要原产地,也无疑有着种植此物天然合适的地理条件。 但这并不是乔琰做出这个决定的根本原因。 倘若她此前不曾看到此物,无法在第一时间想起来便也罢了,但真看到的时候她却陡然意识到,同为薯类食物,山药和红薯在刨除掉极端情况下的产量之外,若只论平均亩产的话,约莫都是三千斤! 固然出于水肥利用效率的考虑和多食的风险,此物的确不适合当做主食种植被大量推广,但在如今的时局之下,却未尝不可以种上两年。 也正是对这山地环境的合理利用。 何况薯蓣的培植,其实还麻烦在各个阶段所需的人手,可如今乔琰擒拿了这黑山贼在手,岂不是正好用这流程来打磨打磨他们的心性。 若非如此,她还真不敢贸然将他们收编。 决定了,就种薯蓣!
第49章 改元中平 乔琰对薯蓣所表露出的绝大兴趣,戏志才但凡不是个瞎子就不会看不出来。 她说是说的在山坡地上种薯蓣如何,但实际上比起问询,显然要更像是个结果的宣判。 戏志才稍微想象了一下周遭山坡上都是表皮会让他起风疹的薯蓣,就觉得眼前一黑。 但转念一想,薯蓣这东西长得再如何长,其中可食用的那部分也都在地下,他看到的顶了天去也不过是一片绿色而已,倒也不至于让他有背着包袱逃离乐平的冲动。 他只是转念一想问道:“这薯蓣要如何种?” 薯蓣和菽麦等物可不同,起码在戏志才的认知之中从未见过有农人成系统地种植薯蓣这东西。 但显然乔琰并非是对此事一无所知,这个种植薯蓣的想法不是因为他正好抓到了此物而提出的,而是因为这的确是最合适于她的选择。 她回道:“数月前我于冀州见到了元化先生,他在提到薯蓣入药之余也提到了以其块茎繁殖之事。因薯蓣有补气益脾之效,他对此事颇为关注,其邻里之中恰好有尝试于此道的,我彼时正好问上了几句。” 乔琰坦然的表情让戏志才完全没看出,继乔玄成了她瞎扯的理由之后,华佗这位因张角三辩,谁都知道确实跟她有过会面的神医,也成了她用来给自己拉的大旗。 但反正也没人能跑去找华佗问询其中的真假。 在她离开冀州的时候,华佗早已经继续四方云游行医去了。 戏志才听她继续说道:“先生大可放心,我并非在做一件玩闹之举,以元化先生所说,这薯蓣亩产极高,且其入口饱腹感极强,总归这山地之上此前并无足够人力开垦,现如今既有余粮,不妨做一个尝试,此事若成,只怕何止活这一县之地。” “不过说起来——” 乔琰目光落在戏志才那只风疹未退的手上,问道:“先生到底是只对这薯蓣的表皮有恙,还是连带着薯蓣本身也吃不得?” “这竟是有区别的吗?”戏志才茫然问道。 他不得不承认,他虽然在智计上有着超过常人的本事,但要论起农事和医学之道,他就当真处在抓瞎的状态。 于是当晚,这支促成了乔琰做出种植薯蓣决定的“样本”就成了炖入汤中的配料。 汉代的烹煮手法再如何无法与后世相比,只是需要煲汤而已却显然没什么问题。 为免这位自己往坑里跳的谋士因为一个小小的薯蓣出了事,乔琰极其小心地请了县中的医工在旁,且只让他食用了少许,见并未出现什么过敏反应,乔琰这才放心了下来。 要知道她选择种植薯蓣,除却此物能顶饥荒之外,还因为它的药用价值。 戏志才的早亡,必定跟时人大多营养不良,加之他后天也不注意保养密不可分,药补这种东西没个神医在旁乔琰可不敢乱操作,但是食补的话倒是可以试一试。 现在见他对此并不过敏,乔琰也不由松了口气。 但说是说的要种薯蓣,也不是上下嘴唇一碰,便能就地实现的事情。 她此前便觉得种植薯蓣的过程有些麻烦,正好用来打磨这些黑山贼的浮躁情绪,现在也不得不开始为这些个麻烦事多做些筹备工作。 比如说,地。 搁在现代能合理补充肥料恢复土地肥力的条件下,这薯蓣轮作都需要间隔两到三年,更何况是在诸多条件匮乏的古代。 能在五到十年之内,将肥力恢复到能供给薯蓣生长的程度,都算是不错的了。 但总归乔琰要的是快速累积出一批兼顾了食用和医用的物资,而种植过薯蓣的田地也可以在随后填种大豆恢复氮元素,又或者是干脆休养生息两年。 如此说来,薯蓣的高亩产足以填补掉这种弊病的影响了。 