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先生又无奈的把九妹跟自己如何学医、学文,从头到尾的讲了一遍。 言老侯爷有些无语,又有些后悔。自己这个儿子,才华横溢,被自己生生的给耽误了。 曾经的候府公子,如今窝在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改名换姓的给人当先生。 七月底,韩大力离家远赴边关。 有迹象表明,有鞑子的探子往边关活动的痕迹。 也陆续有鞑子的部落往边关集结,战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起。 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临走之前来到徐家,一个头磕向老爷子。一是歉意,二是自己定会回来娶九妹,希望在自己不在家的日子里,善待九妹。 老爷子含着泪说“那是我自己的亲孙女,你不用挂心,只希望你平安回来,早日来迎娶九丫头”。 这一刻老爷子是有些后悔的,不如早点让九妹完婚。他不知道韩家大小子还有这一重身份,如今这一去三年五载的,可不是害了孙女。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自韩大力走之后,九妹基本上都是在韩家。韩家除了老人就是女人,根本没有自保能力。 如果自己几天不在家,就把家里人送到镇子上跟韩二力一起住,住在铺子旁边新买的那座宅子里。 那个宅子里也有个后院,一点儿空地,还有一眼井,可以种一些时令蔬菜,挺方便的。 只是她也更频繁的进山,没人知道她这么频繁的进山干什么。大家知道她是个有主意有分寸的,也不问她。 九妹手上的伤已经全好了,基本的功能也都恢复了。连沈先生都感觉吃惊,那么重的伤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痊愈? 没人知道她这几个月到底经历了什么,魔鬼一样的训练。 不光是自己手的灵活,还有身体的灵活度。一天只睡两三个时辰,睡觉的时候一双手就泡在药盆里。 村里学堂的孩子们现在学习任务越来越重,除了学里夫子教的必须完成,还有九妹每五天一次的训练。 不到二十几个孩子,七八岁到十一二岁不等,没有一个孩子退去,也没有一个孩子说苦。 这些孩子后来都成了韩家军的班底,也是后来大燕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在文武两道各领风骚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县城里救灾仍是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言老侯爷带来的粮食缓解了一阵,但是灾情仍在继续。 救灾带来的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但是救灾的行动给老百姓一个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至少目前还没有人携家带口的去逃荒。 这就是对县令这半年多来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县令最欣慰的事儿。
第一百零七章 嫌弃 到目前为止,朝廷对云岭县的灾情可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援助。 值得欣慰的是县令冯子维(字墉之)从南方运来的粮食终于到了,以前担心河道水位问题也没有出现。现在卸到一个离县城差不多一天路程的渡口,需要人力物力去运回来。 这就给那些灾民一个挣口粮的机会,县衙组织他们一批人前往,每天可领到一人的口粮,这样两下里便宜。 运来的粮食以时价为基准价,可以以银钱购买也可以先领粮食,明年秋收以粮抵粮。 在县城如火如荼救灾的同时,九妹让徐家留足了自家用的粮食,也开始在镇子上售粮。 粮价跟县城一样是时价,不去挣这份钱,已是不易。对外说是县令大人安排在此售粮,囤粮充足,让大家不要抢卖。 当然,这些都跟县令大人打了招呼,县令大人也派人下来巡视了一下。 也非常感激徐家所做的一切,云岭县下辖十个镇,只有云岭镇救灾不用县衙操心。 县衙人手不够,言柏已经跟他老父亲一起被征用。医馆暂时由言府二夫人支撑,当时言老侯爷知道自家儿媳妇出头露面很是不爽。 还没表达出来,就被自家老夫人一个白眼给翻的啥都不敢放了。 嗯,言老侯爷到了之后很是不受待见。没办法,什么忙也帮不上,还不如自己身边的随从,什么事儿都能伸的下去手。 他是什么都只能背着手光看着,不知道怎么弄。拗不过他,让他试试,保准给你整的怀疑人生还得分出人手来给他收拾残局。 后来只要看到老侯爷想要伸手帮忙,大家跑的比兔子还快。实在是惹不起,只能躲,言老侯爷的热情一再被打击。 如今老夫人已经不像在京城的言侯府老夫人,整天坐那儿发呆。 现在医馆后勤全靠老夫人一手操持,来的时候带的人手就少。到了之后也没有再添人,好多事儿就只得亲力亲为。 虽然累了些,人的精神状态却非常好。现在可以说是容光焕发,走起路来健步如飞。整个人精精神神的,说起话安排起事儿来那叫个嘎嘣脆。 这那里还有候府老夫人应该有的端庄和优雅,整个一个管事的做派。 看的言老侯爷眼痛,可也不敢说出个啥来。 在被一次次的嫌弃后,言老侯爷接到圣上的旨意,让他总领云岭县救灾事宜。 