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准备让人扮强盗那观音院夜探,胤禛突然期待起来。 ——若那观音院当真是个贼窝,明天晚上的把戏岂不就是贼窝遭贼? 有意思,这可真是有意思。 也不知道那几个和尚,会不会也像他一样,觉得特别有意思? 胤禛把自己的计划和揆叙说了,揆叙听完禁不住好笑,觉得四爷真是个孩子,想出的计策都这般促狭。 不过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一切都如四爷所料,这个计策的确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来对付那些以神佛为借口,诈诈取钱财的和尚,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四爷真是好计策!”揆叙赞了一声,又蹙眉问道,“您是说,阿克敦他们都不大乐意执行?” 胤禛笑了笑,不以为意,“普通人惧怕鬼神也是人之常情,他们也只是普通人而已。” 可揆叙却是冷笑道,“看来还是四爷平日里待人太过温和了,竟然让他们有胆子质疑主子的命令了。” 他说:“这事四爷不用管,门下会让他们乖乖执行的。” “倒也不必去强迫他们。”胤禛摇了摇头,“若是他们不情不愿的,到时候反而容易坏事。” 揆叙叹气道:“四爷真是太宽厚了。” 不过却也没有再露出教训那些侍卫的意思。 如果是法保的话,胤禛可能还会担心一下阳奉阴违的事,换成揆叙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法保固然对他忠心耿耿,一心都是为了他好。但也正是这过分的忠心,会让法保失去本来就没有多少的判断力,自作主张,做出自以为为他好的事。 但揆叙就不一样了,揆叙这个人不大会阳奉阴违。 单从这一点来看,揆叙可是真不像是明珠的儿子。 明珠违背康熙的意愿,暗中挑拨大阿哥和太子相争,干得不要太利索! 若非康熙有自己的考量,明珠早就被收拾了。 两人闲聊间,皇甫先生被阿克敦请到了。 因为当初在蔡家时见过,所以揆叙是认得皇甫先生的。 看见黄甫先生的那一霎那,他就知道自己受伤的事情已经在胤禛面前暴露了。 而胤禛特意把他叫回来,也不是因为有什么要事,只是想要为他诊病治伤而已。 揆叙的眼睛湿润了。 从前看史书的时候,他有时候也会觉得史书上的那些古人太过单纯。 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这么简单的套路,就能让他们死心塌地。 可是真正轮到他的时候,他才明白为什么。 不是古人太单纯,而是有一个处于上位的人,会在细微之处关心体贴你,真的让人十分感动。 “门下多谢四爷体恤。”揆叙急忙低头,掩饰住了眼中的泪意。 “好了好了,先让皇甫先生替你诊脉吧。”胤禛带着点嗔怪笑道,“你也真是的,这么大个人了,还不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 揆叙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解释自己是为了耽误胤禛的正事才会如此,只是道:“门下在王县令那里已经上过药了。” 他既然是不想耽误胤禛的正事,自然也不会故意拖着让自己的伤势,以免身体出现更大的问题,关键时刻不能为胤禛分忧。 所以到了王崇明家里,他就自己拿了钱,请王崇明家的小厮替他去买了上好的金疮药。 至于他从家里带的,先是给了杨慎一瓶,又给了侍卫们一瓶,早就没了。 胤禛也没有多说他什么,只是对皇甫老先生道:“请老先生好好替他诊治一番,该用什么药您只管开,务必不要留下任何后遗症。” 很显然,皇甫老先生对胤禛的印象还是不错的,闻言乐呵呵地捋了捋胡子,笑着保证道:“小公子放心,老夫行医多年,虽不敢自称父母心,但良心两个字还是认得的。” 老先生替揆叙诊了脉,询问了几句之后又让揆叙脱下上衣,看了看他的伤口处。 “这个金疮药还不错,挺对症的。但它只对内外伤有效果,内伤却需另外开药方。” 胤禛道:“张保,铺纸磨墨,请皇甫老先生开方子。” 开完方子之后,胤禛叫了一个侍卫去照方抓药,又让张保给皇甫老先生拿车马钱。 但皇甫老先生却拒绝了,“钱就不必了,老夫厚颜,想借此向小公子讨一个人情。” “人情?”这个时候找他讨人情,让胤禛不免怀疑他是不是和观医院那群和尚有什么关系。 他一改方才的谦和,略带警惕地问:“不知老先生要向我讨什么人情?” 在不清楚对方目的的情况下,胤禛一向不喜欢大包大揽,也绝对不会许空白支票任由对方填金额。 皇甫老先生的神情有些尴尬,扭捏了片刻,才咬着牙说:“老夫的一个后辈得罪了小公子,又不敢自己来赔罪,所以就托到了老夫这里,让老夫代他向小公子讨情,饶他一条狗命。” “后辈?” 胤禛想了想那智光老和尚的年纪,又看了看眼前的皇甫老先生,觉得自己可能误会了。 不过,是不是误会还是问清楚的好。 “老先生的后辈不是个和尚吧?” 老先生一呆,也明白两人之间怕不是有什么误会。 他急忙道:“不是不是,我那后辈是个算命的瞎子,就叫胡瞎子,胡瞎子你认识吧?” “胡瞎子?你的后辈?” 胤禛看他的眼神不对劲了,“你……不会也是一只狐狸吧?” 皇甫老先生捋捋胡须,毫不避讳地点了点头,“不错,老夫的原身正是一只白毛狐狸。” “你姓皇甫,他姓胡,你们是一家子的?” “不错,我们是本家。”皇甫老先生解释道,“原本我们这一支也是姓胡的,只是我祖上出了一个名士。为了显示自己有学问,和普通的狐狸不一样,便根据胡字反切,将姓氏改为了皇甫。” 胤禛笑了起来。 ——好嘛,这还是一家子有学问的狐狸。
