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们嫁出去联姻了,郎君也娶了妻子,那位郎君的妻子容不下徐姨娘留下的老人跟她的人抢权柄,就想法子把这位老嬷嬷挪出了院子,小主子们都大了,没有甚么用处的老嬷嬷心灰意冷,小主子们不再需要她,她也就不再念着主子的遗愿陪着小主子们。 竹嬷嬷就挑中了她。 要竹嬷嬷来说,那个庶出的郎君夫人真是,这样积年的老嬷嬷,还是郎君生母遗留下来的,忠心能干的老嬷嬷,却要把她踢出去。要是换做她们家小娘子,肯定是舍不得动的。 但那位郎君不要黄嬷嬷,韩夫人也不敢用,毕竟是别人的人,刚好崔副统制求到府上来了,那就做个顺水人情。 黄嬷嬷虽然心灰意冷,平日总是一副古井无波的样子,但的确很能干,在她手上,桃花杏花玉簪等人的能力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 霜降自觉自己真是捡到了宝,对黄嬷嬷更加尊敬。
第136章 甚么样的本事就拿甚么样的月钱,这位老嬷嬷的月钱,霜降直接划成五两银子一个月,高出做内管家的桃花一截。 对此,大家都没有意见。黄嬷嬷能干,又有经验,桃花杏花已然是崔家这批仆役里的能干人了,可还比不上她。 桃花的目标又变换了——她希望等到自己四十多岁时,能像黄嬷嬷一样能耐。 黄嬷嬷的主子,徐小娘没的时候,最大的五小姐也不过才七岁,最小的六郎君才不到三岁,黄嬷嬷却能守着主子的遗命,把小主子们养大,看着小主子们成人。 尽管六郎君没良心,娶了妻子,就由着妻子把这位带他长大的老嬷嬷撵走,但黄嬷嬷的本事,是毋庸置疑的。 越是钟鸣鼎食,家族昌盛的贵族,庶出没娘的孩子就越是不值钱。贵族家的妾室多,孩子也就多,就算都是庶出,那有娘的和没娘的就是两样对待。小娘受宠的比起小娘不受宠的,过得也好许多。这样的人家,不仅仅是母凭子贵,更多的还是子以母贵。 他们的亲娘倒是受宠,不然也不能生下三个孩子,可再是受宠,也是她活着的时候,她死了,她的三个孩子就没了人管。嫡母并不曾苛待他们,但没有亲娘的孩子收到忽视,这多多少还是有的。 定国公有庶子十八,庶女十五。他怎么会在乎这几个没娘的孩子过得好不好?活着长大了也就算了。 定国公府只有一个,资源也就那么多,最多的资源肯定是倾斜给嫡子,这个无可厚非,但剩下的蛋糕,别的兄弟姐妹多吃一口,自己就少吃一口。 因此定国公府的姐妹们关系倒还好一点,她们只不过争取的是婚嫁对象和嫁妆而已,但那些兄弟们争的可就多了,包括婚嫁之事,包括父亲给的银钱,朝中的人脉,府里的样样资源他们都得争。关系自然就非常的紧张。 在这样的情况下,六郎君一个没了小娘的孩子,还能娶到工部营缮司郎中的嫡次女,能够做一个七品的小官,除了他自己有上进心,更多的是黄嬷嬷这个狗头军师为他谋划。 黄嬷嬷是徐小娘的贴身女使,一来就分给她,徐小娘待她好,她就决心要好好把徐小娘留下的子嗣拉扯大。 她四十多岁,也没成亲,更没有一儿半女,所有的心血都给了这三个小主子。两位嫁出去的姑奶奶们倒还念着她,逢年过节捎东西总有她的一份,可她当做亲儿子掏心掏肺对待的六郎君,却觉得她老了,没有了用处,一脚把她踢开。 女儿们在娘家能说得上话的程度有限,就是嫡女,对着能干受宠的庶子,有时也得互相客气客气。 纵使觉得弟弟做的真的很过分,可两位姑奶奶说的话,六郎君不肯听,她们也没法子。已经出嫁的姑奶奶,更不好开口要从娘家带老嬷嬷走。她们只好哭了两场,带了礼物去求嫡母,给黄嬷嬷一个颐养天年的地方。 国公夫人就把话递给了韩夫人,崔家小门小户,也没那么多来来去去弯弯绕绕的,国公府出身的老嬷嬷,别管她以前伺候谁,但国公府出来的这几个字,就足够崔家把她供起来了。 黄嬷嬷来崔家一个月,韩家两位姑奶奶——五姑奶奶和七姑奶奶,就派人来送了两回礼,看黄嬷嬷过得如何了。 她两个嫁的夫家在京都,也只是五六品的文官。在蜀州这边城,五六品算是大官,可在京都,那真是一抓一大把的。 京官不能无诏离京,她们作为当家主母也不能随便离开。但派人来瞧一瞧这位算是她们半个母亲的老嬷嬷过得如何,她们还是能办到的。 两位姑奶奶的人来了两回,黄嬷嬷的心里也好受了许多——至少五小姐和七小姐心里还有她,还念着她,这就叫黄嬷嬷心里熨帖了。 她心情好了,就愿意多教教桃花杏花,也愿意多接过许多不属于她的事情去办。 这是个闲不住的老嬷嬷,也是个瞧着刚硬,实则心地善良的老嬷嬷。 按理说,韩夫人把她送给了崔家夫人,她只是崔家夫人的老嬷嬷,只听崔夫人的吩咐,没有教导小女使们的责任,但她觉得桃花杏花都是好苗子,只不过还欠缺得多,就义务的把她们两个教起来。 但她很有分寸,她教桃花杏花,是因为她们三个如今都是一个主子的,可要是叫她去教百合,那她可就不愿意了。 