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隐患的第一次爆发,就是在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 刘邦脸色难看起来。 他知道分封会带来一定的麻烦,但没想到之前在天幕上看到的七王之乱真的是分封导致的,虽然知道后续是刘彻继位,证明这个七王之乱没有带来灭顶的灾难,但还是让他一时有些牙疼。 那能怎么办呢?封都封了啊。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不封才会出问题。一时有一时的方式,现在他只能这么做。 要不,先看看这个后辈是怎么着搞的? 李晓诗道:“因为当时景帝也意识到了诸侯王们的威胁,于是听取了大臣晁错的建议进行削藩,夺去了一些诸侯王们的封地。但这行为就让诸侯王们不乐意了,谁愿意被抢走土地和财产?然后吴楚等七个国家举兵叛乱了。” 观众:哇。 说叛乱就叛乱,看来是真的有兵啊! 李晓诗:“他们当时打的是‘清君侧’的名号。朝廷上下都在逼迫汉景帝处置提出削藩建议的晁错,景帝迫于无奈只好把晁错给杀掉了——但是那些人都已经开始叛乱了,肯定没有因为这样就放弃啊!” “最后汉景帝在周亚夫的帮助下,这场七国之乱终于平定了。景帝重新让国家恢复了安定,并且借此机会,也成功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权,使得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把控得更加好了。” “文景之治从吕后开始,到景帝结束,这二皇一后成功让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重新长出绿芽,让饥寒无衣的百姓吃饱穿暖。”说完小故事,李晓诗开始发挥写作文的功力搞排比句做总结了。 “有了文景之治,之后武帝才有了发挥的第一桶本钱。但就算是这样,也还是掩盖不了分封制带来的坏处。那些顶着诸侯王名头的各路王,还有那些吸着全国百姓鲜血发展起来的豪富们,是真真正正的国家蛀虫。他们目无王法,甚至还举旗造反。所以,削藩是肯定要削的,汉武帝这样一个皇帝,肯定是忍不了他们的。所以他就推行了‘推恩令’。” 还不等大家感慨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周亚夫好厉害,以及对这个“推恩令”的内容产生好奇,李晓诗就继眼神极好地在屏幕上的弹幕中发现了一条吸引她目光的。 她“喔~”了一声,念了出来:“周亚夫可以说是一手帮了汉景帝把王朝挽回来了。可是汉景帝在用完周亚夫之后,却没有心怀感念,甚至最后把周亚夫也杀了——这也是提起文景之治,汉景帝始终要低汉文帝一头的原因之一。杀晁错,杀周亚夫,也是汉景帝这个人的污点所在,忘恩负义。” 弹幕又飘过一大片为啥要杀。 李晓诗:别问为什么,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杀啊! 这时,那个给她科普这段事的人又说话了。 【汉景帝杀周亚夫,我认为和他自己的看法有关。《史记》记载,汉景帝对此曾自言自语: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也就是说,汉景帝其实是担心他儿子驾驭不了周亚夫。】 当李晓诗念出这句话,不止李晓诗自己无语了,许多人也都跟着一起无语了。 后世的皇帝大臣文人墨客有识之士等等观众齐齐沉默。 连带前世的一些观众们也都忍不住生出了一种滑稽之感。 刘彻:…… 我觉得,老爹,你是不是小看了我那么一点点? 李晓诗:我觉得,景帝,你小看了你儿子那么亿点点。 刘彻叹然无语。 就算周亚夫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就算他自己登基的时候还不能亲政—— 好吧,好像确实不合适。 但不管怎么样,就他现在来看,那只区区一个周亚夫啊! 他随便拿捏好吧!! 刘启:…… 有点尴尬。 不多,也就那么亿点点吧。 他也没想到天幕还能把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给扒拉出来说说啊。
第48章 第四十八课 儒 不过刘启也不是白白在尴尬, 虽然他现在还没杀周亚夫,但是他稍微动脑子想想也就知道原因了。 不止是他,后世的皇帝大臣们对这里头的门道也都是门儿清。 也就西汉以前的这些人还稍微有点摸不着头脑, 但很快,就有人借李晓诗的口为刘启解释了。 【周亚夫死得并不冤枉。】 【简单来说, 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功勋之后,手中是有兵权的。而且他见皇帝时穿甲带剑、这岂不就是直接把蛮横无礼、不敬皇帝摆在了脸上?更别说他的军队只认他,连汉景帝都不认了。】 【当时满朝开**功集团逼迫汉景帝杀死侵/犯他们利益的晁错, 晁错死后, 周亚夫前去平定七王之乱。直到后来汉景帝封他为丞相,加上当时越来越强的外戚、以及宗室梁王的地盘又一次扩张,这再一次给汉景帝这一支的皇位带来了威胁。但, 周亚夫有功、有兵, 又不得不封。】 【为了保护最喜爱的儿子、也就是汉武帝,景帝与这几方势力都展开了周旋。】 【当时朝堂上, 外戚与以周亚夫为代表的功勋们越坐越大,哪一个都不是容易相与的。了解西汉这段历史的人就会知道, 汉朝外有匈奴, 内则同样不安稳, 外戚和藩王,都是心腹大患。