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才送暑汤去,皇上可饮过了?” 如今天气越来越热,李嘉颜午歇起来,有个习惯就是要饮些醒神的暑汤。 几乎都是杨婉让自己的丫头在熬。 如月看杨婉额头上出了细汗,用手帕擦拭后,拿起圆扇为她扇风。 “汪公公说,皇上今日有要事商议。不让奴婢进去打扰,暑汤是他提进去的。” “不过奴婢回来时,在长乐宫外,遇到了齐大人。” 杨婉拿针的手一顿,抬眸问道:“齐大人怎么了?” “回娘娘,齐大人看着身子不好,不但人看起来有些憔悴,眼神也不如往日有光。” 杨婉轻声说道:“你呀,齐大人身上丁点变化,你都发现得了。” “你那点心思,本宫早看出来了。行了,想了也是白想。” 如月脸一红,嗫嚅道:“奴婢才没想了,娘娘又误会人家。” 杨婉看她那委屈样,忍不住呵呵地笑出了声。 笑声停下后,她一脸疑惑,心中愈发好奇。 皇上究竟要和齐思远说什么事,这么隐秘,居然连她的人都不能听。 长乐宫中,李嘉颜屏退其他内侍,只留汪德海。 与齐思远正在商议,他的另一个新政,复兴桑蚕。 “父皇在时颁过政令,十年之内,中土一带的良田是不能改种其他作物。” “目的,就是遏制私人栽种蚕桑。” “还有十多日,李鸣玉就要回朝了。” “只怕他一上朝,朕的计划,又将折戟于此。” 殿下的齐思远神色平静,仔细聆听着。 这些困境,是先皇遗留下来的问题,他如何不知。 而且早在回京前,他已经着手布局了。 齐思远不紧不慢,抬手说道:“皇上不必忧心,臣已想好了对策。” “齐头并进,方才解决掉皇上挂心之事。” 他神色沉稳,神色温和,“皇上不用避着李阁老,反而还会让他提前归朝。” 李嘉颜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也来了兴趣,眼含期待问道:“思远,快说说你的办法。” “抬价引起众怒,把南苑和百濮的丝商赶出大兖。” 五年前大兖的粮食紧缺后,先皇便下令废桑改田,而且期限定为十年。 这五年内,南苑和百濮两国的丝商,在大兖赚得盆满钵满。 间接地充实了两国的国库。 还要等五年,那便等到两国强大,联合其他大国来进攻大兖。 当年先皇也是缺粮缺怕了,根本没有细算这笔账。 他笃定南苑和百濮两个邻邦的弹丸小国,掀不起多大风浪。 他就是忽略了一点,国虽小赚满了他们的腰包,也养大了他们的胃口和野心。 李嘉颜眼眸一亮,大笑道:“此法甚好。” 而后目光一黯,又为难起来,“可父皇帝的期限为十年,这一点如何让内阁点头。” “朕才登基不到一年,就擅自更改父皇的政令,让满朝众臣和百姓该如何看我。” 人人都称李嘉颜为仁君,年号也改为至仁。 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他即便内心再想复推桑蚕,也是不会下诏的。 如今李嘉颜就想找个合适的理由,能堵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可先帝已驾崩半年了,也不能再开口说话。 正在李嘉颜一筹莫展之时。 齐思远气定神闲,回道:“回皇上,先皇虽不能明说,却给了暗示,他支持陛下复桑蚕的新政。” 李嘉颜愣住,而后神色凝重,训斥道:“思远,不可胡说。父皇从未改过此政令,哪里来的暗示。” 齐思远嘴角微微扬起,从容说道:“回皇上,先帝的陵墓周围遍生幼桑,这便是暗示。”
第77章 李嘉颜双目瞪大, 眼底快速闪过震惊和激动。 齐思远继续说道:“臣,有一日到宗正寺办差时,听人提起。” “臣本不信, 皇陵这种尊贵之地,只会生出松柏此类的庄重常青乔木。” “然而, 臣亲自到先帝的陵墓去查看才知, 宗正寺的人所言非虚。” “先帝皇陵周围遍布桑木。” “据守皇陵的人告知,自从去年先帝入皇陵后, 就陆陆续续长出。如今半年过去, 已长成纤细柔软的幼桑。” “臣不懂玄黄之术, 皇上可以让钦天监的官吏们再去查看一番。” 齐思远说得如此明白。 李嘉颜当然要接招, 神色兴奋, “此乃天意, 天意也!” “既然父皇在天之灵给了朕一条明路, 朕如何会错过。” “思远, 你说得对, 这就是父皇给朕的暗示, 给朝中众臣和百姓的暗示。” 大兖往日就是种桑蚕大国, 尤其中土一带, 冀州、青州 、榆阳、江南和蜀地一带。都盛产农桑。 那时大兖的生丝丰产, 虽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平常布料, 却价格公允。 远销番邦, 堪称佳品。 只因大兖与北戎和西凉两国大战后, 大兖粮食短缺。 先帝才草率地做了如此决定。 李嘉颜作为一名仁君, 御极不到一年。 当然不会让人非议他篡改先帝政令, 有违孝道。 此时有了这个理由,任凭谁也不会私下, 妄议他这个天子的不是了。 