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一口两个饼:天女娘娘吃的这个粽子好香好香。] [二丫是谁?] [二丫一口两个饼:是我呀,我一口能吃两个饼!] [疯了,什么乡下丫头竟然也考过了,这运气也太好了吧。] [脑子不好就多看天幕:呵呵,考过了就是运气好,承认别人的优秀很难吗?] [老娘力大无穷:二丫妹子,别搭理这种人,多吃𝒸𝓎好,多吃力气才大。] [忧国忧民一书生:正是,人各有所长,但八分方过,二丫必有一定实力,并非全靠运气。] [你们取昵称,也太随意了吧。] [不然呢?学孙粲实名上网?] [好不容易可以自己取名,一板一眼太过无趣] [若我过了,我要叫‘少年当自强’,太喜欢周小郎唱的那首《少年中国说》了。] [少年当自强:正巧没想好叫什么,这个好,谢了,兄弟。] [???抢我昵称!] [天幕考试状元郎:我就说了题简单,你们还不信。] [我信了,刚才去试了一下,试试就逝世,三题结束考试。] [连错三题,你也是厉害。] [天命在我: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这个昵称。] [真敢取啊。] [他敢取,我都不敢叫。] [是那位?] [我也觉得像。] [天命在我:不是。] [听口吻不太像,那位好久没出现了,在干嘛呢。] [是考试没考过,没昵称不好意思出现吗?] [你们这么多人没昵称,都好意思对别人指指点点,天女娘娘都敢点评,我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对味了!是这个感觉!] [那您不发言是因为?(勿骂,纯疑问,介意可不回,别喷我就行)] [在想昵称。] [?] [想取一个独一无二,不普通的,万一以后天女娘娘能看见呢?] [可是天女娘娘不知道我们存在啊。] [人家都说是万一了,天幕都出现了,也不是不可能。] [我也要取一个好昵称!] …… 考试取得好成绩,薛皎心情无比飞扬,连耳机里叽里咕噜说的英语听力都更动听了。 更让人开心的是,下半程几乎没堵车,唯一堵的一次他们停下几分钟就通了,然后就一路畅行。 上午九点多出发,十来点钟上高速,加上途中休息和吃饭时间,到薛青山老家的市里,已经是下午五点多。 虽然是晚饭时间,但冬天天黑得早,五点多外面几乎黑透了,再晚不好赶路。 又开了一个多小时,从市区到村里,越往后路越窄,但国家的基建实力摆在这里,最窄的地方也是双车道,而且路很平整,不颠簸。 两个孩子都困了,脑袋歪在一起睡着了,薛皎也困,不光困,还饿,车上吃了饼干也不顶事,她如今饭量见长,吃得多饿得快。 薛青山的车子在前面领路,远远看到村子里影影幢幢的轮廓,他长舒口气,提了点精神:“要到了。” 虽然有周循帮他轮换,这一路开车也开得够呛。 [好远啊,车速这么快还开了这么久,我都看累了。] [忧国忧民一书生:天人的路修得真好,如此偏远的乡村都修这么好的路。] [终于看见田地了!] [那地里白色的是啥,一大片一大片,看着怪吓人的。] [我就知道,天人的乡村跟咱的不一样,还有这么高的楼呢。] [几层而已,不如城中几十层高楼。] [通感时长不够用:到了要吃晚饭的吧,不知道天人乡下的饭好不好吃。] [乡村贫瘠,必然没有城中吃得好。] [通过考试的人这么多,为什么不能多我一个!] 薛青山车子开进村,刚进村口,车灯照出路旁站着的人影,乍一看吓他一跳,再一看,眼都要红了。 他一脚刹车踩下去,降下车窗探出头:“妈,这么冷你站这干啥?” 薛皎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听见儿子声音才小跑过来,“我算着时间,你们要回来了。” “我们说在屋等,让小涛出来也行,妈不听,硬要自己出来。”说话的是薛皎大伯母,旁边高大健壮的男人是薛皎堂哥薛涛。 薛皎从座椅中间探出头,跟长辈打招呼,奶奶从怀里掏出个东西,从车窗递进来:“月月,给小月亮。” 老家当地的方言读“皎”这个音比较拗口,连读会很奇怪,在老家,家人长辈叫薛皎,都是叫小名,“小月亮”“月月”混着叫。 薛皎接过来,触手温热,是报纸包着的烤红薯,掀开报纸,烤红薯的甜香在车里蒸腾而出,寒冷的天气里,香得人口舌生津。 “谢谢奶奶!”薛皎抱着烤红薯,鼻子泛酸。 奶奶咧嘴一笑,拍了拍厚实的棉袄:“还有一个,给飒飒。” 薛皎又笑了:“姐姐爱吃烤红薯。” 薛涛:“先回家吧,回家再说,回家哥给你烤十个,让你吃个够。” 薛青山赶紧让老娘上车,老太太说就几步路,还是被薛皎大伯母和堂哥一起送上了车。 薛涛也上了薛青山的车,大伯母坐后面冯飒的车。 车子没开两分钟,就到了老家大门口。 薛青山老家这个村子有点儿偏,距离县城还有半个多小时车程,村里往日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青壮都外出打工了。 