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浪费纸墨嘛。 但这件事不是简单增加朝廷机构能解决的。 那么,这位备受天幕夸赞的首辅大人,是如何应对的呢?
第262章 抠门的张居正 【张居正很务实,他明白不能用公文政治去对抗公文政治,想要整顿,他选择的不是想出来一个新的办法,发布新的公文,而是表达一个态度——清清白白的交代。 你们如何倒腾他不管,但送到内阁的册子,上面列出来的公文是不是踏踏实实完成呢? 他也做到了以身作则,内阁里同样有账簿,想要查随时查。 张居正便是如此,用六科控制六部,再用内阁控制六科,来形成他的政治体系。】 王安石听得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张居正还真和他完全不是一类的人。 若是换做他来做,肯定是发布新的法令来规范减少公文浪费无效的问题,这里面要动的东西太多了,光是扯皮都扯不完。 可张居正不同,他追求极度的务实。 也不说别的,只表明他的要求,查的时候谁犯到他手上肯定没好果子吃。 账簿记载,各项事件完成需要主负责人签字落实,到时候若是查出来弄虚作假,想要推脱推出个替死鬼都不顶用。 虽然各个朝代情况不同,但这个签字落实的情况,确实可以学一学。 【明朝的六科算是他们的独特吧,这里面都是小官,六部尚书为二品,按照官位来说,相提并论的资格都没有。 但明朝的大官可以管小官,小官也不是不能遏制大官,那么显然六科就是个监察机关。 张居正用六科来控制六部是明朝的一种传统,但用内阁来控制六科就是他自己的想法。 内阁官员本身不具备行政责任,但考成法实施以后下,显然内阁的权力在扩大。 虽然以往内阁的权力也不低,但好歹还有个皇帝能压住,现在的神宗还是个小孩,所以才会叫张居正手里的权力不断集中扩大。 后面他被攻击这一点是没错的,人家言官没胡说八道。】 当然没胡说八道,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嘛。 【考成法实施下来,影响最大的一个点,其实是赋税。 理财这个问题是变法无法回避的点,也是重中之重,但咱们不知道是哪一套说法,对于政治家谈财很是避讳。 这时候孟子他们就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人家的言论是一点都不深入解读。 富国不外乎是开源节流,隆庆二三年国家就是一个赤字状态,收入二三百万,支出四百多万。 当时其实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皇帝和国防入手。 呃,一听就很不靠谱,皇帝苦点就苦点吧,他苦也苦不到哪里去,但如果节流需要从国防入手,那真是大聪明。】 皇帝:什么叫做我们苦点就苦点吧? 没人在乎他们的碎碎念,其他人也觉得这个节流有点荒谬。 国防是什么? 是一国的命脉啊,省钱省到这上面去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那就是省小钱费大钱。 像是有些观念没改变过来的老年人夏天省电不吹空调,最后得病花费大价钱一般。 只不过换在国防上,更加严重而已。 【张居正没大方到不需要节流的地步,他可以说是锱铢必较。 别管是皇帝还是六部,想要钱,除非是必须的事务,否则全部得推后。 那会儿的张居正是真的抠啊,神宗也是真的乖。 修撰《穆宗实录》按例需要赐宴,张居正居然连这点钱都给省了。 给皇帝日讲为了省下宴席的钱,他建议早点开讲,不用设宴,还能避免元夕的灯火。 神宗都没意见,还说宫内早就吩咐下去了,他娘也是各处都减例了。】 不少人眼神都不对了,张居正你还是不是人啊,这点钱你都省? 他们现在更加担心的是,本来在户部就抠不出来钱,现在更加厉害了,抠钱难度不亚于光膀子上阵打一场啊。 朱元璋听着脸都黑了,这是怎么回事?节俭是好事,但这也太节俭了吧? 他不是对张居正有意见,而是对国库空空有意见。 但凡国库里面装着金银,哪里还轮得到张居正这个首辅节俭小钱啊。 他又不是守财奴转世。 【节俭这方面张居正那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啊,就连神宗这边的岁宴都被计划,更别说其它方面了。 可节流始终没办法创造出财富,更何况,要说前面几个皇帝有多挥霍,好像又没那么出名,虽然他们也不是多么勤俭。 皇帝可以勤俭,但没必要过分勤俭,对自己好一点吧。】 主要是你勤俭那点没啥用啊。 你这边节约下来,就有人拿着钱潇洒,更加气人。 【考成法的实施,相当于给开源找了一个最合法的依靠,它就是一根鞭子,督促一切政务,尤其赋税。 张居正说“不加赋而上用足”,桑弘羊这位刘彻的钱袋子,有名的经济学家也说过“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听着很神秘,但解释起来很简单。 