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地方上的读书人保持不说坏话的程度,柴氏这些人家在舆论上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只不过就算想到了这一点,靠地方豪强自己也办不来这件事——地方豪强的名声不好,在士林也没有什么人脉,而现在的读书人又普遍讲究一个‘气节’‘风骨’!真要是地方豪强主导的教育产业,别说是招生了,怕是临像样的老师都请不来。 而现在许盈来主导这件事,长城县本地的豪强看到了‘搭便车’的机会! “你们倒是耳聪目明,此事才传出来就知道了。”虞恕摇了摇头。他话是这么说,话中却没有任何拒绝的意思。许盈为什么授意他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就是为了调动这些豪强的积极性,好到时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啊! 虽然一座书院总得有自己的稳定财源,完全依靠捐款活着是不稳定的!但在创立之初需要的财力甚多,总需要外界帮助——他自己可以出一部分,但不好全部由他买单。一来,真的这样做了,落到有心人眼里只怕会说许盈是在花钱‘买政绩’。 二来,也是更重要的,许盈需要柴氏等地方豪强保持参与感!只有他们都花了钱了,成为‘自己人’了,才能让保证书院在长城县真正扎根! 虞恕理解了这点,所以对于本地豪强提供帮助并未拒绝。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都要,在‘捐款捐物’这件事上还是存在门槛的,这是为了防止某些人仗着捐了钱就提一些过分要求。也是为了保持书院的‘逼格’,真的任这些豪强予取予求了就能让这些豪强心满意足? 如果这样想就太天真了! 舔狗舔到最后只能一无所有!书院如果成了豪强随手就可以搓扁揉圆的玩具,那对他们也就没什么吸引力了。他们会觉得这东西很低端,就和他们平常花钱就可以得到的其他玩意儿差不多。 如果书院保持高冷,不是什么钱都收,看着就很有规矩,这就不同了!这只会让豪强们觉得投资这样的存在才是真正的投资教育业,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收获——此时的豪强并不傻,但他们所处的尴尬位置让他们在这类事上既无多少认识,也没有多少发言权。
第275章 豪强们对书院的热情很足,即使是对此有一定预估的许盈都很意外。 还在预备阶段的书院陆陆续续收到了各种捐赠,比如说柴氏就送了一座城中大宅给书院做教学场所。而这座大宅旁边的宅子也属于本地一个豪强,这家人听说书院还要建藏书阁,便把自己这座宅子也拿了出来。 另外,听说许盈打算将自己那座茶园捐出来,将来茶园所得可以成为书院维持经营所需。这些平常一毛不拔的豪强人家也是一反常态的大方,纷纷解囊相助。大家凑了凑,应是在成片田地不多的长城县凑出了一片整地,大约八百亩,全是给书院经营所用,日后就是书院‘院产’了! 另外,还有直接给人、给钱的,比如柴家宅子要改成书院,虽然不用大改,但需要动的地方总是有的,总需要用人。而花钱的地方就更多的,不说老师来了之后要给薪俸,学生来了要给补贴,就算是前期准备阶段,也得花钱填满藏书阁。 一些大路货的图书直接就可以购到,因为有印刷术的关系,价格也不贵。但这之外的书籍就只能用老办法手抄了——这些书籍相对而言没那么大众,销售量有限,又或者在印刷作坊那里排不上队,手抄依旧是唯一的选择。 想要手抄出填满藏书阁的书籍,必然要花不少钱...而且真要说的话,花钱可以说是其中最简单的事。如果没有许盈的面子、许家的面子,到时候从各处抄来这些书籍,那也是难如登天! 如今能藏书的都是什么人家?就算是其中开明的人家,不介意自家书籍被其他人抄录,其门槛也不是谁都能迈的! 最简单的例子,和这些人家没有交往的话,上门拜见,说不定阍人都不会报信上去! 和虞恕一起清点捐助的于主簿看到琳琅满目的财物就‘啧啧’叹道:“这些人家平日吝啬极了,县中有什么事令他们相助,还总是推三阻四。如今要办书院就如此上心,也不知是该赞他们,还是该骂他们了。” “还真是关心‘教化’啊!” 于主簿当然不觉得这些豪强是真的关心教化,都是千年的狐狸精,无利不起早呢! 对于 于主簿这个说法,虞恕是赞同的,不过他有一说一,道:“固然如此,不过,若此事不是令长倡导,怕是这些人不能这样割肉。” 这不是虞恕在拍许盈马屁,此时许盈人不在,也没有许盈的心腹在场,他拍马屁是毫无意义的!这就是他的真话! 豪强们确实很想投资教育业,但也不是谁来搞这个大家都这样积极的——之前许盈和长城县本地豪强们对峙过,关系非常微妙,直到将豪强们压服了,大家这才能坐下来‘好好谈’。按照道理来说,豪强对许盈应该没什么好印象才对。 事实也是如此,豪强们提起许盈不说咬牙切齿,也是心里不爽的。 但就是这样,具体到开办书院这件事,豪强们又很相信许盈,换个人来绝对达不到相同的效果——经过之前的事,再加上最近打交道,豪强们一边不喜欢许盈,一边却也相信了他真的是那种立志为普通百姓谋福祉的官员。 这种官员在此时很少,甚至成为了某种‘亚文化’。这种情况下,大家看这种官员,表面上有各种美誉,实际内心是要笑的。有的人觉得他们虚伪,有的人则是觉得他们愚蠢! 这就和许盈上辈子时有人说自己的理想是‘拯救世界,拯救全人类’一样,如果是开玩笑说说,大家笑过也就算了。