言老侯爷气的不行,就这么一旨圣意,连个多余的人都懒的打发来。 让他总领救灾事宜,要银子没银子,要人没人。再说,打仗他在行,你说让他下到田里去担水救灾,还是饶了他吧。 自己走出来才感觉到,京城也确实是烂到根子了,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差事没人来也没人抢了。 自己现在是又搭钱,又搭人。言老侯爷气的是光在那儿跳脚,也不敢骂,可也不能不管。 整天在京城看着繁花似锦,以为天下形势就一片大好,那知道走出来一看,老百姓的生活是这么苦。 救灾不行,总得干点什么。言老侯爷想了想,跟县令要了人手,溜溜达达的去周边没受灾的地方要粮去了。 他出面还真没人敢不给,虽说言老侯爷现在无官无职的,挂了个有名无权的钦差名头,还真不如他老侯爷的名头管用。 人家看的可是他身后还有个侯府立着呢,又是能通天的主,多多少少都会意思意思。 所以言老侯爷出马收效还是不错的,东敲敲西打打的,晃悠了一圈,要来的粮食算是又一次缓解了云岭县灾情。 也是老天爷可怜这些靠天吃饭的老百姓,受灾面积没有继续扩大,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徐家这边强头到底还是被齐捕头给要走了,因为识字又会写字,还会打算盘,又跟着商队跑了几年,也算是见过世面,如今在县衙里那也是混得风声水起。 九妹的大哥在九妹递消息给他之后,在崔庄子也买了房。不知道是开了窍还是有高人指点,自己辞了学堂的差事,到县衙去帮忙。 虽然不如强头为人处事处处透着机灵,但毕竟是秀才出身,又在学堂里历练了这么多年,多了几分沉稳,在县衙里混的也不差。 县令大人看他也是个踏实肯干的,就派到崔庄子去督建新的学院。如今学院已经建好,就直接在那里做了督学。大哥表示对目前的一切满意的不行。 到八月底九月初,才下了一场透雨,可这时候种啥粮食都来不及了。 只能种一些生长快的青菜,现在种下去,到十月底能收获一些是一些,那怕腌成咸菜,到冬天也能打个牙祭。或是晒成干,到冬天可以混着吃,还能省点粮食。
第一百零八章 人心 韩家现在基本上都住在镇子上,有时候徐家老子和老太太也住到镇子上铺子后面的那个宅子。 那个宅子和铺子中间已经封上,前后互相不影响。铺子的租金也没多少,一并委托韩二力帮着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刘掌柜和老伴回到了镇子上,才几个月时间,两人老的不成样子,跟临去府城时真的是判若两人。 刚到府城时,一开始母慈子孝,一片合乐。闺女也时不常的过来看看,刘掌柜和老伴儿终于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还学着人家,买了只小鸟。每天出门溜达溜达活动活动筋骨,早晚的逗逗鸟。 刘掌柜的心安理得的当起了老太爷,一门心思的开启了养老模式。 可好景不长,儿子、儿媳妇和女儿女婿知道那个作坊是九妹的,就跟刘掌柜说,让他把作坊要过来。 这么多年,他们虽然一直在作坊进货,只是以为是自家老爹跟作坊比较熟悉,介绍过去的。可见刘掌柜和九妹的保密工作做的有多成功。 如今大家都知道了,儿子和闺女女婿就有了心思。认为九妹是一直靠着铺子生活的,没有自家的铺子,她也不会有现在的生活,这个作坊名正言顺应该是他们的。 刘掌柜说,那个作坊是九妹自己一手建起来的,从头到尾自己就没掺合过,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几个人当场就翻了脸,再没有原来的殷殷关心。儿媳妇还想把他们现在住的宅子给闺女作陪嫁,老两口一看这脸变的可够快的。再这么下去情形可不太妙,还有些心寒。 虽然帮过他们很多忙,其实他们从心里一直都没看得起九妹,不就一个乡下丫头吗?就是白占了,她也不敢怎么着。 要是打官司,一个乡下的小丫头懂什么,吓唬吓唬就不敢跟他们叫板了。 刘掌柜老夫妇俩看着这样的儿女,心里更是沉了又沉。 这几年九妹没少帮他们。可以说没有九妹,他们的铺子也不会有现在的排场。 更不用说,他们现在身体健康,没有拖累他们,这是多大的恩情。现在想想,他们这是从来没念过这份人情,那心里是不是也没有他们这个爹娘? 自己这么多年还真没仔细想过,估计九妹早就看明白了。早几年每年还到府城看看生意如何,看看有啥新鲜玩意儿。 后来就没再来过,那孩子平时不言不语的却是个心里有数的。 唉,让那孩子怎么看他们这两老的? 没住在一起,真是远香近臭,来回写个信,里面满满的都是牵挂。真住到一起了,这事儿就一宗宗的整出来了。 还多亏了九妹早早的就置办下了这个院子,要不自己估计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儿媳妇看到刘掌柜以前还能每个月有些进项,如今铺子盘出去了,身体又没啥毛病。整天遛弯逗鸟的,有那时间还不如去干点正事啥的,真要等将来坐吃山空还得靠他们来养。 他们也不拍拍良心,刘掌柜他们自从来府城到现在,没跟他们要过一两银子的生活费,反倒是他们经常空手过来蹭吃蹭喝蹭东西。 九妹过年托商队带来的东西都被他们拿走送人了。 跟他们讲也讲不通,脸色还一天比一天难看。大半年来一出接一出的,别以为他们不知道。 姑爷私下里搞了几次小动作,儿媳妇也乐见其成,天天的说着小话在后面拱火。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99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