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从背包里拿出绳子和一些布,一些厚皮塑料纸。 挖虫草的时候,人是要匍匐在地上,一点点摸索着前行的。 打个比方,就好像你的一根针掉在草丛里,想找到这根针的话,就必须将姿态放得很低,几乎是眼睛挨着地面,才可能将针找出来。 要是稍微头抬高一些,你就永远找不到针。 虫草伸出的小芽和其他小草当然有区别,但却没大到让人一眼能区分的地步。 它也就是伸出地面三四公分的样子,颜色灰蒙蒙或者黄灿灿的,埋在无数残枝百叶和小草苗里,寻找难度相当大。 所以人们每天才爬天跪地,也找不到几根出来。 就像前世,李牧羊知道有虫草的消息,已经是末班车,很多人都在一起挖,而且好挖的,比较明显的地方都已经被人挖空了。 剩下的都是一些隐藏极深,或是犄角旮旯里的小部队,找寻起来相当困难。他是辛辛苦苦找了半个月,也就找到一百多根,卖了二十多块钱。 哼 这次谁都不知道,就我先知道,我要狠狠地挖,将钱美美的赚到手。 李牧羊心里给自己打气,他警觉地看看周围,人毛都没见到一根,非常满意。 他弯腰将烂布分别缠在膝盖上,上面再绑一层塑后塑料纸,做成一个膝盖的保护装置。 这样可以避免膝盖在一整日的爬行里,逐渐被磨烂。 这也是经验的积累。 上辈子可没这个经验,结果十几天下来,膝盖被磨得不成样子,疼了很多天,几乎酿成大病。 绑好之后,他戴上帆布手套,双手合十,暗暗向菩萨做了祈祷,希望善良的菩萨保佑他能马到功成。 趴在地上,像一个在草丛里埋伏的士兵,他开始慢慢向前匍匐前行。 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旧衣服,膝盖也已经收受到保护,他已经是全副武装的战士,没有什么忌惮。 他的目标就是虫草,多多的虫草。 最好是将他的罐头瓶子塞满。 可是—— 信心归信心,真正实践起来却相当不容易,眼看着爬了十几分钟,他还是一根都没找到。 人倒是爬累了。 他一个翻身,仰躺在地面,抬头看着碧蓝色的天空。 万里无云,空气中漂浮着青草和不知名花儿的香味,山风习习,轻轻浮过他的脸庞,耳旁各种鸟儿的婉转的叫声,比电视里那些人唱歌还好听。 “万事开头难,我还没有熟悉罢了,休息一分钟,继续开干。” 李牧羊给自己打打气,稍微休息片刻,翻身继续开爬。 一路披荆斩棘,他的眼睛就像锥子一样,仔细盯着每一根伸出脑袋的小嫩芽。 忽然,一根灰蒙蒙的小家伙吸引去他的注意。 它看起来像个圆圆的小棒子,不像其他小草伸出后都会变成两瓣小小的嫩芽。 这……就是冬虫夏草。 李牧羊眼前一亮,像只蚯蚓一样,快速爬到虫草旁边,仔细确认一遍,果然没错。 这个虫草的还不小呢,看样子已经完全到了可以采摘的状态。 他从口袋里掏出小铲刀,小心翼翼地将旁边的雪和泥土挖开,将整个虫草从地里挖出来。 果然没错。 上面有大概两三公分的嫩芽,下面就是蝙蝠蛾幼虫的身体,这个嫩芽就是从它的脑袋地伸出来。 经过一个冬季的吸收,虫草菌已经彻底占据蝙蝠蛾幼虫的身体,分裂到身体里面承受不住,所以开始从里面繁衍出来,要向地面进军。 李牧羊将虫草外面的泥土轻轻抹去,就能看到金黄色的虫身,上面颜色很均匀,小疙瘩稍微偏大,这是典型的甘肃虫草特点。 算不上顶级虫草,算是虫草里的及格到优良品种。 陇东本就不是生长虫草最好的环境,能找到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呢。 李牧羊很满意,小心翼翼将虫草放进罐头瓶子,盖好盖子。 “3毛。” 他开心地笑起来。
第13章 吃吃喝喝,精神抖擞 “三毛。” “再三毛。” “又增三毛。” 日上三竿,灌木丛里不时传来李牧羊得意地笑声。 按照市场价格,一根虫草大概就是三毛左右,他每找到一根虫草,就相当于捡到三毛钱。 一早上便挖了九根,净赚两块七毛钱。 收获算是不错。 要是在工地上做小工,一天下来都赚不到两块钱。 他现在只是用了半个上午,就已经赚到做小工一天的钱,收成相当不错。 经历第一根寻找困难后,他逐渐摸出虫草喜欢生长的范围。 一般是周围有小坑,不会被风吹到,而且地面相对比较蓬松,往往旁边有小小的灌木。 只要保证这个因素,再寻找起来就变得容易很多。 基本保持十五分钟一根,一小时可以挖到四根。 今早是赶到这里的时间太晚,浪费了至少一个多小时,若是能从很早就过来,说不定现在还会多一些。 “咕咕~” 他还想一口气多挖一些呢,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咕起来。 早上出门早,也没有吃点东西垫吧垫吧,现在饿得不行了。 这里的人们吃饭是两顿制。 早上八九点吃一顿,然后下午四五点再吃一顿。 李牧羊9点才到这里,因为耽搁太多时间,便没有想着去吃饭,直接开干。 