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耳朵不知道谁说得话,傻乎乎就过来试探她了,翰林院里有老谋深算,潜龙卧渊的预备首辅,也有读书读得脑子傻了的家伙,真是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嗯,我不太清楚,等之后旨意下发再说。” 沈灼灼没有回复谭孺的任何要求,接着她就低着头不说话了,实打实来了一遭不喜与人交谈,谭孺又说了两句,见沈灼灼不搭理他,他面上闪过几分羞恼,最后尴尬笑了两声,说自己还有事,离开了原本只有沈灼灼一人的房间。 等他一走,沈灼灼就将旧书放在了一旁。 皇帝要修史,修哪一朝的史?前些年才修过开国的史册,现在再修,要不就是他自己的,要不就是先帝。 总不至于修前朝,前朝都没了多少年了,又没人提及,明成帝脑子抽了,突然开始修前朝的史。 沈灼灼这么想着,就打算去找找近几年的史书看看,到时候修史能尽快上手,提前将东西看好,找东西更方便。 然后这一找,就把她给找蒙了。 翰林院的史书不是按照现代图书馆的方法,分门别类,以首字母为准摆放,能随意查找。 而是以年份摆放,大家都知道这一块是哪几年的史书,但想要更详细查找,只能靠自己慢慢归类,除了放史书的人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相关史书放在哪儿。 相当粗糙的摆放标准,让人看了之后眼前一黑,怪不得修个史书还要那么多人,编撰甚至还要找编修做助手,时间都花费在找书上了。 沈灼灼实在看不下去,干脆弄了些新的书架,自己一个人慢慢分门别类的摆放史书,她从近几年的史书开始,之前的她不打算弄。 她现在费得劲全都是为了自己方便,又不是与人方便,何必多干活呢?到时候吃力不讨好,再来几个人说她性情霸道,连书都得按照她的标准摆。 在看史书的时候,沈灼灼看到了一些先帝的事迹。 如果说明成帝在历史上是个小透明,那么先帝,就是更加透明的守成之君。 先帝死后谥号为常,明成帝死后谥号为文,两人连起来的年间,被称作常文之治,是一段帝国休生养息的日子,正是这段日子的平稳,才造就了之后更加繁盛的庆元盛景。 所以对于先帝,沈灼灼的印象还挺好,现在看了史书她才知道,她就不应该对皇帝这种生物,抱有太大的好感。 先帝没做过什么大事,但是他干过离谱的事情一点儿都不少,比如现在的燕门关,在先帝在时,燕门关还不是大庄西北的要塞,燕门关往西,是西照九城,其中三座城池是大庄的。 这三座城池分别是玉屏城,望星城与西平城,结果在先帝任上,这三座城池,全成了蛮族的领地。 还不是蛮族打得,是先帝自己扔出去的。 玉屏城封给了玉屏公主,后来送了这位宗亲出身的玉屏公主去和亲,玉屏公主正是老魏王的亲妹妹,这个举动,导致魏王一脉一直想要夺取皇权,以至于现在谢友怀成了谢秋莳的心头大患。 玉屏城成了玉屏公主的嫁妆,一同被嫁到了蛮国。 而望星城距离燕门关太远,先帝期间,他身边的太监十分得他喜欢,那太监被买通,提议缩减边关军的军费,他同意了,导致燕门关驻守的镇西军根本没办法派人再去更远的望星城驻守,最后将好好的城池拱手相让。 蛮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吞下了两座城池,最后的西平城,是西照九城中最后的城池,先帝觉得这城池太小,每年蛮国都能轻易攻破,进去烧杀抢掠,不如后退到燕门关,更好防守。 这些奇葩事迹,在朝廷官员眼中并不重要,边关离他们那么远,边关的百姓的声音,传不到京城来。 除了这件事外,先帝没干过其他离谱的事情了,因此这件事就在历史上隐身了。 后世都没几个人提及。 也是,后世经常提及的历史事迹,都是出自那些很有名的帝王,要不就是明君,要不就是昏君,中间不上不下的皇帝,谁在乎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沈灼灼不禁想起了在黑山镇的时候,谢秋莳总是会和周浩安说,有机会一定要夺回西照九城,她以为是出自战争目的,毕竟有了西照九城,就能将蛮族彻底赶到草原上去。 现在看来,除了军事目的,还有一份执念,西照九城原本一半属于大庄,后来被不肖子孙一个个丢了,尤其是先帝,谢秋莳的亲爷爷,一下子丢了三座,谢秋莳当然想夺回来。 只是这么多年了,蛮国和镇西军都习惯了西照九城属于蛮国,会有人愿意改变吗? 沈灼灼突然想起了还未结束的藏字一事,背后之人针对周家,看见周池婉出现在朝堂之上,那人还坐得住吗? 针对周家,究竟是仅仅针对周家,还是说,利用这件事,来制止周浩安在边关的动作。 周浩安在边关可是出了名的英勇,他实力不差,脑子灵活,假以时日绝对能成为大将军,成为蛮族的心腹大敌。 联想到历史上完全消失的一段历史,沈灼灼心里又升起了不祥的预感,这次预感来的比之前更加强烈。 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过了两日,大朝会上,大理寺少卿呈上了有关上官清一家的罪责证据。 