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旁人看得热血沸腾,哪怕是朱棣瞧着都忍不住心痛,要是他爹留给他多好啊! 【还有建文帝,之前耿炳文可不过是小小失利,战局完全没有动摇,就被人撤了职。 可李景隆明显惹出这么大的篓子,建文帝还把他升为太子太师。 我就不明白,是军报上面没有写,还是建文帝对李景隆爱得深沉啊?】 他们也很想知道。 难道是觉得临阵换将不好? 耿炳文:他之前对我可不是这样的态度。 搞不懂这对君臣的心。 【朱棣为了再次削弱李景隆的军力,诱骗李景隆带着十几万人在大同和德州之间往返,来回折腾一圈连北军的人马都没看见,这中间光是他自己折腾就折损不少人马。 再次感慨咱们老朱底子厚,居然耗得起如此大的战役。】 朱元璋:我劝你别说了。 【等到了建文二年,南军总算是熬过了不适应的冬天,李景隆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 尤其是这次他还有增援,大军分多路杀向白河。 朱棣的军队看到如此多人马确实有些慌张,不过朱棣却是一眼看穿。 大军团战最怕的就是混乱,为了避免混乱,大军的指挥权限就不能过度集中,必须适当下移。 哪怕是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将帅都得如此,可咱们李景隆是什么人啊?是想要一个人指挥几十万的人才啊。 朱棣这边将军队分为五个军来指挥,还准备了预备军补充。】 众人已经可以想象到结局了,现在他们就是要看看,到底能有多离谱。 【开战的第一天,李景隆凭借着兵力的优势发动猛攻,平安和瞿能迅速发动猛攻,还真叫北军的防线松动。 第二天,瞿能绕道北军后方猛攻,占据优势,朱棣亲自带着三千营骑兵,三次换马,射光了三次箭袋,砍断手中宝剑,北军还是没有占据优势。 眼瞧着不敌,朱棣没有留恋,手持马鞭做指挥状,李景隆可能是怕有埋伏,错失良机,没有追上去。 中午的时候,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南军的大纛折断,有些动摇军心了。 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带着援军杀到,直接斩杀南军最为活跃的瞿能父子,著能也率左军打败平和,南军士兵的心态崩溃。 朱棣抓紧时机反击,纵火烧南军营地,要不是徐达的长子,也就是朱棣的大舅哥援救,李景隆都得折在那。 剩下的军队自然降了朱棣。】 【短短半年时间,南北双方攻守易势,少不了咱们战神李景隆的相助啊。】 李文忠一口血吐出来,朱元璋挥挥手叫太医给老兄弟看看,他忍不住长叹一口气,都不知道该愤怒还是同情。 主要是李景隆的操作实在叫他们无话可说。 这是怎么输的啊? 处处都是漏洞。 他们大明都要对战神这两个字敏感了。
第151章 盛庸显名 【在把朝廷的精锐折腾完以后,李景隆他,终于被撤职了啊,连带着黄子澄和齐泰,都靠边站。 不得不说,建文帝对于臣子还真挺宽容的啊,典型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几个叔叔:您别说了,我们心口也在疼,年纪轻轻的该不会被这大侄子气出病来吧? 【拿下德州后,朱棣的军队总算是得到供给,剑指济南。 不过,他这次遇到个名字就很难搞的对手——铁铉。 铁铉没有科举,在国子监读过书以后当官,据说朱元璋还给他取了‘鼎石’的字。 靖难之役,他被任命为山东右参政,负责督军运粮。 李景隆大败时,他已经把军队所需要的粮食运到了济南,只是没想到李景隆被召回,铁铉连带着李景隆另一个部下盛庸留下来面面相觑。 看了看气势汹汹的燕王,还能怎么办? 守城呗。】 万万没想到居然就这么把人撤走,叫剩下的人守城。 按照前面燕王打仗的奇遇,他们还以为会是战无不胜,可天幕的说法,显然朱棣在这里吃了大亏,他们算是好奇心被勾起来了。 【其实大家也看出来,朱棣起兵后基本上都是运动作战,正儿八经的攻坚战反而不多。 当属打耿炳文没打几天就撤了,现在面对济南却是一定要拿下,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 朱棣不擅长攻城,偏生守城的又是铁铉,五月围城,打了三个月都没打下来,朱棣也被打毛了,毕竟再拖下去,朝廷的大军又要集结起来,所以他决定水攻。 水攻前给了城里的铁铉最后一次机会,毕竟水攻到时候济南城的伤亡可不好控制,当初秦国打魏国的时候伤亡可是不可数也。 铁铉这下慌了,但他也不会投降,决定诈降,还写了一封叫朱棣都忍不住飘飘然的信。】 朱棣想到当初的黑历史,抿了抿嘴,冷哼一声。 拦了他几个月,还叫他差点折在济南,铁铉还真做到叫他忘不掉,虽然是牙痒痒的那种。 【大意就是啊,朝廷里的奸臣不忠心,才叫燕王您冒天下之大不韪,您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啊! 