大兖复兴桑蚕迫在眉睫,否则每年都有一笔丰厚的银子,将会流向两个弹丸之国以及其他番邦。 等是等不来,大兖也等不起。 那么制造一个便是,自先帝葬入皇陵后。 齐思远便暗中让人栽种了桑苗,等守陵的人发现时,幼苗已长得生机勃勃翠色欲滴。 他们是不敢妄动皇陵的幼苗。 而且齐思远也派人时常照看着,等的就是这一日。 李嘉颜在国事上遇到难事时,总会第一个找到齐思远。 这也成了他多年的习惯。 齐思远不负他的期望,也没让他失望过。 办法有了,接下来便是推下。 先搅乱外番的生丝市场。 李嘉颜吩咐汪德海宣皇城使孙少语。 后面的事齐思远也不便旁听,“皇上,臣还有事,先行告退。” 李嘉颜看齐思远气色不好,甚至还时不时地轻咳几声。 问道:“思远,你身子怎么了?” “这几日,朕瞧你不对。韩云去宣张太医,就到这长乐宫来。” 齐思远知道自己的病根,他可不想被太医瞧出忧伤成疾,跪求道:“陛下龙恩,臣不胜感激。” “臣并无大碍,只是那日不小心受了风寒。臣在府上请了大夫,每日都在饮汤药。” “万不敢因自己的小事,耽误了皇上的大计。” 此时,孙少语已在殿外等候。 此事不止在京城实行,还有重要的郡县,都需周密地安排。 的确马虎不得。 “即使如此,你先退下,若是朕看你几日不曾好转。” “那朕就让太医去你府上。” 齐思远微微低头,眼中快速闪过一丝忧伤,慢慢退出了大殿。 他缓缓走在宽敞的宫道上,无论他回眸多少次,身后都不会再有他熟悉的脚步声了。 齐思远也看到了阮娇娇的决心,他不甘心又能如何? 只能强逼自己回到没有她的日子,哪怕再难他也要忍着。 也因那日从书院回来淋了雨,染上了风寒。 汤药每日都在饮,就是不见好。 大夫的原话便是,肝气郁结需静心调养,不然饮太多的汤药都无济于事。 晌午后,朝堂之上也传开了,先帝爷在天之灵的暗示复桑蚕。 而后是京城的大街小巷,听说南苑和百濮生丝又要涨价,引起大兖臣民众怒。 次日早朝,朝中大部分官员上奏,赶出南苑和百濮的生丝商,复大兖桑蚕。 内阁们极力反对,说事情太过巧合,其中必定有人暗中作梗。 而支持复兴桑蚕的官员辩驳道:“作梗又如何,那也是为了我大兖好。” “难道,你们还想看南苑和百濮在大兖继续嚣张下去吗?” 这时,内阁次辅礼部尚书冯翔久把笏板一抬,又说道:“大兖的太仓空缺,还不到复桑蚕的时候。” 给事中宁松一听,当着皇上和群臣的面,仔细翻阅起来太仓粮食入库的记录。 最后总结一句话,太仓粮储明年便可回满。 而他手上的另一摞账本,则是每年两国以及其他外邦,在大兖所赚的生丝银两。 通过直观的数据,反对的声音就更多了。 这一点户部尚书秦文新心中有数,作为李鸣玉最为看重的内阁次辅。 在此事上他心中比谁都清楚,并没出声反对。 就礼部尚书冯翔久和刑部尚书涂致伟的声音最大。 继而他们在六部的门生,也开始出声附和。 看内阁这帮人不松口,工部尚书文濯说道:“如今先帝爷都给了我们兴桑蚕的暗示。陛下圣德至孝先帝,难不成尔等想忤逆陛下。” 李嘉颜坐于高堂龙椅上,也不阻止,默默听着众臣你来我往的争辩。 齐思远立在钟尚书身后,他前后左右的官员都发表了看法,就他一言不发。 刑部尚书涂致伟回道:“臣等断不敢忤逆陛下,此事实乃无稽之谈,断不可相信。” 宁松嗤笑道:“钦天监占卜你不信。那为何,涂尚书家长子大婚,还提前请钦天监的徐监正选个黄道吉日。” “既然是无稽之谈,那涂尚书何不自己挑个日子,还能省下酒菜银子。” 下面部分群臣只能捂着偷笑。 看涂致伟吃瘪。 涂致伟气得吹胡子瞪眼,“你……” 就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时,内堂公公大声宣道李阁老回朝。 肃穆而立的群臣们,纷纷让出一条道来。 李明玉一身紫袍缓缓而来。 来到广和殿中,他神色庄重,双膝跪地双手伏地,额头紧紧贴在地面上,向李嘉颜行跪礼高呼万岁。 “爱卿平身,你回来得正是时候,说说你的看法吧。” 此事闹得如此地步,就算朝中不赶走外商,只怕大兖的臣民们短时间也是不会再采买。 李嘉颜让李鸣玉提前回朝,就是要他来收拾,自己令人搅浑的烂摊子。 跟了他一个台阶下,李鸣玉也只能顺势而为。 天子让他提前回朝,这份盛恩,他只有默默接受。 “回皇上,既然外商如此不识抬举,先帝爷又给了暗示,臣也主张复桑蚕。” 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两人,虽心中有些失望,却也能理解此时的李鸣玉是没得选的。 低垂着脑袋不再反对。 李嘉颜就等他这句话,从龙椅上起身,哈哈大笑道:“好,朕便顺应天命和民意。” “汪德海传召下去,从即刻起,大兖再次恢复桑蚕的政令。”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03 首页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