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言情小说网
站内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无CP向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时间:2024-04-04 12:10:06  状态:完结  作者:浮笙闲

  而当时朱棣重新疏浚大运河,南北交通通畅,沿岸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粮长便运用自己控制的粮食作为本钱,通过经商来从中获利。】

  朱棣:永乐大帝——?!

  被突如其来的惊喜冲昏了头脑的朱棣感觉自己足下有点轻飘飘的。

  知道了自己果然不是建文这个听上去就诡异厌烦的年号,结果还收获了大帝这样的评价……

  就算看到了那些粮长们竟然利用公粮来为自己谋私利的事情,他的火气都没那么大了,甚至还能点评几句后世人的关注点果然落在那什么商品经济的上面。

  他老爹绝对会在他接手之前就把这个坑填上的,他现在生什么气啊。

  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发展这经济——后世人是不是先说的他疏浚大运河?交通……意思是说来往?想要发展经济,得先让各地往来便利?

  【宣德年间,永充制盛行,粮长名额“数增十倍”,其膨胀的官僚队伍,在实际的运行中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浪费。粮长们的压榨手段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比如税粮折收衣服、畜产;强占灌田陂塘,阻碍水利等。

  正统年间,由于吏治风气败坏,这些粮长中强横者更加为所欲为,不仅科敛甚厚,亏损公赋,甚至发展到了干涉地方行政,包揽词讼,欺压百姓的地步。】

  朱瞻基:……懂了,又是他需要控制修改的一条政策是吧。

  【到了景泰年间,朱祁钰尝试着取消了部分地区的粮长,并逐步慢慢往外推广。虽然处理的手段上有点粗糙,但考虑到他的政治目的是减少对百姓不利的弊政,多少还是值得认可。】

  【粮长的职权变化,最根本的还是要到张居正手上。随着一条鞭法的实行,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都合并成为一条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怎么是银两?”

  朱元璋眉头一皱又发现了不对的地方:他的大明宝钞呢?银两不比纸来得重吗?

  并且哪来的这么多白银,甚至可以让普通老百姓都用它来交税?

  总不会是——他看向一旁也反应过来的朱棣,父子俩眼神之间都有点迷茫。

  “那、出海贸易,原来是这么挣钱的吗……?”

  被剧透了明末是穷死的朱家父子:你这么说我真的很难不心动。

  【这样的措施,使得许多地方干脆由百姓自封投柜,压根不经过粮长之手;有些地方粮长只管收银,不管解运;即便有些地方粮长仍管解运,但考虑到白银的价值,政府往往会添派官吏押送,这就大大降低了粮长中饱私囊的概率。

  粮长的社会地位降低了,与此同时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却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由于没有正确的思想进行引导,赚取了足够多钱财的大商人们并没有将其转化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反倒大肆购置田产房产。

  并且就算购买了田产也只是想着收租,从商人群体进而转变为地主身份,对于土壤的改良,种子的选择,技术的改进等等商业性的问题都漠不关心。

  这就严重挤压了农业生产的空间,再加上明朝中后期国库的窘迫和统治者不管是出于统治或者私欲的增税,粮长和底层纳粮户都沦为了被压/迫的对象。

  无论是田赋的征收还是解运,粮长之职已经变成了一项实实在在的杂役。因为担任粮长却收不到足够的赋税,从而必须自掏腰包满足征收额度,以至于自己破产的人家不计其数。

  我们从后世反观粮长制的兴衰,有的时候也不由感慨社会的变迁——

  明朝确实就是这样一个,处在变革风口上的时代。】!


第37章

  “什么变革?”

  朱瞻基为后世人言语间透露出的信息量心中隐隐发颤:为什么对于传统以来一直不被重视的商人,天幕却反其道而行,说要用正确的思想进行引导?

  它为什么不认可那些商人转而去从事相对正经的“本业”,反倒可惜他们没有进一步发展“末业”?

  天幕分明之前在讲汉朝孝景皇帝的时候,也在大力肯定着他重本抑末的措施啊!

  可为什么,为什么到了他们明朝……

  它说的变革,是要变革什么呢?

  宣德皇帝带着对未知的惶惑与困扰,目光移向底下神色各异的朝臣。

  —

  “土壤的改良,种子的选择,技术的改进?”

  朱元璋重复着天幕给出的三个例子,出身社会底层的淮右布衣自然不难联想到这些都与农业有关,应该都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

  可是令他震撼的是,后世人竟然认为这是商人该去解决的问题?

  “怎么可能呢?为什么呢……”

  老朱有些艰难地喃喃低语。

  这毫无疑问是堪称离经易道的想法,简直颠覆性地,要把朱元璋所有的固有认识打碎。

  朱棣倒是结合自己往日见过的那些富商,品味出几分味道来了:“爹,后世人说这些是商业性的问题,不等于是一定要商人去做的啊。”

  “商业性,也就是说,是跟商人行商性质差不多的问题。而商人最大的特质就是重利,为了利益他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铤而走险也不为过。”

  “所以……”他慢慢地理顺自己的思路,感觉随着这一点被后世人点破,脑海中被拓宽了不少的方向。

  “这三件事,如果办成了都是有利可图的。而商人为了赚取利益,会努力去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说到底,”他给这件事下了最后的定义,“无非驱之以利。”

  朱元璋懂了,老而弥精的洪武皇帝稍一眯眼,眼底闪过一道精光。

  “这三件事想要做成,肯定需要不小的财富。”

  他笃定地说道:“百姓肯定想要种出更多的粮食,但他们没有那个本钱去办成这些事。”

  只有商人,如果有足够的利益在前方诱导他们,为了能够攫取更大的利益,他们将有足够的财富与动力去完成这个想法。

  但是嘛——“那咱们又不一定需要商人来主导这件事情。”

  父子俩四目相对,明白了对方想到了一起去了:

  这什么什么技术的改进,让朝廷来做不行吗?

