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辜负有为的人,要不然雍正也不会成为“网红皇帝”。 当然,雍正的花边黑料传闻也确实挺多的。 但都不是主流,这就不必告诉他们了。 “三人办公会”中,池夏一贯是沉默的“技术支持”,这还是她头一回侃侃而谈。 胤祥有点震惊。 雍正说不清心里是个什么感受,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别开眼咳了一声:“老八的事先放放,赈灾粮发得怎么样了?” 胤祥机械地回道:“再坚持一个月是够的,昨天八哥九哥手下的那些粮商里头,已经有人按捺不住,压低了价格悄悄地往出卖粮食了。” 反正刚才已经“高谈阔论”了,如今他们有当着她的面讨论朝政,池夏也就不客气地听了。 她很好奇:“不是天天都在说国库空虚么?咱们有这么多库存粮食么?” “确实没有,”胤祥并不隐瞒:“但从有人拦车告状的时候,皇上就暗中从江南调拨了库粮,最近都陆续运到了。还让鄂尔泰这个两江总督,问江南粮商“借”了粮。” 池夏:“怎么借?” 红口白牙说借就借了? 商人们觉悟都这么高么? “你的水稻试验地起了大作用,”胤祥解释:“鄂尔泰把这些粮商弄到京城看了试验地,承诺凡是借粮给国库的,明年优先给他们新稻种。另外他们提供的粮食中,有一半给他们自行处理,让他们在京城高价售卖。” “一方面给他们赚钱,另一方面给京城那些粮商做个“引导”,好让他们忍不住跟着降价?”池夏一点就通:“那户部为什么还天天哭穷?” 雍正打开了她的食盒:“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老八沉稳,户部若是大包大揽说粮食足够赈灾,他肯定不信,天天一边哭穷一边放粮,他倒是疑心越来越深,觉得我们手里有粮,在诓他入坑。” 胤祥也道:“他们自己没底气,底下人就更收束不住了。最多再有十天,那些粮商都要急着出清库存的粮食了。” 就是打了一波勾心斗角的商业战。 看谁先沉不住气。 池夏眼睛一亮,忽然站了起来:“除了商业战,我们还可以搞舆论战啊。” 胤祥担心名声,这没有问题。 毕竟有个好名声,政策推动起来也顺畅很多。 但好名声不是靠忍让得来的,忍让只能把他们的胃口养大。 舆论是需要引导的。 池夏越想越觉得有必要:“读书人也不是都懂朝政,更何况是平民百姓。他们多数时候可能只是听别人说说,就觉得有道理了。” “与其让那些贪心不足的地主士绅胡乱编排您的是非,咱们不如自己来做这个引导言论的人。把发声的喉舌掌握在自己手中。” 雍正和胤祥都是头一回听到这个“舆论”和“喉舌”的说法。 但这个说法很形象,他们也都久经朝局的明争暗斗,一听就懂了。 池夏看雍正意有所动,想起他跟曾静隔空打嘴仗的“黑历史”,赶忙道:“不是《大义觉迷录》那样的,那是错误示范。” 他上一世被人罗织了“十大罪名”后,自己写了《大义觉迷录》来辩驳,还非要一意孤行地刊发,辟谣没成功,反倒成了别人攻击他“心虚”的武器。 雍正讪讪闭上了嘴。 池夏补充道:“舆论战,那得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 胤祥若有所悟:“类似我们明发的邸报。” 池夏点头:“对!就是邸报,但邸报只有官员能看到,我们要发一个更通俗的,只要识字就能看懂的报纸。” “为了吸引更多人看,我们还可以在报纸上发一些“皇室人物动态”、“文人墨客诗词”,甚至是连载话本故事。” “对于不识字的人,也可以让各地官府征调说书人,让他们每天定时“读报”、“讲报”。重点是,要把报纸打造成权威、官方,值得信赖的渠道。” 池夏想了想现代的报纸,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内容。 比如填字小游戏拿奖励,刊登广告实现盈利等,这些也都能在后期完善。 她一股脑地说完,忽然意识到她说的这些已经算不上是“灵光一闪”的主意,而是一个基本成熟的舆论体系了。 作为皇帝的后宫,她说得有点太多了。 一回头果然见雍正认真地看着她,带了审视的目光。 池夏心里一凛,攥紧了手指。 雍正看到她的小动作,忽地一笑:“你紧张什么?” 池夏赶紧跪了下来,不敢吭声。 雍正却问:“你说的很好,如果朕想让你来做这个“民报”的实际操纵者。你可愿意?” 四爷:我觉得你说得有理(我当年那《大义觉迷录》)…… 池夏: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你可快拉倒吧,典型错误示范)
