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羲元赞赏道:“三妹妹的耿耿忠心是会受到回报的。”她指着台下空缺的位置,告诉两个妹妹:“你们现在的位置虽然尊贵,却不能一展才华,何不去挑选一个心怡位置?” 姬姝与姬娴插手谢恩:“妾等谢过太女殿下。” 前者走到国子监祭酒的位置,谢祭酒已经死去,他的亲人早早与之义绝,考虑到谢川,姬羲元没有再牵连其他人。 后者站在兵部尚书身后,这是前夫父亲的兵部侍郎。 姬羲元满意点头,“那剩下的,就是越王府了。诸位认为应该如何啊?” 百官中有胆的都死了,没胆的也生不出胆子来,只能俯首:“请太女殿下裁决。”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为了日后少一些麻烦,理当斩草除根。 史书中的例子太多,每一个血淋淋的教训,都是人命堆成的。 可惜的是,姬羲元还要顾及背后的皇帝。 因此,她叹了一口气,说起与越王的往事:“四弟年幼时聪慧可人,对待我这个长姊恭谨有礼、亲近有加,我们姊弟落得如此结局,都是旁人从中挑拨的缘故。那些真正的恶人都已经身死,我不舍得再牵累四弟的孩子,就此作罢吧。” 姬羲元感慨万千,心底浮现许多姬羲庭曾经的好来。 老太后说的总是没错,或许她也该留一张姬羲庭的画像,不然要不了几年,就该忘记他的模样了。 周明芹站出来,“请殿下听妾一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越王所犯,乃是谋逆大罪。若不对其子嗣有所处置,后人效仿之,便是源源不绝的祸患。” 姬羲元又是一叹,酌情道:“既如此,那便从皇室玉碟中削去越王的四个男嗣,封县公爵,送往掖庭局教养。越王妃陈氏大义,不予牵累。允许陈氏与罪人义绝归家,加封国夫人。其余孺人、媵之流,随其心意,或是放归,或是留居掖庭。” 说到此处,姬羲元问冬花,“我记得,越王次女仿佛还未有大名?” 冬花肯定道:“回殿下,小王女尚未取名。” 姬羲元笑道:“长女叫若木,木生赤华,那次女就叫赤华吧。二者并为郡公主,今后就交由东宫抚养吧。”言语间,已然视之为亲女。 大清算直到夜幕降临将将结束,朝中受牵连者无数。 宣政殿的尸骨,排列齐整。 禁军快速地进出鼎都各坊,哭声此起彼伏。 东市与西市早早闭市,刑场的人一批换一批,掖庭局中多了四位公子,以及大量的官眷。 大周立国至今,科举推行已有近两百年,民风尚学,能人学士数不胜数。 即使一代代皇帝削弱世家门阀,但是世家高门控制的官职数目依旧极为可怕,真正出自寒门的士人十不足一。 登记在册但未授官的进士、流离在官场之外的名士、困在丈夫影子里的能干夫人、曾经放出宫去的女官……形形色色的人在三个月中大批地被召入鼎都。 太女暂理朝政,选拔人才的事宜由皇帝亲自接手。 泱泱大周,从未缺过人才。他们如石子一般暂时填充空缺,在流水的冲刷下,真正的宝石会留下,粗陋的瓦砾会随水而逝,下一刻又会有石子补充。 又半年,皇帝病愈,太女将权柄双手奉还。 姬羲元在问过陈姰之后,将陈姰的功劳宣扬出去,称她为更胜于其父的忠烈之女。 男人震惊于陈姰的心狠手辣,一个女人,如果忠心的不是丈夫,做丈夫的人睡觉也不能安稳。 女人敬佩她对姬羲元的忠心与手段,陈姰凭借自己的手段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姬羲元手下的得力干将,孩子又是日后有力的皇位继承人。 勿论女男,能年纪轻轻站在高位前程似锦,谁不艳羡。 经此一事,鼎都中的婚嫁风气为之一偃。 没有哪个男人不害怕娶进家门的是类似陈姰一般忠心不二的女人。 清平二十五年末,太女姬羲元上书《姓氏令》,皇帝朱笔批准。 ——即日起,家中独女、女户、有爵位功名在身的女人,可不婚、不嫁,后嗣不论生父,一概随母姓。为区别人之母父,改去户籍惯例,将姓氏分开,随母者称姓,随父者称氏。 ——为繁茂子嗣,宗室女子,不问丈夫出身来历,其后嗣姓氏必为姬姓。 其制沿用数千年,后人将大周皇族女子简称为姬氏女。 作者有话说: 正文完 后面还有一章番外……被我快乐的文案骗进来的读者们,最后才看见和亲故事。 和前期比起来,后期的进展特别快,这是我没能把握好节奏的缘故,第一本书,马上就要结束啦,谢谢大家愿意追更,没有你们我真的很难坚持下来。(鞠躬) 这本书的开头是我早年写成的片段,也可以称之为练手之作。或者说,这本书就是我另一本小说的前传啦。 在经历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是很有信心,所以那一本书,我要将她留到明年的七月。 接下来两个月我要认真备考一些工作需要的证书,毕竟……这本书可怜的收益让我认清自己没有靠写作吃饭的实力。(没有其他意思,看到这里的宝贝们千万不要出于同情给我打赏啊啊啊啊,虽然这本书每天的收入还不够让我买早餐,但我(暂时)衣食无忧。) 总之,出于以上的原因,盖亚那一本,我会在圣诞节开。希腊神的故事在希伯来神话的节日开始,嘿嘿嘿。 最后,还是谢谢大家啦。