何况,在动辄发生不可预知之事的汉末,只有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才是最为实际的。 当然话是这么说没错,本着头一年还是有些尝试纠错的情况在,乔琰决定将合适于薯蓣种植的山地分成两份,分作两年种植。 这也是戏志才自从开始给乔琰出谋划策后,第一次看到乔琰亲手做出的那个地形模型。 他也终于明白了为何杨修彼时会是那样的表现。 但他看到此物的时候,却不是因为要利用这模型来打什么仗,而是因为种地的缘故,不知道为什么总让他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只是到底是被这高精度复刻的地形模型吸引过去了注意力,让他忽略掉了这种奇怪的感觉。 “这是今年秋冬季节要进行翻土的区域。”乔琰指了指被她插上了标记旗帜的区域,说道,“剩下的部分用于第二年的种植。” 这也是她打算让那些个黑山贼做的第一件事。 薯蓣的种植需要在前一年的冬季深耕细翻,这就需要这些壮劳力先行将被乔琰圈出来的一片区域拾掇出来,并提前划分好沟渠的位置。 当然,这只是地,用于种植的薯蓣种茎还需得寻找。 好在这太行山中本就是适合于薯蓣生长的环境,尤其是在沁水与黄河得以覆盖到的区域,更是那铁棍山药的原产地。 如今还在八月,在十月结束前收集到足够这一批种植的块茎,并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在搜寻的同时,那些个黑山贼还得搭建好她要用来储藏薯蓣块茎过冬的“仓库”,筹备好足够的细沙,还得准备起支撑起来年薯蓣藤蔓的支架材料。 此外,他们也得在入冬之前完成乔玄的祠庙,好让鲍鸿校尉回返洛阳。 这么一算,那些黑山贼的人数也不过是将够而已。 不过,总是叫他们黑山贼也不太对,毕竟这些人现如今都是被她以吃饱饭为名钓着的鱼儿,或许叫做黑山劳改队更合适一点。 他们被这乐平县中的军队和县民给擒获后不久,原本还留在那太行山中的黑山贼余党也被骗下了山。 当然说骗或许是不那么恰当的,毕竟乔琰给出的承诺是他们完成对应的劳工活,就给够吃的饭,也并未有过违背。 只是他们这些从太行山上下来的人不得不按照乔琰的指派被分成了若干个队伍,彼此之间没有直接接触的机会。 如此一来,虽然他们的人数加在一处可以说极为可观,却也着实没有夺粮而后集体叛逃的机会。 张牛角有点郁闷。 他是稍微心大了一点,但并不意味着他看不出来,与他一道在此地修建那祠庙的人,其实都对现在有饭可吃的活计挺满意的,总归乔琰请来的县吏是按照他们的工作量来分食物的。 在这种堪称公平的分配之下,他虽是曾经的黑山贼头目,也并不能在饭点多分到一碗饭,更只能跟着其他人一样,尽量在白日将活做得又快又好。 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想都觉得,大概是没有这个机会将鼓动他们一并逃跑的话说出来的。 毕竟——若是能靠着劳作活命的话,谁不想凭本事赚钱呢? 虽说落草为贼的人大多有些侥幸心理,想在这乱局中试试劫掠得获的滋味,但当其中的大多数人愿意选择遵循规则做事,他们也的确会出于从众心理而变得收敛起来。 但……怎么说呢,饭还挺好吃的。 张牛角非常诚恳地评价道。 这座本就已经在先前完工了三分之二的祠庙在这种高效的人手运转上,很快在十天后迎来了封顶。 蔡邕所书的《故太尉乔公庙碑》《黄钺铭》以及三篇洋洋洒洒写就的鼎铭也早在蔡邕于石上誊抄后,被乔琰送到了晋阳城中,寻了雕凿水平颇高的工匠完工,现在也已经被送了回来。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723 首页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