耗费很多力气后,残存在身体内的精力被消耗干净,肚子也就开始抗议起来。 他挣扎着站起身,揉揉发麻的膝盖和小腿。 连续趴了两个多小时,趴着的时候还没觉察,一旦站起身,才发现身体很难受。 没办法,只好在地里开始做起广播体操。 他记不起这是第几套,反正是在学校跟着学生们学会的。 虽然当初在学校没能干成多久的活,这个体操倒是学会了,也算是一种收获。 后来年龄大了,他越来越发现广播体操真的很不错。 几乎能锻炼到身体每个部位。 当他在城市女儿家去暂住的时候,看到小区里很多人跳那个广场舞,扭来扭去,似乎还不如广播体操带劲呢。 可惜的是,这套体操就他一个人会跳,和他同年龄的人,一个都不会,看着他跳得时候都像是看疯子,让他有种不被理解的郁闷,也觉得寂寞。 现在他身处这个山峰上,周围除了小鸟便是一些小动物,没人对他说什么风言风语,做起来自由,肆无忌惮,非常舒服。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无二三四,六二三四……” 舒服的一套做完,他觉得身体果然舒服很多,刚才的僵硬也变得舒展很多。 就是……肚子更饿了。 那就吃点东西吧。 吃完再继续好好干。 李牧羊坐在地草地上,将背包打开,从里面掏出一个毛巾包着的小包,顺便将一个外面绿漆剥落无数,形状也变得不太圆润的军用水壶拿出来。 这个水壶是当初在工地干活时一个工友送他的,人家有个当兵的哥哥,所以才会有这种水壶。 新的来了,旧的便送给了李牧羊。 李牧羊挺开心,别看这个水壶看起来不怎么好看,用起来却美滴很。 不怕漏水,还带点保温,早上灌得水,现在还温着呢。 李牧羊每次在地里干活什么的,都会用这个水壶灌满一壶水,基本就够他一个人半天喝了。 毛巾里面包的是杂粮馒头。 一种黑黄组合的奇奇怪怪颜色的粗面馒头,主要成分是荞麦面和玉米面,高粱面,糜子面还有一丢丢的米面。 反正就是个大杂烩。 唯独没有小麦。 黄土高原其实是比较适合种小麦的。 耐寒,干旱,四季分明,都很适合小麦生长。 但问题是,小麦的产量太低了。 不同于后世每一亩地可以打一千斤左右的小麦,这个年代很多地,尤其是山地,一亩地能打个四百斤都是逆天。 基本都是三百斤左右,差一些的甚至只有两百多斤。 种出来的小麦,要留下来去交公粮。 公粮只收小麦,而且还要收好小麦。如果麦粒不够爆满,或者麦粒太小,太潮,没有晒干导致发霉等等,都完全适合交公粮。 交完公粮后,一亩地里就剩不下多少小麦,如果拿来吃的话,完全不够吃。 李牧羊没办法,都是将拿小麦换别人家的荞麦,玉米或者糜子等粗粮来吃。 这样可以吃得更久一些。 但是这些粗粮各有各的问题,后世的人们偶尔吃吃还好,但要一直吃的话,很难消化,还可能便秘。 更是容易因为营养不足,导致上火,嘴里起泡,身体浮肿等等。 就以荞麦面来说吧。 后世人们都喜欢吃荞面,因为它作为一种典型的粗粮,含糖量低,可以避免摄入糖分太多导致人发胖,对于一些糖尿病之类的病人也非常有用。 可荞麦面之所以不能成为主食,是因为它也有本质的缺点。 荞麦非常难消化。 如果是脾胃不好的人,吃了荞麦后几乎无法消化,会严重伤害脾胃,严重者会腹泻等。 再以玉米来说,很多人偶尔吃下玉米,觉得还不错,但玉米面如果长期吃,对人的胃伤害也同样很大。 因为玉米面发酵效果差,所以用玉米面蒸出的馒头,总有一股酸味,严重的话还会泛呕恶心。 等等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人们做馒头的时候,喜欢将各种各样的粗粮都加入一些,做成一种杂粮馒头。 彼此抵消不良因素。 李牧羊拿出的这个东西,土话叫:“荞面梁梁”,它不是像馒头那样,一个个揉起来的小圆包,而是用刀直接剁的一块块,看起来就像个山梁的形状。 里面稍微放了一丢丢的糖精,用来遮掩荞麦面的涩味。 但这种荞面梁梁因为主要材料还是荞面,所以符合荞面的特征,不能吹风,一吹风的话,就会变得像石头一样,硬邦邦的啃不动。 这里有个俗语,说是“荞麦角角见风硬”,就是说的这个荞面梁梁,用来讽刺那些给点颜色就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 李牧羊感受下风向,背着风坐在草地上,大口吃起荞面梁梁。 一口梁梁,一口开水,吃吃喝喝,精神抖擞。
第14章 驴还有个休息功夫呢 俗话说,下雪不冷消雪冷。 因为满山坡都是雪,李牧羊身上便沾染很多,温度低的时候还好,中午暖和起来时,就开始化了。 搞得他身上湿淋淋的。 幸好他早有准备,除了身上的穿着的这件烂褂子,包里还背着一件衣服呢。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37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