上官清利用官职便利收受贿赂,纵容家中子弟鱼肉百姓,在明州大肆掠夺百姓土地,改为族田,族中子弟为了讨他喜爱,让百姓猎杀大象夺取象牙,百姓因此死伤惨重,好不容易回来的百姓,不光拿不到本该有的赏钱,还被打骂一番,严重者丢了性命。 临山观的天机子为了巩固上官清的地位,暗中戕害上官清政敌与政敌家属,林林总总三十余性命。 以上事情,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全。请求陛下严惩,以安天下万民之心。 第53章 寻仙 皇帝听完大理寺少卿长孙无病的话后, 当即大怒,不容上官清高呼冤枉,让禁军直接将人拖出去下大狱, 秋后问斩。 随后又判了抄家, 株连三族的命令,派人去明州拿人,顺带把明州上官家里,上官清这些年吞并的土地查抄,若是能查到上官清收受贿赂的具体账本,就按照账本清点财物, 务必将所有赃款都找到。 赃款,抄入国库一半,皇帝内库一半。 对皇帝这些命令,满朝文武都没有意见,上官清显然是栽了, 他们现在谁为他求情,那就是往泥坑里跳, 捞不着好,还得沾上一身污秽,不如作壁上观。 沈灼灼站在朝堂上,看着上官清狼狈不堪的模样,心中满是快意,这是她第一次亲手惩治贪官污吏, 为那些无辜枉死的百姓报仇。 她从这件事里学会了一些事情。 比如能站在朝堂上的官员, 没几个身上干净, 上位者心里清楚得很,没有发作, 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古来有谚语,说不聋不哑不做家翁,治家与治国道理相仿,好比此刻,沈灼灼手上拿了许多官员贪赃枉法的证据,但她只能拉下去一个上官清,其余人,她一个都不能动。 甚至还要与这些人在朝堂上,客客气气的行礼,道一声大人。 真是讽刺,迟早把这群人都送到大狱去。 沈灼灼心里想着,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明德殿。 “沈大人,沈大人留步!” 沈灼灼才走没几步,就被人叫住了,她一抬头,看见拐角处站着个熟悉的人。 “上官编修?” “哎呀,沈大人直接喊我的字就行,何必如此客气。” “子歌,不知今日怎么有空,来明德殿找我啊?” 上官赋是七品官,没有资格在非大朝会的日子,上明德殿上朝。 其实平常也不在明德殿开朝会,今日特殊,估计就是为了上官清的事情,所以皇帝才将开会的地点选在明德殿。 地方大,比较好施展。 “今天早上的朝会,是真的热闹啊,听说上官祭酒被禁军直接拉走,关入大狱,秋后问斩了,连刑部都不用走一趟。” 一般来说,官员犯了命案,不可能只由大理寺一家查,大案往往是三司会审,即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一起。 结果这一次上官泽的案子,几乎完全是大理寺一家主查。 犯人被捕下狱,身份为高官的犯人,不会直接下大狱,而是关起来,认罪文书要经过刑部审核,随后再经由御史台和议政殿的丞相们议论,最后翰林院拟好旨意,皇帝下旨,再移到大狱,准备秋后问斩。 结果这次皇帝什么流程都没走,一步到位,不光让上官清到大狱蹲着,还要株连三族。 光凭长孙无病笼统地说那两句,不足以让一个三品大员,最后锒铛入狱,还牵连三族,一定有什么隐藏的罪名没有说出来,或者,说出来了,但没有详细告知。 “上官祭酒,哦不,是上官清的罪责,子歌不该来问我,我又不是办案的官员,哪里能知道那么多?啊,正好,长孙少卿出来了,不如你去问问他?” 沈灼灼说着,指向刚从明德殿走出来没多少距离的长孙无病。 长孙无病正心事重重的低头想事情,突然感觉到有人在看他,抬头一看,拐角的地方,有两个小年轻在看他。 一男一女,身高相仿,都穿着青色官服,其中一人官服上的图案是较高一级的禽鸟,六品官员。 不看他们的官服,长孙无病也知道这两人是谁,一个是刚入朝堂不久,引来天下争议的女状元沈灼灼,另一个则是首辅大人的亲儿子,今科榜眼上官赋。 “沈编撰,上官编修。” “长孙少卿。” 三人互相见过礼后,沈灼灼站直身体,嘴角噙笑站在一旁,不发一言,静静等待上官赋开口。 长孙无病见此,疑惑的目光落在了一脸无辜的上官赋身上。 “卑职今日前来,是有些事想问问长孙少卿,不知少卿可有时间一叙?” 在这人来人往的大道上,上官赋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希望长孙无病能跟他去个清净的地方,单独聊一聊。 沈灼灼望天,看来她可以走了,没她事情了。 于是沈灼灼非常知情识趣的表示,她先走一步。 结果她话刚说完,就被上官赋和长孙无病同时喊住了。 “相逢即是有缘,不如一起去我那喝一杯,聊一聊。”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151 首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