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姑娘真能干!” “对!就是这么弄的!” “要不是我姑娘帮忙,这木槿我得栽到啥时候!” …… 佳慧和姑姑听了都直笑。笑完了,佳慧又有点惆怅。冯小河对孩子一直很有耐心,——至少比从前的自己有耐心。可惜他们上辈子总是过得焦头烂额,他的这一面根本没机会展现出来。 光是为了辅导孩子做功课,他们就吵过不少架。偶尔他下班早,看到佳慧朝书桌前的七宝怒吼,就忍不住要让她好好说话,别冲孩子发火。但轮到他去教孩子时,他其实也会生气。一道题三遍五遍地教,这都教不会,以后上了初中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找不到工作怎么办?等他们死了她一个人怎么办…… 孩子总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大人们会为了一道题歇斯底里。幼小的他们不明白,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你以为只是倒下来一张牌,却不知道在父母心里,由这一张牌的倒塌,已经焦急地预见了一大片的坍塌,这才是让他们崩溃的原因。 而现在,佳慧看到阳光下父慈女孝的这一幕场景,非常后悔没把相机带来,最后只好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同时她也再次提醒自己,以后决不再过度关注七宝的学习成绩。她爱咋的就咋的,喜欢挖掘机不好吗?种田或种蘑菇不好吗?让她成为阳光开朗的大人,才比什么都重要。 承认自己很平凡,这并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承认自己的孩子也很平凡。活了两辈子,佳慧终于觉得,平凡也没什么不好。就像这道木槿花墙,当父母的尽量提供适合它的水土,不要揠苗助长,也别幻想木槿长大了会变牡丹,剩下的成长就交给她自己吧。毕竟,木槿也会热烈地生长,也会灿烂地绽放。
第14章 樟木箱 外婆睡了一下午,傍晚才悠悠醒转。她还是没胃口,晚上只吃了几口热气腾腾的白粥。 她对自己给大家带来的麻烦非常过意不去。佳慧扶她重新躺下时,外婆颤微微地对旁边的奶奶说:“亲家太太,叫你看笑话了。年纪大了,出趟门都给孩子们添这么大麻烦!” 奶奶坐在床边,握着她的手宽慰道:“老亲家,看您说的这是什么话!给他们添什么麻烦了?又不是谁想晕车!这一趟过来,您真是遭大罪了!” “是啊,我都不晓得自己晕车!”外婆叹气道:“以前坐摩托、坐三轮,也都还好。没想到一上那个小汽车就头疼!真是享不了福的命!” “您这是坐汽车坐少了,”奶奶很有经验的样子,“我第一回 坐那车,还不是一样!一进去就心里不快活,差点吐了。后来多坐了几回,渐渐就好了。往后让佳慧带着您,经常到市里逛逛,有个五六趟,保准就好了。” 外婆听了直摆手,“算了算了,还五六趟!一趟都坐不得了!” 佳慧和冯小河结婚这么多年,这还是两位老太太第一次见面。在进行了必要的社交后,老人们才各自歇息。晚上佳慧挨外婆睡,方便照顾老人起夜,冯小河则带着七宝,跟奶奶挤一床。如此歇了两晚,外婆才终于恢复了元气。 等外婆睡了,佳慧就抽空把相机的照片上传到电脑,稍作整理,到海角论坛注册了账号,发了一个帖子,叫作“回到乡下的那些事”,这两年论坛里很流行“****的那些事”这种标题,佳慧也不能免俗,然后,她把改造房屋、改造老家具的照片配上文字,上传了一部分。 在海角论坛发贴只是个开始,她又转手在大眼博客上注册了账号,名字就叫“七宝的乡村生活”,——这年月大家都在用电脑上网,因此时下流行的是图文并茂的长博客,叫做部落格,而且这还是各家博客群雄并起、争霸天下的年代。 谁能想到,只是区区几年之后,大眼微博就一家独大,尽享互联网经济崛起的红利? 佳慧想得倒是很开,她写博客,主要是为了记录生活,如果能顺便赚一波流量就更好。要知道,绝大多数国人都有个种田梦,前有陶渊明后有李小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是刻在很多人的骨髓里的。佳慧自己不也是这样吗?更何况她本来就是学编导的,对镜头和审美都有自己的要求,文字水准也不错。有了这几样,还愁出不来好内容吗?有了内容,又还赶上了好时机,在互联网经济刚刚崛起的当下,资本还没入场,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对前景佳慧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当然流量不流量的,那都是以后的事,现在她迫切地需要找点小钱来花花。上辈子她挣外快,主要是靠写影评,后来甚至因为发的影评比较多,还有编辑联系她出过一本书。投稿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上辈子的经验和文章拿过来直接用就是。既然是重生,总要有些额外的好处,自己抄自己的文章总没问题吧? 佳慧学的是编导专业,看电影拉片子乃是必备的学习技能。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看个几十遍,导致她活了两辈子都还印象深刻。