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现场查资料。 “行。” “月月讲得好,奶奶听得明白,爱听。”薛奶奶笑眯眯鼓励孙女。 薛皎觉得爷爷奶奶对她的滤镜八百米厚,不过她还是蛮受用的,被长辈信任的感觉。 说话间已经到了神路,这是明十三陵先导部分,薛皎一行人走得比较慢,那个旅游团在他们前面,正在讲“郑和下西洋”,从政治背景讲到意义,出航时间、航行路线,都如数家珍。 薛皎蹭人家导游的讲解,也觉得有意思,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了郑和出海的几次航线路。 但对于薛爷爷薛奶奶,甚至薛青山冯英来说,听到什么“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都会愣一下,这哪儿来着。 “郑和是哪个?这些皇帝不是姓朱吗?”薛奶奶拉着薛皎小声问。 薛皎也压低声音跟奶奶解释:“郑和不是皇帝,是一个太监,朱棣……也就是朱元璋的儿子,派他带人出海,宣扬国威。” [修今世求来生:太监也能青史留名?] [两袖清风:这什么明朝的大臣,没人了吗?竟然让一个太监领了如此重要的差事。] [青史书我:关朝中大臣什么事,分明是鸿胪寺不作为。] [宣扬国威,该外朝来拜,怎的还自己派船出海。] [就是,平白空耗人力物力,这也太不值当了。] …… “就是吹自个儿厉害?”薛爷爷评价:“朱棣这个皇帝,还挺好面儿。” 薛皎忍笑,爷爷没读过什么书,说话却一针见血。 薛青山说:“这叫‘亮肌肉’,别人知道你很强,就不敢来打你了。” 薛爷爷又有问题:“那他们咋、咋亮肌肉,带兵去打人家,打那些小国家?” “当然不能无缘无故开战。”薛皎说:“咱们国家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不会随意发起战争,郑和的船队规模特别大,航海技术也非常先进,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 “您想想,他带着一支庞大的舰队到了别的国家,把旗帜一扬……不对,明朝还没国旗,反正就是威风凛凛的往那船头一站,身后乌泱泱的全是甲胄加身的士兵,那气势是不是就出来了?那些国家一看,这大船他们造不出来,也没有这么强的士兵,没有这么好的航海技术,自个儿心里就先露怯了。” “对、对,气势很重要。”薛青山听得直点头,“这叫……叫啥来着……” “不战而屈人之兵。”顾冬阳默默接。 “对,就是这句。”他是真扛过枪的,不由感慨:“能不打仗,还是不打仗的好,要打,也不能在咱们国家境内打。” 薛奶奶:“谁家的地儿谁心疼,那地打烂了,还咋种庄稼呢。” [天女娘娘的阿奶说得真好,谁想自家住的地儿打仗啊,那一打起来,啥都没了,家人、田地、房子,都没了。] [平安是福:又不是咱想打仗,是人家要打我们。] [咱也宣扬那啥国威呢?] [也派大船?有吗?咱们国家都不许出海,而且戎、狄以及各胡部在草原上,有大船也没用。] [我说你听:谁说要用船,只要军队够强,打疼了他们,你看他们还敢不敢侵犯我朝边境。] [边军不够强吗?] [沙场点兵:边军常年缺粮缺饷,兵源也补充不足,打一回就要修整许久,刚缓口气儿,戎人又打来了,哪来的能力反攻。] [阿爹说给我买头小牛:戎人没打来,还不是要打仗,到处都是恶人。] …… 过了神路,大家重新上车出发,前往朱棣的长陵,这个皇帝刚跟爷爷奶奶讲过一点,趁热打铁。 听说是去看朱棣的皇陵,薛爷爷忍不住问:“咋不先看朱元璋的,从头一个开始啊。” 这个薛皎知道,她解释道:“奶奶,朱元璋的皇陵没在这里,在南京呢,明朝一开始的首都不在北京,而是南京,朱元璋死后自然也葬在南京,朱棣迁都到这里,之后的明朝皇帝们才把皇陵选在了这儿。” “为啥要迁都。”薛奶奶说:“南京不好吗?” 为什么要迁都?那原因可就多了,什么加强统治基础、促进南北融合、促进经济发展,还有抵御外侮,军事防御中心北移,都要结合当时的时局政治来分析。 绝大部分爷爷奶奶都是听不懂的,薛皎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话解释了一下。 果然,爷爷奶奶对什么南北融合、经济发展都不在意,只关注一点:“这个皇帝好,敢把自己放在离敌人近的地儿,守着身后的百姓,有勇气,有魄力。” [投笔从戎:原来,这就是“天子守国门”。] [天命在我:以己身为屏障,守天下苍生,此为天子!] [不是说咱们丰朝版图有很多地方跟天人国家相似吗?他们的首都在丰朝何地,南京又在何处?] [山水旅人:北京大概对应位置,在苍北地区偏北那一块儿,南京在尚京以南,江南那一片。] [苍北不是离边城很近了吗?] [非常近,苍北地区再偏北,那都快挨着边城了。] [逢考必过:‘山水’兄说得保守了,天人的首都,基本就在边城附近。] [边城……国都?