我们啊,没有了解道大王您安天下的本意,现在我们知道了啊,请大王您退兵十里,单骑进城,臣等一定执着酒壶迎接您啊! 咱们Judy,还怪单纯的。 等到他骑着马准备接受济南的投降时,吊在楼顶的一块大铁板直接砸中咱们Judy的马头,吓得他掉头就跑。 差点阴沟里翻船,朱棣那叫一个气啊,想用大型的发石炮轰开城门,然后铁铉也是骚操作,他直接在济南城墙上挂了一堆“大明太祖高皇帝灵位”的木牌。 嗯……该说不说,都挺灵活变通的啊。】 朱元璋:“……” 这可都是他的好臣子啊,还说不出来什么不对。 虽然手段粗糙了点,但架不住它管用啊。 难得,朱元璋觉得他四儿子也不容易。 旁人也没料到铁铉这么有种,别说一般人还想不到。 遇上不管不顾的,还真没辙,但燕王不同啊,他还有一层身份时朱元璋的儿子,没法不管不顾的发疯。 虽然他现在已经差不多要疯了。 【朱元璋总不能拿大石头去轰自己老爹的牌位,铁铉确实有本事,又招募人对朱棣进行游击骚扰,苦不堪言。 北军被拖住,南军又集结了大部队准备反攻,后方的姚广孝赶紧写信通知朱棣别硬扛了:师老矣!请暂还北平以图后举。 这是南北开战以来第一次胜利,不容易啊。 建文帝立马给两人升了官,铁铉生了山东布政使,后面加封兵部尚书,盛庸更是有了平燕将军的封号,继续带兵讨伐燕王朱棣。 这一次,盛庸和朱棣的战场在东昌。】 【盛庸这个人是从小兵一步步爬上来的,作为靖难之役中最成功的统帅,对其的介绍居然是不知何许人也。 咱就是说啊,往前倒四十年,大家都是泥腿子,这么快就搞起那么一套高高在上的啦。】 这话朱元璋很有感受,毕竟现在才登基没几年,他前面可不就还是在生死线上挣扎嘛。 都是史官的错。 史官:得勒,您就往我们头上推。 【盛庸采取的战略和耿炳文类似,只不过精锐和粮草辎重被李景隆挥霍大部分,盛庸他们打起来就不是那么宽裕,但也是稳扎稳打。 朱棣自然不可能眼瞧着他们在形成包围北平的阵势,决定主动出击。 他决定声东击西,明面上命令手下征伐辽东,暗地里却是剑指沧州。 朱棣为了叫敌人深信这一点,就是对手下的大将都没有说实话,还是两人走到一半劝朱棣先对付南军,朱棣这才说了实话。 朱棣明白,德州是盛庸的大本营,现在根本打不下来,定州是耿炳文亲自驻扎过的地盘,防御工事加上善战的平安驻守,也打不下来,只有沧州可取。】 【朱棣对战场的感知是厉害的,杀到沧州的时候人家的防御工事都还没做完,朱棣继续沿河而下,却是正好被尾随而来的盛庸撞上了。 也是东昌这里,叫朱棣一夜回到一年前。】 这么严重? 谁都没想到居然如此严重。 哪怕是败了,回到一年前,岂不是又回到死局? 朱棣沉默着没说话,可能是想到当时战死的张玉,想到断后的二儿子,眼神到底是柔和了些。 朱瞻基看到立刻低下头,聪明的什么都没有说。 那是他无法改变的岁月,是他爹都无法比拟二叔跟着皇爷爷征伐天下的时光。 他不会蠢到用自己的劣势去搏击人家的优势,况且,他相信皇爷爷登基后已经明白,二叔的劣势。
第152章 朱棣的自信 【经过接连的胜利,朱棣应当是没有将盛庸放在眼里,尤其是跟盛庸的前锋打了一场又是大胜,所以他决定留在东昌城和盛庸打一场。 主要是他发现盛庸的军队里面没有多少骑兵,而燕王朱棣的三千营,可以说是当时战斗力骑兵最强,冷兵器时代,骑兵至上。 这一切都没有错,前提是冷兵器时代。 盛庸和朱棣打交道不算少,自然知晓对付骑兵的威力,所以他决定用火器压制骑兵。 我都怀疑朱棣后来组建神机营是不是就是因为和盛庸的这一战。】 朱高煦好奇的看着他爹,朱棣刚刚的温情瞬间消失,“想知道?” 虽然语气有些许不善,但朱高煦还是老实的点点头,他想知道,左右他爹顶多就是揍他一顿,又不是没挨过揍。 “哼。自己去猜。”朱棣没回答这个问题。 其他朝代则是好奇,火器的威力放在战场上到底是有多大,居然能叫最强骑兵吃亏。 林书:完全就不是一个lever的东西比较,没有意义。 有些朝代就是看到也没办法做,别说是炸药,冶铁技术也得跟上才能做火器啊,也就只能看看。 【第二天正式交战,朱棣的骑兵冲阵盛庸的步兵,可他没注意到军队的队形,结果直接撞上火器,直接把北军的骑兵炸懵了,况且军马受到惊吓,更加不可控制。 雪上加霜的是,真定的平安也带着军队赶到,朱棣没有撤退,直接亲自上阵,带着人冲南军左侧想要进入中枢,可惜盛庸不是李景隆,他也没怂,下命围攻燕王的骑兵。 南军的兵多,朱棣被围困其中已经无法后退,好在他的手下没有掉链子,朱能确实是跟着朱棣打天下的猛将,带着人不惜一切代价发起死亡冲锋,硬生生为朱棣撕开一条撤退的口子。 只不过跟着朱棣冲锋的张玉就没有那么幸运,中间两人被冲散,张玉不知晓朱棣的情况,自然不会撤退,突入阵救之,没于阵,享年五十八岁。】
言情小说网:www.bgnovel.com免费全本完结小说在线阅读!记得收藏并分享哦!
281 首页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 尾页
|