那时为了向各种纸媒、公众号投稿,她也曾熬夜奋战、抓破头皮,现在看来,那些夜并没有白熬,这时稍加回忆,从前写过的标题和内容,甚至一些具体的句子都涌进了脑海。趁着还有印象,她赶紧地把上辈子写过的影评列了个表,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地回忆出两篇来。又上网搜索了几个编辑的投稿邮箱,把两篇文章发出去,就上床睡觉了。 这些活儿都是她晚上干的,白天他们要忙更重要的事。漫水桥的房子收拾干净后,冯小河和佳慧用三轮车一趟趟搬东西,把物流运回来的家具重新组装了起来。一楼堂屋的大厅摆放了他们过去的两组布艺沙发,浅咖色的2+3,简洁经典款不易过时,虽然用了快十年,看着仍很温馨。沙发对面是电视墙,八仙条案改成的电视柜放在那里稍嫌小,以后买个小立柜放旁边就好了。越过客厅,里面就是餐厅区,放着他们带回来的餐桌椅。桌子是可收缩的,折起来是四方小桌,拉出来后成了可坐八九人的圆桌,也能暂时满足小范围聚餐的需求了。 一楼朝南的房间,因为阳光足、通风好,是给两位老太太住的。里面现在还空空如也,只有一间房里放着佳慧亲手修补好的三门衣柜。北边的房间是客房,也暂时空着,等有了钱买点家俱摆进去,方便姑姑带苗苗住两晚。组装好的家俱大部分都放在了二楼。 二楼的大厅也是一分为二,靠后窗的地方改成了书房,放着书架和书桌,坐在书桌前,抬眼便是窗外的树林,满目皆是清凉的翠绿;靠阳台的厅里则放着七宝的玩具收纳柜、玩具桌。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看书,以后买张桌子,也能在这里写作业。南边两间房是一家三口的卧室,床和衣柜都是以前海市买的,组装好了就行。北边的那间卧室,里面砌了置物架,方便收纳各种换季衣物和棉被。 佳慧和冯小河的动手能力都很强,但也花了两三天时间,才陆陆续续把各种家具都组装好。以前的书桌和柜子大多是白色或原木色,放进现在的家里毫不违和。看到空荡荡的房间一点点摆上家具,两个人的心情都很雀跃。 他们俩的卧室是挨着书房的那一间,窗户开在南墙。趴在窗台上望出去,能看到南坡、溪流和对面的山坡。入眼是蓝天、白云。微风吹拂进来,山是绿的,水是亮的,人的眼睛仿佛都被水洗过一遍似的。 七宝的房间就在隔壁,这间房的光线更好,南墙和西墙都有窗,西墙的窗户外面就是阳台,还能看到晒谷坪、门前的大樟树,以及远处的山峰和天空。就是阳台上现在还光秃秃的。佳慧决定,以后要在那里种很多花草,七宝躺在床上,就能把每个季节的风景都尽收眼底。 外婆的身体复原后,佳慧用三轮车载着两位老人,到漫水桥的房子里参观。隔着院墙外婆就开始感慨:“好大一片菜园子,这都是你们的?” “好粗的两棵樟树!夏天乘凉怪方便的。” “好宽敞的台基,这儿就只住着咱们一家?” “后面的山怪深的,不会有什么野兽跑过来吃咱们的菜吧?” …… 在佳慧布置新家的这两天里,两位老人已经逐渐熟悉了起来,这会儿她俩手牵手,相互搀着上了半坡的台阶。在参观了明亮的厨房后,外婆对灶台、操作台面都极其满意,唯有那个厚重的长桌,她亲手摸过后,隐晦地问佳慧,怎么没刷个好看点的颜色。现在的原木色看着有点“白生白眼的”,估计不太符合她的审美。 之后,两位老人在卧室的分配问题上很是推让了一番。其实两间房大小都差不多,只不过前面的房间靠晒谷坪,多一扇窗户,光线更好。最后奶奶犟不过外婆,选了前面那间屋,又问佳慧:“啥时候去我那边搬床搬柜子啊?” 过了一天,他们拖老携幼,组团去了奶奶的老宅。过了茏山镇再往山里走十来里路,就到了奶奶住的村子。村庄在水泥路边,沿山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姑爹找人借了两辆大三轮,他和冯小河各开一辆,载着大家在老宅前停了下来。刚下车,旁边就围上来几位邻居,纷纷跟他们打招呼。晒谷坪上顿时热闹起来。 “王婆婆,怪不得这一阵都没看到您,原来到宝娟那儿去啦?” “家里来了这么多客!哟,小河也带孩子回来看奶奶啦?……” 老宅是三间大瓦房,外加厨房和烤火房。以前的大部分春节,佳慧和冯小河都是在这个小山村度过的,对房里的布置都很熟悉。堂屋左右各有一间卧室,里面的床和衣柜都是冯小河工作后陆续添置的,不算旧,正好搬过去给两位老人用。还有什么小方桌、木椅和条凳,但凡在新家用得上的,都装上拖过去。几位乡邻也过来搭手帮忙,边抬家具边热情洋溢地打听情况。 “这是要搬去小河家住?小河,你们的房子修在哪里……” “听说你们接了胡春平的香菇厂?城里工作就那么不要啦?可惜了的……” “王婆婆,孙媳妇亲自接您去享福,还是您命好哦……” 家具太多,两辆车放不下,姑爹和冯小河便先跑了一趟。邻居们渐渐散了,奶奶她们便进屋去收拾衣服被褥。佳慧熟门熟路地朝屋后走,七宝和苗苗两个小尾巴紧缀在后面。他们在杂物间门口停下来,佳慧推开门,两个小脑袋便探进去。 “好黑!” “哇!蜘蛛!” 两个小女孩惊叫着跳到旁边,又相对着哈哈大笑。佳慧进了门,就见里面靠墙摆着些旧木板、老木头,她搜索了一圈,在墙角看到了落满灰尘的两个樟木箱。 “苗儿,帮大妈拿块抹布来!”她蹲在箱子旁边喊。 苗苗清脆地应了一声,外面叭嗒叭嗒响的一连串脚步声远了,不一会儿又近了,苗苗跑进来,把抹布递给她,“大妈,给!”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71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