焯,这老滑头笑地这么高兴!真是儒家那套理论?! ——其实,是,也不完全是。 叔孙通在心里反复斟酌着这几句话透露出来的信息。儒家确实要求维护宗族制度,对于等级上下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要求,但是视君如父……这是孟子的想法,前提还有一句“君视臣如手足”。 但是生活嘛,为了迎合上位者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发展、壮大学派,口头上作出些许的让步也有可能。 ——也就是说,后世果然选择的是儒家的学说治国!儒家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足够深远到后世人的时代! 感觉浑身精神振奋的儒生思考着,如何才能让儒家的学说更早一步被扩散开来。 【但是同姓诸侯王也不是没有弊端,它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区别只在于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因为,既然同姓诸侯王们身上流着与皇帝同样的血,那么为什么必须得是皇帝即位呢? 如果汉朝一直严格奉行着嫡长子继承制,那么也许还没办法找到什么借口。毕竟从出生之时就已经决定了的命运,想要反抗从来不是那么容易。 但问题就在于此啊,在诛灭诸吕之乱后的汉初功臣们看着当时的皇帝,汉少帝刘弘,他身上依旧流着吕氏的血脉,他的皇后是吕氏一族的女儿。 纵然他现在年幼而没有办法造成威胁,若是等他年长之后,想起他们剿灭诸吕的事迹——他可能会放过他们吗? 要知道虽然少帝一直被吕后把持着政权,只是一个普通的傀儡。可他到底是吕后的亲孙子啊! ——于是必须换皇帝,换一个不会对他们剿灭诸吕日后算账的皇帝。 所以代王刘恒被迎立进京,做了日后的汉文帝,为汉家带来了一个新的治世,也在野心家们的心里点燃了一颗火种。 ——刘恒也是庶子,他甚至还不是长子。他原本只不过是个藩王。 凭什么他能做皇帝?我们这些同姓诸侯王不能做呢? 真正的野心家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可以说,只要诸侯王们依旧拥有着足够威胁到中央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实力,那么不管是同姓还是异姓,都会成为中央朝廷必须解决的对象。】 代王刘恒! 刘邦终于从天幕的口中得知了他的好大儿汉文帝的真实名姓,绞尽脑汁思考了半天,最后竟然还是韩信提醒他的。 “是薄姬去年给陛下你生的儿子吧,”想了想那位薄姬的来历,连韩信的脸色都有点微妙。 “就是臣当年灭了魏国之后,献给陛下你的,魏豹听闻她的儿子会是天子于是欣然纳了的姬妾,给你生的儿子……” 君臣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感觉有一种三观破灭的恍惚。 韩信当年为什么会把薄姬送给刘邦?他不信这种相面预言之术,甚至听到魏豹竟然因为这句话就娶了个老婆甚至洋洋得意自以为自己未来会成为天子,私底下没少嘲笑过对方。 之所以把薄姬送给刘邦,只不过是单纯地顺手讨好一下老板,毕竟虽然不信,但这玩意容易犯忌讳。 ……结果未来的汉文帝还真就是从薄姬肚子里头出来的啊???别太荒谬了!什么相面啊这么准?? “许负确实挺有本事的……等等,你刚刚是不是用的自称是——” ——臣 韩信依旧在他面前自称是臣。 年轻的大将军一脸坦然地看着他,仿佛他问出的问题是什么无足轻重的细节一般的从容。 “……楚王?”刘邦试探性地喊了一声。 “陛下还是喊臣将军吧,既然陛下无意分封王爵的话。” 韩信说的一派云淡风轻,看都不看一眼旁边被他这句话震撼地脸部都扭曲起来的异姓诸侯王们……嗯,对面应该准确来说,是满脸写着“背叛”“可恶”“无耻”“小人”。 “臣请辞王爵号。” 平地炸起一声惊雷。 — 刘恒的笑意从脸上慢慢消退了,他注视着那句,“要诸侯王们依旧拥有着足够威胁到中央的力量,那么不管是同姓还是异姓,都会成为中央朝廷必须解决的对象”,陷入了沉思。 在天幕出现之前,他对于未来如何对待诸侯王的态度想得是克制的拉拢,甚至于偏向宽和的扶持的。 因为他自己也是诸侯王出身,在中央的权利并不算非常的牢靠。而汉初的军功集团们,对于自己这个由他们扶起的皇帝,心中也是多有居功自傲之情。 他原定的想法是通过扶持同姓诸侯王,增强山东诸侯王的势力,用以制衡朝中的军功集团。 但眼下这个想法并不能说完全的摒弃——他所面对的局势也不足以支撑着他抛去宗族这一强大的助力。 但细节处也可以继续微调一下…… 他把脑袋搁在亲儿子的头上,琢磨着如何在细节处上给同姓诸侯王们也多挖上几个坑,顺手戳了戳刘启的脸蛋,结果差点被下意识闪躲排斥的小孩咬到手指。 于是他报复性地狠搓了一把儿子,直接搓出来小孩含混的支吾声,整张脸都红通通的才收手罢休。 “你跟着好好学学,看看你未来怎么面对这局势的。” 刘恒:(忧心忡忡)我儿子现在看起来明明就像是个不太聪明的小笨蛋啊? 刘启:(在亲爹看不见的视野里鼓着脸生闷气)……(记仇)就算您是我亲爹,也不能把我当大型抱枕玩具上手揉搓啊!(记仇)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将目光转回,聚焦到刘启个人的身上了。