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早朝大戏拉开帷幕,有不服卫景平的大臣心中暗戳戳欢喜,等着他栽。 云骁帝看了一眼卫景平:“卫爱卿,你知道这件事情吗?” 卫景平不慌不忙地说道:“回陛下,臣听说了。” 不管怎样,自乱阵脚要不得,他把“那都不是事儿”的气势先拿捏住了。 云骁帝:“卫爱卿接着说。” 他心道:快说两句堵住御史台的嘴,朕还等着散朝呢。 卫景平淡定自若地道:“武举乡试在洛阳府出了人命案,本该问责洛阳知府,臣不知这件事跟臣有什么干系,请陛下明察。” 武举是武举,用的还是先帝时的较量规则,并不是因为和人丁税挂钩才闹出了人命,既然李玉咬他一口,他就不能不较真理论一番了。 云骁帝看着御史们:“卫爱卿说的在理。” 他昨日看到李玉的奏折时,和卫景平想的一模一样。武举乡试在谁的治下出了人命,就是谁失职。 这时候,闵国公钟成手持笏板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以为李大人并无过错。” 作者有话说: 发现这期榜单少了点字数,补上。
第247章 翻盘 (一大顶“结党”的帽子给卫景平扣到头顶上了。) 卫景平瞟了他一眼, 微微抿唇,懒得反驳。 闵国公钟成见他没说话, 以为他胆怯, 气焰更嚣张了,拔高声调说道:“卫相提出的叫武举和人丁税挂钩,臣从所未闻不说,且不合祖制, 闹出了人命却反咬李大人一口, 这不妥吧。” 他女儿在后宫多年, 今年好不容易才爬到了贵妃的位子, 皇家竟抠抠搜搜的, 没给他们钟家赏赐什么好东西,打听下来说是府库今年收缴上来的税赋不如往年, 缺银子,对于后宫妃嫔的封赏便从俭了。 究其原因, 全拜卫景平提出的什么劳什子的考武举跟免除人丁税一事挂钩, 导致朝廷从各府征收上来的银子少了, 才叫钟家没从女儿荣升贵妃中捞到好处, 他怎能不气愤,说不恨卫景平都是假的。 他又想借着贵妃的势头去正通钱庄打打饥荒, 多少弄些银子补贴下府里,没想到却碰了钉子,钟成无论如何都咽不下这口气,逮着洛阳府的事情狠狠针对卫景平。 卫景平微微偏头,给柳承珏递过来个眼色, 问他:找茬儿吗? 这事儿他擅长。 柳承珏微点了下头, 用眼神询问他:想怎么办? 卫景平:我觉得洛阳知府李玉不像个好人, 要不先把弹劾他一顿,你把人抓起来审一审。 柳承珏:好啊,走起。 “陛下,”商定好,卫景平信手拈来一套说辞:“洛阳知府李大人上奏说武举乡试打死了人,这人是怎么死的,跟肇事者有没有怨仇?” 他这很“找事”的话抛出来,众公卿都沉默了。 云骁帝:“只说是乡试较量,失手打死的。” 卫景平继续说道:“陛下,按照从前武举的规矩,失手打死人那是要按照故意伤人治罪的,敢问李大人不抓犯人,上奏陛下指责臣是何意呀?” “这……”云骁帝一时语塞,武举太多年没举行过了,他不太熟悉流程和规矩。 卫景平见火候到了,又说道:“陛下,我朝武举乡试规定,双方较量时须由当地知府提前宣读36条规矩律例,其一……武秀才听完画押后方能上场,且在场的评判席精挑细选驻当地府军数十位将军坐镇……是以本朝百年来,头一次听说武举比试出人命的事,臣以为,洛阳知府办事不力……” 他当堂把武举乡试比试的36条律例不厌其详地屡条背诵出来,并一一解释清楚,字正腔圆,一气呵成。 云骁帝心中微惊:卫四记性竟好到这般田地。 他自诩在读书背诵上强过历代新科状元大才子,有九分天资,此刻也不得不说,卫四快追平他了,有八分天资吧。 柳承珏帮腔道:“陛下,卫相所说一字不差,正是我朝对于武举的规定、律例,洛阳府出了人命,知府李大人难逃其责。” “大理寺愿意赴洛阳查明此事。”他又道。 云骁帝:“查查也好。” 他是听劝的。 到这里,明眼人都看出来事情要反转了,众公卿心里头那是百感交集: 李玉这回算是引火烧身,给自己惹了一身腥臊,惹上大理寺了。 本朝最难打交道的就是大理寺,进去得扒一层皮,嘿,这个李玉恐怕没想到吧。 有人幸灾乐祸,也有人垂头丧气,看嘛,这次撼动不了卫景平半分,以后就更难了,唉承认自己不如人家吧。 一顿窃窃私语。 云骁帝被他们叽歪烦了:“那就交给大理寺查明后上奏给朕吧。” 众公卿为李玉捏了把汗。 钟成沉不住气了道:“柳大人都出来说话了?谁不知道您跟卫大人走的近,就不怕有结党之嫌吗?” 一大顶“结党”的帽子给卫景平扣到头顶上了。 “闵国公,”卫景平厉色道:“当着陛下的面说朝臣‘结党’,知道的以为您老人家忧国忧民,不知道的还以为您干过这事儿呢?下官都不知道‘结党’这两个字怎么写呢。” 说的别的行,说“结党”不行,卫家这很快要跟天子家结为亲家的,稀罕跟谁结党啊。 钟成差点被他气死:“你……” 云骁帝听了也不高兴,“结党”这事儿确实是钟成乱扣帽子了,卫家是后起之秀,可以说在京城勉强算站稳脚跟,柳家只有柳承珏一人在朝为官,柳氏名不见经传,门生故旧寥寥无几,他二人结哪门子的党? 反倒是钟家在京城里历经百年,可以算得上是高门大户了,姻亲众多,说不定还有结党的可能,比如说洛阳知府李玉和钟家有没有往来…… “钟爱卿慎言。”