第156章 群鬼乱舞 原先胤禛只知道,自宋朝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情况出现之后,人族里就把读书人看得特别高。 但他决计想不到,经常混迹人间的狐族也受了影响,连个读过书的狐狸,都自觉高狐一等了。 他觉得有点好笑,也觉得有点辛酸。 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多读书多学知识都是好事。 从大的方面来说,读书可以使人明理;从细微处俩讲,读书认字的人,可以选择的职业范围也比较广。 但不同的时代,读书和读书完全是两回事。 至少在唐朝以前,文和武是没有明显分界的,出将入相的才配叫位极人臣。 所以,那个时代但凡读书的人,功夫和兵法也都一定造诣。 如果天子需要,正在门下省批驳文书的宰相,可以立刻丢下毛笔,提着剑披挂上阵,让打谁都不带怵的; 宋代建立之后,天下开始兴起重文轻武之风。 但这个时候的读书人还是看中君子六艺的,所以这个时代的书生也算不上文弱,只是让文官打仗比较够呛; 直到元朝之前,读书这件事都和普通人没多大关系。能读书的要么就是家里有钱,要么就是出身好。 范仲淹年少时读书苦吧?一罐白粥喝一天。 但人家也不是穷苦人,是官宦之后,只是生父死得早,他不想用继父家里的钱财而已。 这样的局面一直延续到明朝建立。 明朝建立之后,真正是草根出出身的老朱同志深谙底层百姓之苦,也知道普通人唯一的上升渠道就是读书科举。 所以,老朱同志大力发展教育,把学校铺展到了天下的每一处地方,让每一个村子里的孩子都有读书的学堂。 而且,明朝读书读得好,不但能升级,还有奖学金。 村学里学得好的,能考入乡学;再往上还能考入县学、州学、府学。而且奖学金是一级比一级高。 可以说,明朝就是读书人的天堂。 当然,身体力行打天下的老朱在重视文化课的同时,也不会忘了君子六艺。 想做官,光文化课学得好,是没有用的,不能瑜、不能射的,照样把你刷下来。 而且,明朝许多官员都有自己的独特爱好,什么治病呀、算命呀、夜观星象呀…… 反正没有个特殊爱好,都不好意思和同僚交流。 真正自嘲百无一用的文弱书生,是清朝的特产。 站在清朝皇子的立场上,胤禛明白朝廷为什么要故意阉割汉人文化。 但理解并不代表认同。 当然了,作为一个对政治尚且处于懵懂阶段的不算太白来说,胤禛不认同也没什么大道理可讲,纯粹就是觉得,学生就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毕竟,我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已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神人,散入各行各业之后都做得很好很好,怎么会错呢? 凡是和我新时代教育理念相悖的,就算不是全错,也很该借鉴借鉴,反思反思。 所以胤禛才会觉得,读书明理固然好,但也的分是怎么个读法。 不过,历史的潮流都是靠大势推动的,并不是某一个人奋力一击,以一己之力就可以破除的。 胤禛很有自知之明,他并不会冒冒然逆势而为,以免搭上了自己。 但他可不是孤身一人,他在朝里有靠山。 对于这种看不惯却又无法改变的事,胤禛一般选择暂且避而不谈,只等日后他和他的兄弟们都长大了,再找机会推动。 他觉得,无论是在皇位上累死累活,死得不明不白的雍正帝;还是凤凰折翼,被大势撵入尘埃的太子;亦或是作为失败者屈辱而死的八阿哥,都不会惧怕所谓大势的。 如果能靠自己的努力推动甚至是逆转大势,胤禛觉得,他们会很感兴趣的。 这个时候,他不禁又想起了他离开江苏之前,与太子告别的时候,太子似真似假地说要造反。 可能对别人来说,亲爹当皇帝自然是比亲哥当皇帝要好。 但到了胤禛这里,怕是恰恰相反。 至少太子顺利登基的话,肯定不会像康熙摆布儿子一样,摆布他的兄弟们。 康熙固然是个很厉害的皇帝,但他少年登基,时刻处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 可以说,是自幼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康熙的多疑。 但太子就不一样了。 太子纵然经历过最深的绝望和失败,但他经历那些的时候,三观早就定型了。 只要祛除了太子心底最深的那块阴影,太子绝对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宽厚圣明之君。 那块阴影,就是康熙。 他的失败与其说是因为大阿哥,不如说是因为康熙。 而他之所以败得那么彻底,对康熙真切的孺慕之情绝对占一大部分原因。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429 首页 上一页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