但如果是认真说,那就未免会引来侧目,觉得此人太过虚伪了。 许盈如此,落到很多人眼里,只当他是天之骄子,从小就是世家大族出身的贵公子,又天资惊人、人物风采动天下,如此的顺风顺水,让他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是真的打算活成书上圣君子模样了,而让人觉得可气的是,他还真有可能做到! 这厮真好命——大家一边这样腹诽,一边也对许盈生出了这个年月难得的信任。 长城县的豪强们和许盈相处的一般般是真的,讨厌他的人也大有人在,但在这种有利于百姓、有利于教化的事情上相信许盈也是真的! 虞恕觉得这种奇怪的心态,可能柴氏为首的本地豪强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准备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时,许盈又找来了余范,和他说明了自己打算在书院中推行三舍制和寄宿制——三舍 制是宋代太学才有的先进经验,将学生分为了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根据平常的表现和成绩给学生积分,积分够了才能从外舍生升入内舍生、内舍生升入上舍生。 结合如今的社会情况,凡是考入长城县书院的,均不收学费,而且提供食宿!这是外舍生的基本待遇!而由外舍生成为内舍生则待遇升级,另给膏火钱,补贴学生读书时用的烛火之费、冬天取暖之费、笔墨纸砚钱等等。 至于上舍生就更令人艳羡了,除了有膏火钱,他们还有‘奖学金’!膏火钱本身并不能全面覆盖学生学习时种种开销,但有了奖学金就不同了。一个学生真能做到读书不给家里增加一点儿负担,而且如果足够节俭的话,反过来还能补贴家里。 另外,上舍生逢年过节还能发东西,吃的、穿的、用的都有! 至于寄宿制,这在此时倒是不少见,大家求学不易,交通也不发达,如果不是族学这种,大都是寄宿的——至于许盈提寄宿制,更多是为了未来旁听生做准备。 如果书院办的成功,估计很快就会成为附近有名的学府,到时候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书院本身的正式学生有限,就可以吸纳旁听生!旁听生除了是书院的预备生,提供人才储备外,也可以成为财源。 旁听生不包食宿,到时候就只能在书院附近想办法租房和解决吃饭问题。而许盈在改建做书院的大宅时就将那附近的一圈地皮买下来不少,那里本来就是长城县的富人区,豪强人家估计也不会和许盈抢生意,许盈大可以在地皮上修一些专门用来出租的房屋,并且提供饭食。 再加上一些文具店什么的...收益肯定不小! 许盈做这个并不是为了赚钱,这些产业许盈都是要放到书院名下的,都是为了书院将来能够一直给学生如此好的福利、安心读书。 许盈不愿意向这些旁听生收借读费,那样对书院的名声不好,同时高昂的借读费也会断送一些家境普通学子在此旁听的可能性(家境贫寒不等于学习成绩好,事实上,能够心无旁骛专心读书的人家,子弟们普遍学业更加优秀。只不过贫寒学子如果能凭本事考入书院,那天分和韧性就不是 富贵人家子弟可比的了)。 在书院外自己解决食宿问题固然也是开销,但家境贫寒的话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法。比如住的远一些,生活上俭省一些,总归还有办法可想就是了。 余范听说学生的待遇如此优厚,自然高兴。他自己也是寒门出身,家中也不是富贵人家,太知道普通学子读书的艰辛了!如果学业优秀就能心无旁骛读书,恐怕很多学子做梦都会笑醒! 而现在长城书院就提供这样的机会,而且这所书院还是名动江左的许盈倡导建立的,请来了许多饱学之士教学——想也知道,招生考试的时候必定从者如云。 想到这里,余范问道:“既是如此,学生要多少人呢?” 这样的书院自然不可能放开了收人,名额有多少就是一件很讲究的事了。 许盈掐着指头道:“书院是六年制,凡正式入学者都能在此修习六年,结业之时给结业书,说明是几等结业!若是上舍生,便是一等结业,内舍生则二等结业,外舍生则看情况,有三等结业、四等结业。” “当然,若是已是上舍生,则随时可以申请结业。”许盈又补充了一句。这就好比学分修够了的学生,若是自己等不及去干一番事业了,也可以提前申请毕业。 “按此,此次招生先取三百人!日后每年再招一百人左右!也就是说,书院最多有千来人。”千人规模的私学在如今已经算是规模庞大了!因为太学已经成了摆设的关系,到时候长城书院怕是真要成为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教育机构了! 而且许盈没说的是,还有旁听生呢!如果书院真的办的成功,旁听生的规模很有可能会超过正式生! 到时候估计柴氏捐的大宅子还要不够用...不过书院如果真的火热,也不用担心这种问题,周边的人家肯定是抢着捐出自家宅舍,并入书院的。这又和后世看到地皮上涨,拼命抬价的居民不同了。 听到许盈说的人数,饶是余范早有准备,也‘嘶’地倒抽了一口凉气!显然,这样规模的私学有些超出余范的想象了。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345 首页 上一页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