薛青山兄弟姐妹五个,他是老四,上头两兄一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兄弟姐妹五个除了薛青山因为早年当兵被分到宁远工作,其他几个都留在了当地,薛皎大姑嫁得也不远,当年嫁去了镇上,薛皎出生的时候就搬去了县城,如今已经在市里安家了。 薛皎大伯二伯还有小叔这些年都在县城居住发展,各家条件都还不错,也有在市里买房的,不过没怎么住,一般都是给孩子准备的。 薛皎爷爷奶奶还住在乡下村里,不是儿孙不孝顺,纯粹二老自己不愿意,他们在村里住了一辈子,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越老越不愿意离开,每回在薛皎叔伯姑姑家待不了几天就闹着要回村里。 爹娘想住在村里,各家又不差那点儿钱,兄弟姐妹们凑一凑,把老家房子重新盖起来了。 农村的房子不值钱,但当地还比较流行赚了钱回村盖房,父母比较有面子,所以别看是乡下,村里还有乡间别墅呢。 薛家的房子盖了有七八年了,当时薛青山还专门找人做了设计图,兼顾实用和美观,整整三层半,老两口住一楼,楼上给儿孙们住,虽然孩子们只在年节回来,但房间得准备上,这是老人的念想。 因此,冯飒一家跟着回来过年,别的不说,住的地方肯定不缺,过年人多也没关系,乡下的房子,卧室都大,挤一挤也能住。 薛皎下了车,先去后车接女儿,走过去就看见大伯母已经把珍儿抱下来了。 孩子的事,薛青山提前跟老家的亲戚通过气儿,因为常年不在一块儿,他跟兄弟姐妹虽然不如薛皎妈妈这边的亲戚一样亲近,关系倒也还不错,家里没有心肠特别坏的,有些小心思,也不多。 因此,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绝不会给他们难堪,大伯母抱着珍儿,亲亲热热夸孩子长得好看,跟薛皎小时候像。 珍儿刚醒,还有点儿懵,被一个陌生人抱着,要不是姨妈让她喊人,她都要挣扎了。 看见妈妈,小姑娘立刻伸手要抱。 薛皎把女儿接过来,跟爸爸妈妈一起进屋。 他们进的不是客厅,而是跟客厅连着的一个偏房,这个房间放了一个烤火炉,炉子方形的,下面可以烧柴也可以烧炭,还有个方屉可以烤东西,炉子有个烟管伸到屋子外面去,上面有个火口可以烧水,也可以架锅煮东西,或者烤点儿什么。 火口旁边的板面是金属的,也许是铁,没火口温度那么高,不小心碰到也不会烫伤,能烘个橘子、香蕉之类的,吃起来不那么凉。 这个炉子是薛皎穿越前那一年冬天,她小叔买回来的,家里人都觉得好,爷奶尤其喜欢,那一年她趁着新鲜劲儿,没少烤红薯烘板栗。 屋子里有这么个炉子暖烘烘的,唯一不好的就是有灰,屋里待久了,身上一层白灰。 这会儿大家都在这个烤火房里待着,围坐聊天,也是等薛皎一家回来。 屋里除了薛皎爷爷,还有她大姑一家,以及二伯家的堂哥薛海和他的老婆孩子,二伯夫妻俩倒是没回来,他们是做生意的,在县城卖水果,临近过年生意最好的时候,忙得走不开。 一屋子的人,进门就开始互相打招呼叫人。 眼前一切都跟在妈妈家截然不同,薛珍一点儿都不困了,原来她还有别的哥哥姐姐,好多哥哥姐姐! 但她还是最喜欢亮亮哥哥! 薛珍被妈妈放下来,跟着一起叫人,被塞了满手的糖果、零嘴,羽绒服小口袋都被塞满了。 周亮亮在车上被关了一天,下车就活泛了,看什么都稀奇,在去摸烤火炉之前,被他爸揪着耳朵拽了回来。 一般情况下,周循不爱动手,可见是真生气了。 老家亲戚太多,见的少,小时候薛皎甚至一度分不清该叫什么,但薛珍没这个烦恼,她超绝的记忆力体现在方方面面,认人脸也很在行,在妈妈和阿婆的介绍下叫了一遍,回过头再没叫错过人,长辈们稀罕坏了,都夸她跟薛皎小时候一样聪明。 薛皎脸红,她宝宝真的比她聪明多了。 “吃饭吃饭,饿坏了吧。” 因为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到,薛青山让他们先吃了,不过这会儿灶头还热着,薛皎一行人被让在烤火炉旁坐下,每人手里都塞着吃的,用亲戚们的话说,叫先垫巴一下。 大伯母、大姑已经跟着奶奶进了厨房,给薛皎他们做饭,薛皎家里虽然是她爸爸做饭比较多,但那是他在部队学的,老家还是女人在厨房忙得多,薛皎的叔叔伯伯都不做饭。 灶火留着,老家厨房大,不止一个灶头,几个人一起动手,菜和肉也都备好了,做起来容易,肉汤是现成的,在炉子上煨着。 晚上吃面,面条奶奶都擀好了,炒几个热菜再做两个面臊子,就能开饭,不过十几分钟,饭菜就上桌了。 “快来吃。”奶奶先给薛皎盛了碗汤,“羊肉汤,先喝一碗暖暖肚子,我记得月月爱吃这个,这个羊好,一点儿都不膻,炖了一下午,肉烂糊了,好吃。”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0 首页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