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叙事值得商榷的地方不少。】 司马迁:……懂了。 提笔,预备,修改。 未来的太史令沧桑叹气:这不是四处走访得到的史料,再丰富也大多是后世人口中的二手史料和口述史,充满了当事人的主观因素不够可靠嘛。 难道是他故意要写错的吗?——这又不是秦汉相关的历史,司马迁在这上面又没什么政治包袱和压力,当然能尽力写真实就真实一点。 年青人皱着一张脸,苦巴巴蹲下了身。站着修改实在太累,他还是找块大石抵着吧。 【首先,商朝就不存在三公这个职位,甲骨文里甚至没有“公”这个字。公这个词汇是周人的发明,最早用以形容部族首领。 其次,周昌作为藩属国的首领,在商朝本身有着自己庞大的王族后裔“多子族”的前提下,他能够担任高级官职,走近权利核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谓文王是纣王的三公,商的忠臣这话本身就不靠谱。】 儒生:…… 这不是,圣人为三公,听上去很有逼格很有教化之风的感觉嘛(低头) 王莽:啊对对对,我支持,强烈支持。就要圣人三公大大忠臣! 【而在《周本纪》中,大概是司马迁自己听到的传闻也是有所出入的缘故,他采取了另一种说法,说是崇侯虎向纣王打小报告,说他收买人心,各地诸侯都向往他,是王朝的重大威胁。 这个说法可信度就高一点了——尽管后半部分还是有够离谱的。 残酷点说,哪怕牧野鹰扬,周人奇迹般地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光从商周两国的实力来看,那时的周人也是更为弱小的一方。 所以武王翦商之后,依然要遵从并融入商的礼仪仪式,用商人的思维和习惯去领导商人。也就是说,他是为了翦商而不得不商化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商人承认他的地位。甚至这样其后都要有周公主政时期的平叛之战分化之策。 而这个时候的周国,甚至比牧野之战之时更为弱小。在足够傲慢的帝辛眼中,理当算不上什么重大的威胁。】 【崇侯虎那部分倒是可信度颇高。】!
第151章 番外1 商周 【崇侯虎,从他的称呼是崇侯,商人给他封的是个侯国,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商人自己人。 事实上,这个称呼最早出现的年代,甚至和文王时期都有所差异。 早在比他早上两百年的武丁时代,甲骨卜辞就已然出现了“令从崇侯虎伐”“勿从崇侯”这样的言论。 他是崇国的开国之君,也是武丁时期捍卫商王朝的鼎足三大将。 后世《史记》这样的史书或者《封神演义》这样的小说中出现的所谓崇侯虎,要么是出于名人效应的附会与误解,要么是开国之君的名号为崇国历代君主代代相传。 如果是后者,这什么乌丸X耶行为。】 司马迁:…… 正常人谁想得到啊!你们为什么会因为祖先太有名气了,自己代代都叫这个名字啊!就算不知道后世人举的那个例子是个什么情况,它的无语之情也是溢于言表的啊! 痛苦皱眉.jpg 年轻的史学家顿了顿,实在对这种操作导致的谬误感到一种无能为力。 【崇国和周国距离很近。作为商人在西部的重要侯国力量,它的存在相当于商人在西土的桥头堡和前哨站,大部分西部伯国都处在它的势力范围和管辖范畴之内,受其辐射影响。 也就是说,文王的直接上司其实就是这位现任的“崇侯虎”。而他越过直接上司去和顶层上司交流,自然容易犯了直接上司的忌讳,被他看不顺眼打小报告也就很正常。 周崇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向来复杂,《诗经·大雅》中就有以文王口吻,借上帝之口诅咒崇国的记录,大意是:上帝命令我,召集你的同盟,集合你的族人,带上你攻城的器具,去攻打崇国的城墙。 除了因为崇侯挑拨导致的羑里之囚,崇国内部存在的骇人的食人风俗,应该也有不小的影响。 据目前周原的考古发现,周人并不流行人祭的风俗。那么就很容易理解他们对于崇国的不适——哪怕这种行为在崇国也只属于小部分人群。】 ——食人。 后世人尽管仿佛只是随口带过,说话的语气都不显得轻松,含着一点难以轻飘的沉重。 而这样的话语传入到光幕的听众耳中,滋味也是难以言喻,神情恍惚。 经历过乱世的人,面上的郁色自然便带出了几分。那是让人不想回忆起的黑暗过往,是满粘着血色痕迹的残酷。而即使生活在相对承平安康年代的观众,思维或想起易子而食之类的言论,也是面露不忍。 正常的略有良知的人,都没办法轻易接受这样的行径。 【除了周崇矛盾之外,周昌通过占卜技术结交商人贵族,虽然本质上是想为自己的部族利益考虑,却也不可避免地参与进了商朝内部的矛盾斗争之中。这也很可能是他入狱的部分原因。 我们这时候就要先讲到纣王,也就是帝辛其人。】 【纣王这些年来的风评非常极端。 几千年的历史层层累积出的罪名,让他的形象某种意义上在《封神演义》中成为了一种符号化的昏君暴君的代表。】 许仲琳停下了笔,有些尴尬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这是他自己心里明白,酒喝多了再写话本,多少得整出些不像样的花活来。