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就权臣吧,皇帝憋屈总比国破来得要好。 天幕一直强调万历十年这个数字,他便明白,想必等到张居正一走,他那子孙后代掌权,又是稀巴烂的摊子铺开。 只有这会儿还年轻夹在一群大佬中间的张居正很木然,其实旁人也挺尴尬的。 借着张居正听到自己的结局,还有反目成仇,哪怕是他们的心性,面对未来的背叛和敌对也无法心平气和。 【相继,广西四川也都发生了叛乱,中间波折种种,但张居正的主张都是彻底荡平。 都已经进军了,若是不歼灭,日后再来很烦恼。 别的不说,这种上司下属治理地方起来也比较干脆,起码不需要治到一半突然八百里加急把你调回去述个职。】 北宋大臣们:果然,回马枪杀过来了。 但这话他们理亏,更何况现在是身心皆疲惫,只想天幕早点说完也能叫他们下职休息一会儿。 【张居正对于国事的计划为稳定中谋求发展,但从他对起义农民和少数民族的无情镇压,也能知晓他是一个无情凶狠的封建统治者。 他明知晓动乱的原由是政治不良的错,但他选择解决的方式却不是改进政治措施。 不过,不管如何做都会有批判的声音,总有一头要不落好。 毕竟改变政治可比镇压难得多,他很清醒理智。】 张居正的角度从来都不是小民,而是整个国家的整体法发展,所以听着听着觉得他本身太有争议。 【在万历二年九月秋后该处理一批死刑犯的,但宫内却是传来不同的声音,当时的慈圣太后说停止行刑,理由我没找到。 神宗询问张居正,张居正的政治主张都透露着凶猛,自然是照例处理死刑。 其实这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问题,其实我也不太能理解,大赦天下这个事情,除非是本来朝廷政治严苛错抓造成百姓冤屈,否则我不能理解。 国家的法度要考虑人情的温暖,但也不能因为你觉得有大喜事或是祈福就赦囚犯啊,人家犯罪可是实打实,这种福气菩萨应该也会觉得晦气吧。】 还别说,顺着思考一下,确实啊,大赦天下一般都是因为皇宫有什么喜事,彰显仁慈,可这真的是仁慈吗? 还有祈福的,赦免的哪怕是轻罪那也是囚犯啊,正经佛祖应该不需要这种吧。 【解决完这些身外的小事,张居正又回到给朝廷增加收入上面来。 张居正做了一个非常大的事情——清丈土地。 这可不是个小工作,像是明朝开国的洪武年间,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清丈全国土地编成鱼鳞册。 那会儿的皇帝可是朱元璋,他手底下干活应该没有人敢拖拖拉拉,虽然是因为建国之初工作量巨大的缘故,但十年也证明这真的不是一件轻易能完成的事情。 而且经过这么多年,土地集中这件事已经超越了之前所有朝代。 明朝初年,全国土地的数额有八百多万顷,四十年过去来到弘治十五年,您猜怎么着? 剩下的实额只有四百多万顷,才占到明初的一半。 这意味着什么?剩下的一半去哪了呢?】 天幕口气越来越轻快,可许多人额头都冒出来冷汗,唯一庆幸的时候天幕没有指名道姓谁谁谁占了多少地,又有多豪气。 偷偷抬头看了眼皇帝,果不其然,有一个是一个都气得前胸一直大起伏。 以前只听天幕说土地集中还没感觉,可这个数字一出来,别说大明,就是其它朝代也都变了脸色。 好家伙,一般的土地都成为私人,难怪收不上来赋税。 如果要保持赋税不变,不用脑子想也明白肯定是分摊到百姓身上,难怪百姓要造反,养不起这个国家了啊。 不少大臣心里默默叹气,这事情眼看是做不完了,显然他们的皇上都对土地丈量有了想法。 完成不久的还能休息几年,有些则是直接一个大工作量背到身上,别说是年底,就是几年时间都不一定做得完。 【还有户口也是,明初统计户口一千万,到了永乐年间增加了九百万,然后又是弘治年间,好家伙就剩下九百多万。 虽然明朝打仗,虽然明朝有名震古今的战神,但人家也没本事把那么多人搞死啊。 那户口去了哪呢? 成为隐户了啊,田也成了隐田,下户是连人带田都卖了,土地可不就集中到部分人手里去了嘛。 张居正一开始采取的政策是催征捕赋,有成效但不多。 要彻底解决办法,说到底还是要把隐匿的那大几百万顷田弄出来。 这件事哪怕是张居正,也一直等到万历五年才开始着手,清丈土地,清查户口,而且他还限制了完成年限,三年时间。 和之前朱元璋的十年一比,自然就知晓里面的难度,当然不是为了拉踩。】 洪武的臣子只想立马辞职回家,但谁也明白现在他们或许不需要考虑洪武大逃杀的问题,因为显然皇帝一定是把他们当成干活的驴。 眼瞧着干不完的活儿,驴怎么能主动或被动的罢工呢? 【张居正没有莽撞,他先是派自己的同乡试点,就在福建这么一个地方就查出二十三万顷的隐田。 无论是清丈的初步成功还是这个数字都很叫人鼓舞啊,然后便是商量全国推广的问题。 一直到万历九年,清丈工作的三年时限已经到了,但张居正不是不知变通的人,他一边从缓弹劾,一边督促清丈的地方官不要因为急于求成就草草了事。 当然,你晚那么几个月,要是时间更长那就是做事懈怠了。 好在到万历九年,重新清查的户口有一千六百多万,人口数有六千万,田亩为七百多万顷。 