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苍舒的分析有理有据,情报来源也十分可信,虽然每个字都不是萧玉吉爱听的,但她也愿意听。 可能是怕小公主又钻牛角尖,孟苍舒还不忘贴心地补充:“这一关过去了,咱们也能安稳。太子殿下你也不必担心,他只要不去做些不该做的,我并不觉得圣上会为了一个新生的婴孩便将江山社稷忘在脑后。” “我知道,只是我总觉得,兄长未必能像你我这样想。”萧玉吉自己是调理好了爱在亲情问题上钻牛角尖的毛病,但她觉得她大哥一直出于权力旋涡的中心就能处理好这个心态。 “我会让李丞雪好好劝他。他听你我的话从未有马失前蹄,想来也不是固执一意孤行的人。”孟苍舒想了想又说,“我也让萧闳带了封信去京师拜会太子,就是为这新皇子出生后,让他稳住心思,不必自乱阵脚。” 提到萧闳,萧玉吉不免眉头微蹙,倒不是因他如何,而是她实在不解事情发展至这种情况,究竟是为何:“萧内史兄妹才干德行,我钦佩又欣赏,可不知我哪里礼数不对,让萧老夫人如此介怀,这千里之外也要回去京师。” “和你没有关系的。” 孟苍舒嘴上安慰,心中也是叹息。 萧母得知公主赐下京师宅邸,又在萧婵处得知郡邸一事,以为萧闳要回京做官,分外欣喜。谁知孟苍舒早定下去郡邸做邸中郎的人是李丞雪,事情一公开,萧母大怒,竟亲自跑来质问孟苍舒,是否要在这穷乡僻壤困住她儿子一辈子。 当时场面混乱至极,萧母倒不是那般粗野妇人坐地嚎哭,振振有词掷地有声,站在堂前一句接着一句,萧闳和萧婵一起跪下哀求,她也不为所动。 这样的混乱正是发生在良川王府上,那日孟苍舒正好去拜见良川王殿下,公主自然也场,她虽能主持大局,却不好插手旁人家事,出言劝说也于事无补。她最终还是选择以威严结束这场“闹剧”。 就在这之后,萧母决意带走儿子女儿,宁可弃官不做也不受此辱,预备返回京师,萧闳人生中第一次反抗母亲,表示母亲和妹妹可以走,但是良慈郡不管是良川王殿下还是郡学,都是压在他身上的责任,他必须面对和解决,这也是他的宏愿,决不能半途而废。 母子险些因此决裂,最终折中的办法还是萧玉吉带着弟弟出面,以师礼叩请萧闳继续在王府上任教,算是再一次拿皇家的威势压住了萧老夫人的执拗。 可是无论怎么争执,萧闳也不放心年迈的母亲带着未嫁的妹妹二人上路,于是只得告假护送。 此事孟苍舒也于心有愧,提及便无奈叹息,这时候倒是萧玉吉想得开,难得替他抒理心结:“个人有个人的命,人又不能选择爹娘谁来做,有本事向上既不忤逆孝道又称心如意的人也不在少数,更有我这样眼不见心不烦的,咽下那些委屈照样过日子。萧内史也得自己解决这些事,你再操心也是他家的外人,帮不了这个忙。”她自己是如此走出来的,于是说话格外有说服力,加之萧玉吉说话做事都是爽快干脆,一番道理说出,更有快刀斩乱麻的醍醐感。 “一条路怎么走,是有不同走法,殿下说得对,人生亦如此。更何况萧闳他绝不是无能懦弱之辈,能为自己所求奋起之人,怎会沦落至随波逐流呢?”孟苍舒也长叹一声,柔柔地笑了,“只是多事之秋,我胡思乱想庸人自扰而已。” 萧玉吉感慨道:“你原来也有这样的时候,果然萧内史是你生死之交,才会让孟刺史自乱阵脚。” 谁知孟苍舒似乎是不大认同,偏过头静静看着她道: “其实,公主殿下去京师时,我也这样了好一阵才缓过来……” 就在萧玉吉的脸火烧般发烫起来的瞬间,孟苍舒又恍然大悟接上了下一句: “不过我与殿下不也是生死之交么?那这样看来,此话确实不假呀。”