之前所说的三大势力,在他登基之初,都是他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第8章 【根据史书的记载,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中子”,并且原先是庶子。上面有代王后给刘恒生的三个,或者四个嫡子。 他的母亲窦姬窦漪房,本来是清河郡的平民女子,以良家子身份入宫为宫女。 吕后当政的时候,出宫女以赐诸侯王。窦姬本来想去离家乡更近的赵国,甚至为此请求侍奉的主人嘱托主事的宦官。结果宦官不慎遗忘,最终把她安排去了偏远的代国。 因为此事已经得到了吕后的首肯,不能更改。所以窦姬最后还是被迫成行,到了代国之后因为美丽得宠于刘恒。 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对于前往代国确实是满心怨念,垂泣连连的。她的性格里面天生存在着对亲情的依恋和对家庭圆满的渴求,这后来正成为了景帝为之焦头烂额的一大痛点。 窦姬的亲属里面还有值得一提的一位,是她的弟弟窦广国。这位未来皇太子的亲舅舅,年少的时候竟然因为“家贫,为人所略卖”。 尽管后来有幸得以姐弟相认,跻身贵族行列,他早年的苦难经历,应当是可以为刘启所得知的。刘启执政时期的改革,有部分的举措很可能就是因为通过这一特殊视角,了解到一些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境况而出发的。】 刘恒挑了挑眉:原来窦姬还有个失散的弟弟? ——如果像天幕所说的那样,那么就早点下令帮她找一找,正好能给刘启多开开眼界。 — 美滋滋地和韩信有来有往地过了个推辞的流程,实际上迫不及待地收回了王爵的刘邦嬉笑着扫视了一眼其他的异姓诸侯王们。 异姓诸侯王: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我看不见,您以为我们是韩信啊! 刘邦也不着急,反正迟早得收拾他们,聪明人就老老实实跟着学一学韩信,不老实的就下地下去追随西周分封呗。 嗯……这样的话,给韩信的补偿得丰富一点……他本来打算说既然韩信都封王了,功臣表就给他往后排以压一压他威望的——现在他哪敢啊! 不就是名义上要超过这小子瞧不起的那群人吗!既然他都不要诸侯王位了,那肯定给他! 盘算着封赏该怎么安排的刘邦突然听到了“中子”两个字,从鼻腔中闷出一声疑问:这……又不是长子又不是嫡子,他的好大孙怎么上位的? 【等到刘恒从代国入长安,即位皇帝后的第二天,他就下令让自己的亲舅舅薄昭前去代国迎接母亲来到长安。 考虑到刘恒入长安的紧张与迅速,他理当是没有带上家小的闲暇的。年幼的刘启就应该是在这个时候,跟着祖母和母亲一起前往了长安。 西汉长安在今陕西西安西北,而代国起初都晋阳,地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又都中都,地在今山西平遥西南。 生于藩国,长于京城,八、九岁时经历了这样一场千里驰行的旅途经历,应当说是极不寻常的。两汉帝王中在儿时有这样的行旅生活经历的,可能也仅有汉景帝一人。 进了长安后的不久,刘启就被上奏请立为太子——怎么会请立刘启呢?我们之前明明说过,他是中子,还是庶子,为什么会请立他呢? ——因为代王后以及她的三个或者四个儿子,都在请立太子之前去世了。刘启当时是刘恒膝下最长的孩子。】 汉初:?不是,后世的皇家阴私难道也是我配听的吗?? 但转念想想,大家又觉得事实可能不尽如此——大家又不是没有听说过幼儿早夭的事情。 后来的汉文帝登基的时候,那位景帝都才八、九岁的年纪。那几个嫡子还不一定全是哥哥,身体不好也不是没有可能。 并且也不一定是全部突然地在文帝登基之前猝死吧……那样的话陆续有幼儿早夭好像也说的过去…… 众人在心底天人交战着混乱,但表面上依旧什么都不敢表现出来。 吕泽沉默地听着天幕的声音,从听到吕雉开始,他就难以端坐在坐席之上,而是逐渐、逐渐地,随着诸吕之乱的名声弯下了腰。 周边原本还有不少簇拥着的人群,可眼下,刘邦若是一眼扫来,恐怕会发现他们这边是如何的鹤立鸡群吧——除了他和弟弟吕释之,以及到了现在也不肯离去的樊哙以外,没有别人了。 莫名的悲凉涌上心头,他只感觉有一种无处发泄,难以解脱的迷茫,以至于快要压迫出这个性格刚强的汉子的哽咽。 他在眼下的情况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对吕家来说最可怖的打算——既然光幕极言吕氏在妹妹在位之时权势之显赫,那么为了巩固这种地位,她会不会选家中适龄女郎以配诸侯王呢? 那那样……代王后和几个子嗣的离世…… 他闭上了眼。 【这是偶然吗?还是有人处心积虑的后果?我们谁也不敢做出定论。 这位代王后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真实的名姓,我们也不知道她到底是什么出身,她膝下的几个孩子是什么品性。 ——这也很正常,毕竟历史太粗略了。挂一漏万的体例,时代的洪流冲刷之下,没有办法为这些早逝的命运留下什么具体的名声。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82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