桑弘羊的武器是平推法,打倒当时的富商,把一切囤积居奇的财产收归国有,这里面需要一个像汉武帝这般强硬暗黑厚脸皮的皇帝支持; 张居正的武器是考成法,要把粮税实实在在的收到手,别误会,这个压迫不是落到百姓身上,而是大地主身上。】 桑弘羊老老实实站在那不和任何人有对视的机会,刘彻则是不负天幕的评价,半分羞愧都无,甚至臣子对上眼神有些跃跃欲试。 一群人分明看到“你家的钱可以到我的国库里来吗”这些大字。 心里愤愤不平然后默默低头,如果真的要有人牺牲,还是那些富商吧。 死道友不死贫道。 无论是明朝还是汉朝的富商大地主都一脸苦相,怎么什么事情都拿我们开刀啊? 我们都是祖祖辈辈积累的产业啊,都是辛苦钱啊,怎么能仇富呢? “……” 百姓一听没落到他们身上,轻松许多。 哪个朝代的赋税都不低,有些时候所说的减免赋税,可官府又能立出很多其它名目的赋税。 百姓交税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交个几成粮税、布税就可以的,如果真那样,日子都不会那般难过。
第263章 努力为大明缝缝补补 【明朝对于江南和浙西这两个地区的赋税特别重,尤其是苏州府,比如说苏州府收粮二百七十多万石,几乎和浙江全部收缴的粮食相等,不愧是苏州府啊。】 好家伙,听着这个数字,秦汉等时期都眼馋的不行,可想想后世的苏州府,再想想现在的苏州府,一时之间大冬天被一盆冷水浇在脑袋上。 【土地集中更加严重,贫农的生活越发困难,随着土地的集中,地位也相应得到提升,减免的特惠、科役、拖延征税,生活越来越好。 大地主势力扩大,小农要分担的负担就越多,国家能收到的税收会减少,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后来国家末年,基本都面临土地兼并的积重难返。 当局者面对如此困境,基本上都是从‘摧豪强,抑兼并’这六个字入手,比如说当时还有个有名的官员海瑞,在隆庆三年便如此干过。 结果就是隆庆四年被弹劾解除职务,国家为了对付地主的大臣又失败于地主阶级。】 听着都无力,方法谁不知道,可真正的豪强本身就站在地主阶级的利益上,哪怕是朝廷的大臣也没办法抗衡。 除非来个强势的皇帝从上杀到下,杀得他们不得不蛰伏,不过这是发展的趋势,没法避免的。 【张居正的特点是务实,没有非得要实施夺民还田这种硬刚地主阶级的政策。 发动政治的力量打击地主,他对江南大地主的印象很坏,反正不看别的,只看收上来的钱粮赋税。 神宗一继位就发布过相关的诏书,这里面肯定是张居正的影子,不然十岁的小皇帝别的都不懂,突然就懂赋税政策也是难以解释。 诏书下令隆庆元年以前的积欠一概豁免,别觉得他穷大方,那都是六七年前的积欠,想要追缴都不一定追得到人,而且尘封那么久的账簿,能不能对上号都不一定。 再就是隆庆四年以前的积欠免三征七,换一句话说,隆庆五年以后的积欠全部追缴,近两年账目肯定是最清楚的,想要找到直接负责人比较容易。 封建社会的国库基本依靠田赋,考成法虽然能带来大笔收入,可想要弥补岁入、岁出的差额,光是靠田税并不完全。 所以,有什么办法能增加国库收入呢?】 一群人立马着急了,这他们能借鉴啊,谁家也不富裕。 没见着哪怕是有钱著称的北宋财政都是巨大的赤字啊。 【大家是不是想要听赚钱计划? 可惜没有,张居正当政的那几年,只有一个政策,地方自己整理田赋收入,计算好地方所需要的经费后,将剩余的呈交给中央户部,户部统筹。 可偏偏一直到万历十年,国际啊居然真的变得富庶起来。】 都准备好洗耳恭听的一群人很是不解,这不就是朝廷平时的做法嘛,为什么别人就能把财政扭转过来。 百思不得其解。 【然后就是人事调动了,第一肯定是边疆方面。 张居正当时将宣大总督换了人,不是什么排除异己,而是别人在那吃沙子好多年了,能做到总督位置的年纪不会小,别人也得休息休息。 所以神宗问张居正为什么的时候他回答的很坦然,说等人休息几年,再继续启用便是。 然后宣大总督交接很顺利,北方暂时安定下来,张居正的目光放在南方不太安稳的地方,两广和四川都是不太平的地方,官吏自然得处分。 两广离中央太远,天高皇帝远什么的,到哪都适用。 越是如此,选择的官吏越得澄清。 嘉靖以后,那一片基本是没有太平过,军队还得打倭寇,整个社会都不安定。 早在张居正还没当上首辅前,就安排了殷正茂去当两广总督,交代他治乱用重典,募兵、发马价这些都没有卡他的脖子,叫他能够放手去做。 等到张居正掌权更加放权,殷正茂没辜负张居正的信任,这一年两广逐步安定。 中间遇到挫折,张居正和殷正茂说的话还不少,依旧是叫他放手进攻,一朝费力,后代享福。 殷正茂得到顶头上司的支持和肯定,自然没什么顾忌,万历元年四月,潮州一带的军事算是成功了,虽然还有人逃走,但也只是出海在海岸线活动。】 朱元璋听到这会儿才算是舒心一点,虽然被臣子掌权他还是不爽,但想到老四家的血脉一个个好似点歪了一般,马上放宽心。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