否则一口淡酒必要入喉,润润自己干涩的喉口,转移开注意力。 那什么,这话本小说是写给大众看的啊(目移) 这年头印刷术比前朝来得发达,书籍出版没那么困难,价格也就稍降了些许,不再只局限于社会上层。而普通百姓就算不会特意花钱去买那么一本话本小说去看,偶尔有几个闲钱,也不介意去凑凑说书人的热闹。 于是这故事的定位就得找准,这时候人们还没被爆炸般的信息量刺激到阈值上升,对于小说的期许值还停留在朴素的善恶有别,天道轮回,报应不爽的层面上。 那么纣王作为一个反派,怎么着也得坏的个彻底,叫所有听故事的人都感同身受一波,咬牙切齿骂上一句暴君昏君吧? ——中下层学子对先贤的滤镜更不用说了?他不尊周贬纣这饭恰不起啊! 小说家嗷嗷待哺.jpg 【而随着我们对商朝认识的一步步深入,帝辛的人物形象也在发生着转变。 正因为《封神演义》将其打入了一个无法再贬低的低谷,那些奇妙的称得上优点的地方就更让人惊讶甚至震撼,以至于那种误解的愧疚感,催生出了强大的翻案欲。 于是一些人又反把帝辛的人物形象颠覆到一个诡异的高度,再加上现代洪荒流小说和现代价值观的影响,鼓吹他的思想,可惜他的先进,将他夸耀成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大人物。 仿佛在商朝血腥残酷,商王自命不凡骄傲睥睨的环境中长出了一朵最起码进化到了封建社会的小白花。 ——不,他两种人都不是。】 朱元璋:……yue 出身朴素的老朱直接一个后仰,十分直白地,不加掩饰地嫌弃干呕了一声。 作为一个能把皇帝主职干得到底不算太烂的正经人,老朱读过书,并且绝对不是什么隔壁早了快一千年的查士丁一世那样只能靠印章和侄子进行决策的文盲皇帝。 但不管是王朝政治正确的需求,还是一种朴实的老农眼光,甚至单纯的个人情感要素,朱元璋都不觉得纣桀那样的君主能好到哪里去。 他甚至会对后世有人会给隋炀帝那样的君主翻案而感到莫名其妙:是李世民不够好吗?还是说推崇唐太宗文皇帝听起来太普通了?怎么偏要有那种偏爱杨广的奇妙嗜好呢! 所以同样的,在听到后世人那其实已经让他开始习惯了的奇妙比喻,听到那一句小白花的时候,朱元璋同样没给翻案者什么好脸色看。 甚至因为这几年来,朱棣的皇太子之位干得还算不错。总算让自从朱标死后,一直担忧后继无人的朱元璋从压抑的焦虑中走出来些许,情感的表达上也更为直白了些。 ——具体表现比如他直接干呕以表达不屑。 老朱的轻蔑是眉飞色舞表现出来的。在他旁边,临时被喊过来团聚的朱棣当然没什么二话,更是点头同意。 有爹(比起别的还活着的儿子们)疼(自认)的太子就是可以痛快当爹宝男的,就是可以无脑支持亲爹的。 ——主要是不太支持可能会被标准封建大家长吹胡子瞪眼,而朱棣已经深谙什么叫做老小孩,对他爹在小事上的判断无条件从善如流。 这有啥好跟他爹争的?皇太子殿下每每想到这里,还是忍不住有点美滋滋的:他都是太子了,学学历史上别的太子让让他爹怎么了吗? 他哥敢跟亲爹对着刚吵架,也不代表他哥会一直跟爹对着干啊?那吵什么吵,没什么好对着干的必要。 满足.jpg 【首先,帝辛确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这点甚至本该不需要我过多强调,但我还是说了。因为这一点根本不像有些营销号夸大其词说的那什么,历代史书对纣王产生了深度的误解,并对他进行了侮辱式的抹黑,完全没认可其优异之处啊云云。 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他对纣王个人才干的刻画就是“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认为他是个文武双全级别的天才人物,他的才华确实足够让他完成不小的事业。 比如对东南夷的战争,对东南地区的征服。在这一点上帝辛做出的功绩是值得人赞许的。 《左传》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有人将其误解读为纣王是因为征服东夷地区而导致商朝最终灭亡的。并由此衍生出了什么周人偷家论,认为商人的主力被东南地区所牵制,所以周人才轻易击败了商,周胜之不武不过小人费拉不堪而已。】 孔子:…… 他本来应该生气的。作为西周的拥趸,作为道德的歌颂者,他所钦佩的人物和制度被无情以他最憎恶的言语玷污抹黑了,他活该暴跳如雷的。 但他最后没有动,甚至准确说生不来气: ——因为太荒谬可笑了,可笑到他甚至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比较合适,觉得和这些误解读的人斤斤计较实在有失风度。 他们经义都读不懂的,让让他们怎么了嘛。 孔子甚至带着点怜悯。 【——好搞笑啊。 甲骨文卜辞早就告诉我们了,帝辛在位五十多年,自从他十年和十五年东伐之后,就没有什么大型的值得商人占卜的东伐运动,东夷早就差不多臣服于商朝了。哪里还有牧野之战钻空子的份啊! 这个陨其身,说的是东夷亡了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2 首页 上一页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