老天爷,想都不敢想。] [忧国忧民一书生:天子守国门,原以为是夸张……] [沙场点兵:仔细想想,天人国家首都城外就有那什么长城,离这么近,如果不是有外敌,有什么必要在国都之外建长城呢。] [老黑:天女娘娘还说,这皇帝是个马上皇帝,很能打仗,真想见识见识,这能打仗的皇帝啥样。] [要是咱们的陛下,也能这样就好了。] [别为难陛下了。] …… 薛皎:“网络上关于明朝,有个挺有名气的说法,叫做‘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虽然不算白话,但薛爷爷薛奶奶听懂了个大概。 割地他们都晓得,早些年打仗,被抢了好些地,七子之歌谁没听过,前些年才有两地回归,如今还想着收复某省,收复失地是每个国人的执念。 和亲也晓得,打不赢了就嫁闺女过去——老两口不知道,打赢了也会和亲。 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了,女娃娃远嫁父母都不放心,古代那个时候,把女儿嫁去外族……可怜呐。 那什么不称臣、不纳贡,更是应该,凭啥给别的国家交钱。 “所以说。”薛青山忿忿道:“就应该强军,自个儿的钱不用来当军费,就等着被别人抢。” 薛皎听得直笑,薛青山问:“皎皎你笑啥,爸爸说得不对吗?” 薛皎:“您说得很对,我就是想到大家经常说,钱不用来当军费,难道去当赔款吗?” 薛青山:“年轻人都这么说?” 薛皎点头,薛青山大喜:“对,就该这么想。” [你们还强,还想咋强啊?] [我要是别的国家,我都害怕,天人国家的百姓也太好战了。] [不是我说,我真觉得天人都有点儿那个什么病……什么病来着,天女娘娘的同学说过一回。] [逢考必过:被害妄想症。] [对对,就是这个,他们总觉得别人要打他们国家,疯狂备战。] [早起上学堂:可是天女娘娘的国家,真的被打过呀,还是八个国家一起打呢,能到现在这样,很不容易吧。] [沙场点兵:真的很好奇,天人国家是怎么打赢的。] [边城一小兵:不是被害妄想症,是过往经历太惨痛,不敢忘也不能忘,血海深仇,代代铭记。] …… “那啥鸡又是什么意思?”薛爷爷好奇地问:“就是最后一句。” 薛皎解释道:“这一句一般是指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亡国之际,放弃南逃,以身殉国,自缢而亡,死前留下‘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言。” 薛爷爷薛奶奶对古代的皇帝没什么感情,听了也不过感叹一句:“这皇帝……怪可惜的。” 能说这样的话,说明心里是有百姓的,以他们的标准来看,应该算好皇帝了。 天幕下的丰朝人,却集体沉默了。 [不可能,绝不可能!] [平安是福:真有这样的皇帝吗?] [学成文武艺:天女娘娘说了,这个崇祯帝,勤恳但能力不足,做了许多愚蠢的决策。] [可他惦记着老百姓啊!] [是啊,他是皇帝,他要跑,有的是人给他替死。] [这样的皇帝,这样的王朝,咋还灭了呢?] …… 薛爷爷薛奶奶只是感慨一下也就算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百姓,谁还会怀念封建王朝。 不过听了这么一段,对明朝的好感度大大提高,对接下来的游玩也更期待了。 先到的朱棣的长陵,还以为能看见墓碑、棺材什么的,都没有,先看到的是裬恩门,进去就是个很空旷的大殿,殿内有许多粗大的柱子。 “咋没墓啊,也没棺材。”薛奶奶说。 “长陵的地宫没有开放。”薛皎解释:“之前不是跟您说,考古挖掘了一座皇陵嘛,当时技术不到位,保护的不够好,损失蛮大的,国家明文规定,除非必要,不允许主动挖掘帝陵。” 薛奶奶点头:“挺好,人都死了,让人好好躺着呗。” 大殿空旷,其实没什么好看的,薛皎指着柱子小声说:“听说这些是金丝楠木。” 听见“金丝”,已经开始觉得贵了。 刚还夸朱棣好皇帝呢,一听说用这么贵的木头修皇陵,又嫌弃他:“太浪费了,这些皇帝,都不知道俭省。” 薛皎:…… “好歹保留下来了。”薛皎只能这么说。 去看了展览的文物,有个金丝翼善冠蛮漂亮,薛爷爷听说这是古代男子戴的,多看了几眼,说古代男人这帽子,比现代的好看。 大殿里还有个来得早的旅游团,导游正在讲朱棣靖难,薛皎他们从旁边过,蹭了一点儿讲解听。 爷爷奶奶还是没听明白,又迷迷糊糊地问薛皎:“朱允文又是哪个?朱棣弟弟?他们争着当皇帝?” “不是弟弟,是侄子。”薛青山回,他看过电视剧,这个他知道:“朱允文当了皇帝,朱棣造反赢了,朱允文失踪,也说死了,朱棣就当了皇帝。”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0 首页 上一页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