第42章 太后训诫 池夏没想到平生头一回被人郑重其事地问“愿不愿意”是在这样的场合。 她原以为这件事肯定是要交给胤祥的,再不济,也还有庄亲王胤禄。 万万没想到雍正竟会让她来做。 在女子被诸多限制的古代,做朝廷舆论的掌控者。 她有没有这样的勇气? 饶是她觉得自己做事一贯有决断,此时也犹豫了。 不答应,她可以安安稳稳地做她的“咸鱼后宫宠妃”。 有系统奖励和她自己的理工科底子在,雍正是绝对不会亏待她的。但若是迈出了这一步,她就真真切切地踏入了朝局中。 只要这个“民报”发展起来,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个位置有多重要。 到那时,她能不能当得起这个职责?雍正又能不能顶住压力继续用她? 会不会有一天对她生疑,将她作为“弃子”抛开? 看她沉默了许久,雍正让胤祥先回去了。 他自己也说不清刚才那一瞬间的失落是因为什么。 只是微微叹了口气:“是朕让你为难了。无妨,你刚才说得很好,朕会着人慢慢去做的。” 池夏想起来那日从农庄回来,雍正挑起车帘看到炊烟四起时的笑意。 这是一个意志坚定到有执念的皇帝。 这是一个亟需改变的时代,有千千万万个二丫这样的,没有姓名的人。 她张了张嘴,刚才没敢说的话到底是说了出来:“如果是您想让我做,我想我可以试试看。” 雍正既惊又喜,亲手将她扶起来:“好,虽然现在没有办法给你许个官,但朕会全力支持伱。你在幕后,朕在台前。有多少明枪暗箭,朕都给你挡着。” 池夏嘟哝了一句:“这话听着我像个祸国妖妃似的……” 谁能知道“专宠”两三个月的人,天天在这儿打工加班呢。 翌日早朝,户部诉廉亲王指使门人破坏粮种的折子就递到了御案前。 雍正将折子发给廉亲王,要他自辩。 胤禩诚惶诚恐涕泪俱下,心里却根本没当回事,甚至把这事当个笑话说给了自家福晋听。 若这种小事都能叫人定罪到他身上,他这些年早死了十七八回了。 只是他原本想要对几个江南粮商下手,如今被点名挂了号,也只能收着点,不敢在这风口浪尖有动作了。 这些天京城几个大的酒楼客栈里,新来的说书人都在说哪个粮行价格又降了,哪个粮行没降价,但是买一袋大米送一袋苞米粒。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新种子减产的缘由,据说新种子每一株结的穗都比原本的种子多好几倍,只是因为种子被人毁坏了一部分,才会减产。 有人问起这恶毒的人是谁,说书人也只笑笑:“咱们小老百姓哪里知道天家皇子阿哥们的恩恩怨怨。” 这场价格战来回拉锯了将近一个月,胤禟那里到底是弹压不住粮商们了。 眼看江南商人从他们的八成价格一路降到他们一成的价格,基本上已经和饥荒前的粮价持平,痛痛快快地把所有粮食出掉,拍拍屁股回了江南。 粮商们刚松一口气,又有川蜀的商人押了好几船货物进了城。 等打听清楚这几船全是粮食。立刻有人回家开了粮行的大门,在门口挂起了“赈济百姓,平价出售”的招牌。 粮商们都是贴了毛比猴儿还精的人。 其余众人一看,更是纷纷跟进,生怕慢了一步高价收来的粮食就要砸在手里。 明摆着要亏钱的事谁也不肯做,再加上京城那些流言,明面上虽不提,私下里各个都赶紧赶忙还完了欠胤禟的银两,千方百计回避着跟胤禩胤禟扯上关系。 ~~~ 夏日的骄阳肆意地挥洒着热力。 从那日答应雍正要做“民报”起,池夏基本上就告别了躺平生活,每天都得到养心殿“上班”。 雍正专门给她配了两个翰林学士,一个负责政治“新闻”,一个负责诗词歌赋,文学解析。 这两人口风很紧,据说原本都是雍正自己专属的“文字秘书”。 池夏则挑了一本现代人人都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作为开篇连载故事。 第一期的民报只有两张纸,发布了两个重磅消息: 一是新皇登基,今秋将加开恩科,二是即日起,每天都会有一名太医在京城的同泰堂坐堂看诊,有需要的可以到同泰堂来就诊。 报纸在各地的驿站出售,注明了每十日发一期。 挂着“皇家发售”的名头,却仅要一文钱一张,不管是读书人还是贩夫走卒都能买。 据驿站的人回报,不少过路的行人客商都好奇地买了一份。 眼看第二期的发售时间也快到了,池夏想着要跟雍正确认第二期的“时政”,早上跟着后宫众人在太后这里应了卯就准备溜了。 然而太后今日却点名留下了皇后和她。 太后乌雅氏一贯觉得她们这些低位份的便宜儿媳妇上不得台面,是不怎么见她们的,即使见了也不太和她们说话。 留下她,多半不是什么好事。 太后没叫坐,她们也不能坐。 皇后就先上前陪了个笑脸:“皇额娘尝尝江南新贡的葡萄,听皇上说这是他们培育的新种,最是清甜。” 太后冷着脸:“你是个贤惠的,但后宫也要有后宫的规矩。” 池夏眼观鼻鼻观心,知道自己要遭。 她天天往养心殿跑,即使日常再低调,在后宫诸人眼中,也已经很不和谐了。 估计是被别人告到太后这儿了。 皇后温柔浅笑,似乎没听出太后话里的意思:“皇额娘尽可放心,诸位妹妹都是知礼的人。” 但太后显然并不想听她这些场面话,直接问池夏:“哀家听说。这位池贵人没有哪一日不往养心殿去,可有此事?” 皇后笑容不减:“皇额娘原来说的这件事,那臣妾倒是清楚其中原委。”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44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