  【经济的话题说到这里,我们来进入军事部分。

  军事部分其实讲起来也会很短。因为景泰其实主要就干了一件事,但很诡异地却成为了他所有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被时人称为“虽未能如祖宗之旧,要以救弊举废,振弱为强,斯亦有足观者矣。”

  在之后百年的时间里面,虽然屡有废止或者更改,但到底对明朝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团营制】

  于谦的目光一下子显得更为专注起来,而景泰也跟着明悟:这应该是后来,于卿将他的团营训练的举措最终完善成制度了。于卿果然是他的贤臣能臣啊!

  朱祁钰大为感叹。

  【团营制的前身,其实是朱棣所设立的京军三大营,即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五军营以步兵为主,三千营以骑兵居多,而最为人熟知的神机营,就是主打火铳和火炮的武器部队。

  他们在具体作战之时相互配合,往往布局严密且形成一股强大阵势,无愧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在明朝前期历史立下了赫赫功劳。

  然而,三大营的本身也是存在着弊端的。这份弊端在朱棣、朱瞻基这两个都能亲身上阵的皇帝身上还并不明显,但到了堡宗时期却暴露无遗。

  那就是因为分开训练,三大营之间平时接触较少甚至互不相识。军队的调动十分困难,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很生疏,某种意义上甚至都有点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宋味了。】

  朱元璋又快被气着了:虽然咱说过继承宋的法统,但这好像并不意味着咱想咱的明朝成为下一个宋朝啊!

  他恼火的目光这下是坚定地锁住朱棣了——之前别的事情,大多跟他还没什么直接的关系。老朱就算生气,到底也没真动起手来。

  可这三大营就是真真正正从朱棣手上产生的了。

  而朱棣此时却没感觉到老爹的迁怒,他满脑子都放在三大营内部的结构上:

  神机营?为什么神机营会最出名?

  后世人难道觉得火铳火炮这些的武器才是正确的发展路径吗?

  他这边低着头思索,那边朱元璋也不多跟他客气:其实是实在憋了太多的火气了,想压制一下都困难。

  “老四!”

  一声虎啸龙吟般的气势,洪武皇帝怒目圆睁便是一记老拳——他还是手下留了情,好歹提前喊出声来让老四能够先跑。

  于是朱棣听着声就一阵头皮发麻,原本的思路是进行不下去了,干脆麻溜得头也不抬,转身便跑开了原来的位置。

  “爹您又怎么了!”

  “问我怎么了?你未来设那三大营的时候,怎么就不多为子孙后代考虑考虑呢!”

  ——这还能怪上我?

  能征善战的燕王一时无语,因为自己太强了所以没考虑到菜鸡该如何操作也是他该背的锅?

  行吧……老爹应该只是受不了了,跟他追追打打好发泄一下。

  孝顺的燕王闭上了嘴,没有反驳,直接和亲爹玩起了绕圈圈的追逐战。

  【而等到土木堡之变之后,这个问题其实也就不成问题了。

  毕竟三大营的精锐都被消灭得差不多了,没有人还哪来什么问题啊。

  在机动部队接近损失殆尽,而瓦剌兵锋逼近京城的时候,于谦临危受命被景泰任命为兵部尚书,走马上任的首要任务就是补充兵员。

  于是先是从全国进行征兵,补充完三大营之后,又从中挑选出精锐部队组建团营。

  为了战时指挥通畅,团营内部构建起的是一种纵向联系的上下级关系:以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下设三总兵(由原先三大营的武臣中各自推举一人),每团再下设都指挥使等职官。

  所有的职官听命于提督,由提督调度,再加之以内臣监督,其指挥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而这正是团营制的雏形。】

  “这……”

  朱元璋知道了那时人口中未能如祖宗之旧的意思是什么了:老朱早在洪武十三年的时候,就定下过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共掌兵权的规制。

  按照常理,兵部应该只能有调兵之令而不能有统兵之权的。

  结果这玄孙相当于是把全部的军权都交给了这于谦一人手中。

  “家门不幸啊!”

  他停下了追逐朱棣的脚步,接着恨恨骂一句堡宗。

  毕竟是应急战时之举。若不是这败家子把家底赔了出去,怎么会出现没有实战经验的兵部尚书不得不总揽兵权的情况。

  【等到景泰二年的时候,由于前面我们提到过的朱祁钰富国强兵的主张,于谦召集兵部、五军都督府、总兵官等人,经过讨论之后提出了京营改革方针,要求彻底实行团营制,并最终得到了景泰的支持。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 祝你今夜梦不到我艳山姜已完结现代情感小说《祝你今夜梦不到我》是一本情节与文笔

  • 一眼钟情槐故已完结现代情感小说《一眼钟情》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言情

  • 遵纪守法好邪神是个打字机已完结穿越重生小说《遵纪守法好邪神》是一本情节与文

  • 雨意荒唐州府小十三已完结现代情感小说《雨意荒唐》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

  • 娇弱贵妃精神稳定叙华已完结古装迷情小说《娇弱贵妃精神稳定》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自愿赞赏网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赞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