云骁帝面色不虞。 “是,陛下。”钟成吓得一瞬六神无主,皇帝就算一时脾气好,也不意味着大臣们可以跟他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他知趣地不敢再替李玉说话了。 “柳爱卿,”云骁帝说道:“洛阳知府李玉之前名声就不大好,借着此事,查一查也好。” 似乎是他在当太子时,就有人上折子弹劾过李玉。 时间过于久远,倒把这人给忘了。这次既然想起来了,新账旧账就一起清算吧。 有猫腻没猫腻的,查一查总是不多。 柳承珏欣然接了旨意,而后轻蔑地看了钟成一眼。 钟成偷鸡不成蚀把米,气得咬牙切齿,他脸色灰败,是他小瞧卫景平了,以为年轻就好拿捏,没想到这厮城府深,半路又杀出来个柳承珏一唱一和,叫他措手不及,唉。 卫景平后来又奏道:“去年平叛秦似时朝廷军和北衙六军的将士伤亡不少,如今京城戍军不够充裕,眼下正是需要武将之时,臣以为武举不必像科举一样三年考一次,便是各地乡试之后,就到京城来比试,陛下说呢?” 非常之时,宜行非常之举。 提到北衙六军,云骁帝微微皱眉,先帝在位时成群的纨绔子弟混迹此处,平日里疏于操练,一个个游手好闲,不堪重用。 本来北衙六军还能继续混吃等死的,奈何他登基后陆续打了两次仗,云骁帝怕了,看那群纨绔不顺眼,嫌他们当摆设,没用还得用银子养着,亏大发了。 当他们对天子来说,用处不大的时候,就意味着卷包袱滚蛋该让贤了。 因而当卫景平提出从武举之中选拔武将充实北衙六军的时候,正迎合了帝心,云骁帝说道:“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习武不像读书,武人少年时最为勇悍,不必等了,传旨下去,各府武举乡试胜出者,即可赴京考武状元。” 他拍板了。 左相邹永道了声“是”,准备散朝之后立即拟旨送往各府。 吏部侍郎杜锦成问道:“陛下,京城的主考官由谁来担任?” 这是他们吏部要操心请示的事情。 云骁帝想了想,又和众公卿商议一番,最后说定,在京城举行的武举,由太子秦衍亲自坐镇担任主考,羽林卫大将军郝胜、中郎将卫景英担任副主考,考武,由翰林院修撰谢映并编修二人,庶吉士五人出面考文……这次选拔武将的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 …… 大概过了半个月之后,到了仲秋时分,大理寺清查了洛阳知府李玉,果然这人不清白,武举乡试闹出人命的事,全由他玩忽职守所致,押到京城,判了个徙三千里的流刑,大快人心。 各地知府见状,不敢懈怠,瞪着双眼盯着武举的事,没再出差错。 十月中旬,各地的武举人陆续进京,一个个都壮志满满地期待在比试中夺魁,争夺武状元。 “二哥,”卫景平说道:“火器营能不能选拔到可靠的人才就靠你了。” 卫景英:“嗯,二哥给你办好。”他问卫景平:“你想过没有,火器营以后归属哪儿?” “我看好了北衙六军,”卫景平说道:“二哥,有件事我琢磨了许久。”他压低了声音:“北衙六军大将军一职空缺,二哥有什么想法?” 卫景英摇了摇头说道:“我暂时没把握争到这个位子。” 北衙六军的大将军一职一直由京城的高门世家的人把持,甚至是皇亲国戚,像前任姜太后的侄子姜懿,像卫家这样没有根基的,着实不敢肖想那个位子。 卫景平:“趁这次武举二哥露面的机会,慢慢留意就是了。” “老四,其实二哥没那么心急往上爬。”卫景英笑道。 卫景平玩笑道:“二哥不为高官厚禄,也要为容与打算。” 过去大半年的时间里,由于太子秦衍过于主动,让卫容与跟他“偶遇”了两三次,两孩子相处的还挺好,这门亲事成的概率很大。 也就是说,太子秦衍极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侄女婿。 他们做长辈的,焉能不为俩小辈打算。 太子秦衍十二岁了,是时候慢慢经营起自己的势力了,否则将来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拿什么作为筹码。 云骁帝现在膝下只有太子一个儿子,不意味着永远就他这么一个儿子。 该留个心眼就得留着。 只有一步一步筹谋,不动声色地强到无人能撼动,将来不管皇帝老儿生几个儿子,秦衍才能稳坐钓鱼台,谁都不怕。 卫景英笑道:“老四,你总是比旁人多想一步。” “只怕不是一时能成的事,”卫景平说道:“二哥和殿下有这个心就好了。” …… 十月下旬,清晨霜重,到了晌午却是秋阳赫赫。 武举会试在一个黄道吉日开试,大比十日,太子秦衍带着文武官员在主持比试,进行得稳稳当当的。 卫景平很是欣慰,这天他放衙后哼着小曲回家。 “你三哥来信说,他护送一名窦姓商人出海,”卫长海堵在门口,手里扬着一封信:“说船上装的是一批漆器。”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7 首页 上一页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