第82章 “衍圣赞德, 且躬且耕……” 稚嫩的童声在高高的土坡上回荡,下方齐垄高的麦苗呈现出三月应有的崭新淡绿,代表三山五岳的各色旗帜招展开来,只是春风恼人, 分外不知今日之重, 没完没了的吹, 让良川王萧裕一边念一边呛风,读两句就要停一会儿。 这是他人生中主持的第一个春祭耕礼, 如果不出意外,以后每年的春天他都要来这么一次。 本【】朝自太祖伊始,上至皇帝, 下至乡侯,春日开耕祭礼,均要亲耕祝祭,天子有山川坛与亲耕御垄作为耕地,但其余之下皆只是在春日近地建造土坛,只不过礼数却要严格按照朝廷的规制,以示“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以及“躬耕劝农”之隆意。 而后世效仿,亦有“敬天法祖”之心意。 总算念完了萧闳走前留下的拗口祭表, 亲手将稻、黍、谷、麦、豆各一把洒向四方, 以祭天地, 又像代表着风、云、雨、雷三师一伯的纸塑叩拜, 祈求风调雨顺。 按照真正鸿胪寺所列礼表,那是还要有乐队奏《祐平章》的, 但良慈郡目前不养闲人,总不能雇一队吹白事的乐师来烘托气氛, 思前想后,孟苍舒出了个办法,他在庞绪过去部将里,找了个敲军鼓的军士,按照《祐平章》的曲谱改成单一的鼓点,就那么一声声的硬敲。 别说效果还不错,一个慢悠悠软绵绵的礼乐也听得人心潮澎湃的。 就在这激昂的鼓乐声中,良川王萧裕正了正一身繁琐的礼服行头,孤独地走下台阶,手握一个专门为他定制的小锄头,由郡内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引领,行至早已划定的一块亲耕田上,一老一小共同用力,刨开已由春风吹得松软的土地,将谷种洒下。 由此礼毕。 孟苍舒听见身旁的萧玉吉深深吸了口气,仿佛如释重负,可是她还不能接回已经晕头转向满头是汗的弟弟,因为今年仓储殷实,孟苍舒提出,在耕礼过后,可以开一耆老宴,这是不赚白不赚的美名。 萧玉吉当然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不说别的,就连她亲爹,当年抢地盘人脑袋打成狗脑袋什么都顾不上的时候,打下一个地方,就要为本地上了年纪的耆老办一次叟宴,向百姓彰显仁德和持久经营的决心。 之前顾不上是没银子和粮食,但眼下这种功夫已经可以做起来了。 三年的时间,良慈郡已经全然变了样,任谁再来看这一片土地,都会惊异于其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又有不少因躲避战乱移居外郡的良慈郡人归来,只要户籍有记载且有文牒正身,孟苍舒就会为他们重新丈量土地,分一些建材以供盖居处。他们到处是地,就是缺人,除了郡东的土地基本已被开垦外,其余几处仍是剩下不少,尤其是郡南,官道修完,孟苍舒看哪都是空空旷旷的。 耆老宴在搭起的长棚下开宴,良川王萧裕走了一圈以尽宾主之欢,可他这么顶着套礼服忙活了一个上午,此刻摇摇欲坠,勉强支撑下来后,还是由姐姐命人领着离场休息,真正要主持大局的人仍是孟苍舒。 良慈郡历经战乱,活着的老者大多福大命大,但实在凤毛麟角,倒是这两年陆续从外郡回来好些本地乡人,见到孟苍舒都纷纷前来敬酒。 “刺史大人……我本以为这辈子没命再回来看一眼故土……走的时候,这里到处兵荒马乱,多好的田地也都荒在那里,更别提有些丧尽天良的乱臣贼子,给地里埋了井盐,不让耕种,好押着没田可种的百姓上战场送死去……” 说话的老人已是古稀之年,颤颤巍巍的手里不断落下满杯酒盏中溢出的酒液,眼中亦是湿润,老人的子女左右扶持,也是朝孟苍舒拜了又拜,想替老人说话,却又被老人制止。 他继续自己说道:“那时我带着家里人跑荒去,什么都带不走,连最后的一只羊都杀了腌成肉干藏起来……结果在半路为了让搜东西的兵痞放行,只能……只能把最后的银钱和吃食都交出去,一家人饿着走过了壶岭关,九死一生,才到了灵武郡……我当时想了,这家这故土再好,我也不会再回去了!” 说罢老人泣不成声,旁的人大多有相同经历,皆以袖拭泪啜泣难平,虽不似悲鸣哀鸿遍野般震撼人心,但这细细若雨的苦痛,却教孟苍舒心头一样苦涩。他接过祝酒,知道老人还有话没有说完,便也出言安慰道:“老伯今日是替大家畅言,有想说的话不必顾忌,古人云‘天地不可欺’,我们在这里春祭便是祈求风调雨顺天地彰懿,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给天地而听的呢?” 这番话让老人更为激动,直道:“好!好……那些有欺天地的人都遭了报应,我们也该过上好日子了……” 旁的一位年轻些唯有须发稍显白迹的老人上前一步,也敬了孟苍舒一杯酒,缓缓道:“咱们祭天地,也得谢父母官。我自太苍郡一路回来,所见之处皆是沃野,所到之路无不夯实,里堠一个接着一个,越往家乡近,我越是快活……仿佛见着战乱之前的模样了……多亏孟刺史造福百姓……” 孟苍舒不敢居功,只饮下酒液,而后恭敬道:“圣上英睿,扫平六合还都于京师,安泰天下以养黎民,良慈郡今日能再现繁庶初景,也是这份太平使然。我不敢于各位尊长面前妄称德行,圣上允命于我,我也必当竭尽全力报偿,加之良慈郡百姓勤勉德沛,胜万难于危命,才有今时今日这般景象。” 庞绪和顾廉也在一旁听着,二人相视一笑,想得皆是孟苍舒这话再合适不过,又不自傲也不推诿,反倒让人人都听着舒服。 这般功力也不知他是如何炼成。 众人忙道大人过谦,一个个都聚拢来敬酒,春风料峭里,孟苍舒接过一个又一个热情的酒盏,好在大家热情,但也有其他人分担,几位老者又来谢庞绪的功绩,只说本以为他是武夫,却没想竟将郡东治理的细致安宁,原本的疑虑全都打消……诸如此类话语接连不断,庞绪竟是比孟苍舒率先不胜酒力的那个。 见大家都已尽兴,孟苍舒又请回萧玉吉,让她最终对这近百位花甲老人言说真正的惠及之语。 “我朝恩延重老,惟孝不移。圣上怀德柔仁,怜恤老幼。我等深受圣恩,自然要以衍圣德。良慈郡百姓,如家中有户籍所列花甲之年老者,皆可享有年岁恩俸。” 这是四姓之乱国家繁庶时才有的恩惠,孟苍舒曾和萧玉吉算过这笔账,良慈郡老人实在很少,不如拿每年这些银子当做慈恤之用,眼下或许看不到什么收益,但有些长期投入还是有必要的。 萧玉吉也觉这是善举,便答允下来。 众人听闻,皆感激涕零而叩拜。 耆老宴结束已是傍晚黄昏,庞绪是教人扛着回去的,倒是孟苍舒意想不到的酒量好,只是走路微微不稳,脸颊发热,不管是脑子还是舌头都还算好用,一两件急迫之事顾廉报上来时,他还能理清思路安排妥当。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1 首页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