第113章 番外 清平三十五年,幽居深宫的老太后偶染风寒,在高热中离世。 享年八十八岁。 老太后活着时就已经是一个死人,属于她的葬礼早在三十五年前就已经办过。现在的她只能秘密下葬,悄无声息地躺在准备几十年的棺椁中,在夜色的遮掩中进入为她空出的位置。 这是皇帝的决定。 为了老太后的葬礼,姬羲元头一次与母亲产生分歧,小小的争论发展成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姬羲元做了十年的太子,众望所归,各方面都处于最巅峰的状态,而皇帝已经是一个年逾六十的老人了。 宫变一事,一回生两回熟,姬羲元坦然地从母亲手里接过权柄,为自己加冕。 她没有弑母,将皇帝尊位太上皇,移居兴庆宫。 这一年,姬羲元三十九岁。 永昌元年,万国来朝,祝贺新皇登基。 周边诸国之中,唯有回鹘、扶桑、新罗三国也是女国主在位,姬羲元亲自设宴,颇为亲切地接待了各国的使臣。 诸位使臣中,最特殊的是一位来自九黎的使臣。 闵明月打服了九黎,在考察当地的情况后,她没有选择占领九黎的土地。她给姬羲元的军报中,提到九黎艰难的民生与游牧习俗,认为这个地方并不适合立刻归化。姬羲元相信她的判断,令她暂时驻守边境,等候九黎的反应。 九黎自知不敌,派出使臣前来大周,表示今后会奉大周为主。 姬羲元欣然接受了九黎的国书。 令人意外的是,在见识到大周的繁华后,使臣代替自己的国主提出和亲的请求。 他说:“从今往后,我们的国主会像女婿子侄一样恭敬地对待陛下。” “朕并不缺少女婿,也不需要子侄。朕的公主们才是最尊贵珍惜的宝物。”姬羲元用最通俗的语言向他解释。念在他来自蛮夷不通礼仪,没有治他得罪。 这些年里,姬羲元没有生育,膝下除了从越王处过继的两个女儿以外,再有的就是宣仪公主所生的幼女。 最年长的姬若木已经十九岁,而最小的姬安歌才七岁。 统共三个女儿,姬羲元是哪个也舍不得的。 她拒绝了使臣,却认真考虑起和亲的事情。 九黎的使臣提醒了她,掖庭中还有四个长大成人的公子。 他们被剥夺了姓名,生活在无人记挂的角落。虽然衣食无忧,受到的教育却与一般宫人没什么不同。 姊妹们习文学武的时候,他们得到宫教博士的教导,学了一本《诗经》,其他的尽是琴棋书画与仪态礼仪。 四人具长成修眉俊目的好模样,或卧或立,美景如画。 实际上,半点正经的东西也没有学过。 姬羲元不准备为自己养出一群祸害来,即使需要鱼饵,四个也太多,留一个就够了。 养都养大了,就这么杀掉,似乎有些太可惜。眼下正好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姬羲元召见三个女儿、四个侄子以及寄养在宫中的闵明月的长女闵玄鸣。 八个孩子都不小了,对彼此的处境与隔阂也知之甚深。 一方是万千宠爱中长大的皇女,一方是被戏称为公子默默无闻混迹于宫人中的无名人。 即使是双生兄妹,姬若木与兄长之间也有无法跨越的天堑。 姬羲元无视双方的眉眼官司,和蔼可亲地让他们都坐下,先是关心她们的衣食健康,而后进入正题:“今天叫你们来,是要从你们之中选出三个人和亲诸国。” “和亲?陛下不是已经拒绝了吗?公主们怎么能和亲他国?”闵玄鸣的母亲远在边疆不能照料,为了补偿,她在宫中就得到了姬羲元最多的关注,故而言辞最大胆直接。 “当然不是公主和亲,公子和亲也是我朝的惯例了。”姬羲元爱极了这个淘气的孩子,让她坐到自己跟前,牵着她的手教她看向侄子的方向,笑问:“朕的阿鸣也十岁了,再过几年也到了说亲的时候。你瞧瞧,四个表兄你最喜欢哪一个?” 公子们纷纷低头,不敢与姬羲元对视。 于他们而言,能离开掖庭就是天恩浩荡,至于和亲与否,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 闵玄鸣打量四人,认真地说:“我要最貌美的,中间那个最合我心意。” 孩子气的话,让姬羲元想起幼年的自己,不由笑道:“好,那就留下老二,赐姓名姬若水。其余人下去准备,参加今夜的夜宴。” 大公子咬紧牙关,与弟弟们谢恩退出金龙殿。 他被贬入掖庭之前已九岁,清晰地记得自己的姓名是姬若水,现在却成了二弟的。 多么讽刺。 皇长女姬若木向前两步,想为孪生兄长求情,还未开口就被妹妹姬赤华拉住手臂。 姬赤华低声提点:“二郎身有暗疾,本就该多一些关照。” 如果不是阴差阳错,二郎也能同她们一样安享荣华,而不是半男不女的活着。 姬若木最后的力气消散在这句话中,陛下不是无的放矢之人,她特地把阴阳人二郎留下自有用意。 她们受恩于陛下,不该得寸进尺。 第二日的朝会上,姬羲元含笑向百官宣布:“公子们无功无名,却受百姓供奉锦衣玉食地长大,合该为了边疆安定和亲诸国。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想来,爱卿们也会乐于成全孩子们的一番心意吧。”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5 首页 上一页 92 93 94 9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