果然啊,地和人都在那,没有一半一半凭空蒸发的理。】 这里面要说气笑的可能就是弘治了,毕竟就他那里有详细的数据。 一方面丢人,一方面气愤。 毕竟按照时间算,总不能又凭空出现几百万的田地和人口。 是他当好人,底下人都把他糊弄。 听见查出来的人口和田地,其它朝代都羡慕了。 一方面眼馋对方的人口,一方面决定确实得查一查,查一次虽然繁琐,但收获巨大啊。 几百万的田地,查出来国家的赋税增加得有多少啊。 【张居正的政策都是一条一条来,清丈土地为国家的赋税改革提供了基础,推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废除了唐后期以来的两税法。 一条鞭法早在嘉靖年间就有官员试行,只不过每次都被阻挠,屡行屡止,一直等到张居正大力推行才上位。 一条鞭法主要包括三点: 第一,赋税合并,以丁田分担役银。 无论是夏税秋税还是什么杂乱名目的税,都合并成一项,并且以州县作为大单位确定整体需要赋税的数额。 徭役嘛全部用银钱代替,取消力役,官府再雇人来做事,交的役钱按人丁和田亩作为征收标准。 第二,田赋征银。 也就是折色银和本色银的区别,除了几个富裕的地区,都换成折色银。 第三,赋役的征收直接由于地方官员接手,跳过之前存在的粮长、里长。 主要是中间商总归还是会摸索点东西,干脆把中间这道撤了,直接官收。】 这可都是干货,隔万历近的写得手都要断了。 百姓听着觉得还不错,光是那个赋税合并成一个真要实施起来的话,对他们绝对是好事。 只不过,他们有点担心役钱的事,当然大部分都是交不起的,需要考虑的则是不知道徭役发钱能有多少。 徭役是苦,但若是发钱那就另当别论。 许多人听着张居正为了赋税推出的一条鞭法,却实打实的感受到里面蕴含的能力,怕是都超出它的提议者。
第264章 张居正改革—遍地开花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比他想象的还要理想有用。 他推出是为了整顿赋税、稳定经济、克服财政危机,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是切实的超越了张居正这个提出创造者的主观意愿。 它简化了赋役征收的形式,传统的赋役都是分开来收,赋的主要载体是田地,役是人力,而一条鞭法将赋役结合在一块,对于土地少或者说没有土地的农民而言,减少了负担。 再就是用银钱代役,好像好几个改革的人都会选择这个思路,农民可以不用强制的服役,有自由的农忙时间,剩下来的时间会使得他们去做一些短工,离开土地来创造价值。 而商人购置土地就得承担大部分的赋役,若是想要避免,那么就要选择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投资工商业,居然在一定程度还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工商业里面又需要劳动力的投入,空下的农人成为这部分劳动力。 当然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是,每户人家的役钱多少算合适,不然过高的话,还是得被迫服役。】 至于什么钱都交不起的,那还是老老实实服役吧,还能领点钱回来。 这就需要专业的经济人制定核算。 虽然有部分什么经济的玩意听不懂,但大体的意思还是知道的,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 如此简单的逻辑话语,英国公听着朱厚照骄傲的说出来,很想要捂住脸。 可惜他不能,只能努力端住表情。 朱厚照可不在乎,自从知晓自己没什么好名声,加上连皇位都要过继人之后,更加放飞。 他还在那念叨:“哎呀,这个张居正还得多少年出生啊?要是他和王先生都是我手底下的人就好啦。” 那你是在做大梦。 不少人听了没搭腔,但心里都立马回嘴。 【一条鞭法并不单单只是在张居正在朝的时候实行,之后赋税制度都是在上面进行细微的变化。 而在这个过程里面,张居正的功劳毋庸置疑。 第一是推广之功,一条鞭法也并不是突然出现在明朝,宣德、嘉靖、隆庆都有人提出,有人实施,有人失败,最后不了了之。 虽然它们都不是一条鞭法,但内容多多少少都有所关联,张居正实施过程很是谨慎,又是试点,这次的地点在湖北,实施后只有少部分人说不便。 接着又在北方试点,同样得到正反馈后才进行推广。 一直到万历五年才开始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从明中叶开始萌芽,但一直到万历五年全国通行,中间波折不断,最后被张居正定为国策,不得不在这夸夸他的功劳啊。】 “确实是能臣啊。” 张居正的厉害哪怕是对他行事有所不满之人也不会否认,他们又不是真的看不到一点好。 只是他越好,越是叫他们心绪复杂而已。 难道就真的没有君子之风的能臣名臣吗?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