景帝为了给最爱的儿子铺路, 用立储上演了一手大戏。周亚夫站队栗太子,公然反对景帝,后来又反对景帝想要给收归的匈奴王封侯——几次三番都足以证明他这个人藐视皇权, 不尊皇帝,目中无人。】 【但即便如此,汉景帝依然没有选择杀他, 而是考量着要不要把他留给未来的武帝。于是在一次宴席时试探了一下。】 【之前那个人用了《史记》,那么这里我就也用《史记》的记载、史记中记录这件事:周亚夫在这次宴席公然甩了汉景帝脸面。这样一来,就算是治他个大不敬之罪也是死有余辜了——也才有了之前所说的那句,汉景帝认为这人不能留给儿子了。】 【后来,周亚夫私藏甲胄,被告谋反。最终绝食而死。】 【所以,汉景帝杀他是没有错的。】 【退一步来讲,不从私怨,从“后世”的立场来看,他代表着西汉初期尾大不掉的军功集团,这和之前仙童你所说的“中央集权制”在原则上也就是有冲突的。】 【即便有人会说汉景帝恩将仇报,杀死了周亚夫。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而且汉景帝擅于权术,为了稳固政权,必要关头连他的老师晁错都可以舍弃,更何况是周亚夫这样的一个人呢?更不要说周亚夫这样的人,换成其他皇帝,还未必能留他这么久。】 【于公于私,周亚夫的死,都是一种必然。】 李晓诗念完,有种恍然之感。 唉,课本上写的东西太少了啊。 要不是有这么些个直播,她还真不知道里边还有这些事情呢。真就相信了找资料的时候看到的那些片面之词。 既然牵扯到了阶级冲突,那确实无法调和。 对于那时候的华夏而言,中央集权才是重中之重。 听李晓诗念完,刘启无语地碰了碰下巴。 分析他为什么想杀周亚夫是完全没关系的,他不在意。而且总能想办法找补回来的。毕竟天幕称赞他们的功德在前,稍微有点脑子的都知道以后不要跟他们爷孙几个对着干。 但是吧,说他在立储上玩手段……咳,能不能给点面子啊? 虽然他确实最中意刘彻没错。 刘彻倒是听得入神。 李晓诗说完了题外话,也收拢了新知识,老老实实继续讲推恩令。 “为了解决诸侯王这种仗着独立自主的权利威胁皇权的现象,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提出的‘推恩’建议,颁布了推恩令。” “在之前的诸侯国继承制中,是只有嫡长子才拥有封地和封王的继承权的。但汉武帝颁布的这道推恩令中规定了,对于诸侯王除了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都要一视同仁,大家一起参与分封——诸侯王可以将封地再次进行分封,封给自己的子弟,然后皇帝会来帮助拟定称号。” 此言一出,不止已经被“推恩”过的诸侯国王以及他们的子弟沉默,没被“推恩”过的时期里大家也都不约而同一起沉默了。 得知了这位汉武解决诸侯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嬴政目露赞许。 刘邦也“啧”了一声。 这是活生生的阳谋啊。 干脆就直接把“我要削弱你们”摆在台面上来了。 ——但这会遭到来自诸侯国方面的严厉抵制吗? 并不会。 相反,甚至还有一些人可能是极力赞同、巴不得赶快推进落实这些事的。 即便诸侯王并不愿意,诸侯的嫡长子也并不愿意,但这都没有用。 嫡长子承袭位置,可嫡长子只有一个啊,不说那些数量难以记录的庶子,就只说嫡次子嫡三子嫡四子等等,他们也不会同意自家父亲和大哥要违抗这道诏令。 比起之前什么都没有的,汉武帝这道诏令可谓是扔到他们心坎上了。 谁不想要土地,谁不想要权利? 不管多少,那都是他们以前从来不敢想的,那有了这一出,他们也可以拥有,为什么不要呢? 于是各地诸侯只能捏着鼻子咽下这口气。 但再然后呢? 土地越分越少,权利越分越小。 他们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坐大。 其他子孙那里虽然会觉得变小了,但本来就是白捡的,所以也无所谓——但对于嫡枝来说呢? 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分出去,而自己手里的越来越少,他们当然会不满。 但这种不满是烧不到皇帝身上去的。 因为他们还有数不尽的兄弟啊。 兄弟嘛,不就在是这个时候用来帮你消掉心火的吗?哪怕是用武力呢。 那再然后,这些诸侯王们还对中央有威胁吗? 所以,推恩令的具体内容一出,各个朝代无数位面中的观众就都唏嘘了。 这计策说好听点叫直击痛处,说不好听点那就叫狠毒了。 这位主父偃,还真是个大人才。 李晓诗继续:“后来,汉武帝又找了各种借口削爵、夺地,除国,严厉镇压了他们的叛乱。诸侯王就此一蹶不振。” 这正是各人先前猜测的结果。 “除了这些,汉武帝还建立了刺史制度,他把全部疆土划分成了十三个州,每州都设置刺史,刺史代表了朝廷,去对各个地方进行监管,严密监视那些地方豪强以及官吏,严防他们为非作歹。这些措施,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了。这是汉武帝在政治层面达成的大一统。” 这些基本是课本上的内容,虽然很官方,但李晓诗也没办法,因为就是这么官方啊!她就算再怎么用自己的话去改,也还是很官方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9 首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