虽则黄嬷嬷冷眼瞧着,自家夫人与二奶奶关系不错,可是她在大宅院里看的多了,妯娌之间今儿亲亲热热,明儿就反手捅一刀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为这这一点,黄嬷嬷也不愿意把二奶奶的人教的多么好。 霜降这胎,至少要坐满了三个月才好出去走动的。 但她惦记着大姐,隔个五天十天的,就叫人带了山上买来的野味去瞧她大姐。 去了四五次,终于带回来一个还算不错的消息——元娘的病情稳住了。金大夫给打了包票,再吃三副药,配着针灸,元娘就能下床走动,后头就只需要吃着药调养生息。 大姐的病有了好转,霜降和苏氏都高兴坏了,连饭都多吃了一碗。 严哥儿也很高兴,要回去看他娘,让朱氏给劝住了:"你娘如今身子好转了,还怕日后你们母子见面时候少了吗?你听舅妈的话,在家里多住一段日子,叫你娘安心养病,等她好了,再接你回去。你如今回去,岂不是叫你娘还得腾出心思来照看你?" 严哥儿是个懂事的小家伙,他听见舅妈这样说,甚觉有理,于是按捺住想娘的心思,乖乖在外婆家住下,等着元娘病好了把他接回去。 元娘病好了,最高兴的不是别人,是她丈夫罗云。罗云知道自己娘子这病,要是一个不好,孩子们都要成没娘的孩子。 他与元娘少年夫妻,成亲以来一直都感情不错,他也早就想好了要和元娘一块儿,相伴到老。 可元娘嫁给他这才几年,就…… 为着这个,罗云私下里红了眼圈,生怕娘子会抛下他。 如今元娘好了,他眼眶里也是润润的,又高兴又难过。 "我们有儿子,也有女儿了,日后,咱们就不生了。"罗云高兴过了,就对元娘说。 实在是元娘回回生孩子都多凶险,这一回她差点就没了。罗云实在不想失去元娘,干脆日后就不再要孩子。 元娘也确实不想生了,她还有两个孩子,若是再生育,她没法保证身体不出问题。要是她没了,孩子们怎么办呢? 于是她点点头:"好,都听你的。" 这年中秋,原说崔如松陪霜降回去的,可霜降这日日都还喝着安胎药,就没去成,只有崔如松一个人带着礼物去了,元娘病中,来的人也是大姑爷罗云。 二娘也怀着身子,去的也就苗山一个人。 导致今年沈家的中秋节过得格外冷清——苏氏和刘氏放心不下女儿,也不肯回去。 禄哥儿祥哥儿非常不高兴,姑爹许诺说中秋节带姑姑回来的,可中秋节姑姑还是没回来。 崔如松只好安慰两个小家伙:"等过段时间,你们姑姑身子好些,姑爹就派人来接你们去,在姑爹家想玩几日就玩几日,好不好?" "真的?那我们说好啦,姑爹?"祥哥儿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真的,姑爹不骗你们。等你们姑姑身子好些了,姑爹就派人来接你们。"崔如松笑着摸摸两个外侄的头。 禄哥儿虽然没说话,眼睛也亮闪闪的满是期盼。 他已经很久没见这姑姑了,他真的很想念姑姑,天天数着日子盼中秋节姑姑可以回家来。可是娘说姑姑怀了小弟弟,身体不好,不能回家来。小小的禄哥儿第一次明白了失望这个词语含义。 但是,但是姑爹说,等姑姑身体好了,就接他们去看姑姑!这可太好了!禄哥儿记着他爹爹教诲,他是他们二房的长孙,必须要稳重,所以他只是在心里偷偷的高兴,才不会像傻弟弟一样高兴的跳起来呢!
第137章 二娘比霜降月份大些,有亲娘和婆母两个老人家照顾着,才五个多月,身子就足足胖了两圈,连手指头都有了肉窝窝。 刘氏怕闺女补过了头,也时常劝她出去走动走动:"你得多活动活动,要是补得太多了,孩子重,你将来生产时候也要吃苦头的。" 二娘从前是没生育过,不过她娘的话,二娘当然要听的。 她才嫁了来不到一年,认识的女眷也有限,只好日日都去霜降那儿玩儿,姊妹两个一道逛园子,一道儿抹叶子牌。 她两个抹牌是不成的,但加上凤仙和崔如月,就恰好凑成一桌。 苏氏和刘氏两个不爱抹叶子牌,妯娌两个吃茶说话,时不时交流交流养孩子的心得。 崔如月是急性子,抹牌总是不加思索地就打出去,往往就是她输得最多。 往往霜降和凤仙两个嫂子的钱匣子还有一半呢,她就没了。 霜降就抓一把钱给她:"来来来,别噘着嘴啦,我们接着打。”凤仙见状,也抓一把钱给小姑娘。 这一把钱可不是一只手抓的,而是一双手捧着的一把,数量还是不算小的。 正打着牌呢,忽的崔平进来道:"小的给二位太太,三位奶奶,四娘子请安。" 霜降一边甩出一张牌,一边问:"怎的?可有甚么事情么?" 崔平就道:"郎主刚刚遣人来传话说,上头叫他几个出个任务去,也不知道要多少天,请您放心养着身子,他必会好好的。" 霜降听了这话,倒也不觉得不高兴。 崔如松这工作性质就是这样,上头一封军令,他就是晚上睡着了都得起来去出任务。自她怀了身子,这都两三个月没出去了,算着日子,也该他去一趟了。 她扶着腰站起来,玉簪连忙过来扶住她:"嬷嬷,你来,咱们去给他收拾点东西去罢。"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19 首页 上一页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